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煩惱本無根,恩愛作種子

(2006-09-16 17:16:00) 下一個

讀書寫字是我的愛好,我喜歡沒事和自己說說話,通通便。

今晚,讀佛家書。進去了,再出來。寫點什麽和朋友們分享。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卻要去修行,去覺悟。回想自己走過的路,確實是這樣。童年的自己自是懵懂走過,沒有人和我講人生,隻記得媽媽零星的一些教誨;少年的時候,更多聽到的是家族的故事,要我承載家族崛起之重任;青年的我便在為榮譽奮鬥和自我意誌中掙紮。現在的自己依舊年輕,卻第一次知道什麽是我的意誌,我要為什麽而活著。這個頓悟非一時之心得,卻經曆了差不多近三分之一人生的思考過程。“恍然大悟”的這一刻,使過去的所有輾轉的歲月有了全部的意義。

融佛家的智慧於自己的經曆,再去把把此刻的心脈,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緣由。且不說自己的前世積累了怎樣的因緣,卻很感激它讓今世的我有一顆禪心,能夠從容平和快樂地享受著人生旅程上的點點滴滴。佛說得不錯,其實,無住生心。人世間的紛紜都是過眼雲煙,真正使你快樂的不是那“五蘊”“六根”,卻是自己的“心”。有了這個“心”,才能擁有真正出世的快樂。

那日,壇子裏的太陽(心理診療師)在問,人的壓力和煩惱來自哪裏?我說,是誘惑,也是欲念太多。因為欲念,所以,患得患失,所以心亂,慌張、煩躁、失眠、痛苦。禪家要求不執於物,無住生心。看淡一切,卻更是隨順自得。一路上,卻是要一路鋪灑愛的種子,自會有那個綠樹成蔭的樂園。說禪是信仰,更是一種信念。

其實,內心的這個聲音一直都有,卻還是偶有閃失。這便是需要不間斷的修行,日省吾身。我想,修行並非一定要如寺廟,其實,若在凡人的世界行走中,更是一種修行。真正的修行是實踐,是付出,是奉獻。“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今日讀禪,並沒想過要成佛作祖,卻希望自己能有個更加從容的人生。繼而可以做得更多,影響更多的人,享有這份從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北鶴 回複 悄悄話 有些味道...繼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