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態移植與調整

(2007-04-24 13:32:19) 下一個

 人們常常說心態對人的作為有很重要的影響。 什麽是心態呢? 我的理解是一種心理狀態,或是心裏對外界事物反映出的態度。 所以什麽樣的心態決定了人的處事行為。

 人們熱衷於研究心態,多數時候是想了解人的行為方式,並試圖建立積極的心態去造福於社會。 我覺得心態的重要性在於它的異位性。 人處在一定的環境很自然地就擁有一種心態,那是一種很本位的心態。 反之,如果人擁有一種不是很本位的心態,那便是心態的異位性了。 

 能夠擁有異位的心態是件不容易的事。  人在衣食無憂時的心態自然是很愜意很滿足,可在這時能有對饑寒的感受卻不是人人都具備的本事。 人在一帆風順,躊躇滿誌的時候如果能感知失意落魄人的感受,也是同樣的不易。 而這種心態的異位,或是說能感受不同環境下他人的心理的本領,是人與人交往不可缺少的技能。

 心態的移植是去感受異於心態本位的心態。 這種移植是對於其他人而言的。 去理解他人,感同身受, 容納他人的想法觀念,是一種美德。 我常常很敬佩那些易於感受的人,內心對他人的敏感使他們顯得很善良,豁達及積極。 我想人的素質也是這樣來的。

 可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這樣。 有些人本身並沒什麽大的不對,他們也上進,也似乎盡職盡責,可對別人卻少了一份關愛與熱情。 他們對別人心裏的痛苦很漠然,常會以很高的姿態去看別人。 

 就像那句常能聽到的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句話好象很得理,卻給人一種異常冷漠的感覺。 一個不幸的人落水了,人們想的不是怎樣幫他,怎樣預防,卻是在議論,他落水,他活該,這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我們其實也該想想, 這個可憐的落水人之所以可恨是不是也是因為他可憐呢。冷漠的心態對事情並沒有推進的作用。願我們都能對他人多一份善意,多一點同情心。

 這樣也許符合一個功利者的心態,卻不是個人性的心態。功利者的心態是仰慕成功者,強者,而不屑於失敗者及弱者。 難道這真的是自然界唯一的生存之道嗎?

 相對於心態的移植,心態的調整是對於自身而言的。  當自身處於一個不利的環境,試圖去改變心態,使之變得積極,上進,愉快,從而使自己能夠更容易地實現自身價值。 

 調整心態,真正做起來需要決心與技巧,而先於這些的是認識自已所處的位置。 最具挑戰性的調整始於心理落差。  如果一個人本來就平淡無奇,他的抱怨及心理落差也不會太大。 可是如果這個人曾經榮華富貴,曾經功成名就,或者曾經引人矚目過,當有一天這些光環消失時,對人的心理衝擊是相當嚴重的。 在這種不利環境下,努力將心態調整好是對將來有很大的幫助的。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這樣。 周遭就此沉淪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經的滄海,不願變成良田。

 除了這種大的心理落差,人的一生還會有很多相對小的。 人這輩子,會經曆各種變化,每種變化都會引發心理落差。工作的變遷,年齡的增長,家庭狀況的變化,等等,都是在這個範疇。 了解自己,掌握心態調整的技巧, 於人於己都是好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