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的文科,我的理科

(2007-02-05 03:44:30) 下一個

你的文科,我的理科

進出艾園多次之後,我發現自己欣賞文字的功夫大增。 艾米作為園主,是咬文嚼字的高手,好好兒的,一本正經的,天真無邪的詞句,被她一咬一嚼,就讓人忍俊不禁,過目難忘了。看了她碼的那麽多故事,我如果還堅持說自己沒長進,就太說不過去了。

就像是大多數理科生,我讀書講究一個理解,什麽東西理解了,就變成一個意思存在腦中,原型是什麽倒並不重要。每個詞每句話對我而言,就隻是個大意。 要用的時候,能夠對上號,調出來,用對,就已經很不容易,哪裏顧得上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應該是文科生的功夫。這個字從哪裏來的,那個詞有什麽樣的典故,學文科的怕是比我們學理科有研究多了。艾米在那裏一咬一嚼,我才意識到那些平時不起眼的詞句還真比想象中的有意思。 這大概是文科生與理科生的不同之一。

說到文科理科,其實文理分科並不是從來就存在,而是從文革後恢複高考後才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年的曆史。高中生在讀完高一後就要選擇自己是學理還是從文,然後有側重地準備應付高考。盡管目前各界人士對文理分科的爭論很大,但這兩年還不會有大的變化。

在文革結束之前,沒有什麽文科理科之說。那時在看《山楂樹之戀》時,就覺得老三和靜秋都很有才華,多才多藝的樣子。特別是老三,思想很感性獨特,很人性化。現在想來那時所受的高中教育是比我們來得全麵。

寫《艾園遊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源於遊艾園時產生的一個念頭:“為什麽我選擇了學理科而不是文科?” 這個問題著實把我嚇了一跳。 分科這麽多年,我還真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分科之前就更不用說了。

我的高中同年級共有八個班。 高一結束後,就分文理科了。 理科有六個班,文科隻有兩個班。分班過程其實很簡單,如果沒有強烈要求學文,那就留在理科班。我那時從來沒想到過學文科。選擇了理科,倒不是我的理科成績有多靚麗,隻是我那時實在沒什麽資本學文科。每次交作文都勉為其難。從小到大,語文老師有過一打,還真沒人留意過我的“大作”。這樣的我上了文科也是自討苦吃。

我的文學底子很薄。小時候,家中書架上的文學書籍寥寥無幾。僅有的那些與文學沾邊的書,還被我有選擇地吸收。每次都是直奔主題,讀愛讀的情節,看愛看的人物,其它的一律被三級跳。所以我讀書是一目十行,背景風景一並掠過。記得那時與好朋友躲在小屋子看《紅樓夢》(想來奇怪,那時為什麽要躲著看),隻聽見嘩啦嘩啦翻書聲,可憐那工程浩大的巨作,就隻剩下寶玉黛玉兩個人,其他的人物故事,各位才子佳人的妙語佳句恁是沒記住什麽。現在想想自己對文學的了解真少,而且不懂得欣賞文字的魅力。

我那時文字功底薄,卻沒有羨慕過別人的文筆,也沒有覺得表達不方便之類。我有很多的形容詞可用:挺,很,真的,說實話 … 。 除此之外還有重磅炸彈:真的真的很 … 。 其實文字功底薄也就罷了,可是還沒有對文字的態度就很糟糕了。記得回國與同窗好友聊天,那邊上來就兩句詩,我看著覺著陌生 --- 怎麽從沒見過啊,就大言不慚地說:什麽東西,沒讀過。朋友隻好換些語文書上能找到的詞句用。 對文字的認識這麽膚淺卻大言不慚,現在想來簡直是厚顏無恥。

如今身在海外,不象國內的朋友那樣有學習中文的環境,常常是提筆忘字,別人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我卻是要“活到老,忘到老”, 更不要指望下一代了。 每每想到就這樣要與中國的文字藝術漸行漸遠,不由心生黯然 …

理科生學得是一板一眼的東西,行文風格多嚴謹,且重邏輯,寫出的東西理性,黑白分明。 文科生學習創作時需要感受文學作品,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情感,所以多有一顆善感的心,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很感性,多麵化。

理科生文采不足,可以從立意,構思上彌補。立意要新,構思嚴謹。理科生寫出來的東西往往給人一種實在感。文筆樸實無華,實話實說,又沒什麽花架式,如果不是枯燥,那一定是實在了。好在理科生在用詞造句上更容易有“創意“ -- 腦子裏沒太多典故好引用,就隻有自力更生。這樣的文章帶些怪味,但有時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理科生寫文章時也可以走搞笑路線。搞笑雖然隻是低俗的幽默,但是也可以緩解一下嚴肅古板的氣氛。

文科生的作品的可讀性就好得多。不過我常常讀到一些看似不錯的作品,總有太 ” 酸 ” 之嫌。 文科生本來就多一份多愁善感,再加上文采又好,所以很容易給人一種過於細膩的感覺。不要讓人一看就斷定這是文科女生寫的, 那就太落俗套了。寫小說幾乎是文科生的專利,一般理科生就算寫得一手好文章,編起故事來都有些力不從心。寫小說要求的基本功更多一些,不僅講究通順,還要講究很多其它因素,挺費事兒的。

艾米黃顏都算是文科出身,他們的作品各具特色。 艾米寫起東西來手很熟,絕對的高產,文風樸實,字裏行間透著豪爽之氣又不乏細膩,是我所欣賞的。黃顏寫出的文章文采與邏輯渾然一體,不服不行。隻是現在已看不大到黃顏的新作,多少有些遺憾。黃顏當初洋洋灑灑又是小說,又是雜文,是為博取艾米芳心的一招孔雀展屏。如今革命已告成功,艾米一篇後記要 quote 黃顏言論 N 次, 黃顏在艾米眼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如今的艾園是一個以文會友,文客聚集的地方。對文科生也好,理科生也好,艾園都是個好去處。那些能書會寫的,用自己的文章來結交朋友,也吸引了不少愛文的人。不善文墨的,看文跟貼, 也是不亦樂乎。那些文情並茂的文章常常讓我自慚形穢。 網絡上的交流靠的是文字,是一個以文取人的世界。如果連話都說不連貫,自己都覺得很笨拙。這時才漸漸體會到了文字功夫的重要性。

當初讀艾米碼的《十年忽悠》,深深被裏麵的故事吸引,看得很仔細,而且反複地看。艾米和艾倫都是文科出身,博學多才,出口成章,所以看他倆故事的同時,順帶也對文學有了更深地了解,這些知識摻雜在他倆的愛情故事中,比想象中的文科理論知識可有趣生動得多。

記得當初有人問起說,為什麽艾倫與 Jason 言辭差很多,我的結論是 Jason 是學理的,艾倫是學文的,怎麽會一樣?!:-) 後來又去研究黃顏的文章,看被聰穎如艾米的女孩子崇拜的人到底是什麽樣的。一看果然是才華橫溢。那些雜文寫得讓我很是佩服。艾園還有很多其他的文學作品,看完後也受益匪淺。久留艾園,讀裏麵的好文章,看網友們的討論,對文學的興趣就這樣一天天滋長起來,這時才發現我其實也是很愛好文學的。於是就為我當初那樣地毫不猶豫地選擇學理感到不可思議呢。對我來說,艾園是個喚醒我對文學的熱情的地方。

談到文學價值,我個人認為,寫出來的東西都是有價值的,隻是價值的高低不同而已。在海外生活創業,別的不談,經曆感想感慨大概都是一籮筐。就像我們難以理解父輩人的經曆,難以體會知青的心路,難以認同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一樣,圈外人也在試圖理解我們這圈人的生活。寫出來就是一種交流。你們有天賦有才華的人更應該當仁不讓才對。至於在何處寫,或何時寫,倒不是個問題,但不要放棄寫。很高興看到艾米還有艾園的朋友們都在努力著,期待你們更多的好作品!

(完)

胡亂感慨 歡迎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