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0)
藍色的多瑙河孕育了維也納,而浪漫的萊茵河邊,是貝多芬的故鄉波恩。您現在也許猜出,為什麽在寫過這麽多地方之後,遲至今日,我才寫我的波恩,兼回憶當年的柏林 – 看過我“安特衛普暨布魯塞爾”一文的人們,不免要在此莞爾:我那要命的“老二情結”又在波恩和柏林之間作崇。這裏有我太多的牽掛。輕易,我不願提及,幾乎要淨手焚香後,才能打開我記憶的閘門。
因為洪堡基金的機緣,在東西德國統一的慶典還餘音嫋嫋的那幾年,親曆過那裏的山山水水。那幾年,是我的創造力最旺盛的黃金時間。赤條條來到這個塵世,你方唱罷我登場,歌舞升平。臨了,又赤條條地走時,除了你的創造,還有什麽能真正留下?
德國洪堡基金會直到統一之後的幾年,仍駐留在原西德首都波恩,當年的洪堡年會就在此舉行。文學教授出身的德國總統羅曼 . 赫爾措格博士在他波恩的小白宮廣場用芬芳的香檳宴請了各國的洪堡貴賓。正式遷都柏林後,基金會也隨遷。
洪堡基金會 (www.avh.de/en) 是德國政府科技部、文化部等與國際學術界合作設立的研究基金會,全資擔保各國科學、藝術工作者在德國或更廣闊的歐洲從事科技文化、音樂藝術等方麵的前沿研究。設百人委員會,每年獨立工作,遴選來自世界各國的個人申請,以申請人提交的研究方案和已發表著述為基礎。基金會以德國自然科學探險家亞曆山大 . 馮 . 洪堡(1769-1859)命名。 洪堡先生如作《水經注》的酈道元和寫《徐霞客遊記》的徐弘祖,走遍名山大川,考察自然風物、人文地貌,在知識界久負盛名。
波恩是一個依山傍水、綠樹成蔭、人文薈萃又古樸典雅的地方。 入秋時節的貝多芬國際音樂節,音樂家們從世界各地來到大師的故鄉登台獻藝 ,不用說,是藝術生涯中一個輝煌的時刻。
其實,無需等到禮慶和節典,平時的街巷就常常籠罩在音樂的氛圍中,或抽象或浪漫,或激越或溫馨,音樂總是在空中飛揚。在這裏,你無須匆匆, 看庭前花開花落, 望天上雲卷雲舒。在這裏,你元曲散彈,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在這裏,你信馬由疆, 心騖八極,真正達到物我兩忘。無怪乎這一方水土養育了那麽多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一直頑強地認為,有水,山才活,有音樂,人才得以超拔空靈。在音樂裏,自由的思辨和挑戰成規的創造力,可以發揮到極致。
離開那塊讓心身放飛的地方十年了,十年了,叫我如何不想她!
最後還是說說柏林。柏林作為普魯士帝國的首府一直到 1945 年。 1999 年德國議會和政府正式搬遷入駐,柏林重享一統的首都之殊榮。柏林的勃蘭登堡門,雄偉挺拔,象征著不可一世的威權。上個世紀末, 柏林牆僅存遺址,默默訴說著曆史的斑駁。
見多識廣者比比皆是,能這般聲情並茂地記述下來的卻不多嘛。忍不住讚歎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