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2025 (3)
在 DC 有兩座石製作品,同出華人之手,經曆了幾乎同樣的命運曆程。
越戰紀念碑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國華裔女建築設計師林纓,那年她才二十歲。整座紀念碑由黑色花崗岩砌成,形狀為長長的 V 字型。看上去形狀再簡單不過,但是站在紀念碑前麵,一眼望去,青翠的草坪底下伸展著的巨大黑岩 V ( V 字既是英語越南的第一個字母,也是英語受害者的第一個字母,而那正是藝術家的用意。) 字,看著那碑上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的犧牲者名單,那種哀傷的震撼是難以比擬的。據說從高空上看,碑型有如大地裂開接納逝者,更為壯觀震撼。林纓的設計在競爭中擊敗一千四百多件參選作品而成為首選。但是這中間也有因為林纓是亞裔而被排斥的異聲。後來二度評定時林纓的作品仍然被推為首選。
V 字越戰紀念碑
仍在尋找懷念自己的親人
越戰紀念碑空中圖 (網路)
戰爭雕塑
林纓獨白:
“ 建造一座紀念碑的意義是什麽? ” 從一開始我就問自己,尤其是一座 20 世紀的紀念碑,它的意義是什麽?當寶貴的生命成為了戰爭的代價時,這些 “ 人 ” 無疑是第一個應該被記住的,因而這項設計的主體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隻有當你接受了這種痛苦,接受了這種死亡的現實之後,才有機會去愈合那些傷口,才有可能走出它的陰影,從而逾越它 。 http://www.usatouronline.com/View/212011388627.html
當我被選中時,我很清楚自己將要麵臨的是一次考驗,一場讓我用了幾年時間才認識到其艱難程度的戰鬥。那是一段充滿了壓力的日子,沒有人教你如何度過那段時光。有差不多幾個月的時間我才突然明白過來,原來有不少的人都在反對。不僅因為這位越戰紀念碑的創作者不是退伍軍人,還因為她是一個亞裔。
http://www.landscape.cn/Special/linying/
無獨有偶,這裏是一則關於 DC 另一個由華人設計的石雕藝術品馬丁路德金雕像的報道: 2011 年 8 月 28 日,由中國湖南雕塑家雷宜鋅設計製作的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雕像將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舉行揭幕儀式,美國總統奧巴馬將親自揭幕。從 2007 年的設計定標到完工再到即將到來的揭幕,四年多以來,馬丁·路德·金“中國製造”給雷宜鋅帶來的非議、壓力和艱辛難以言表。 http://art.people.com.cn/GB/226026/15487939.html
1963 年 8 月 28 日,馬丁路德金是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在演說裏,金博士說,“有了這種(民權平等)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之山中,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整個雕像,就是以這句話作為靈魂設計的。雕像為白色花崗岩,由兩部分組成:兩塊裂開的山岩和挺立山岩邊的馬丁路德金。之前當 雷宜鋅被評委推選為本雕像的創作者時,引來了許多的非議,即不該讓一個中國人來做這件事。我聽著這些事,覺得很諷刺。馬丁路德金本人反的正是種族主義,不是嗎?
人類的曆史在文字裏,人類的靈魂在雕塑上。站在一尊石雕前,活生生的、沉甸甸的氣息撲麵而來。 而人類的理想卻各異,圍繞一尊雕像,常是眾說紛紜。
離越戰紀念碑周圍有一個韓戰園。那裏的美軍群雕非但沒有我們所想當然的軍人的英雄氣概,反而是有的躊躇不前,有的渺茫,有的失望,有的不知所措 ...... 雖然了解美中文化的不同,看到這些軍人群像我還是相當詫異。文化的差別在其次,戰爭的性質和殘酷才是這些目光憂傷遲疑的軍人形象背後的原因。
韓戰園
謝謝評論。據說現在美國很多地方都有林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