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2007 年 3 月4 日 以元宵作中國情人節最好

(2007-03-04 12:42:15) 下一個

2007 3 4 元宵節 陰晴

以元宵作中國情人節最好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中國的一個大節日。其內容以看花燈,猜謎語,吃湯圓為主,祈求闔府團團圓圓。

我小時候在柬埔寨時,最怕吃湯圓,那些糯米團老是黏在喉嚨上好難受。不過有得去看花燈還是很喜歡的。元宵之夜有時還能去看大人放孔明燈,大開眼界。

在我的大半生中,住過不少地方:從柬埔寨到中國,又從香港到法國。想不到春節年過得最熱鬧的還是巴黎。巴黎過春節的特點多是集體活動,從初一到初十,各種活動不停。可能是這樣吧,元宵反而被忽略了。巴黎的元宵節沒有集體活動,隻在家中過,顯得有些冷清。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元宵節曆史悠久。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戡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誌》曰:“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裏,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元宵節又有人比喻為中國古代情人節。中國古代女子受“男女授受不親”禮教的束縛,三步不出家門,隻有每年的元宵之夜,才可出外通宵達旦地玩個痛快,可自由自在地與心上人談情說愛。

曆代留下元宵詩詞不少,其中最出名的是唐朝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在男女愛情詩方麵以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最具代表性。特別是“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兩句,已成為後世戀人約會的典型縮影。 張生與崔鶯鶯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的元曲偷情詩,也源出於此。

人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寫得更生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看,為了賞花燈,幾乎把情人都失散會了。

從中可見,情人節是中國發明的,而且遠在公元前的漢文帝時就開始,比外國的情人節時間久遠得多。隻是後來這個情人節不知如何卻逐漸被遺忘了。可能受“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影響,而沒有人敢提倡情人節吧!

好在近年中國攺革開放與世界接軌,在民間也興起情人節活動來。現在不但有 2 14 外國情人節,而且以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之夜訂為中國情人節,這是可喜可賀的!

不過以七夕牛織相會之時作為情人節,還未有盡善盡美之處,蓋因牛、織已是夫婦,其一年一度越過奈河橋的會麵,隻是夫妻聚會,他們的愛情早已轉化為親情。其可取之處,隻是同情其處境,歌頌其愛情之堅貞;而情人節反映的是未婚情侶甜甜蜜蜜,可歌可泣之事。如此看來,還是恢複元宵節為中國情人節更為合理性。

現在中國一年中已有兩個情人節了,再多一個又何妨?因為情人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最好天天是情人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