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華

分享閱讀的愉快,思想的火花.
正文

101個受益匪淺的哲理故事(2)

(2006-06-04 08:43:52) 下一個
№58一張白卷的知遇之恩
----領導的責任就在於激勵部下
哲理的故事
“我到了34歲才找到人生的一盞明燈,在那之前,我一個人孤獨地在黑暗中摸索。”日本Daskin前會長駒井茂春回顧自己人生時如此說道。而他所說的那盞明燈,就是創立Daskin的鈴木清一。
那是因為戰爭,駒井茂春的家園燒毀,大兒子死於戰火,事業一敗塗地,他在妻子的勸說之下前往參加KENTOKU石蠟公司的招考。駒井茂春就在那時候與鈴木清一結識。
由於招考的對象是技術人員,所以商學院出身的駒井茂春對於考試的內容一籌莫展,無奈之餘,完全放棄的駒井茂春比任何人都早交卷,當時的監考官就是KENTOKU的社長鈴木清一。鈴木清一看到他交白卷,十分驚訝地問他:“你是什麽樣的技術人員?”駒井茂春無言以對,突然脫口答道:“我是行銷技術人員。”
鈴木清一從他的言談當中洞悉到他的潛力,數日以後,鈴木清一親自到駒井茂春住處拜訪他,兩人針對企業的經營理念,竟然討論了三個小時之久。當下,鈴木清一舊聞駒井茂春明天能否來KENTOKU上班?深受鈴木清一的人品和熱忱感動得駒井茂春,立刻就答應了。因緣際會的駒井茂春和鈴木清一,從此攜手共創事業版圖。
KENTOKU因與美商投資的強森公司合作失敗而遭合並,鈴木清一既因經營理念不同而請辭。當時駒井茂春雖以為強生公司的行銷經理,但鈴木清一離職後總覺得生活上少了什麽,於是在寄給鈴木清一的賀年卡中,駒井茂春誠懇地寫上:“如有我能做的,不管什麽,請告訴我。”而鈴木清一也很快就灰心了,並在信中征詢他是否與他一起開創新事業。
駒井茂春心裏十分清楚開創新事業的艱辛,但盡管如此,他仍然願意追隨鈴木清一,與他同甘共苦。因為他明白,他之所以能有現在的成就,全靠當時鈴木清一的知遇之恩。
故事的哲理
人們是會為了能肯定自己的人而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所以對於領導者來說,管理是小事,一個微小的細節,都有可能讓員工終生感恩,也有可能讓他(她)憎惡到底。你的責任就是發現他們,獎勵他們。
№59清潔工見義勇為的理由
----會誇人的領導,才是好領導
哲理的故事
清潔工的工作在一個大公司來說是最容易被人忽視,也最被人看不起的。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在一天晚上,在一家他服務公司的保險箱被盜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鬥,保住了財物。
事後,大家為他請功,並問他的動機。然而答案卻出人意料,他說:當公司的總經理從他身邊經過時,總會讚美他:“你掃的地真幹淨。”
就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能感動一個員工,並“以身相許”。
故事的哲理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比金錢更為人們所需要,那就是“認可”與“讚美”。你對他們真誠的表揚與讚同,就是對他價值的最好承認和重視。而能夠真誠讚美下屬的領導,才能激發他們潛在的能力。
№60最漂亮的車與最文明的客人
----氣氛決定行為
哲理的故事
一個人乘坐一輛出租車去機場,這輛車把他深深吸引了;地上鋪著滾著鮮豔花邊的羊毛地毯,玻璃隔板上鑲著名畫的複製品,車窗一塵不染。客人驚訝地說:“我從沒搭過這樣漂亮的出租車。”
“謝謝你的誇獎。”司機笑答。“你是怎麽想到這樣裝飾你的車的?”乘客好奇地問道。
“車不是我的。”司機說,“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來在公司做清潔工,發現每輛出租車晚上回來時都像垃圾箱。地麵淨是煙蒂和垃圾,座位或門把上甚至有花生醬、口香糖之類的東西。當時我就想,如果有一輛保持清潔的車給乘客坐,乘客也許會多為別人著想一點”
“領到了出租車牌照後,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車收拾成這樣。每位乘客下車後,我都要查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車收拾得十分整潔。我的車回到公司時仍然一塵不染。”
“從開車到現在,客人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甚至沒有一根煙蒂扔在地上。我想,人人都會欣賞美的東西。如果我們的城市裏多種些花草樹木,把建築物弄得漂亮點,我敢打賭,一定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把垃圾放進垃圾箱。”
故事的哲理
每一名主管都希望部下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事,但往往總是心願難遂。因為我們往往著力於生硬的規章和蒼白的教化,而忽略了營造無聲無息卻無處不在,無法漠視的氣氛,對於部下行為的巨大影響力。誠如那部車,將他打掃得一塵不染甚至精致藝術,遠比貼一張“嚴禁在車內丟垃圾”的字條有用得多。

№61真正的漢子
----助手不應隻是“順從”
哲理的故事
國外一個城市公開招聘,要聘用一位“真正的男子漢”為市長助理。經過篩選,最後剩下五位候選者。但他們還要經過最後一關,而考官是市長本人。
考試開始了。市長巴蒂一位應試者帶到了一個滿地是碎玻璃的房間。房間很大,遠處有一張辦公桌。市長用十分威嚴的口氣對他說:“脫下鞋子,將桌上一份登記表取出來填好交給我!”為表現勇敢,他毫不猶豫地將鞋子脫掉,踩著尖銳的碎玻璃,強忍著鑽心的疼痛,取出登記表填好交給市長。市長指著一個大廳淡淡地說:“你去那裏等著吧。”男人非常激動。
市長帶著第二位來到另一個房間,但房間的門緊閉著。市長也是冷冷地說:“你進去將表取出來填好交給我!”他推門,是鎖著的。“用身體把門撞開!”市長命令道。聽到命令,他不由分說用力便撞。足足有半個小時,傷痕累累的,總算把門打開了。他取出表認真地填好給了市長,市長說:“你也去大廳等著吧。”他非常高興。
接下來的兩位,也都用相似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意誌和勇氣。
當最後一位進來應試時,市長指著站在身邊的一位瘦弱的老人對他說:“他手裏有一張登記表,去把它拿過來交給我!不過他不會輕易給你的,你必須用拳頭揍他才能奪過來。”應試者用驚奇的而又嚴肅的目光看著市長:“為什麽要這樣做?”“不為什麽,這是命令!”
“你簡直是個瘋子,我怎麽能打這個弱小的老人!”
市長又帶他分別去了那個有碎玻璃的房間和緊緊鎖著門的房間,同樣遭到了他的反對和拒絕。市長對著他大發雷霆,他也氣憤地轉身就走,但被市長叫住了。
市長將所有應試者召集在一起,並宣布最後一位被聘用了。市長語重心長地說:“真正的男子漢是不畏權勢、善良而又正直的人,而不是唯命是從,不分青紅皂白就作出無謂犧牲和殘忍行為的人。”
故事的哲理
領導應該如何挑選自己的助手?隻要“聽話”就是標準嗎?如果你在職的目的不是為滿足自己的權利欲,而是想幹一番事業,那麽一個有獨立見解的人陪伴左右就是不可或缺的。
№62落水者拯救了誰
----信任是金
哲理的故事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的看著貨輪拖著浪花越走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裏拚命地遊,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肩,努力使頭伸出水麵,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麽都不見了,隻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的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遊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裏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裏,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的力量又朝前遊去……
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裏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勸他:“這麽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
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了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麽堅持這麽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會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你怎麽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裏,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麵前,淚流滿麵:“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感到羞愧……”
故事的哲理
信任別人不一定能換來別人的信任,但是不相信別人卻一定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作為主管,有時僅僅對部下給與信任,往往比獎金更能夠起到激勵作用。正像這名船長,隻有他親眼看到由於自己而幸存下來的生命的感恩時,才更能為自己哪怕絲毫的保留而發自內心的痛苦懺悔!不難想象,這時被激發出來的能量該有多大!試想,員工如果具備這種激情,又有哪個主管部是求之不得?信任你的部下吧!
№63李世民背後的女人
----優秀副手如賢妻
哲理的故事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文亮的妻子長孫皇後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長孫皇後知書達禮,賢淑溫柔、正直善良。對於年老賦閑的太上皇李淵,她十分恭敬而細致的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請安,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怎樣調節他的生活起居。對後宮的妃嬪,長孫皇後也非常寬容和順,她並不一心爭得專寵,反而常規勸李世民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妃嬪,也因如此,唐太宗的後宮很少出現爭風吃醋的韻事,這在曆代都是極少有的。長孫皇後憑著自己的端莊品性,無言的影響和感化了整個後宮的氣氛,使唐太宗不受後宮是非的幹擾,能專心致誌料理料理軍國大事,難怪唐太宗對她十分敬佩呢!雖然長孫皇後出身顯貴之家,又貴為皇後,但她卻一直尊奉著節儉簡樸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講求豪奢華美,飲食宴慶也從不鋪張,因而帶動了後宮之中的樸實風尚,恰好為唐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政策施行作出了榜樣。
長孫皇後不僅氣度寬宏,而且還有過人的機智。
一次,唐太宗回宮見到了長孫皇後,義憤填膺地說:“一定要殺掉魏征這個老頑固,才能一瀉我心頭之恨!”長孫皇後柔聲問明了原因,也不說什麽,隻悄悄地回到內時穿戴上禮服,然後麵容端莊的來到唐太宗麵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不知她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因而吃驚地問:“什麽是這樣正中?”長孫皇後一本正經的回答:“臣妾聽說隻有明主才會有直臣,魏征是個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見陛下是個明君,故臣妾要來恭祝陛下。”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後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漫天陰雲隨之而散,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性命和地位。
故事的哲理
“寡人”劉備說:“妻子如衣服”,而領導者應該說:“選妻如選輔”。聰明的領導者,從來不相信自己能包打天下,因而著力在團隊中尋找一個“誌同道合、卻有存異互補”的副手,完成己所不能為或不願為;平庸的領導者,則熱衷於在尋找副手時尋找“自己”,將自己的優劣同時放大;而愚蠢的領導者,則幹脆直接“照鏡子”,永遠孤芳自賞,自欺欺人。
№64少年戴爾的“白日夢”
----去掉那些“天經地義”的中間環節
哲理的故事
戴爾還隻是個小學生的時候,有一次他無意中看到報紙上有一則廣告:“隻要通過本考試中心的一個測試,您就能直接獲得高中畢業證書。”小戴爾真是欣喜若狂,心想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如果省掉那些煩人的課程、傲慢的老師和無休止的考試,就能直接高中畢業,豈不快哉?!想到這兒,戴爾幾乎笑不攏嘴,然後馬上興衝衝的撥打了廣告中的電話。
考試中心的人果然服務上門了。可等看到接待他們的“客戶”,居然隻是個小毛孩兒時,不禁哭笑不得。
但從此,一個大膽的設想開始在小戴爾心中生根發芽,那就是:我們為什麽不去盡可能的省掉那些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中間環節,直接一步到位呢?這並不是癡人說夢,因為就憑借這個念頭,戴爾在僅僅18歲時就創建了神話般的直銷奇跡,並創立了一個劃時代的經營模式!
故事的哲理
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隻是由於慣性作祟而持續存在,卻誤以為須臾缺少不得的管理環節。而細細推敲,這些環節又都是可以省掉的。比如:開會,很多人原以為如果不開會,整個組織豈不會不知所措而亂套嗎?可非典以來,在一月有餘的“禁會”期間,機關、企業照舊運轉得有條不紊,這是方悟得:原來很多會也是可以不開的。
但戴爾的頓悟,並不是被動的,而源於他無拘無束的思維和希冀改變曆史的激情。敢想,方敢為。
№65蜘蛛織網
哲理的故事:
一座破舊的廟裏住著兩隻蜘蛛,一隻在屋簷下,一直在佛龕上。一天,舊廟的屋簷塌掉了,幸運的是,兩隻蜘蛛沒有受傷,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地盤上忙碌的編織著蜘蛛網。沒過幾天,佛龕上的蜘蛛發現自己的網總是被搞破,一隻小鳥飛過,一陣小風刮起,都會讓它忙著修上半天。它去問屋簷下的蜘蛛:“我們的絲沒有區別,工作的地方沒有改變。為什麽我的網總是會破,而你的卻沒事呢?”屋簷下的蜘蛛笑著說:“難道你沒有發現我們頭上的屋頂已經嗎?”
故事的哲理
修網自然很重要,但了解網破的原因更重要。我們經常會在企業中看見忙得團團轉的管理者,這些在企業中充當救火隊員的管理者就像那隻忙碌的蜘蛛一樣,沒有考慮過問題的根源是什麽,自然也就無法作出正確的決策。
№66小日本教育了美國佬
----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
哲理的故事
一個美國人一直記得那次他自稱為“僅次於珍珠港之敗”的失敗經曆:
我被公司派往日本進行為期14天的談判。飛機抵達東京時,兩位北京紳士禮貌的陪同我上了一輛高級轎車,當轎車行駛的時候,一位日本人問我:“順便問一下,您懂日語嗎?”“哦,不會,但我希望學習一些表達方式。我隨身帶了一本字典。”他的同伴兒說:“您擔心不能按時上您的返程飛機嗎?我可以安排這輛汽車送你回機場。”
我暗自想:“考慮得多周到啊!”我從衣袋裏掏出返程機票,遞給日本人看,以便這輛轎車知道什麽時候接我。
他們沒有立即開始與我談生意,而是首先讓我體驗日本人定額殷勤好客和日本文化。我花一周的時間來參觀這個國家,他們還讓我去一個用英語講授的禪宗研習班去研習他們的宗教。每天晚上有四個半小時,他們讓我坐在硬木地板的軟墊上,吃傳統的晚餐,享受傳統的娛樂。當我要求開始談生意時,他們總是含含糊糊的說:“還有很多時間!還有很多時間!”
到了第12天,我們終於開始談判。可是談判結束得很早,我們打了一場高爾夫球。到了第13天,談判同樣結束得很早,因為要舉行告別晚宴。最後到了第14天的上午,我們認真地恢複談判,當我們就要涉及關鍵問題的時候,那輛轎車已經在樓下等候接我去機場。我們全部基金車,繼續談判,以便最後解決問題。當轎車在終點刹車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做這筆日本人安排好的交易。
故事的哲理
美國人為什麽會如此乖乖的就範呢?因為日本人知道美國人的行程,而美國人不知道日本人的。日本站在了美國人的立場上,正確的估計道美國人不會讓自己空手而歸;而美國人沒有站在日本人立場上考慮問題,隻好付出了沉重的學費。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鬆下幸之助先生總結出一條最重要的經驗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站在對方立場上看問題就是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現代運用。站在對方立場上看一看,你可以變成別人肚內的蛔蟲,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進入你的視線,你自然會勝券在握。
№67到底該把誰扔下去
----簡單主義的理念
哲理的故事
有一次電視台開展有獎征答比賽。題目是講一個熱氣球的故事。這個熱氣球載著三位科學家,他們進行空中科學考察。忽然三人發現氣球空氣不足,無法承載三個人,隻有少一個,氣球負荷才能維持到安全著陸。換句話說,要犧牲一位科學家,才能保住另外兩位科學家。
這三位科學家中有一位是環保專家,他要解決人類生活環境的質量問題;一位是核專家,他將解決人類資源不足的問題;一位是農業專家,他要解決世界糧食危機問題。權衡利弊,誰作出犧牲更好?
征集各方意見的結果,五花八門,什麽意見都有,對舍棄哪位專家都有他的理由,結果莫衷一是,都沒有獲獎,可是一位隻有6歲的小孩兒卻獲獎了,理所當然地說出了令大家心服口服的方案:把那個最重的科學家丟下去。評委一致認為:解除熱氣球危機的基本要求是降低重量,在三位專家都很重要的情況下,為了解決問題,隻能丟掉最重的人了。
故事的哲理
一個小孩兒能緊緊抓住解決問題的要求,直截了當的尋求合理答案,而大人們卻時常在“成熟”中忽視了目的,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還有這樣一件真事:一座大樓已建成,但業主要求增加電梯,這些工程師想在各層樓打洞來安電梯,正在討論得十分熱烈的時候,一位清潔工人聽到工程師的議論忍不住插話:“你們在樓外修個電梯不是很簡單嘛!”
此後,不少高樓電梯放在外麵,可觀景,又壯觀。
可見,越是簡單的,越是直截了當的,才是越接近最優解的。
№68甩手”好學生柏拉圖
----不斷重複“小節”方能成“大器”
哲理的故事: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次在給自己的學生們授課時,對學生們說:‘‘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做一件事情……”
學生們想:老師要求的肯定很難吧?可是蘇格拉底說的卻是:“請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每人每天堅持甩手300下。”大家哄堂大笑,覺得老師讓他們做這麽簡單的事情,是拿他們開,;。
第二天,蘇格拉底問:“有多少人堅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學生都舉手。一個月之後蘇格拉底再問第二次,有80%的學生舉手-一年以後蘇格拉底再問:“一年之前我說的每人每天堅持甩手300下,請做到的人舉手。”這時候全場鴉雀無聲,隻有一個人舉起了手,他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又一著名哲學泰鬥的柏拉圖。
故事的哲理
總有人以為:管理就是做大事。然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正如張瑞敏所說:“能夠不斷重複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而中國企業的弱點.也的確不在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上,反而就在那些平凡枯燥的日常”小節”上。
№69 “小人”的伎倆
----為何“小人”總那麽多?
哲理的故事:
王某奉命擔任某大型國有企業總經理。上任伊始王就聽到許多群眾反映:原總辦主任馬某是個欺上瞞下的小人。王總很生氣,決意在適當時機免去馬的職務。
一日,王約馬麵談,席間王厲聲指出馬在過去工作中的種種欺上瞞下、兩麵三刀、陽奉陰違之舉。馬先是滿麵羞愧,深感無地自容,但很快就鎮定自若,且聲淚俱下地向王闡述自己的委屈。馬說:“王總剛才批評得都對,但您有所不知的是,前任總經理劉是一個獨斷專行、剛愎自用的人,在他手下工作稍不留意便會受到訓斥,這還不算,如果堅持原則,遭受打擊報複更是在所難免,我真是有苦難言呐!”
馬停頓片刻,觀察了一下王的表情,接著說“許多群眾都以為我欺上瞞下拍劉之馬屁,
有誰知道我那是為了工作忍辱負重,不得已而為之?假如前任劉總像您一樣公正、廉潔,處處起表率作用,不需要也不喜歡別人吹捧,我何必做那違心之事?您到任已經3個月了,您看我拍過您的馬屁嗎?”
馬的一番表白,特別是最後那段讓人聽著極為舒服的話,讓王內心很是歡喜,也很是同情馬被群眾誤解的處境。不久,馬被提升為主管行政事務的副總經理。
故事的哲理:
許多領導者上任前,都想做一番事業,成為群眾愛戴的好幹部,但上任不久便被“小人”所包圍,最終與“小人”同流合汙。表麵上看,是“小人”太多,但”小人”太多的深層次原因卻是不合理的製度與喜歡讚美的人性弱點造成的。因此,怎樣建立群眾參與的用人製度,怎樣有效識別”君子”與“小人”,便成為問題的關鍵。
№70安妮塔的激情
----企業動力是向常識常規挑戰
哲理的故事:
1976年3月27日,第一家康體公司在英格蘭布雷頓的肯星頓加屯22號開張了。第一天打烊後,安妮塔•羅迪克把那天的收入225美元裝進粗布工作服的口袋裏。到1992年初,這家公司的全球性企業擴展到了709家分店,股票市值約10億美元。不止一位證券分析家預測:在未來幾年內,它的年增長率將達到40%。
當人們驚訝於這位從未上過商學院的女老板的成功時,她說:“如果說我的生命有什麽驅動力,那就是時時刻刻滿懷激情,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觸及愛和關懷這兩個不可分割的觀念。”而這恰恰是她沒有在競爭對手身上發現太多的東西。“零售業的世界對我毫無教益,這裏充斥著倦怠的高級主管和令人疲倦不堪的製度。”
公司一直致力於教育顧客,結果使它名聲遠揚,在化妝品行業鶴立雞群。安妮塔很反感那種讓每個走進商店的人都應該買點兒什麽的想法和做法。她喜歡告訴員工一些關於產品的信息、 關於本店的曆史軼亨,甚至有關產品送到本店貨架過程中的趣事。她也這樣鼓勵員工和顧客聊天。而不是威逼他們去買東西。公司從不做廣告,這使得“創造交談”變得十分重要,結果顧客把信息傳播出去,積極地散發著公司那有感染力的熱情。
安妮塔喜歡走進自己的任何一家分店,都能很快發現意外的驚喜。她鼓勵每個員工多問問別人正在做什麽,如何做,以培養一種善意的、不墨守成規的環境,並總能尋找到新點子。隻要有人說他們的行事方法更好,她都鼓勵大家去談談,“說不定我們可以采用或修正後采用。”
“我們相信每件事都會變化,我們已經學會喜歡變化。”為了防止公司死氣沉沉,安妮塔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去喜歡“那些觸怒你的人”,那些不拘常規的人的活力,他們能夠推動公司的進步,她相信這些人將成為公司文化的未來守護人。
故事的哲理:
有人說過:中國的孩子”老”得最快.因為他們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穩重”,懂得說套話了。於是又有人說過: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在該浪漫的時候已經不再浪漫。企業經營同樣如此。企業大了,生“大企業病”是難免的事.但我們切忌在還是中小企業時,就已經”老態龍鍾”、”了無生趣”。至少,在我們還不夠“大”時,學會像安妮塔一樣”年輕”。
№71迪斯尼創業時曾被人“連鍋端”
----做事業就要有事業控製權
哲理的故事:
迪斯尼樂園正在成為全世界男女老幼其樂融融的“歡樂世界”,實現了公園、娛樂、商業的一體化理想。迪斯尼本人是藝術家,更是一位企業家。
青年迪斯尼曾夢想在好萊塢這個新奇又輝煌的世界裏發揮自己藝術天才,但卻一直找不到稱心工作。隻好從事卡通電影製作。前兩部卡通片在他領導創作之中獲得了成功,但他沒料到委托他做片的環球公司老板米菲已收買了他的全部骨幹。眼看自己的成就白白落在別人手裏,迪斯尼悔恨自己沒有辦個公司,實現藝術產業化,但這也極大地刺激了迪斯尼重整旗鼓、奮發擊敗米菲這個小人。迪斯尼不服輸的激情促使他創造了“米老鼠”,尤其他看到了朱老鼠與剛剛入市的有聲電影結合起來將展示出一個非常美好前景,因而激動不已,於是決心賣掉一切個人財產製造米老鼠電影。上映後,米老鼠的滑稽動作與幽默配音,征服了廣大的大人與小孩子觀眾。很快,電影公司排著隊爭購米老鼠影片,全美掀起了“米老鼠熱”。至此,迪斯尼完全擊敗了對手環球公司的米菲,並把經營權與發明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從此迪斯尼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占有牢固地位而長盛不衰。
故事的哲理:
迪斯尼創業失敗的故事告訴我們從事業務、技術發明的人.要通過掌握創新所有權與絕對控製經營權來實現自己事業追求的目的。喜歡業務鑽研,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想長久、自由、愉快地鑽研自己喜歡的業務,就要”強迫”自己抽出一點兒時間抬起頭來,思考一下”經營”。盡管這可能是無趣的,但卻是樂趣最基本的保證。
№72是誰在跟我競價?
----競爭永遠不是目的
哲理的故事:
拍賣會場上,正在拍賣一支非常漂亮的鸚鵡。會場上一個年輕人非常喜愛這隻鸚鵡。他看到沒人競價,就出了很低廉的價格:“300塊”。
“400!”一個聲音很快地叫出來。
“450!”年輕人聽到有人出價,連忙提高了價錢。
“500!”又是那個討厭的家夥!
“550!”(我就不信拚不過你)
“600!”
雙方出價速度愈來愈快,彼此不服輸地提高價錢。終於,年輕人以9800元成交,上台去拿他的鸚鵡。“沒想到一隻鳥要花我9000多塊錢!對了,能不能問一下,這隻鸚鵡會不會說話?”“這點保證沒問題,不然你以為剛剛是誰在和你喊價?”買者方悟,晚矣!
故事的哲理:
逞一時之氣,較一事之真兒。正是一個人不成熟的表現。當一個人隻為鸚鵡之美所惑,連其是否會說話都不問就瘋狂競價時,他就已經注定一敗塗地了。是的,當你急紅了眼時,你還會想你為什麽要競價?是誰在和你競價嗎?
№73卡內基:在“旅途”中買現壟斷
----開闊眼界是提升事業的不二法門
哲理的故事:
十內基公司曾是世界最大的鋼鐵公司,占全美市場1/3。卡內基是蘇格蘭人,19世紀移居美國。舅舅讓他去做小販,但他認為這不是男子漢幹的事,瘋狂地想做一番大事業。他看到英國鋼鐵已遍及橋梁、房屋、鐵路時,也想像古希臘獨眼王一樣,把鋼鐵工業推向美國,為此他一直等到50歲才結婚。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鋼鐵廠紛紛倒閉,惟獨卡內基看到了這正是自己走上壟斷鋼產業的絕好時機,很多人勸他炒股票或去搞石油,他都斷然拒絕。果然,他利用鋼鐵工人大罷工的機會收買了一批鋼鐵廠,一下子使他的產量占全美1/3。在經濟危機穀底,他采到了其大無比的金礦。
每當卡內基的事業打算轉型時,他都到工業發達地區旅行,很多重要的經營目標如特種鋼等都是在旅行中發現的。此外,卡內基在旅行中不僅發現和思考,而且馬上付諸行動,那就是在第一時間購買相關專利! 然後迅速將其推廣至美國市場?使自己的事業邁上一個新台階。
故事的哲理:
卡內基作為美國鋼鐵大王盡人皆知,他也曾是炒石油股票的高手.但他很快悟到炒股票是非生產性的,做大事業不能靠投機取小利,於是毅然投入鋼鐵工業不動搖。
他和很多企業家一樣,喜歡到工業更發達地區進行行業參觀旅行。他每次的經營思路調整,無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
但許多人隻能在旅途中思考,卻鮮有像卡內基這樣立即行動的。他認為:專業是獲得跨行業技術的敲門磚。
№74博士踩水過河
----尊重經驗才是捷徑
哲理的故事: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了這裏學曆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也來釣魚,分別坐在他的一左一右。
博士隻是微微點了點頭,心想:和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
博士眼珠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飛回來了。
怎麽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 自己是博士生啊!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飛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此時,博士也想去廁所了,可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去對麵廁所非得繞10分鍾不可,而回單位又太遠,怎麽辦呢?
博士生不願意“屈尊”去問那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就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就過不去!
隻聽“撲通”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忙將他撈了上來,並驚問他為什麽要往水裏跳,是否有想不開之事?他反問:“為什麽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漫過水麵。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麽不問一聲呢?”
故事的哲理:
學曆隻能代表過去,而隻有學習的能力才能代表將來。因此,隻有尊重有經驗、有閱曆的人,才能少走彎路。
№75誰打破了第一扇窗?
----執行貴在堅持
哲理的故事: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鬥曾做過這樣一項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一輛的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另一輛過了一個星期也安然無恙。後來詹巴鬥用錘子把第二輛車的玻璃也敲了個大洞,結果,僅過了幾個小時,它也不見了。
後來,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依據這項試驗,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故事的哲理:
絕不能讓“第一扇被打破的窗”出現!對一個整潔的現場,不能”打破第一扇窗”;對一項優秀的製度,也絕不能…打破第一扇窗”!執行起來必須要咬住牙,如果有第一個不執行,而考核部門又不考核,那麽.就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不再執行!
№76超市與麵包
----學會管理犯了錯的上司
哲理的故事:
林先生在一家超市打工,他一邊工作一邊留心觀察。他發現麵包的生意很好,可就是不賺錢,原來是因為代銷麵包的進價太高。他想:如果要是改由超市自己做麵包,成本會很低,利潤就大了。
於是,他寫了份詳盡的計劃交給老板。哪知老板很冷淡地對他說:“林先生,你是個店員,你把你自己店員的工作做好,不給我添麻煩就行了。”
一天,超市裏來了一個美國人,在超市裏仔細地轉了一圈後,他對老板建議超市自己做些糕點之類的賣,打超市的品牌,生意會很好的。老板聽後,非常重視,連忙召開經理大會,研究具體改進方案,並找林先生說:“麵包方麵的事由你負責,要趕快辦!”
後來麵包生意果然不錯,賺了不少錢。老板很滿意。這時林先生找到老板說:“老板,你得給我2000元!因為那個美國人是我花2000元從大學中文係裏雇來的!”
故事的哲理: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No1,即便是過去的皇帝。我們注定要在一生中擔任下級.而且我們永遠也不能指望自己的上司都是而且永遠是伯樂。但生活還要繼續,事業還要發展。所以如何釋然麵對並巧妙說服在那一刻頭腦短路的上司,而不是懷才不遇地發牢騷,也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與能力。
№77 “傑克,‘數一致二’戰略是錯的! ”
----心胸決定成就
哲理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美國陸軍軍事學院的上校告訴GE公司克羅頓維爾培訓班上的學員,GE“數一數二”的市場戰略可能會對公司有阻礙作用,壓抑公司的成長機遇。他說GE有眾多
高智商管理人員,這些人足以聰明到把他們的市場定義得非常狹窄,以使他們的業務可以穩穩當當地保持住“數一數二”的位置。
於是,學員們製作了8個示意圖,其中一個圖的內容就來自那位上校敏銳的洞察力,該圖演示了如何重新定義市場份額。在圖上,學員們推薦了一個“思維定式變革”的方案。他們認為:公司需要對現行產品市場全部重新定義,從而使得沒有一家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10%。這將迫使每一個人以全新的態度看待他們的企業。這是一次極重要的拓展思維的實踐,也是GE在拓展市場方麵的一個重大突破。
在將近15年裏,韋爾奇一直不斷地強調在每一個市場上占據“數一數二”位置的必要性。現在,這個學習班的學員卻在告訴韋爾奇:你的基本理念正在阻礙公司的進步!
然而,韋爾奇告訴他們:“我喜歡你們的想法!”甚至,他更喜歡他們自由表露自己想法的自信。韋爾奇意識到:學員們是對的,自己被現行的戰略束縛住了。這也再次使韋爾奇意識到:任何官僚主義都會把我們所追求的任何美好事情統統搞砸。
於是,韋爾奇接受了他們的思想。而且,兩周以後,在10月上旬的高級管理年度會議上,他把大家的思想融進了自己的總結發言中:“要做到這一點,你們必須睜開自己的雙眼,盯住每一個發展機遇,也許,我們對‘數一數二’或者‘整頓、出售或者關閉:的強調束縛了你們的思維,限製了你們的視野。”從此,韋爾奇要求每一家分公司都要重新定義他們的市場範圍,給出一個全新的思考,並迅速提交。
通過這種更廣闊的市場視野,GE改變了自己的成長速度。[981年,GE自己給出的“市場定義範圍”是1150億美元;今天,GE進入的“市場定義範圍”是10000億美元!在此後的5年裏,GE的主營業務增長速度翻了一番,盡管業務種類還是那些,但都注入了新的活力。韋爾奇感慨道:“重新定義市場的行動打開了我們的眼界,點燃了我們的雄心。”
故事的哲理:
盡管古人雲:”聞過則喜”,但現實是:別說“喜”,又有多少領導能夠”容忍”屬下對自己的核心思想提出質疑?特別是在民營企業,老板擁有絕對的權威.甚至擁有”企業全部的智慧”的情況下。
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而這未必來自於個人超凡的智慧.而是來源於寬廣的心胸使他們能夠接納別人接納不了的東西。項羽之敗與韓信之功,皆由他們的心胸所定。
須知,隻有敢於承認自身不足的人,才會得到大家最衷心的擁護,才會創造凡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心胸,往往比智慧更具有決定性。
№78為什麽我不被重用?
----全力以赴之後才有回報
哲理的故事:
A和B是一對要好的朋友。一天,A很氣憤地和B說:“我現在要離開這裏,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讚成你的抱負!對這種破公司就是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奇怪地問:“為什麽?”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但是如果你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時,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遭受到重大的損失,這就會使它非常被動,你就報仇了!”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就努力工作。事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A果然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
再見麵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1”
A卻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進行了長談,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還沒有要離開的打算。”B高興地笑了,因為這正是他的初衷。
故事的哲理:
一個人對待工作,隻要你全心全意地付出了,你的老板一定會看在眼裏。隻要你能使自己的付出大於自己所得到的,讓老板真正認識到你的能力大子工作要求,他就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更好地實現你的價值。
№79鬆下與飛利浦鬥爭的收獲
----隨時思考所見到的一切
哲理的故事:
1950年,日本經濟開始從戰爭劫難中複蘇,鬆下意識到這是個大發展的好機會。可是怎麽個發展呢?同年7月17日,他召開“緊急經營方針發布會”,提出了鬆下“振興宣言”,要求每位員工“今後必須要以一個國際經營者的身份思考問題進行工作。當務之急,就是謙虛地向外國學習”。
1951年1月18日,鬆下專程赴美學習管理1個月,後來延長到3個月。
一天,他到海濱浴場,看到到處都為遊泳者“日本人向政府納稅隻想到是自己的義務,卻從不關心政府如何使用稅款,而美國人則時刻想到政府該怎樣為納稅人的生活與事業服務。”他意識到:“官民互動才是美國繁榮的動力。”
同年10月鬆下再次訪美、訪歐,目的是尋求合作。他發觀荷蘭飛利浦的文化與鬆下接近,技術又可取,但荷蘭要7%的技術指導費,為了對等,鬆下也要7%經營指導費。最後,荷蘭勉強同意都是4.5%的指導費。於是在1952年7月13日雙方簽訂了在公平對等原則下成立電子技術的合作與合資公司的協議。一個彈丸小國荷蘭也能有鋪向世界各國的大公司,這大大激發丁鬆下走向世界的“野心”。這一合作,使鬆下意識到合作過程就是抗爭的過程,還可趁此機會扭轉日本人心中經營不如技術值錢的舊觀念。
鬆下有了自己無形而可貴的經營財產,就以此優勢兼並了一些有技術優勢而經營不善的電器公司,使鬆下有了飛躍式發展。由於鬆下心裏有數,於是他敢於宣布新目標:“今後5年,鬆下銷售額將提高3倍。”頓時,語驚四座。結果,他隻用4年就達到了1000億日元的目標。
由於鬆下與飛利浦的成功合作,荷蘭政府為鬆下頒發了勳章,女王還特別接待他。隨後,不少國家也都以元首待遇接待了他,包括強大的美國。
故事的哲理:
鬆下重複不知多少次地講過同一句話:“你懂了嗎?懂了就一定能做到。“所謂懂了,就是真正將一件事的意義和本質徹底參透,不管是在事前,還是在事後。事前不懂,就隻能盲目亂撞,而且容易氣餒;事後不懂,就抓不到規律,所有的成就隻相當於瞎蒙。
№80是誰擋住了路
----品格決命運
哲理的故事:
某公司正在搞人才招聘,房間裏的幾位高層領導都;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應聘的三個人身上。秘書請進了第一位應聘者——小王。他一進到房間,就看到地上橫了一個拖把,他繞了過去,來到領導麵前。幾位高層隻簡單地和他談了一會兒,就請他回去了。
第二位應聘者——小李,他看到了橫在房間裏的拖把,便一腳把它踢開了。同樣,沒一會兒,他就被請出去了。
第三位應聘者——小淩進門後,第一眼就看到了幹淨整潔的房間中,一個拖把不當不正的躺在地上。他很自然的將拖把拿起來,並放在了一個不起眼的牆角。
這個情景幾個考官都看到了。考官們對他都很滿意,終請他下周來公司上班。
故事的哲理:
這就應了一句古訓:勿以惡小而為主,勿以善小而不為。良好的素質,是無法通過學曆教育所達到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員工的職業道德、個人素質甚至比員工的學曆還要重要。正如我們所說的:品格將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81漁夫和蛇
----讓期望與獎勵零距離
哲理的故事:
一漁夫出海捕魚,看見船的一側有一條蛇在遊動,嘴裏咬著一隻青蛙。他十分同情這隻青蛙,便彎下身子,將青蛙從蛇的口中悄悄拉了出來,並將它放走了。這時他也極為同情那條正在挨餓的蛇。由於他身邊也沒有什麽可吃的東西了,他隻好拿出一瓶威士忌酒,並一滴一滴地倒入蛇的口中。蛇喝完之後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青蛙也幸運地得救,漁夫看到這一和平的結局當然也十分高興。他想,這一切都滿意地解決了。可是,幾分鍾之後,他又聽到有什幺東西撞擊著船沿,便側身往下一看,令他吃驚而難以相信的是,那條蛇又遊了回來,口裏居然銜著兩隻青蛙
故事的哲理
你所得到的將是你所獎勵的東西。
然而,期望的行為往往與獎勵的行為之間存在著差異。而關鍵在於明晰:公司到底期望什麽?而公司實際又在獎勵什麽。
№82愛多與新科的競爭
----非常規競爭,隻能成於一時
哲理的故事:
1997年11月8日,胡誌標到梅地亞中心就與步步高段永平在標王上爭紅了眼,胡說:“我的名字叫胡誌標,這次來的目的就是誌在奪標。”一句話值2.1億元(其實,愛多對中央電視台也不講信用:投標後未及時付款,造成中央電視台於1998年3月停播愛多VCD的廣告)。愛多果然“蜚聲”於大江南北。成龍廣告加上標王效應,1997年年底已把愛多推向了知名度的巔峰,擋在愛多前麵的就隻有新科了。愛多展開了與新科的競爭。
由於新科用的都是索尼機芯,胡誌標心生一計,大量采購索尼三碟機芯,足足有25萬套,動用資本四五千萬元。胡誌標一心想在上遊資源截斷新科的來源。但是,三碟機並沒有走紅,而要消化25萬台三碟機,必須賣出100萬台VCD。胡誌標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壟斷資源策略的作用。新科和索尼是多年的聯盟關係,新科的秦誌尚專門飛了一趟日本,機芯問題迎刃而解。新科仍排在愛多前麵。
受此重挫,胡誌標親自掛帥,一線指揮,將愛多公司精銳部隊全部遣往前線。1998年2月,愛多終於追上了新料。但讓胡誌標意想不到的是,愛多在大商場銷量第一的排位隻維持了兩個月,新科再度爬上來,又壓著他。
愛多為了這場爭奪戰已付出了巨大代價:1998年1~6月份公司促銷費用花了6000萬元,力,上積壓機芯的損失,愛多為打敗新科:投入高達1.5億元以上。愛多負債已壓得胡誌標喘不過氣來。
1999年,愛多的債主們將愛多告上法庭。2000年4月18日胡誌標因涉嫌“經濟詐騙”在中山某酒店被汕頭警方拘留審查。至2003年5月,胡誌標本人被拘押已經3年有餘,還未走到公訴程序。盡管很多人認為胡誌標被“超長拘押”不
公平,但是他們對胡誌標本人的下場並不同情,包括他以前的合作夥伴和下屬都覺得胡誌標“不按遊戲規則出牌”是錯誤的。
胡剛曾經是胡誌標的合作夥伴:胡誌標曾經將“愛多”商標授權胡剛經營,將經營收入用以抵償愛多廣告款,但胡誌標轉手卻另組公司並授權使用“愛多”商標,造成兩胡之爭。而另外一位在愛多任過副總的人說:“在胡誌標的愛多出事前夕,感覺到公司可能有數億元現金貧產被轉移。”至於胡誌標拖欠廣告款、拖欠經銷商供貸款、在合同中給對方“下套”,更是家常便飯。
故事的哲理:
做企業,固然要盯住競爭對手,但更為重要的是應時時審視企業自身的經營理念是否到位,戰略戰術是否失衡.財務是否安全。隻有內功修好了,才能持久成功。而那種企圖通過透支信用,一戰成王的江湖思維,隻能是飲鴆止渴,自毀家園。
№83 5絲米催生電話
----突破之後的追求,決定成敗
哲理的故事:
當貝爾宣布他發明了第一部電話機,並提出申請這項發明專利後,科學家萊斯卻向美國最高法院提起了對貝爾的控訴,聲稱電話機的發明權應該歸他所有。
調查和鑒定結果證明:在貝爾之前萊斯確實已研製成功一種利用電流進行傳聲的裝置,這種裝置能把聲音傳到1000米以外。但是這個裝置僅能單向傳送,不能雙方互相交談。對此萊斯確認不諱。於是,法院和科學家判定這種裝置還不能算是電話機。
同時貝爾也直言不諱他曾借助過萊斯的試驗,但他發現了萊斯裝置的不足,便將裝置所用的間歇電流改為直流l這就解決—了話聲短促多變的問題。然後他將菜斯裝置上的一顆螺絲往裏擰了半圈,僅僅5絲米(1絲米相當於0.1毫米),話聲就能互相傳遞了。
就這5絲米的細微之差,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電話機。這個結果令萊斯瞠目結舌,使科學家們也為之震驚。
法院最後裁決萊斯敗訴,電話的發明權歸貝爾。刃爾感到他利用了萊斯的試驗,同意將發明專利為他和萊斯共有。菜絲感慨萬分地說:“我在離成功5絲米的地方失敗了,我將終身銘記這個教訓。”萊斯堅決謝絕了與貝爾共享專利。
故事的哲理:
創新,是令人興奮的,但並非意味著創新一定是個令人興奮的宏大構想,它往往就出現在一個宏大設想之後的某個細微之處。為什麽中國人隻發現了勾3股4弦5的案例.卻讓希臘人發現了放之四海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就在於我們往往淺嚐輒止、小富即安、不求甚解。殊不知:一個成功技術突破之後的進一步孜孜追求,往往才能真正催生一個具有巨大市場價值的創新!
№84比爾•蓋茨的“苛刻
----100%的成功,依然不夠
哲理的故事:
一位剛剛跳槽到微軟的推銷員自認為自己非常優秀。
有一次,他一個月拜訪了10個顧客,成交了5個。在任何的業務單位,10位顧客成交5個都是不可思議的成就。
業務員找到比爾•蓋茨,說:“老板,我拜訪10個顧客,成交了5個,你是不是應該給我一輛淩誌車或是發一點獎金?”
比爾•蓋茨說:“10個顧客成交5個,可還有另外5個被競爭對手給搶跑了。你居然還敢跟我來要獎金!”
這個人於是立刻再找到那5位顧客,說服他們不要買競爭對手的產品,後來這5位也成為了微軟的客戶。10位顧客成交10位,“不可能比這個更好了吧!”業務員想。
然後他又回到比爾•蓋茨麵前:“報告老板,10個顧客成交10個,完美無缺的演出。”蓋茨還是不滿意:“你這個混蛋,浪費時間,你告訴我成交的顧客對微軟公司的業績已經沒有任何的幫助,第11個顧客在哪裏?”
業務員傻眼了,在其它公司他都是頂尖的,可到微軟公司,竟然被臭罵兩次。下一個月,他更加努力,拜訪了11位顧客,成交了11個。
他於是又找到比爾•蓋茨:“老板,你看,我拜訪了11個成交了11個,成功率100%。”
蓋茨說:“你已經被開除了,因為其他業務員都拜訪並且成交了12個以上,你是公司的最後一名。”
故事的哲理:
在激烈競爭中圖生存的員工一定要明白的對手不僅僅是自己,在公司中,僅僅優秀是不夠的,還要從優秀走向卓越。你的目標要遠遠地超過現實而又牢牢地貼近實際,要永遠跳起來才能采摘得到。
№85擁有員工的大腦
哲理的故事:
南京化學集團公司氮肥廠有一位老鉚工,曆時8年研究出40多種類型的放樣技術,隻在1998年試用過一次,此後幾年間沒有應用到生產實際中。後經專家確認,這些技術成果與傳統的手工放樣相比,具有增強放樣精度、提高勞動效率、節約成本等優點,具有一定價值。一名普通工人,能夠研究出幾十種有較高精確度的竹樣技術,成績驕人。但這些枯術成果卻沒有得到企業的重視.沒有轉化成生產力,並且長時間地擱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1903年,日本鍾淵紡織廠把一個小木箱掛在車間牆壁上,讓工人把生產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映上來,這個辦法很快被其它工廠采納。爾後,日本經營專家對這一做法進行調查,發現它很有意義,於是向企業界推廣。據日本“提案製度研究會”調查,目前日本約有60%的企業實行了這種提案製度,其中大企業達70%以上。現在日本企業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合理化建議製度,並且成為推行“全員參加管理”的重要一環。多數企業已成立提案製度推進委員會、提案審查會、職工小組等,並根據每年的經營管理情況提出當年活動的重點和實施方法,年終公布建議成績和實效。有的企業還製定出合理化建議章程、標語和圖案,定期發行合理化建議小冊子,供職工參考。很多企業已把合理化建議作為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上海英雄金筆廠十分注重發揚員工的主人翁精神,鼓勵他們提出合理化建議,2002年采納了608項合理化建議,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8000多萬元,推動了企業的迅速發展。
然而,我國有些企業領導官僚主義作風嚴重,高高在上,墨守成規,認為一線工人地位卑微,頭腦簡單,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熟視無睹。這不僅扼殺了員工的創新熱情,還扼殺了企業的生機和活力。對此,有工人戲言:“你們為我們的雙手支付了工資,而實際卜。你們還可以擁有我們的大腦甚至不用支付工錢。”
故事的哲理:
傑克•韋爾奇在總結成功經驗時說:“我把自己比做海綿,吸收並改進來自員工中的每一個好點子。”科技興廠,依靠科技人員固然重要,但萬萬不可小視生產工人的“雕蟲小技”。隻有科技人員與廣大工人攜手共進,才能結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86農田裏的巨石
哲理的故事:
有一位農民的農田當中,多年來——直橫亙著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碰斷了農民的好幾把犁頭,還弄壞了他的農耕機。農民對此無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種田時揮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農民的又一把犁頭被撞壞之後,農民想起巨石給他帶來的無盡麻煩,終於下決心清除這塊巨石。於是,他找來撬棍伸進巨石底下,卻驚訝地發現,石頭埋在地裏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麽深,那麽重,隻要稍使勁就可以把石頭撬起來,再用大錘打碎,清出農田。農民腦海裏閃過多年被巨石困擾的情景,再想到本可以更早些把這樁頭疼事處理掉,禁不住一臉的苦笑。
故事的哲理:
在企業決策活動中,往往會遇到反複出現的問題或不良現象,如若諱疾忌醫或拖延了事,積壓下來,就必然給企業造成困難,甚至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正常進行,嚴重時還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所以,對企業中出現頻率較多的問題,不應回避,而應抓住苗頭,及時調查,追根溯源,及時找到問題的根本解決途徑。
№87 20美金,要買什麽?
----重視“人”,一切“價值”才有意義
哲理的故事: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也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5歲的兒子正靠在門旁等他。“爸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什麽問題?”“爸爸,您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麽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
“我隻是想知道,請您告訴我,您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著。“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告訴你,我一小時賺20美金。”“噢。”小孩低下了
頭,接著又說,“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
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問這個問題隻是要借錢去買毫無價值的玩具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並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麽你會那麽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遊戲。”小孩安靜地回屋去了,並關上了門。
一小時後,父親平靜了下來,發現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麽東西……孩子平時可從未要過錢呐。父親走進孩子的房間:“你睡了嗎?”“沒有,爸爸,我還醒著。”小孩回答。“爸爸剛才可能太凶了,請你原諒。”父親說“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爸,謝謝您!”小孩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父親一看十分奇怪:“你已經有錢了,怎麽還要?”“因為不夠啊,現在我夠了,我現在有20塊錢了。我可以向您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故事的哲理:
如果你是一線員工.工作再忙也別忽視了身邊最在乎你的人。如果你是老板,更不可忽視了你的員工身邊最在乎他們的人。不錯,工作是重要的。可工作為了什麽?為了財富。那財富又為.了什麽?為了幸福。可沒有了“人”,沒有了
“情”,幸福就無從談起,—而財富也隻是—堆氣昧難聞的墨綠色紙張……經營企業也罷,開拓事業也罷.但請時刻毋忘思考;我們來到世間最根本的價值,究竟是什麽?
№88心態和細節決定成敗
哲理的故事: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成功。
在長達一年的備戰中,艾森豪威爾將軍做出了無數細致入微的謀劃:
——為了成功,艾森豪威爾將軍把諾曼底這個“不可能”的地點變成了“可能”。諾曼底是一處險灘,不是一個港口,登陸部隊的物資無法及時供應。但盟軍刨造了一個奇跡:用半年的時間,秘密建造了一個人工港。這個人工港的修建,幾乎超出了當時英國全部的工業能力,但盟軍竭盡全力完成了這一工程,保證了92萬士兵17萬部車輛及大量物資裝備的成功登陸。
希特勒在獲得了盟軍修建人工港的情報時,認為是假情報,因為這“根本不可能”。
——為了成功,艾森豪威爾將軍把6月6日這個“不可能”的時間變成了“可能”。能滿足陸海空三軍同時登陸條件的時刻,在1944年6月隻有兩組日期:6月5日至7日,18日至20日。美英盟軍和希特勒都知道6月5日前後有連續的暴風雨,但美英盟軍最高司令部請英國權威的氣象專家在6月4日晚上21:30時,又做出了更準確、細致的預報:在6月5日過後,會有一段持續12個小時的好天氣,隨後又是狂風暴雨。盟軍最後下令:6月6日淩晨2:00,先遣部隊登陸。
因為希特勒認為這個時間“根本不可能”,所以,當先遣部隊登陸已成功時,他自己還在睡覺1
——為了成功,艾森豪威爾將軍還做丁無數細致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備戰。首批空降部隊由好幾個國家的士兵組成,又在夜間,語言不通,為解決敵我識別的難題,給空降部隊的官兵每人配發一隻“蟋蟀”玩具,用手一捏,就會發出“卡巴”作為詢問,兩聲“卡巴”作為回答。小玩具解決了大問題。
這場藝術般的經典戰役為人稱道之處,數不勝數,但真正令人震驚的是一個打動人心的細節:在諾曼底登陸戰役才丁響的前一天晚上,美莢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寫了一份準備戰役萬一失敗時給全國人民的致歉書。他寫道:“士兵們恪盡職守,英勇無畏,戰役失敗的所有責任由我一人承擔!”
就這樣,正是本著“所有責任由我一人承擔”的心態,丈森豪威爾將軍竭盡全力把每一個細節謀劃到位,在“不可能”的時間。“不可能”的地點,靠一個個充分預算的細節,盟軍取得了一場似乎不可能的勝利!
故事的哲理:
心態決定成敗1細節決定成敗!有了這種“所有責任由我一人承擔”而不留退路的心態,有了細致精心的準備,成功或許隻有咫尺之遙。
№89奔馳汽車百年活力揭秘
----在管理永恒準則上持續努力
哲理的故事:
100多年前,奔馳車的創始人卡爾本茨和戴姆勒製造出世界第一輛汽車,人們稱之為“世界汽車之父”,但不等於他們的公司產業總是走在別人前麵。當福特汽車進入歐洲市場時,迫使他倆把各自公司合並成立了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把德國最好的設計與生產的技師匯集一家。
開張的新公司確定並堅持以質量取勝的戰略。
後來發現安全在人們心目中尤為重要,於是他們又設計出世界上“最安全汽車”,尤其在刹車係統上勝過美國,緊急刹車也很平穩,也不會因路麵複雜而翻車。
上世紀70年代奔馳車又發明新型高精度車軸,解決了世界汽車業沒解決的急轉彎、大坡度轉彎的問題,新技術能做到平穩、靈活、省油。首批生產190輛小型轎車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當年預購車達10多萬輛。
直到如今,奔馳車仍是世界名牌,其質量第一的聲望牢不可破。並成為各國國家元首、富商、明星最喜歡的專車。
因為質量取勝戰略, 因為讓奔馳車成為最安全、漂亮的汽車,因為隻有奔馳才是世界汽車中巧奪天王的最完美藝術品,因而即使奔馳車價格比對手廠車價貴一倍,訂戶仍不斷湧來。奔馳所采取的策略是:
一、基層單位都建立培訓中心,德國境內有52個,維修人員培訓站不計其數。
二、限時重獎合理化建議、技術發明。
三、嚴格檢驗。發動機等部件要經過幾十道檢驗,發現任何質量事故,都要追究責任,按規定處置,杜絕後患。
四、每年抽樣100輛車作撞車安全試驗。每次性能試驗與安全試驗的現場都是人山人海,該車曾創安全行車200多萬公裏的記錄,進入吉尼斯大全。它還打出驚人廣告:“如果園汽車發生故障被拖走修理,將獲得奔馳1萬美元獎金。”
五、在汽車業是奔馳首推“以創新求發展”的口號,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湧現,不斷獲得“世界最佳汽車”稱號。
六、“把顧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則落到服務到家的實處,為此它發展了10多萬人的全國修理服務隊伍。
故事的哲理:
奔馳作為企業,它的名牌活力和100多年的持續發展動力是五個第一:即人的素質第一、產品與服務質量第一、安全第一、創新發展第一和顧客利益第一。奔馳在這五個第一上不斷下功夫,他們認為任何投機取巧的事不幹,才能長命百歲。至今.就是這”五個第一”還在決定我們企業的命運,成為企業經營永恒的準則。
奔馳的名言:與對手競爭的最佳策略,莫過於開發出質量、成本等多項指標都超過對手的新車。
№90不回頭看摔壞的瓦罐
----擺脫過去不幸,輕裝前進
哲理的故事:
《後漢書》中講了這樣一則故事:
後漢時代,太原有一個叫孟敏的人。一天,他扛瓦罐上市,一不小心,瓦罐落地粉碎,但他頭也不回地向前走去,旁觀者無不奇怪。有位叫郭林宗的人看到了,跑上前去問孟敏為什麽不回頭看看?孟敏說:“從肩上掉下去肯定會摔得粉碎,我看它又有何用?我前麵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郭林宗認為:這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勸他為學,果然10年後孟敏成為知名學士。
故事的哲理:
作為領導者,要學會擺脫舊日的困境,輕裝前進。正像杜拉克大師提出的:“管理者高效工作的原則是擺脫不具有生產力的過去。“這就像孟敏不回頭看摔碎的瓦罐一樣,要向前看。
有句名言不妨借鑒: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沒到期的支票,隻有今天是隨時可用的現金!”
№91蟬鳴與雞叫的差別
----言貴恰逢其時
哲理的故事:
《太平禦覽》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次。墨子講學,其學生子禽問:“多說話是一件好事嗎?”墨子回答說:“你聽青蛙蟬蠅日夜嗚叫,以致於口幹舌燥,但沒有人停下來聽。可一隻公雞隻需在天亮時長鳴一聲,就會驚動天下夢中人。所以說人言貴在言時、言意、貴在實用。喋喋不休的空談何益之有?
故事的哲理:
不要以為重複的作用隻有“強調”,在更多的時候獲得的評價是“絮叨”二字。隻有在關鍵的時刻說出要害的話.才是最有分量的。
№92從賣“萬金油”到“南洋報王”
----到“南洋報王”的傳奇
哲理的故事:
胡文豹、胡文虎這一對“虎豹兄弟”把一個仰光永安堂小藥店發展成為聲名顯赫的報業、藥業、金融、保險等多種行業的家族產業,尤其是虎牌“萬全油”更是名揚世界。他們兄弟二人的偉業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萬金油雖小,但它“小在大之內,大在小之中”的中華文化底蘊卻為“虎豹兄弟”創造了奇跡。
在兄弟的老爸、名醫胡子欽逝世後,兄弟二人僅靠父業無以為生,便想用其父之聲望做一種產品。經多方奔走,潛心思考,他們發現南洋氣候炎熱,日照時間長,夜間蚊蟲又多,人們普遍易患頭暈頭痛,也常為蚊蟲叮咬而煩惱。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清涼解毒的外用藥,在設計上要便於攜帶,使用方便,價格還要便宜,重在療效神速,立刻緩解症狀。這種小利大市場的小盒子一試銷就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但胡氏兄弟創業的艱難,在於大眾不知道有個“萬金油”。他們想在報刊上登廣告,但費用又負擔不起,兄弟倆隻好走街串巷去貼小廣告。此時兄弟倆說過笑話:有了錢一定要自己辦報紙,虎牌廣告就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讓所有人都能在報上見到我們多好!
胡丈虎是個執著的人,他認準的事一定要辦成,問題是時機是否成熟。他注意到在廣大東南亞發行一份報紙。其商品宣傳的威力將不可限量。於是,他先與一個報業熟人合資創辦了《仰光日報》,果然很有奇效,仰光大街小巷的人都看他的報紙。胡文虎在版麵設計上更是費盡腦筋,使之妙趣橫生,很招人喜歡。胡文虎嚐到辦報紙的甜頭後,又獨貧創辦了《晨報》,從此把精力放在媒體產業上。這不僅不妨礙萬金油事業,反而使萬金油如虎添翼,與報紙一起飛遍了東南亞家家戶戶。
在戰爭年代,各報紛紛停業,而胡氏兄弟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收購報紙,並創辦新報,不到10年,胡丈虎在海內外主辦10多家報紙,組成“星係報業集團”,所有報紙一律以“星”字打頭,影響巨大。萬全油也隨之銳不可當,出現了“眾星捧月”的局麵。可以說,沒有媒體的烘托渲染,也沒有萬金油的天下。如果他自己不辦報,僅是巨額廣告費就可把萬金油吸千。
報業與製藥比翼雙飛,是胡氏兄弟事業的兩大支柱,起到互為表裏、互為促進的作用,形成了運作協調的良好機製,並借此成為“南洋報業”。
故事的哲理:
鬆下幸之助曾說過一句名言:”作生意就是下雨打傘。”從行醫到賣藥,再從賣藥到辦報,繼而通過辦報再去推動賣藥,這就是”下雨打傘”、順藤摸瓜的發展道理。很多傳奇,都不是主角事先設計好的,但他們卻創造了奇跡。奧妙在於他們善於在行進中不斷發現前方的製約瓶頸,並果斷地全力去衝擊,奪取這一瓶頸,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能夠不斷地“豁然開朗朗”。
№93聰明的米開朗基羅
----打破僵局的先手:退—步
哲理的故事:
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被公認為最偉大的作應該是他的大理石雕刻大衛像。
各位可知道?當米開朗基羅剛雕好大衛像的時主管這件事的官員跑去看,竟然不滿意!
“有什麽地方不對嗎?”米開朗基羅問。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員說。
“是嗎?”米開朗基羅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聲,“可不是嗎?鼻子是大了一點,我馬上改。”說著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了,“當當”地修飾起來。
隨著米開朗基羅的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員不得不躲開。
隔一會兒,米開朗基羅修好了,爬下架子那位官員再去檢查:
“您看,現在可以了吧!”
官員看了看,高興地說:“是啊!好極了!這樣才對啊!”
送走了官員,米開朗基羅先去洗手,因為他剛才隻是偷偷抓了一小塊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麵做做樣子。
從頭到尾,他根本沒有改動原來的雕刻。但是,各位想想:如果米開朗基羅不這樣做,而跟那位官員爭,會有這麽好的結果嗎?
故事的哲理:
兩邊爭執,碰上僵局,或者對方一直不掀牌,讓你莫測高深的時候.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一步。無論讓的是真是假,事情就會變得/頃利許多。留三分餘地給別人,常能使彼此都獲得更大的天空。
№94大雁怎麽吃?
----無休止的爭論貽害無窮
哲理的故事:
兄弟倆打獵,一隻大雁飛過來。
“我把它射下來煮著吃。”哥哥拉開弓瞄準說。
“鵝是煮著好吃,但大雁還是烤著吃更香。”弟弟說。
“煮的好吃!”
“烤的好吃!”
兩人爭論不休,就到一個人那裏去評理。
那個人告訴他們:把大雁分成兩半,一半煮,一半烤。兄弟倆覺得有道理,就回去找那隻大雁。但大雁早就飛得沒有蹤影了。
故事的哲理:
做事情要分輕重緩急,不要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爭論不休浪費時間。發揚民主的確重要,但無休止.無原則的民主就會貽誤戰機。
№95傾聽聲音
哲理的故事:
某國王子來到了一位大師處,希望大師教導自己將來成為—位傑出的國王。大師將王子獨自一人送到了大森林中,並要求王子在一年後回到寺廟時,要描述出森林的聲音。
冬去春來,王子回到寺廟,說:“大師,我聽到了杜鵑的歌唱,樹葉沙沙的作響,蜂鳥嗡嗡地啼鳴,蟋蟀唧唧地嗚叫……”聽完王子的話語,大師再讓他回到森林中繼續傾聽。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王子孤獨地端坐在森林裏,豎著雙耳盡力地傾聽……
一年後,回到寺廟,王子恭敬地向大師描述他的收獲:“當我集中全力地傾聽時,我聽到了前所未有聽到過的聲音,鮮花在緩緩開放著,大地在陽光下蘇醒,小草在吸吮著露珠……”大師頻頻點頭讚賞地說:
“傾聽聽不到的聲音,是成為傑出君王的基本素質。你可以開始學習如何領導你的國家了。”
故事的哲理:
企業家是否如同王子一樣,認真去傾聽經營環境中的所有聲音。那是什麽樣的聲音?那是在什麽樣的時機下發現的?是討論對話中話語背後的假設?是顧客沒有說出的心聲?抑是多數沉默不語的員工心聲?企業家不變的修煉是:聽那聽不見的,看那看不見的!這時所做出的決策才會是真正切實可行的措施。
№96完美製度與“粗放”管理的較量
----圍繞市場的管理才是有效的
哲理的故事:
在改革東風的吹拂下,動物莊園興起了一輪房地產熱,牛、馬、雞、鴨都搞起了房地產。房地產峰會、明星對話論壇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紫荊莊園裏一頭理想主義的豬和一頭結果導向的豬也不甘人後,各自組建了一個房地產公司,分別培養了一支理想主義和結果導向的經理人團隊,並作了一個約定:比賽誰的企業做得大,賺的錢多。
理想主義的豬做事一向追求完美。他想:企業做大,首先必須有一套先進的企業管理製度。但作為發展中的莊園,大部分企業在他人眼中隻算“小企業”。於是他花了一大筆錢,引進了一套先進的績效管理體係,有了一個宏偉的百年戰略規劃。每年年終,他根據績效評估結果,獎勵那些做事規範、工作完美的理想主義的豬。
理想主義的豬雄心勃勃地設想:有了這些先進的管理模式,隻要能夠有效管理和合理評估每隻豬的工作,所有的豬各司其職,就可以推動企業方陣朝著既定的目標邁進。
結果導向的豬做事一向實際。他想:企業最終必須靠業績說話,而良好的業績必須有良好的銷售。於是他也花了一筆錢,買了一套銷售管理軟件。通過分析客戶需求建造並且銷售房子,又通過銷售結果分析客戶需求的變化。他也設立了一套激勵製度,重獎當月為銷售做出重大貢獻的豬。
一年過去了,雙方比較比賽的結果,理想主義的豬不如結果導向的一半兒。理想主義的豬大惑不解。花了這麽多錢設立的管理體係怎麽會不管用?
於是,理想主義的豬深入企業去調查。發現所有的豬都在努力工作,早上唱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去上班,晚上還自覺主動地加班,浪費了驚人的時間和精力將每—件事情都打磨完美。在管理體係之下,所有的工作都受到層級嚴密的控製,同時所有工作也都依從上級的安排和指令。但由於出現一些投入巨大但產出不大、意義不大乃至錯誤的事情,不少豬備受打擊,覺得挫折和沮喪。
再到結果導向的豬的企業進行考察和交流,發現他們企業製度雖然不盡完善,但個個目的明確,行動迅速,應變靈活,員工少於理想主義的豬,但開發樓盤卻比自己多。產品雖不算最好,但銷量很好。
這些都讓理想主義的豬感到無比困惑。
故事的哲理:
為什麽完美的製度竟然不如”粗放”的管理?因為任何完美的管理製度都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僅僅停留在完美的管理體係,脫離了市場,脫離了顧客,其業績不能提升的結果就已經早早預示了。對於正處在成長期的中國企業,還是不要僅僅沉醉在複製舶來的理論裏,踏踏實實圍繞市場才是正路。
№97橫店立誌做“草包
----在追問“為什麽”當中創新
哲理的故事:
在1998年時,正值長江三角洲發生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橫店集團老總徐文榮說:“人家說我要做草王,我說我們要做草包!”
橫店發現有種現象:我國北方天氣一冷,草就黃了。可在國外,即使下了雪,雪下麵的草還是綠色的。這是為什麽呢?這其實是草種的問題,如果我們能改良草種,使它耐寒,草一樣能四奉常青。
還有一個現象為什麽我國的牛肉、牛奶就賣不出好價錢?這還是牧草的問題。新西蘭能成為農牧業發達的國家,就是因為那裏沒有汙染,所有奶製品都是新鮮的,所以銷路自然就好。如果我們能夠改善牧草狀況,牛肉、牛奶也能賣出好價錢。
但由於石崖地貌不好種草,橫店就把他們這種改良的草籽用槍打進石頭縫裏,草根可以深入石縫達兩尺,半年就能長出來。這種牧草現在已是橫店集團的支柱產品,專家預計幾乎可以發展到50億元的規模,甚至更多。
故事的哲理:
通過現象挖掘到事物的本質,從本質上著手進行創新,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所謂”治標先治本”。“一通百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隻是埋頭放牧,又怎能想到有所創新呢?如果隻是滿足於不求甚解,又怎能豁然開朗呢?日本公司當年就是在窮追猛打追問“為什麽”當中打敗美國公司的。
№98三個杯子的故事
----警惕成長中的三種障礙
哲理的故事:
桌上有三個杯子。
一個杯口朝下蓋著;一個杯口朝上,可是杯底破了洞;最後一個是裏麵有髒東西的。
三個杯子都裝不到幹淨的水。
第一個杯子,杯口朝下,水倒不進去;
第二個杯子,杯底有破洞,邊倒會邊漏;
第三個杯子,有髒東西,水倒進去就髒了,不能喝。
故事的哲理:
就像上述的水杯一樣,當你抗拒而不肯接受的時候,你學不到任何知識和本領:
當你邊聽邊漏的時候.你也許當時學到了一些東西,但卻不足以完全了解,更談不上應用;
當你對事物有所成見的時候,你就得不到它原來的本質。
我們不能做這三隻裏任何一隻杯子。
№99從大廈裂縫到拉上窗簾
----一絲不苟才能催生神奇
哲理的故事:
據說美國華盛頓廣場有名的傑弗遜紀念大廈,因年深日久,牆麵出現裂紋。為能保護好這幢大廈,有關專家進行了專門研討。
最初大家認為損害建築物表麵的元凶是具有侵蝕性的酸雨。專家們進一步
研究,卻發現對牆體侵蝕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衝洗牆壁所含的清潔劑對建築物有酸蝕作用。而每天為什麽要衝洗牆壁呢?是因為牆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鳥糞。為什麽會有那麽多鳥糞呢?因為大廈周圍聚集了很多燕子。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燕子呢?因為牆上有很多燕子愛吃的蜘蛛。為什麽會有那麽多蜘蛛呢?因為大廈四周有蜘蛛喜歡吃的飛蟲。為什麽有這麽多飛蟲?因為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而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的原因,是這裏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為什麽這裏最適宜飛蟲繁殖?因為開著的窗陽光充足,大量飛蟲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發現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隻要拉上整幢大廈的窗簾!
故事的哲理:
隻要關上窗簾就能替代幾百萬美元的維修費用I這是專家絕對始料不及的。但隻要我們處理問題時,能透過重重迷霧.堅持不懈,追本溯源,抓住事物的根源、往往能夠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而四兩撥千斤的基礎.絕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正如日本豐田公司著名的“萬事追問15個‘為什麽?’”。
№100 永遠的坐票
----機遇出在不懈地尋找中
哲理的故事:
一位旅行家經常由於不在始發站上車而買不到對號入坐的火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卻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尚餘若幹座位時,其它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卻擁擠不堪,人滿為患。
故事的哲理:
大多數人都很容易被局部的表象所迷惑.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因為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而且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但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注定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疲憊不堪,卻無所作為。
№101米缸和老鼠
----經營的真諦在於預見
哲理的故事
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在農家倉庫裏覓食的老鼠意外掉進了一口盛的半滿的米缸裏。這飛來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確定沒有危險之後,接著便是一通瘋吃猛吃,吃完倒頭就睡。
老鼠就這樣在米缸裏吃了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覺在豐衣足食的悠閑中過去了。有時,老鼠也曾為是否要跳出缸去進行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與痛苦的抉擇,但終究未能擺脫白花花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突然意識到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沒有那個能力了。
故事的哲理
對於老鼠而言,那缸米就是一塊試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據為己有,其代價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學家把老鼠能夠跳出缸外的高度稱之為“生命的高度”。而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手裏,它多留戀一天,多貪吃一寸,就離死亡更近了一步。對人而言,生命高度就是守法意識。
其實在人的現實生活中,學校裏所學的知識就是那缸“米”,如果在日後的工作中不注重學習,一旦知識消耗殆盡,也就隻有下崗了;而對於企業來說,如果不注重培訓,一旦所有員工的“米”都“吃”完了,企業也就離破產不遠了。

原作為:一個中國人,發表於倍可親美國網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