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隨心轉

用心記錄平淡生活的點點滴滴,與你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日生活第一篇(食)

(2006-06-16 06:44:21) 下一個
上篇的茶開了一個引子, 較之西方的基礎飲料咖啡, 東方的茶不僅品種繁多, 飲法和功效也是舉不甚舉, 比如說平時我們喝的綠茶, 因為沒有經過多少加工, 保質期很短, 新茶采來應盡快喝, 最好置於冷凍櫃中保存, 切忌和有氣味的東西(尤其是肉類、魚類這樣的)放在一起, 以免竄味。泡綠茶水溫80℃左右比較合適, 不需加蓋, 不然茶葉就黃了。相反烏龍茶不僅需要滾燙的開水, 連茶具也要預熱, 當然更要蓋上蓋子, 第一道水隻是為了將茶泡開, 往往倒掉(有點舍不得啊), 第二道和第三道的味道最佳。

中國人憑借想像力不僅給茶添了很多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也配了一些頗有芳香氣味和美感的伴侶, 讓人們無限遐想的同時更易接受, 象北方人愛喝的茉莉花茶, Jacky在上篇的comment中提到的價廉物美、老少皆宜的菊花茶, 還有兼具開胃美容效果的八寶茶等等。

茶當然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 就像他們對很多東西的拿來主義一樣, 經過一番加工, 便可像模像樣地當成自己的文化遺產了。現在的日本茶道與其說是品茶, 不如說是藝術和文化的一種形式, 隻在隆重的場合才展示。據說學習茶道的過程很複雜嚴格, 通過了還會發給專門的資格證書, 正如不是穿上和服就能扮藝妓一樣。我曾有幸在朋友家裏觀摩過一次日本茶道, 一招一式都有規定, 氣氛亦相當嚴肅, 奉茶人和品茶人之間的對話也是約定熟成的。反正整個儀式我都是懵懵懂懂的, 不僅因為那些晦澀難懂的禮節性用語(好像我們聽古文的感覺)壓根就沒明白, 更因一直擔心腿麻了站不起來, 心有旁騖。

話題扯遠了, 這篇本來是想談談在日本的吃, 畢竟民以食為天, 中國人最看重的就是吃, 那麽話歸正傳吧。來日本前我在歐洲住了差不多三年, 到底我們是吃大米飯長大的, 法式麵包再好吃, 讓我天天當飯吃, 即使嘴沒意見, 胃抗議起來就難消停。盡管憑良心說法國菜意大利菜都有可圈可點處, 還是按捺不住對大米的相思, 那時回國一趟最美的就是吃到肚子溜圓, 總夢想著要是一年的飯能在兩個星期內全解決了該多好。

來日本前聽說鬼子好多東西都生吃, 曾在國內吃過所謂的正宗日本菜, 難吃別提了, 把我的幻想都滅了, 好在可以自我安慰: 實在受不了的話, 飛回國也就兩個多小時, 跟上海到成都或者深圳差不多。人隻有吃飽了吃好了才有革命的勁頭嘛, 想必大家都能理解, 不會以為我太貪吃。記得初到日本, 看到白得出奇, 粒粒香的日本大米, 著實讓我暗暗吃驚, 隻知道泰國和東北大米好, 生平第一次嚐到這麽叫人看著愛、嚼著香的大米不能不讓我有種心安氣定的感覺, 至少菜不合口味的話, 也有大米填飽肚子了(我的要求真不高), 對日本不由得平添了幾分好感, 聽起來似乎有點有奶便是娘的味道(拜托別給我扣上立場不堅定的帽子, 琢磨一下The way to a man's heart is through his stomach 是否對多數男同胞適用吧)。

後來又吃上了日本菜的代表生魚片和壽司, 對壽司我也幾乎是一見鍾情。在初來乍到的留學階段, 那可真是奢侈品, 一般的日本人也不是每天都能吃的, 曾被告誡過若是別人請客的話, 別說喜歡吃壽司, 既讓人為難, 又有敲竹杠之嫌。開始吃生魚片時總要有些勇氣的, 就怕胃鬧別扭, 也嘀咕好歹日本人和我們一樣是高度進化的人種, 怎麽偏偏喜歡生吃? 好在海魚(日本人隻吃海魚, 不吃河魚)正對我胃口, 咬咬牙一閉眼吃下來得出的結論是: 原來生吃可以比任何煮法的吃都鮮美! 不禁讓我聯想到無為而無所不為(管他貼不貼切呢)。不過話說回來, 製作生魚片的過程並不是想像的那麽簡單, 從選材、洗淨到切都非常講究, 這也是為什麽日本的料理店精而品種單一的主要原因吧, 在日本很少能在一個店吃到象中國那麽多的品種。從吃的種類上來說絕對沒有一個國家能和中國匹敵, 食在中國一點不假。

我個人還很喜歡日式醬湯, 它和生魚片、壽司一樣反映了日本菜的一大特色---清淡, 這跟中國南方菜係比較接近, 所以大多數北方人會覺得日本菜清湯寡水。日本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樣子很考究, 從墊在下麵的紙到餐具還有盤中的菜都裝點得很好看, 有時甚至到了讓人不忍心吃的地步, 另外菜的搭配體現了季節的交替。當然我說的是中高檔店, 一般的店尤其是供工薪階層對付午餐的菜單非常單調, 翻來覆去那麽幾樣, 除了炒飯、蓋飯就是拉麵, 對了, 日本人別出心裁地創出了讓天津人迷惑的天津飯(其實就是雞蛋蓋飯)和台灣人連說在台灣絕對沒有的台灣拉麵(有點辣, 如果叫四川拉麵倒還有點譜)。

寫到這忍不住誇誇我的第一故鄉四川菜的價廉物美, 每每想起來都會啟動我的吞咽係統不自覺地運作, 在成都吃上一頓令你滿意價格又低得讓你感覺有欠於店家的飯, 可不是什麽稀罕事, 所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去成都或者重慶嚐嚐正宗川菜(男同胞們更可以飽飽眼福)實為人生一憾事! 當然要是你去了受不住那個辣, 我也不負責。

雖然日本離中國很近, 這兒的中國人也多, 但要想吃一頓地道中餐恐怕踏破鐵鞋無覓處, 絕不要相信貴的地方就好, 隻會讓錢打漂漂, 後悔不跌, 起碼在名古屋我隻相中了一家。日本的餐館大的不多, 很多美味的餐館麵積與其名聲毫不相稱, 日本人為了一頓美食而表現的耐心也著實讓人佩服, 從門口排隊的長短可以判斷餐館的人氣, 排上一兩個小時吃一頓飯在日本人看來沒什麽稀奇的, 這讓我想起在美國為一頓飯驅車幾十公裏的經曆, 有異曲同工之妙(嗬嗬)。

日本人招待客人時, 麵對一桌的菜, 主人會對客人說”沒有什麽菜, 請多吃一點”, 這種東方式的謙虛和含蓄總讓西方人聽來納悶: 明明擺滿了一大桌卻說沒有菜, 沒有菜我又怎能多吃? 日本人飯前飯後都會合上雙手, 不是為了祈禱, 而是分別說上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吃啦)和”ご馳走様”(吃好了)。我對自己的廚藝從來沒有信心,一個日本朋友曾經告訴我愛心是每道菜的精華, 嗯, 極有道理, 隻有懷著愛心去烹調, 才會使那道菜別具風味。食反映了文化也的確是一門藝術, 難怪有美食家一說。食不僅僅是生存的必須, 更應該是享受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p.s.本來這篇是想緩幾天再寫的, 五月的blog已有幾篇充門麵, 開頭多了以後反而寫得少了的話給人虎頭蛇尾的不良印象, 正逢今天是傳統的端午佳節, 在異鄉也不能委屈了自己, 剛才吃了兩個粽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 舉頭遙望夜空中的一彎新月, 內心最是懷念媽媽做的嘉興肉粽, 糯糯黏黏, huh~,yummy, yumm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雲中山人 回複 悄悄話 沒有想到你是成都人,請多關照,我是重慶的。
凱茜Cathy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你娓娓道來的風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