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洋

紅日初升,我們昂首海天,萬千心事飄落海的中央......相望於大洋,時代予我僅僅幾十年,我行走的軌跡在永恒中隻是一瞬。
個人資料
正文

ZT青少年為什麽要讀《老子》

(2006-07-14 09:06:50) 下一個
作者: 沈善增

    你知道《老子》嗎?我想,很多人會回答,當然。

  你真知道《老子》嗎?這就難說了。

  說起《老子》,你可能會感到,這是一本十分深奧的書,“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雲裏霧裏,稀裏糊塗。也可能會覺得,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書,僅僅五千多字,似乎包羅萬象,世界上什麽事情都說到了,任何問題都可以在書裏找到答案;甚至認為讀通《老子》,可以得道成仙。知道《老子》多一點的,又可能認為,這是一本宣揚消極避世哲學的書,什麽“不敢為天下先”,也許對奮鬥遭受了挫折、有失落感的成年人的胃口,卻對培養青少年積極進取的精神有妨礙。 

  還有人批評《老子》把“小國寡民”作為理想境界,是要開曆史倒車,回到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去。至於說《老子》是站在沒落奴隸主階級立場上,宣揚唯心主義、陰謀權術,這樣的觀點曾經是“蓋棺論定”,今天已經不大有人提了,但持有這樣觀點的人其實也不在少數,老中青年中都有。

  而另一方麵,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統計,《老子》是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世界文化名著。不久前,我又看到一條消息,說據最新的統計,《老子》外文譯本的發行量已經超過了《聖經》。如果加上中文本,《老子》無疑是當前世界發行量最大的文化典籍。

  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老子》,今天似乎也遭遇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命運。但是,根據我的考證,以前《老子》的注譯本,存在大量的誤讀與曲解,根據以往的中文注譯本翻譯的《老子》外文本,自然也錯得很嚴重。所以,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人知道的《老子》,與《老子》的本來意思是有很大距離的,有的地方甚至是南轅北轍的,這“香”還不是真香。我小時候,家裏自己做酒釀,阿娘把酒藥和在飯裏,用棉被一層層裹起來焐,焐到酒釀的香氣透過厚厚的棉被散發出來,越來越濃,就知道酒釀做好了。

  但等解開棉被,揭開蓋子,才知道之前聞到的香氣,真還算不上香。裹住《老子》馨香的棉被還剛剛在解開呢。流傳兩千多年,目前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而其本意還尚未弄清楚,真正的價值當然遠未被人認識,這樣奇異、矛盾的現象,怎麽會發生在《老子》這本書上?《老子》又是怎樣的一本奇書呢?

  要解開這個謎,先得從《老子》的作者老子說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當時,稱人之字是表示尊敬,稱“老”更是對師長輩的尊稱,這與今天稱“老某”隻是一般的稱呼,稱“某老”才是尊稱不同。《史記》記載,他是“周守藏室之史”,這個職務,現在許多研究《老子》的學者認為是周王室的圖書管理員,一個小官吏;但是,從《莊子》、《史記》的有關資料看,“周守藏室之史”這個官可不小。《莊子》記載,孔子第一次往見老子,是為了讓自己的著作能被周王室所收藏。子路就給他出主意說,聽說原來的征藏史老聃,現在退休回家,可以去走走他的門路。在書寫條件十分煩難、又沒有印刷術的情況下,著書立說能被王室收藏,也許比今天被遴選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更彌足珍貴。退休的老子還有這樣大的影響力,可見其地位之高,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是學界泰鬥、精神領袖、侯王的老師。

  由老子來寫的《老子》,在當時就非同尋常。據我的考證,《老子》是中國第一本哲學著作。《周易》也是一本哲學著作,而且成書年代比《老子》早得多,為什麽說《老子》是中國第一本哲學著作呢?因為《周易》的經文中雖然包含了許多樸素的哲理,但全書還是一本解讀筮占的占卜書。直要到孔子與他的弟子寫出係列的闡釋《周易》的篇章(一共有十篇,稱為“十翼”,或稱《易傳》),才將《周易》的哲理提升了,係統化了,連同《周易》才成為一部哲學著作。而孔子的思想,深受老子的影響,所以,《周易》成書在《老子》前,而提高到哲學書的地位,卻在《老子》後。

  這中國的第一本哲學著作,又是一本政治哲學書。當時,文字是刻在竹簡上的,刻一部書是一項工程。因此,不僅是文化掌握在貴族手中,話語權掌握在貴族手中,就是書寫權也是掌握在貴族手中。這就不難說明,為什麽我們看到的上古的書,可以說都與政治有關。像《詩經》這樣的詩篇、民歌結集,也是周天子為了實行教化、了解民情的政治需要,設專官采集、編輯的,以後又用來做官吏了解風土人情的教科書,和今天用於審美、娛樂的文藝作品不同。

  先秦道家,按《莊子》的說法,分“內聖”“外王”兩派,外王派以《老子》為代表,內聖派以《列子》為代表。《列子》中的某些段落所表現的觀念,顯然早於《老子》,但《列子》成書肯定晚於《老子》,這裏有一個原因,就是內聖派道家人物多像列子那樣處於下層,沒有書寫權。他們的思想隻能口口相傳,到戰國後期,書寫條件改善了,才可能成書。

  《老子》不但是一本政治哲學書,而且是專對侯王(諸侯與國王)說的政治哲學書。西周重教化,開辦官方的學校,培訓王公貴族及其子弟與官吏,這官方學校學的叫“王官之學”。我們今天看到保留在“四書”裏的“王官之學”,其實隻是官學,是培訓官吏用的;《老子》裏說的才是王學。弄清這一點非常重要。第一,過去認為《老子》是隱士書,是宣揚消極避世哲學的諸如此類的觀點,就不攻自破了。第二,隻有明確《老子》當時的讀者對象是侯王,是一邦之主、一國之主,才能正確理解,“唯小”是“大者唯小”,“守弱”是“強者守弱”,“處下”是“上者處下”,“不敢為天下先”是侯王不要突出個人意誌,衝在天下人的前麵。第三,才能深刻領會這種政治理念的哲學意義,人本主義的立場與獨到、精妙的思想方法。

  除了《老子》,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政治哲學書,都教接受者怎麽做大做強,政治哲學理所當然的成了強者的哲學、大者的哲學。而《老子》則反其道而行之,要侯王“受邦之垢”、“受邦不祥”。就憑這一條,《老子》便高踞在世界哲學的頂峰上。何況《老子》哲學是一個有本體論的嚴密、深邃、完滿的體係,《老子》是中國第一個自覺運用哲學(當時稱為“形而上”)思維來觀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範例。

  又因為在《老子》的觀念中,侯王應該是“聖人”,也就是品質高尚的人,侯王隻有憑他的道德、修養,才能擁有大權,才能“沒身不殆”;所以,《老子》的政治哲學實際又是好人哲學,可以順理成章地推廣、引申到哲學的各個層麵、各個方麵,乃至在後世創立道教時被引為經典。可以說,中國迄今為止的所有哲學思想、流派都在《老子》創立的哲學體係的覆蓋之下。從世界範圍看,其思想高度可以和佛教哲學比肩而立,比古希臘哲學可能還要高出一籌。

  但是,繼承、總結了中國上古推舉製族盟社會的政治理念的《老子》,不合宗法製封建社會與宗法製集權社會的國王、皇帝的心意,因此,韓非子第一個以《老子》繼承發揚者的麵目,用“解老”“喻老”的方式,將民本的《老子》篡改為君本的搞陰謀權術的《老子》。即使在吸取了秦朝迅速滅亡的教訓,實行“黃老之術”的漢初,也是外黃老而內法,到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老子》則被從廟堂(朝廷)放逐到民間,變成政治上失意的知識分子尋求精神解脫的讀物。對《老子》的嚴重誤讀與曲解,主要是由此而生的。

  是金子總會發光,抹去曆史的塵埃,我們今天來讀《老子》,不禁為中華民族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產生了這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而感到驕傲,並且,我們可以運用《老子》的智慧來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與精神境界,改進我們的思想方法,分析、研究、解決現實問題。《老子》不是老古董,在當今世界仍然充滿生命活力,煥發熠熠光輝。按《老子》說的那麽去看世界、學做人,你一定會覺得內心充實,精神舒暢,心胸坦蕩,與環境和諧。祖先留給我們這麽一筆豐厚的遺產,我們有什麽理由不趕快繼承。

  古人說,“夫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為下”,“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因為遮蔽《老子》的優秀的人文精神,中華民族文化裏積澱多少負麵、消極、殘忍的東西,以致魯迅憤激地說,中國的曆史書上,“滿本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當今世界,也是物欲橫流、日以心鬥。是多麽需要用老子思想的清流來滌蕩汙泥濁水,讓世界、讓我們的靈魂純淨美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