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洋

紅日初升,我們昂首海天,萬千心事飄落海的中央......相望於大洋,時代予我僅僅幾十年,我行走的軌跡在永恒中隻是一瞬。
個人資料
正文

女權下的中國 (二)

(2006-10-14 17:44:18) 下一個
大事錄

女首富上榜公司股價猛漲 今日資產又增11億元(圖)

     女首富資產今天又增11億元

  “到今天為止,張茵的個人資產應該又多出11億。”今天上午,幾經周折,記者終於與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取得了聯係,電話那頭,公關部負責人的話語裏充滿了欣喜。

  他告訴我們,昨天上午,“觀瀾湖2006胡潤百富榜”公布後,玖龍紙業股價一路飆升,屢創公司上市以來最高價。

  那麽,張茵是如何白手起家,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獨立創業女性”的呢?

  “收破爛”淘到第一桶金

  1957年,張茵出生在黑龍江雞西市一個幹部家庭,而作為7個弟弟妹妹的大姐,張茵從小就磨練出了堅韌不拔的個性。

  1985年,懷揣3萬元人民幣,張茵闖蕩香港,“用廢紙來造紙”幫她打開了財富大門。

登榜消息刺激股價猛漲 女首富資產今又增11億元

  把她領進這一行業的師傅是內地某個造紙廠的廠長。張茵一開始並不願意做這一行業,但師傅告訴她說,廢紙就是森林,將來造紙業肯定要從資源造紙向再生紙發展。師傅還說,從香港進口的紙漿多摻有水分,品質不高,希望她能夠改變這個現象。

  張茵就這樣加入了“收破爛”的行當。短短幾年內,她的生意在香港迅速發展。通過將收購來的廢紙回收利用,張茵建立起了自己的紙行和打包廠。隨著事業的發展,香港的廢紙已經不夠張茵用了。

  成為美國收廢紙的大戶

  1990年,張茵移民到了全球造紙業最發達的美國,與丈夫劉名中共同成立了美國中南控股公司,主要還是做廢紙回收業務,張茵過去曾表示,去美國的原因是香港的貨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張茵按照從師傅那裏學到的“廢紙就是森林”這一理念的指導,生意發展得快速迅捷。

  美國森林紙業協會的報告顯示,美國每年消耗4700萬噸紙張,其中75%回收使用,而近年來這些回收紙張的出口量持續高速增長,中國內地更是成為廢紙的主要用戶,張茵成了主要的買家。有報道稱,中南控股2001年成為美國第一大廢紙出口商,2002年更是躍升為美國集裝箱出口用量最多的公司。

  張茵在美國收購到的廢紙,源源不斷地送到她在中國內地的工廠再加工,成為優質的牛卡紙,而這些廢紙“再生”成了張茵財富增值的源泉。目前張茵在廣東東莞和江蘇太倉建立了生產基地。隨著玖龍紙業今年上市籌資擴產,外界對張茵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對於未來,張茵雄心勃勃:“在未來的一年,我們的年產量增加目標是由目前的330萬噸增加62%至535萬噸;到2008年,公司的產能將達到715萬噸。”

  曾發律師函不願意上榜

  雖然坐擁幾百億元家產,但為人低調的張茵不願“顯山露水”,在她創業18年之後,胡潤的調研部門才聽說了一個在東莞“做得很大”的企業家,張茵的財富由此第一次浮出水麵,逐漸開始為人所知。

  2003年,張茵第一次登上“胡潤百富榜”,她以2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排在第17名。但據胡潤介紹,當年低調的張茵曾因此向他發出了律師函,表示不願意上榜。

  雖已連續3年進入財富排行榜,張茵目前在中國內地的知名度仍不高——一年多前的“2005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張茵僅以1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排在不起眼的第107名。



 

中國高校成了"女兒國"
9月份一開學,從複旦大學傳來消息,該校今年錄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占47.7%;女生2024名,占52.3%,這是該校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過男生。   與此同時,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中山大學,該校中文係碩士研究生中女生比例逐年走高──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從2004年、2005年的6︰1上升到2006年的近乎7︰1。   廣州日報報道,華南師範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敏強教授跟記者說:“一進階梯教室,一片‘紫嫣紅’的女兒國,養眼是養眼,但是也讓人擔憂啊!”   事實上,女多男少的現象正從外語專業類院校、師範類院校逐漸向綜合性大學蔓延;甚至在以理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裏,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即使是臨床醫學這種男生占優勢的專業,女生也從“絕對劣勢”過渡到“微弱優勢”。   專家認為,目前我國高校中男女比例還不至於失調,但高校女生比例尤其是高學曆層次女生比例上升的“神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   現狀   “這是近幾年的事,突然發現女生怎麽一下子多了起來──每次上課的時候,教室裏麵竟是一片‘紫嫣紅’,半天才能找到幾個男生。”廣東多所重點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們都在向記者傳達同一個發現──現在大學裏的女生是越來越多了。   在記者日前參加的一個生態旅遊的全國學術研討會上,高校界一共有三個博士參加了會議的發言,巧的是,這個“博士團”居然也清一色是娘子軍,而且生態旅遊屬偏理科專業,這種巧合不免讓人有些詫異。   文科專業女生占絕對優勢   統計顯示,在1999年擴招前,我國的大學生中女生比較少,隻占20%左右,今年直升至40%左右。   目前,在全國尤其是以城市考生為主的地區,女生升學的比例遞增速度非常快,去年,上海、北京、天津、新疆等地,高考錄取比例已經出現女生反超男生的現象。   對此,廣東統計部門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統計數據,但是從各個重點高校反映的情況看,廣東高校中女性的力量同樣強大。   文科專業中,女生的優勢地位由來已久,但目前這種狀況正被日趨進一步強化。在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擔任輔導員的王老師,一談到這個事情,直呼大傷腦筋。她告訴記者,自己在中文係做輔導員,簡直像活在“女兒國”──在她所帶的2006級本科生中,女生145人,男生僅21個,隻占總人數的12.6%。   外語類高校和專業就更明顯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招生辦徐科長告訴記者,“廣外女生一直以來就比較多。近年來有些小語種的班級出現男生絕跡的現象是常有的情況,不過學校一直在盡量保持性別的平衡。”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女生占全校學生總數的68%左右;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這一數字更高達75%。   
理工科女生也不示弱   如果說,在大多數人眼裏,文科類專業女生占多數見怪不怪;在綜合性高校的偏理科專業甚至理科院校裏,女生人數的迅速上升就顯得典型了。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黨誌告訴記者,該院研究生也出現了女生占多數的狀況。就他目前所帶的環境科學專業,研究生一共有16個,其中就有9個是女生,占了其中的一半以上。   臨床醫學曾經被認為是男生占優勢的專業,但根據中山大學近幾年的統計顯示,醫學部的本科生中,女生在人數上也從“絕對劣勢”開始過渡到占“微弱優勢”──今年的臨床醫學八年製的100名大學生中,女生就占了53個。在中山大學的統計中可以看到,一向被認為是男性學科的生物學,在讀碩士已經是男女“平分天下”。   學曆越高女生越多   從事20多年教學工作的張敏強教授對此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這個問題已經讓他困惑了很久,“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還曾經帶過兩屆學生,沒有一個女孩子。我最早關注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在中山大學任教,我感覺應該是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這個變化就慢慢產生了。”   “以前我在招生時一直有意控製著男女生的比例為一半對一半,但這個防線已經被衝破了。我的上兩屆研究生還是三女兩男,這一屆是四女一男,上一屆最突出,是五女一男。”很早就開始注意到該問題的張敏強,對此感到有點無奈。   “不過,這種狀況並不是發生在我一個人的身上,華師的心理學係招考,女生上線人數居多的現象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拿今年來說,總共招生一百來人,女生就有八十多個。”他坦言在擔憂的同時也隻能接受女生越來越多的現實。   “大專生是趙敏,本科生是黃蓉,碩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滅絕師太,博士後更可怕,是東方不敗!”這是早前廣泛流傳的一句話,更有甚者強行將女博士從女性群體中“孤立”出來成為“世界上第三類人”。然而現在,也許是該對女博士正名的時候了──隨著高學曆中女性人數的逐漸增加,這些“李莫愁”、“滅絕師太”們正在擺脫“異類”的名號,回歸平常女兒家。國務院發表的《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顯示,截至2004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總數的45.7%,女碩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別達到44.2%和31.4%。   部分班級男生成“邊緣人”   伴隨著數量的增長,女生在高校中當家作主的地位也進一步凸顯出來,其中相當典型的是──高校不少班級上,男生正處於“邊緣化”狀態。中山大學金融係某班的學生小馮告訴記者,在他們50多個人的班級裏麵,女生更熱衷於競選班幹部,除了一名男生當選外,其他職務幾乎都是女生。女生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   談起班上的學生,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係輔導員呂老師一臉的驕傲。“這些還要得益於班上眾多的女生幹部,她們是學生工作的重要支撐。有言道,女生多的地方是非多,但是這些女生幹部,她們的組織策劃能力非常強。”   而廣東技術師範學院中文係的輔導員王老師則坦言:“很多事情交給女生做更放心,因為她們普遍更細心,態度很積極,可以說在群體生活中更加活躍。”   從另一個角度看,女生太多的環境也許使男生更加怯於或不屑於表現自己,從而放任自己處於邊緣化狀態。小許是新聞學院2003級新聞專業的一名男生,當過很長時間院報的總編輯,社交活動能力很強,可是麵對四分之三都是女生的班級環境,始終覺得有些氣短。“上課的時候女生都歡叫著坐到前麵,課堂上熱烈討論,積極發言提問,我們男生卻不敢湊過去,多數是躲在教室的後排,一聲不吭。”   解密 三大原因造就女生強勢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測試與評價研究所許燕教授認為,出現高校裏女生多的現狀,是因為現有基礎教育體製更有利於女生脫穎而出。“女生好靜、勤奮,在當前以記憶為主的考試模式中更容易勝出;同時,女生對偏重於形象思維的文科更感興趣。”   女生在心智上成熟較早   中山大學社會學係教授李偉民認為,這確實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能說現有的教育製度就適合女生發揮,隻能說目前我們的考試方式、大學課程、評估方式偏重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客觀得到的後果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中,出現了一定的性別對比。他強調,這是一個客觀後果,並不是一種主觀的設置。“也許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的教育體製和人才教育模式到底應該培養什麽樣的年輕人?我們應該把知識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來傳授給年輕人更合適?”   但是曾經擔任華南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的張敏強不認同這種看法,“不是考試形式更適合女生,而是女生比男生更用功。”   “我有一個學生,每天都領著她的男朋友,‘督促’他去上自習。隻要你在校園裏稍微轉轉,就會發現圖書館看書的都是女生,在球場上打球的都是男生。”張敏強教授談到目前高校裏男生的學習狀態,有些不滿。“感覺現在女孩子都比較懂事,男生太不成熟了。”   他認為,從生理和心理上來看,青春期的女孩確實比男孩成熟得要早。由於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從小在家庭教育中灌輸給她們的觀念就是,女孩子應該早些為家庭承擔責任,這樣就教給了她們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她們在學校中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所以在高中學習的過程中她們比男孩要用功得多。   “在課堂上,女生發言更加積極,在課下,她們也會深入地思考一些問題,主動找老師探討。而很多男生的思想還比較幼稚,經常沉迷於網絡遊戲或者足球、籃球等體育運動不能自拔。所以,在大學這個階段,女性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把握得更好一些。”張敏強認為,這是女性在高校中尤其是高學曆階段開始顯現優勢的主要原因。   女性獨立自強意識加強   女生越來越多,有專家從社會學中尋找原因,“根本還是歸功於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李偉民認為。   專家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任何一個家庭都願意為孩子的教育進行投資。“養兒防老”已經成為過去時,女兒也是家中的頂梁柱。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學習也不獨為男孩的專利了。而現代家庭教育伴隨著時代而產生的變化,左右著女性在心智上的成熟不但比男生更早,也比過去要來得更早。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已成老觀念,開放的社會心態已經讓她們得到了最好的洗禮。凡事應該靠自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現代女孩獨立自主的意識很強烈。她們很明白社會生存的法則,學有所成,才會增加自身的含金量,才會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才能最終建立一個如意的家庭。也就是說,要嫁得好,自己也要學得好。”張敏強認為。   就業壓力導致追求高學曆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原因,也是促使很多女生去作出讀研讀博的無奈選擇。”華南理工大學黨誌教授告訴記者,他手中的女碩士女博士有很多人都出於這個原因選擇繼續深造。本科畢業找工作,男生明顯優於女生,女生隻有通過提高學曆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很多女生也是出於對未來的打算,想獲得一份穩定的職業,譬如說當老師,這樣有時間兼顧家庭。   考入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生的小謝坦率地承認,自己當時就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選擇繼續讀博,“現在在校園裏麵呆久了真的不願意出社會了,希望能夠有機會留在高校教書,這就是我最大的夢想。”   反思 男女比例需要幹預嗎?   高校女生比例迅速上升,帶給我們的觀察和思考,也許並不僅是追溯因由這麽簡單。在感歎高學曆群體中女性崛起現象的同時,不少專家提醒必須注意分析這一現象的種種外延。   高學曆女性撐起半邊天   “我身邊的朋友家庭中,妻子學曆比丈夫高的隨便一想都是。”媒體工作的小劉感慨萬分。   他說“女性學曆越來越高未必是壞事,現在的家庭組合中,妻子學曆比丈夫高的現象多起來了。這在以前的家庭當中是不可能接受的,但現在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這樣的家庭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大有裨益,傳統觀念中母親隻需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但現在,在對孩子的學業和人格培養上她們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了。”   機關工作的張先生毫不隱諱地承認,因為妻子的學曆比他高,收入也比他高很正常。他認為,兩個人對家庭貢獻的隻有量上的區別,沒有質上的區別,有個高學曆的妻子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不過,在高校裏,女教師能夠評上教授職稱的已經是鳳毛麟角。雖然現在這種狀況可以改變,但這個表現與她們在學校裏的輝煌相比,就有些不對等了。   對於這個問題,黨誌教授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社會資源對女性的公平程度。現在高校做項目其實是“跑項目”,這就更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處理“跑”,而女性在這方麵還存在明顯的劣勢。她們不太熱衷於去做這些事情,也是受她們自身心態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女性在高學曆群體中所占的隻是“量”的強大,在社會人才上卻未必有“質”的優勢。   高校準備好了嗎?   麵對可能成為趨勢的“女生潮”,傳統在數量上都是男生占優的高校是否應該做一下準備?   高校內的教育專家在思考這一問題,首先是學校的硬件設施。改革開放以後,目前很多高校還是按照上個世紀80年代的模式建設的,從學生宿舍到娛樂設施大多以適應男生要求為主,如學校裏的活動場所隻有適合男生的球場等,適合女生活動的場所根本沒有或少得可憐,“大學裏的女生不是去圖書館,就是去逛街,沒什麽娛樂可言。”   部分高校也坦言,學校一下多了這麽多女生,在後勤上恐怕也難以跟上。如女生宿舍,目前不少高校的老校區還是沿用集體衛生間和集體浴室的舊宿舍,對女生日常使用非常不方便。   同時,張敏強還指出,由於女生本身的心理特征是趨於感性而且早熟,對於感情投入度大,因此心理出現問題的幾率比男生多,加強高校心理輔導特別是對女生的個性輔導,是一個急需引起重視的問題。   男女生分數線不同?   去年北京大學小語種招生過程中,該校外國語學院對男女生設置了不同的分數線。此舉引來各界的激烈反應,但是不少高校教授對這種做法卻並不全然反對,甚至承認目前在不少高校這都已經是“潛規則”,“隻是不明確說出來而已。”   張敏強認為,任何一個學校在招生的時候都會注意到男女生比例協調,但是要注意方式。“很多學校預先就設定好男女比例,在招生的時候會打出某某專業隻招男生,或者男生女生按什麽比例錄取,這種方式就比較樂於讓人接受。”   李偉民則認為,高校更需要思考的也許並不是男女比例問題,而是應該在具體的課程專業設置上注意引導,注意發揮人才的能力,從深層次看是我們的教育製度應該培養怎麽樣的人才。女生一樣有創造能力,也不是所有女生都隻會死記硬背的,關鍵是我們的教育應該引導學生培養什麽樣的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