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空氣

早春的空氣在淩晨二點的時刻清冷的也似冬天一般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來自中國三十九歲女人的困惑-人應該怎樣麵對十字路口

(2007-02-26 01:09:07) 下一個
      一位來自中國,已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女子講述了她以下困惑,她年輕時曾經想留學,又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今天她作為訪問學者來美進修,有可以留學的機會;是否該放棄國內已有的一切來成就這個機會呢?她想通過中美之間的巨大差異來堅定自己的決心,卻又看不到明顯的證據; 該怎樣比較,評價中美兩國,該怎樣評價自己的以往,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呢?
      很多在美的中國人也麵對同樣的困擾,回不回國,怎樣比較,似乎成了最流行,最神經質的一個問題!
      人最痛苦的時候是不知如何選擇,不知怎樣判定和選擇機遇。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自己究竟要什麽?就像做數學題,必須在有足夠的已知條件下,才能求出未知數的解,如果沒有任何確定條件,就是無解。問題的答案必須出自特定的肯定條件。回顧以往麵對生活問題,自己的選擇,就可以看出自己是那一種類型的人,先想後作的,先做後想的,邊想邊做的; 無論那種做法,做出判斷的依據是什莫?依據又是從哪裏來的?
      以往中美之間的物質差距很大,如果以物質生活為標準,這一點就很容易做出判斷; 現在國內的物質生活也極大地豐富了, 生活的人文環境也有很大的進步,縱有不滿意的地方,值不值當為此付出一切,從頭再來呢?對一個國家製度的了解,需要立體的,多層次,多方位的了解,這是需要時間和生活力度才能回答的問題,不是快餐文化一句話可以說清的;單問某一個人,又由於這個人的成熟度,生活層麵決定,很可能聽到盲人摸象的片麵之詞。
      我認為單純根據物質生活水準作為標準來衡量在中國和美國哪裏生活,是一個根本錯誤的命題,題目本身根本沒有解答。 
   這是因為一個地方的物質生活是和這個國家的社會製度運作,管理,社會價值觀,生活觀, 主要家庭生活模式,工作生活模式息息相關的。中美兩國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都有根本不同,不同的參照係統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就像大小和長短不具有可比性一樣。

      人與人的比較應該在同時代,同環境的人之間進行。
      一個普通現代人擁有的物質生活,自來水,電燈,出門可以有汽車,飛機作為交通工具,以及網絡社會的便利, 都是100多年以前的 皇帝都不可能有的,但是皇帝擁有的絕對財富和生活中的便利是他同時代的人無法攀比的, 兩者生活在不同的時代,社會製度下,即不同的參照係下,沒有可比性。
      如果說有可比性,是從社會製度的演化來比:現代社會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中產階級作為一個階層出現和成長,相比封建社會,貧富分化等級越來越小,這是社會的進步和趨勢。 由此也可以找到人類的理想和目標是建立更為公平的社會和製度。
      如果不想太大的人類理想,隻想自己的個人價值實現和物質生活的改善,則應該詳盡分析自己的價值觀,行為方式, 年齡,職業,身體狀況,心理承受能力等等,看自己更適合在哪種社會環境生活。
      既然眾所周知工資絕對值在不同環境下價值是不同的,為得到這種物質生活所需付的生活和情感的代價是不可忽視的, 又怎能單憑物質生活一點來比較兩個社會呢?而是否願意為人文環境的不同而經曆一係列必經的生活變更則更是由個人而定。
      縱使中美兩國物質,人文環境已然類似,青年階段起選擇在不同國家生活的同齡人也不具有可比性, 因為生活的起點不一樣,經曆的生活挑戰不一樣。各有各的機緣,要比也得和自己的過去比,和同樣環境中的佼佼者比。就像同是同一屆奧運會選手,體操運動員和遊泳運動員之間因競賽項目不同無法直接比較一樣。
      在這裏不免要說到是否融入主流社會的問題。所謂主流,是既得利益獲得者的群體。在中國的人有多少是最大的既得利益獲得者,主流的比例是多少?自己算不算?中國工薪階層的老百姓哪個是中國主流社會的了?都應該覺得不幸福,低人一等嗎?人生的價值是這樣來判斷的嗎?為什麽一定要要求國外生活的中國人做到?否則就是不成功,異鄉客!人應該與人為善,創造出自己喜歡的朋友圈,享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隨遇而安,而不是拿一些莫名奇妙的標準來苦惱自己。
      人必須有自己的根,在堅實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最終的理想來選擇,判斷,接受最接近於現實的機遇,否則處處都象是機會,處處又都困難重重,沒有解決的突破點;何去何從,如何判斷 哪個是真正切實的機遇就成為不斷的困擾。人有時候迷惑是因為混淆了概念,把不同係統的東西混在一起,造出無法解答的問題還在苦苦尋求答案。
      選擇正確的參照係,再選擇正確的參照物,實事求是,忠於自己,忠於理想,願大家有誌者事竟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hey3g 回複 悄悄話 人有時候會想去做一件事,然而又害怕做了這件事需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不去做,那麽將來就會有遺憾,
如果去做了,也許將來會後悔。

兩條路,有一條必須得走。
其實,想太多沒有用處,先嚐試一下看看再說話,也許,答案並沒有那麽複雜。

而且,每條路上都會有快樂的。不要因為自己沒有處處占先就後悔,就可以了。
楊子 回複 悄悄話 她現在一定於兩難境地。我們不必給她兩難的答案。

1。她年輕時曾經想留學,又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今天她作為訪問學者來美進修,有可以留學的機會;是否該放棄國內已有的一切來成就這個機會呢?----我認為一個人能圓自己的夢,是錢財難得的好機會。年輕時的夢想,現在能實現,何樂而不為?

2。她想通過中美之間的巨大差異來堅定自己的決心,卻又看不到明顯的證據; 該怎樣比較,評價中美兩國,該怎樣評價自己的以往,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呢?-----不必比較。就像一個人生在杭州,卻去風沙彌漫的北大留學,有什麽可比較的。其實不必放棄國內的聯係。讀完了,想回去,在毅然決然的回去。

3。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別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什麽放不下。

既來之則安之,如若留之則靜止。不喜歡三心二意的人。這是我的人生哲學。僅供參考。
laomi06 回複 悄悄話 罷了兄長:難得您三言兩語把生活的滋味著墨得如此透徹而又不失詩意。 能常看到您的文字真是一種難得的幸福。從沒有想到網絡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靈魂揮灑,共舞的平台。
微風:您說的透徹,也許該告訴她等她度過適應期想到還有心靈自由這回事又不知是幾年之後的事了:)
土炕jj和希望兄說得實在,四十之後還不消停,什莫時候才給自己幾天舒心日子呢
一葦兄說得幹脆,縱使我們向蘆葦一樣柔韌,隨遇而安,在水一方的滋味也不好嚐啊,猶豫確實是萬劫不複的境地!
明亮,好久沒有見了,你還好嗎?多保重
魚郎和楓葉:,問好了!
充滿希望 回複 悄悄話 二, 三十歲到哪裏都是闖天下. 可到了四十歲已經是該知天命的時候了. 哪裏能有安逸的生活就在那裏. 人生能經曆幾次折騰?
加州魚郎 回複 悄悄話 Laomi是一個勤於思考的女孩,我真為她的深思而折服.讀她的文章我收獲最大的是:”想清楚,整明白”.如果一個人對重大問題有清楚的認識,他的人生就不會有十字路口痛苦的選擇,因為他早就有了答案,沒有了無邊無際的選擇.如何才能對事物有清楚的認識呢?一是你接觸的事物是真實的,或你看透(別看破)了事物的本質,二是你對事物建立了正確的觀念.這樣你就會找出正確的答案和策略.對於該女士我沒有建議,因為沒有完備的背景了解,但是,她有了上述兩條,我想她就不需要我們的建議了,最多隻需要我們的實地情況介紹.但是,遺憾的是,人們很難超脫而發現真理.
楓葉紅了嗎 回複 悄悄話 罷了罷了,人生之真諦,非常讚同,也免去我費心寫了,拿去抄在我的博克裏。加一句:該女士也許留在國內更現實吧。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人們常常喜歡這山看那山高,兩邊的風景雖各有千秋,但最終在心裏的感覺也不過是大同小異而已。事實上,這人生怎麽過都會有遺憾。有的人總是在尋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從來不尋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種好,隻有天知道。

我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個功利的世界上,人人必須為生存而奮鬥,這一點決定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視的必然性。生命原是人的最珍貴的價值。可是,在當今的時代,其他種種次要的價值取代生命成了人生的主要目標乃至唯一目標,人們耗盡畢生精力追逐金錢、權力、名聲、地位等等,從來不問一下這些東西是否使生命獲得了真正的滿足,生命真正的需要是什麽。我們不應該讓生命的聲音被市聲塵囂所遮蔽,我們一定要安靜下來傾聽自己身體和心靈內部的聲音,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麽,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麽。

其實,日常生活到處大同小異,區別在於人的靈魂。人擁有了財產,並不等於就擁有了家園。家園不是綿羊、田野、房屋、山嶺,也不是汽車、房屋、遊船、存款,而是把這一切聯結起來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除了是在尋找和感受著意義的人的靈魂,還能是什麽呢? 我們應該意識到,人生的意義不在事物之中,而在人與事物的關係之中,這種關係把單個的事物組織成了一個對人有意義的整體。

與我而言,在這個整體中,友情占很大的比重,它和你幸福與否有著直接的關係。人這一生中若無好朋友相伴一定會很孤單,很失落,友誼對於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我眼裏,這個世界因為朋友們而變得更為美好。

我相信,最深刻最高級的精神生活是超國界的,一個人隻要心性足夠優秀,隻要有足夠的底氣,在哪裏都一樣不同凡響,如果底氣不足呢,在哪裏還不一樣過日子,求個舒服自在罷了。

我的朋友在情人節時寄給我一個power point郵件,裏麵有一段話我非常讚同,我把它們翻譯成中文放在下麵和大家分享:

去尋找你自己的路,去尋找
剛好夠你感到幸福的運氣
剛好夠你變得堅強的挑戰
剛好夠你做一個普通人的悲傷
剛好夠你保持對幸福向往的希望
幸福的人所擁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幸福的人卻懂得感恩和珍惜人生路上他們所擁有的。
幸運和快樂永遠眷顧那些
留著眼淚哭泣的人。。。。
經受著折磨和苦痛的人。。。。
不斷求索的人。。。。
對自己有所承諾的人。。。。
那些懂得愛的人。。。。
因為,隻有那樣的人才會懂得,生活中什麽樣的東西才具有永恒的價值。
。。。。。。。。。。。。。。

對laomi06的問題我沒有答案,我隻是將我對人生的看法和態度寫在這裏,希望對那個三十八歲的朋友有些幫助。
明亮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穿牆屁的評論。人生是過程。瀟灑一些,在哪裏都可以看到好風景。具體還是看這位女士的感覺如何。要聽從自己的內心來選擇。
問好!
一葦渡江的行者 回複 悄悄話 來旅遊可以;背井離鄉、拋家舍業地來創業,就免了吧。雖說落子無悔,過了河的卒子的滋味最不好嚐。

哲人講:選擇即是痛苦,再選擇是大痛苦。實際的情況時中美各有好的地方,一旦陷入“去”還是“留”的掙紮,則無異於投身於萬劫不複之地。為了她一生的幸福和心靈的安寧,還是在國內好。我跟國內的人將這些話,人家通常以為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得了便宜賣乖。不說了。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對於已經在國外的人,想過舒服日子呢,就在國外待著,想創一番事業呢,就回國去。當然,在國外有國外的不如意,回國有回國的新麻煩。
對於這位中年女士,想追求生活心靈自由,那還是出國,想追求個人事業成功,那還是留在國內的好。
任何選擇都是有得有失,不存在萬千之策,選什麽,就看自己想要什麽了。
老土他炕上的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她的話,會選擇國內,既然國內已經有基礎,美國可以常去玩兒或短期進修,女人進入40,最重要的是家庭,再學下去沒什麽意義.
成功是為了什麽?這是她該問自己的問題.
laomi06 回複 悄悄話 看來問對了:)大家都是過來人。甜生哥和衣帶姐曆盡辛苦,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秋天,大鳥,jk是實事求是,分析透徹,穩紮穩打的高人; 楓葉,穿牆屁是瀟灑,磊落,無怨無悔的豪傑。 真是感謝文學城,讓我有幸見識到各位高手的風采!望大家像在家一樣暢所欲言,高高興興說個夠:)
楓葉紅了嗎 回複 悄悄話 人生跟股市差不多,還是不要想太複雜了好,注意放鬆。
楓葉紅了嗎 回複 悄悄話 看文章,判斷老米肯定是學工科的了。作為走過來的人,想寫的內容太多。回頭在我的博客裏詳細道來吧。簡單的說:時間是一維的,事過境遷,過去的就過去了,過去的不能成為包袱,人生絕對沒有回頭路。人生之路的選擇不能用條件簡單的加權計算,選擇之前先問自己真的非常喜歡嗎?跟著感覺走,注意避免大起大落。隨遇而安,不能與自己的命運過不去。這也算是一種人生態度吧。

衣帶漸緊終不悔 回複 悄悄話 laomi的家春光明媚,好漂亮!

這個例子基本上象是在說我。我跟她一樣的年紀來到美國,也是年輕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行。出國之前在國內也算是事業有成,副高職稱,行政小領導,主持著包括國家基金在內的好幾個項目。可是不為別的,就為著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為著親身體會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形態之下的生活狀態,在將近不惑之年到美國來了。這麽些年下來,已經很難再回頭去考量究竟出來得對還是不對,值還是不值,以及如果不出來,我現在應該是怎樣了。有得也有失,就看你自己的價值標準。我挺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
jk 回複 悄悄話 老米,貼子很漂亮呢,隻是有點建議:是否可以將底色換淡點,容易閱讀。
jk 回複 悄悄話 先前跟貼的四位高見相當讚同,也說點看法:
隨意而安-這方法任何情況都適用,這樣自己活得瀟灑些。
回國發展-就看那人在國內的根基如何了,三十幾歲還算年輕,在美國也還有機會,即使不一定成就非凡,但應該能站穩再求發展,的確在美國想從頭來會非常的難! 但三十幾歲的人應該還有空間。
再說她自己的條件、自我的期望-此文已說過的,目前兩國間生活條件距離並不太遠,物資還說不上誰就絕對好,製度上當然美國比較好的是不少,有些地方還更接近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美國有些不好的現象在中國依然存在,考慮清楚了,那就隨意而安了。
其實即使在國內,又有誰能保證你就永遠順順利利的呢。
最後結論是:以這個女士的人生經曆和肯定有的比一般人高的智慧,就跟著感覺走,別去參考旁人。
再有呢,現在兩邊齊頭並進的大有人在。時代不同了。
Thunder_Bird 回複 悄悄話 laomi說得有理。她應該考慮清楚:
1。她最在乎的是什麽,物質享受,人際關係,精神自由?
2。所在行業中美優勢比較
3。自身條件
Sweetlife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謝謝分享!

她不應該放棄國內已有的一切來成就, 因為任何一個事業來之不易!, 在美國想從頭來會非常的難!

俺從留學到創辦公司, 能夠立足在美國是要十年的時間. (俺在國國內時,已是在俺的領域的傑出人物了). 一身闖兩個高端是太難了! 我不敢再重新來了! 因為我已損失的太多了!!!!!

好兒女誌在四方! 如真要試一試, 如事業有成, 應葉落歸根!
多倫多的秋天 回複 悄悄話 身邊太多的例子告訴我, 那位女士還是回國發展比較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