秋風嫋嫋

夢自蟬聲起,詩從歲月凝。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簡評高涼《無題有寄之五》

(2006-07-23 06:59:34) 下一個
[每周一評]第一期 簡評高涼《無題有寄之五》

(by 紫竹 )   
 

袁枚曰:“詩入景易而述情難。”概知情為詩之魂,無靈魂則無詩味,然入景亦非易也,景為詩之骨,無骨則詩散格。

曆來的無題詩很多,無題並不是偶然的。古人無題,一種情況是年代久遠遺失詩題,一種情況詩有所指而不便點明題旨。這首無題更多是對人生的隨感,所以直抒、歎賦是此詩的特色。

向隅立久總無題,信手無由漸不支。
故劍侵風生鏽漬,清泉著雨入陂池。
當時未展終軍誌,此後方深嗬壁辭。
設劫成人應有意,相思樹斷更相宜。

向隅立久總無題,信手無由漸不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在我腦海裏出現一副畫圖,一個孤寂身影,詩人站在一個靜寂的沒有人知的小角落裏,想寫什麽說些什麽,卻又感到極度的疲乏,了無意趣。

故劍侵風生鏽漬,清泉著雨入陂池。無題、有寄,有所思,何所憶?何所思?在詩人的腦海裏,出現了兩幅畫麵,以情入景,由景托情,情景交融。一幅畫麵:故劍侵風生鏽漬。故劍者喻不忘舊日情愛。唐王昌齡《行路難》:“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故劍”在長年的人生風雨中,生出了鏽漬。另一幅畫麵:清泉著雨入陂池。清泉,想是詩人性情的自喻。這讓我想越劇《紅樓夢》哭靈有一段“你已是這般冰潔離俗世,我豈可一股清泉付濁波。”陂池,湖泊、沼澤也。一股清泉和著俗雨匯入湖泊、沼澤,這是一種意象,也是一種感歎,這也是為什麽詩人孤寂、無言、久立於無人之隅的原因,與首聯緊密相承。唐人的詩眼一般於名詞,宋詞的詩眼一般於動詞。而此聯的詩眼,餘以為是故劍、清泉。通過這兩個詞,表達出詩人的心痛和無奈,無奈之中又有自強不息,即使是清泉和著雨水匯入了湖泊、沼澤之中,想來清泉依舊是水,依舊在奔騰。

當時未展終軍誌,此後方深嗬壁辭。頸聯一轉,連用兩個典故,以典直抒,以典歎賦,加深了詩的厚度,言少意賅。終軍誌,《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候。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闕下’……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杜牧“雄如馬武皆彈劍,少似終軍亦請纓”。 嗬壁,表達失意、憤慨,李賀《公無出門》:“分明猶懼公不信,公看嗬壁書問天。”當初抱負、壯誌不能得伸,而今則陷入無奈地感歎之中。餘以為此聯的詩眼是“展”“深”,尤其是這個“深”字用得極妙,讓我想起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有異曲同工之妙。

設劫成人應有意,相思樹斷更相宜。設劫一句,讓我想起《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故劍生鏽、清泉著雨、壯誌未展,這所有的一切劫難,也許是上蒼的一種有意成全、造就,所以人生才會有如此多的劫難。相思樹斷更相宜,忘卻故劍,了卻相思,施展自己才華,完成自己的請纓壯誌。餘以為,人生完美、豐富,各種感情不可或缺,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在內,所以相思樹還是不要斷滴好,:P

全詩音律感極強,朗朗上口。結構上嚴謹、自然、流暢。謀篇上頗得匠心,首聯開山見門,直奔主題,兩聯對仗用辭工穩,詩詞技法純熟,修辭手法豐富,頷聯情景交融,頸聯用典直抒歎賦,尾聯一結,筆落天外,清奇別想。

惜此詩,餘以為有一處不足,“信手……不支”,信手者比較隨意,瀟灑,白居易《與元微之書》:“信手把筆,隨意亂書”;不支,因為身、心不適,而不能支撐、維持、繼續下去,林則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信手者色調稍微明快,而不支則是灰色調,故在一起略覺不舒服,然瑕不掩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