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老了以後

(2006-06-24 14:55:54) 下一個

和老美丈夫結婚大半年了,我一直沒有見過他 80 多歲的父親, 隻是在婚禮後的第二天,他父親打電話來賀喜,丈夫把電話塞給我,我才和從沒見麵的公公通了話, 他電話裏很和藹的和我說: “Welcome to the family!” 聽起來, 他是個和善的老人。

我們這輩出生在 60 年代的人,依然信奉尊重老人中國傳統道德觀,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在我的心裏根深蒂固,結婚後一直沒見過公公,總是讓我心裏頭有幾分不安,幾次催促丈夫, 他一直以忙為理由推托,我察覺到他不是很熱心帶我去拜見公公,感到有幾分奇怪。 後來丈夫才告訴我,他媽媽在他十歲那年出車禍,當場給迎麵過來的一輛汽車給撞死了,開車的是個老太太。我丈夫也因這場車禍在醫院裏躺了幾個月,他媽媽開車帶他們出門是為了去看他奶奶,而那時,他的媽媽和爸爸已經離婚了。丈夫還告訴我,他小時候很少見到他爸爸,他爸爸總是以在外做銷售為理由,極少回家,也從來不見他拿錢回來養家,他媽媽獨自一人掙錢養活他和他哥哥,忙裏忙外,也是經常不在家,為此,他哥哥從來不和他爸爸說話。他媽媽死後,他爸爸才不得不收留他,那時他的爸爸已經再婚了,他出院後到他爸爸家的第一天,他的繼母和他說: “ 我不想要你的,但是我不得不收留你。 ” 一個十歲大的孩子,失去了相依為命的母親,已經夠傷心了,再聽到這樣的話,真不知道丈夫當時是怎麽過來的。那以後,丈夫依然很少見到他父親,他父親和以前一樣,在外麵跑,他靠他母親死後留下的一些錢和死亡保險金長大, 16 歲後就離家自己謀生了。知道了丈夫如此悲傷的童年,我明白了,為什麽丈夫和他父親之間是這麽疏遠。

盡管如此,丈夫還是明白,他父親在他哥哥 1982 年死後,是他唯一在這個世界上的親人了,於是, 2003 年的感恩節,他還是同意和我去見他的爸爸。他爸爸住在 South Dakota , 離我們這裏有兩千多哩路,丈夫說我們開車去,一路上可以讓我看看沿途的風景。沒想到我們一出門就遇上了多年沒見的大風雪,漫天的風雪把路都蓋住了,分不清哪裏是路,哪裏是排水溝,沿路上都可以看到出事故的車歪歪斜斜的停在路邊,最可恨的是疾駛而過得集裝箱卡車,揚起了漫天的泥沙和大雪,灑在我們的車窗上,讓我們在幾秒鍾裏什麽也看不見, 我真的害怕在這幾秒鍾裏的盲點裏,我們會把車開到路溝裏去。原本路上隻要兩天的時間,我們卻花了 4 天才到他父親家, 到家時已經是下午 3 點了, South Dakota 也是冰天雪地,他父親打開家門迎接我們的時候,從小在溫暖的廣州長大的我已經凍得上牙打下牙,話都說不清了。

第一次見到滿頭白發, 留著白白的胡子的公公,我第一個感覺就是他不用化妝就可以當聖誕老人,人老了,說話自然也是慢悠悠的,無形中顯得分外和藹。他把我們引進客廳,將我介紹給他的第三任太太繆莉。繆莉也是 80 多歲的老人,才從中風恢複過來,說話也還不太清楚。他們結婚時,我丈夫在歐洲服兵役。按理說她不是我的婆婆,但是,我還是隨著公公的意, 叫她媽媽, 不過剛開始時覺得有幾分別扭,自從我媽媽去世後,我再也沒有開口叫媽媽。

他們住在一間小小的房子裏,隻有一房一廳,但是,有個地下室和一個小閣樓,小閣樓即是他們的儲藏室, 也兼作客房。 我們把行李安頓好後,公公端出事先做好的熱湯,我們剛剛吃過午飯,我也就和他們一起喝了一小碗。沒想到,這就是兩個老人當天的晚餐,公公和我說,自從繆莉中風後,手發抖,他不再讓她進廚房做飯, 他們也很少做飯。晚上睡在小閣樓裏,我和丈夫兩個人的肚子都在咕咕叫, 兩個人一夜都沒有睡覺,躺在床上,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親,相比之下,我父親是幸福多了,他退休後,一直都有保姆負責家務,像我們這樣地千裏迢迢的回家,他一定會讓保姆事先做好一大堆好吃的,我絕不會在回家的頭一天晚上餓得睡不著覺。 在美國,除非是很有錢的人,像公公他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是請不起保姆的,公公和他太太平日裏隻好互相照顧, 公公下午做了熱湯,已經是盡力了。第二天一早,我趕緊下樓,幫助公公一起準備早餐,打開冰箱,看見裏麵除了一些水果和果汁之外,其它全部是一些罐頭食品, 唯一的一個生菜也開始爛了,不知道在冰箱裏有多久了。早餐也很簡單,烤麵包和果汁,我吃了很多,我太餓了。吃完早餐,我趕緊和丈夫說,我們出去買菜,晚上我來做晚飯。丈夫明白我的意思,和兩個老人說我很會做飯,讓他們嚐嚐我的手藝。

到超市一看那裏的肉菜價格,我有些吃驚,這裏的肉菜比我們所在的城市貴很多,而且還要交消費稅,丈夫伸伸舌頭說: “ 天啊,他們兩個老人怎麽過? ” 我這才明白,為什麽他們的冰箱裏什麽新鮮的食品都沒有。

當晚我迎合老人們的口味,做了簡單的中餐,四菜一湯,一家子吃得高高興興。兩位老人還喝了一小杯紅酒。晚上,老太太拿出他們的相冊,給我看她兒孫的照片,女兒, 孫子曾孫子加在一起,她有 18 個子孫,但是,都在外麵謀生,沒有一個人和他們住在一起。晚上在小閣樓上, 我和丈夫說,我真的覺得兩位老人很可憐,有這麽多子孫,卻沒有一個人和他們在一起,照顧他們,兩個老人這麽老了,出門都要拄拐杖,平時還要自己開車去買食品。可是丈夫卻說,這個小地方, 工作難找,多數年輕人都在外謀生,老人們隻能自己照顧自己了, 再說西方的老人是不願意和兒女住的;我們老了之後也是一樣的,有兒孫也沒有用。 在丈夫的眼裏,這沒有什麽,但是,我還是有些替老人難過。

公公告訴我,他們每年花在看病吃藥上的錢就可以要他們的命,讓他們再也沒有錢做別的事,還好,他們有養老金,日子剛好過得去,不過,他們年紀大了,也不會出遠門,人老了,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簡簡單單就好了。

公公請我們在感恩節的當天,一起去附近的酒店吃火雞,我讓丈夫開車,公公卻堅持要自己開車帶我們去。這不過是一個很簡單的自助火雞餐, 無法和我們在國內逢年過節和爸爸一起在酒店裏吃的豐盛的大餐相比。我們兄弟姐妹雖然沒有和爸爸住在一起,但是逢年過節總是會孝敬他。而我丈夫,隻是偶爾回家看看,他們兩父子關係真的是很淡。

臨走的時候,公公和我說,很高興我們能在過節的時候來冒著大風雪來看他,告別的時候他摟著我說不知道自己還能否有機會再見我一麵,我聽了之後很是傷心。回家的路上,我和丈夫說,如果他們兩個老人當中任何一個先走了,另一個老人該怎麽辦?丈夫說如果老太太先走,我們接他父親過來, 我們照顧他,盡管公公從來沒有養過兒子, 但是他畢竟是父親。

或許是公公年紀大了,我丈夫又是他在世上僅有的兒子,自從我們這次去看過他們以後,他經常打電話來,有事沒事地和我們聊一聊。我也讓丈夫每隔兩個星期就打電話過去問候他們,倆父子之間開始話題多了,關係也拉近了。丈夫和我說,他父親或許多少有些後悔當年對兒子沒有進父親的責任,人老了,總是怕孤獨的,所以才和兒子親近了。 也許是老人從兒子的轉變當中察覺到了我的作用,每次和丈夫通電話,他一定要和我說說話,丈夫說,他看得出,他爸爸很喜歡我,我也覺得開心。人老了,不求別的,隻求個親情,我們應該滿足他。

兩年後的感恩節,我們再次去看他們。一家子高高興興的過了幾天,事後,老太太的女兒寫信給我們,感謝我們和兩位老人一起過節。我和丈夫說,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因該多去看他們, 像他們這樣的年紀,過一天是一天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