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新政--The New Deal
1933年3月4日,正是美國大蕭條最嚴重的時刻,富蘭克林·羅斯福臨危受命,成為美 國第32任總統。朋友們對羅斯福說,如果他成功,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但若失敗,則是最糟糕的總統。羅斯福自己卻說:“如果我失敗,我就是美國的末代總統了” (威廉·曼徹斯特,1978)。可見當時的情形是何等嚴峻。為了對付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 挽救瀕於絕境中的美國經濟,羅斯福宣誓就職以後即大刀闊斧地開始了“旋風式”的“新 政”運動。?
新政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試驗性,羅斯福的名言是:“一個失敗了再試一個,關鍵是要去試試!”但羅斯福說的試驗並不是遵照一個先驗的綱領和藍圖去實踐,而是通過試驗的效果來決定下一步,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所以他的言行很可能前後矛盾。他的目的是解決當前迫切的民生問題,至於意識形態之爭,那是吃飽穿暖後才有可能享用的。應急的另一麵就是,羅斯福和新政都沒有想徹底改變美國體製,羅斯福一再說:“你要維護傳統嗎?那就必須對它加以改革。”所以他的改革目的不是將現行體製推倒重來,而是讓它運轉起來,還要運轉通暢。 羅斯福在位期間簽署了多達3721條行政令。大多數都是關於對付“大蕭條”和“二戰”中美國的行動。最後也取消了幾百條行政令,
羅斯福“新政”主要由兩個“百日新政”構成。第一個“百日”是1933年3月9日至6月 16日,主要目的是在於複興,所采取的措施是維持銀行信用,實現美元貶值,維持農產品 價格,規定協定價格以減少企業間的競爭等。第二個“百日”始於1935年5月,主要目的是 改革,所采取的措施是興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賑,以擴大就業來提高社會購買力,改革稅 製,使受益者範圍廣泛。 羅斯福“新政”幾乎囊括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麵,金融業、農業、工業、社會保障,等等。有興趣可以搜一下這方麵的信息。去搜一下在各個不同階段“新政”都達到了什麽效果。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w_Deal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7%BD%97%E6%96%AF%E7%A6%8F%E6%96%B0%E6%94%BF
如果已經讀到這裏,有沒有熟悉的感覺? 從曆史角度來看,川普總統的目前還不到百日的舉措,並非空穴來風,但結果如何?隻能拭目以待,關鍵是“川普新政”The Trump New Deal(這是我編的名字) 能否在美國人的承受能力達到極限之前實現經濟扭轉?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不斷生出的新念頭中,新的壓力會不斷出現,不可能跟他達成穩定的協議,簡單地向他屈服隻能激發他進一步的索求。在全麵貿易戰中或可達到一定程度的相互豁免協議,比如免稅額度之類。總之川普這一通王八拳不遵循章法讓對手目不暇接,剛說他搞貿易戰,他又要揚言吞並他國家領土,正在譴責他的野心,他又把美國政府掀個底朝天,加墨緩刑30天全麵關稅,突然又冒出25%鋼鋁全球關稅,你把注意力集中到鋼鋁,他又在歐洲掀起風浪,歐洲的威脅不是來自中俄而是你們內部,隨即就把烏克蘭賣了。 他這種做法不是徹底瘋了,就是暗藏這更大的玄機與章法--打亂對手節奏,讓對手無所適從。準備好了嗎,世界?
《羅斯福新政的謊言》是一本批評羅斯福新政的書。
觀點犀利、新穎。它用大量事實證明。大蕭條時期的政府政策的確延緩了經濟的複蘇,甚至對當今的美國仍有負麵影響。在這本令人震驚的著作中,經濟曆史學家伯頓·W.福爾索姆揭露了富蘭克林·D.羅斯福那史詩般神話傳奇的實質。福爾索姆認為,羅斯福所開創的新政,具有缺乏計劃性、浪費性支出嚴重和為獲取政治利益而投機的特點。羅斯福的一係列政策雖然改善了公眾對政府的評價,卻未能實現經濟的複蘇,而這才是當時的美國所迫切需要的。福爾索姆對羅斯福總統及其經濟政策和個人生活持批判態度。
1932年當選總統的羅斯福,在執政期間遭逢美國曆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大蕭條。他采取了一係列政府幹預經濟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舉措,對當時和以後的美國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西方國家為拯救本國經濟,紛紛效仿羅斯福。采取政府幹預的手段。當今美國廣泛建設的政府項目,都能在新政中找到根源。如農業補貼、最低工資,等等。這些措施實際上都阻滯了經濟的增長,並導致生產率下降和失業率上升,並未取得預期效果。
羅斯福對總統職務的專橫態度永久性地改變了美國的政治格局。他操縱公眾輿論。使得美國公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20世紀30年代經濟停滯的同謀。在羅斯福去世60多年後。奧巴馬喊出了“我們相信變革”的口號,而他所實施的“新”新政計劃。也恰恰成了新政的延續。時至今日,美國及世界各國至今仍然無法擺脫羅斯福政治遺產巨大的負麵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