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易道民風之 一百: 俄波500年恩怨

(2011-05-28 08:05:50) 下一個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專機在俄羅斯卡廷森林墜毀,包括總統夫婦及眾多高官在內的96人死亡。蘇聯1940年殺 了約2萬名波軍戰俘,其中4421人死在卡廷森林。500年來,俄波兩國恩怨不斷,貪婪的俄國曾三次參與瓜分波蘭,野心勃勃的波軍也曾兩次殺進莫斯科。



  
1635年極盛時期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版圖,除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外,版圖還包括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全部。


  4月10日,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的專機在俄羅斯 的卡廷森林附近墜毀。機上包括卡欽斯基夫婦及眾多高官在內的96人死亡,事發地點——卡廷森林讓這出慘劇更顯悲情,蘇聯1940年殺了約兩萬名波軍戰俘, 其中4421人正是死在卡廷森林。事實上,500年來,俄波兩國恩怨不斷,貪婪的俄國曾三次參與瓜分波蘭,野心勃勃的波軍也曾兩次殺進莫斯科。

  令後人欣慰的是,在這次空難前的4月7日,俄總理普京在卡廷森林參加紀念卡廷慘案70周年的活動時曾單膝下跪,祭奠卡廷慘案遇難者。空難後,俄方領導人的真摯言行更是贏得波蘭民眾的好感,讓這對度盡劫波的斯拉夫兄弟,迎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機。

  1.十七世紀初波軍殺進莫斯科

  波 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在人種、語言上同屬斯拉夫人,說是兄弟民族並不過分,但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波蘭人信仰天主教,從中世紀後期起就不斷發生衝突。13世 紀中期,俄羅斯的前身羅斯諸公國和波蘭都遭到拔都率領的蒙古西征軍的攻擊,後來蒙軍撤出波蘭,在今天俄羅斯的土地上建立了金帳汗國。羅斯諸公國成為金帳汗 國的附庸,它們與波蘭經常發生戰爭。1480年,莫斯科公國擺脫金帳汗國統治之後,逐步建立近代俄羅斯。波蘭也日益強大,1569年,通過“盧布林聯 合”,波蘭-立陶宛共和國(以下簡稱波蘭)誕生。為爭奪東歐霸權,該國與俄羅斯開始長期鬥爭。

  在16世紀後期,波蘭就與俄國為爭奪白俄羅斯等地反複廝殺。波蘭反敗為勝,成為當時東歐最強的國家。1598 年,沙皇費奧多爾·伊凡諾維奇去世,留裏克王朝終結。1601年,在波蘭控製的烏克蘭領地上,有人自稱伊凡雷帝的皇太子德米特裏(也譯作季米特裏),他獲 得了波蘭大地主和小貴族的支持。1604年,偽德米特裏向莫斯科推進,獲得盼望好沙皇出現的俄國農民的支持,莫斯科也發生造反。1605年,偽德米特裏進 入莫斯科。1606年,瓦西裏·舒伊斯基王公發動兵變,殺死偽德米特裏,加冕為沙皇。農奴出身的伊凡·鮑洛特尼科夫領導的起義軍包圍了莫斯科,但被擊 敗,1607年10月起義軍投降。波蘭封建主又找出了第二個偽德米特裏,到1608年控製了俄羅斯大部。1609年,第二個偽德米特裏的部隊失敗,他在次 年被殺。

 

1600年前後,波蘭在俄羅斯扶植傀儡,成為該國的“太上沙皇”。


  此時,波蘭從暗中支持俄國的反對派勢力,改為直接幹 涉,波蘭正規軍攻入俄國。美國學者尼古拉·梁讚諾夫斯基、馬克·斯坦伯格在《俄羅斯史》中認為,從介入俄國內政伊始,波蘭國王西吉斯孟德三世就下了很高的 賭注,力圖從行將分崩離析的俄國獲取最大的收益。他的主要目標是使自己同時成為俄羅斯和波蘭的君主。1611年6月,波軍主力攻克了斯摩棱斯克。這場圍城 戰使這個城市的人口由8萬銳減到8000。

  2.土爾扈特人曾參與俄波之爭

  1612年,俄國稅務官科齊瑪·米寧和德·米·波紮爾斯基王公指揮的義勇軍擊敗波蘭軍隊,奪回莫斯科。1613年2月,俄國縉紳會議選舉了米哈伊爾·費奧爾多羅維奇·羅曼諾夫出任沙皇,俄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開始。

  1618年,波軍再次逼近莫斯科,但被俄軍擊退。蘇聯時期的曆史學者稱:“17世紀初期外國幹涉和農民戰爭的結果,使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時人稱之為‘莫斯科的浩劫’。大量耕地草木叢生,許多村莊荒無人煙。俄羅斯不少縣在17世紀20年代前,荒蕪的土地竟達60%。”

  在這場混戰中,波蘭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能實現一統東歐的目標,還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而且波軍在俄國的暴行,引起俄國各階層的普遍反感,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此後波俄兩國長期敵對的局麵。基輔和斯摩棱斯克等斯拉夫人居住的名城,都控製在波蘭手中,波蘭與俄國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反複拉鋸戰,雙方所轄的哥薩克人,也相互侵襲。在烏克蘭,俄、波和奧斯曼土耳其及其藩屬克裏米亞汗國三方反複廝殺長達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國的蒙古族於 17世紀中期在伏爾 加河流域建立的土爾扈特汗國,也參與了俄波之爭,該汗國曾出動騎兵幫俄國盟友攻打波蘭。波蘭曾試圖勸說土爾扈特人西遷到波蘭控製下的烏克蘭西部,倒戈幫助 波蘭對俄作戰,但沒成功。17世紀末,俄國吞並了原來在波蘭控製下的第聶伯河東岸和基輔城,初步改變了與波蘭的力量對比。但直到18世紀中期,俄國才取得 對波蘭的壓倒優勢。

1648年爆發的烏克蘭哥薩克大起義,是波蘭走向衰落的轉折點,隨後波蘭長期陷入內部戰亂和外敵入侵。圖為別列斯捷齊科戰役。


  3.長期戰亂讓波蘭人口下降

  俄 羅斯史學家喜歡說,俄羅斯外交麵臨的三大根本問題中,彼得大帝解決了一個,即瑞典問題;葉卡捷琳娜大帝解決了另外兩個:土耳其問題和波蘭問題。1652 年,波蘭貴族共和製由於自由否決權的確立,全國逐漸走向無政府狀態,國家對外防禦力量減弱,遭到了所有鄰國(瑞典、俄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普魯士和奧地 利)的進攻。

  從1648~1720年,在波蘭的國土上一直進行著 戰爭,特別是兩次北方戰爭(1655~1660年;1700~1720年),對波蘭經濟的破壞尤為嚴重。據劉祖熙的《波蘭通史》介紹,經過 1655~1660年的戰爭,波蘭全國人口減少了1/3,降到600萬到700萬。到17世紀末,人口逐漸上升,經過新的戰爭,到1725年,人口又降到 700萬。戰爭的破壞和農民的貧困化引起了農業生產的急劇下降。戰後農業產量僅為戰前的40%。

  4.俄國三次參與瓜分波蘭


  到 18世紀中期,波蘭受到3個鄰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包圍,這3個國家總兵力為80萬,但波蘭隻有1萬軍隊。這樣,波蘭已處於被瓜分的危險中。 1766~1768年,俄國和普魯士借口波蘭境內的東正教與新教教徒的問題,強迫波蘭政府授予這些人與天主教徒一樣的平等權利。但是,波蘭國內組建了巴爾 聯盟,反對波蘭政府的讓步。法國支持巴爾聯盟;土耳其以捍衛“波蘭的自由權利”為名向俄國宣戰。最終,俄軍擊敗了巴爾聯盟及其盟友。

  1772年,波蘭被俄國、普魯士、奧地利3國第一次瓜分。1793年,波蘭被俄國和普魯士第二次瓜分。1794年,俄國和普魯士軍隊再次攻入波蘭,俄軍將已放下武器的兩千名波蘭軍民投入維斯瓦河淹死。1795年,波蘭被俄國、普魯士第三次瓜分,波蘭亡國。

  

 華沙大公國時期,波蘭人追隨拿破侖重獲解放,但也隨著拿破侖的失敗而再次失去獨立。圖為拉茲因戰役中的波蘭名將波尼亞托夫斯基。

  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建立了“華沙大公國”, 波蘭人翻身得解放。1812年,10萬波蘭大軍追隨拿破侖侵入俄國,是除了法國外出兵最多的國家。在拿破侖看來,除了法軍,隻有波蘭軍隊最可靠,因為波蘭 是為自己民族的生存而戰。拿破侖甚至把入侵俄國的戰爭,稱為“第二次波蘭戰爭”。

  在這次入侵中,莫斯科毀於大火。拿破侖失敗後,華沙 大公國再次被俄、普、奧三國瓜分。此後俄國多次鎮壓波蘭起義。一戰中,波蘭成為俄軍與德、奧匈軍反複拉鋸的戰場,最終被德軍占領。根據1918年的布列斯 特和約,新生的蘇維埃俄國放棄波蘭的全部領土,波蘭的獨立在巴黎和會上獲得確認。

  5.蘇聯出兵波蘭,波蘭不宣戰

  人 心不足蛇吞象,畢蘇斯基領導的波蘭政府企圖建立“大波蘭”,恢複對烏克蘭的統治,1920年乘蘇俄紅軍與白衛軍拉鋸之機,攻下基輔。但波軍很快遭到蘇俄反 擊,紅軍兵臨華沙,列寧盼望紅軍能獲得波蘭工人支持,建立紅色波蘭,但絕大多數波蘭工人都支持本國政府。在英法等國支持下,波軍獲勝,紅軍撤回。蘇俄和波 蘭雙方最終確定的邊界,將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劃入波蘭。1922年成立的蘇聯包括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加盟共和國,蘇聯將波蘭統治下的白俄羅斯人和烏克 蘭人視為被壓迫的同胞,這種思想傾向也體現在那個時期的蘇聯文學作品中(如中國人熟知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世紀 30年代後期,麵臨德國法西斯的威脅,波蘭 政府采取和英法結盟的政策,但對蘇聯則非常戒備。1938年,在德國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時,波蘭趁火打劫,占領了切欣地區。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 約簽訂,在秘密議定書中規定了蘇德雙方在波蘭的勢力範圍。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英法對德宣戰,二戰爆發,但英法並未主動援助波蘭, 而是消極觀戰。1939年9月中旬,波蘭敗局已定。於是,斯大林在1939年9月17日下令蘇聯紅軍以援助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同胞免遭法西斯奴役的名 義,出兵波蘭東部。腹背受敵的波蘭政府決定不對蘇聯宣戰,也不進行抵抗,20萬波軍被俘。

  

  1939年9月17日,德軍和蘇軍在當時波蘭中部的布列斯特會師。

  1939年10月,德國與蘇聯簽署了邊界條約,波蘭被再次瓜分。

  1940年4月,斯大林為減少統治波蘭時遇到的反抗,下令在卡廷森林等地殺害了一萬多名波蘭軍官(蘇聯先是栽贓到納粹德國頭上,直到1990年才正式承認此事並道歉)。

  6.華沙起義,蘇聯援助不力

  1941 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之後,蘇聯與波蘭流亡政府之間恢複了邦交,釋放了波蘭戰俘,在蘇聯領土上重建波蘭軍隊。1944年,蘇軍反攻接近華沙,既反德又反蘇的 波蘭抵抗組織“國家軍”發動反德起義,蘇軍沒有全力支援起義,起義被德軍鎮壓。1945年初,蘇軍在付出數萬人犧牲的代價之後,解放了華沙。

  在美英兩國的同意下,二戰後的蘇波邊界基本按照 1939年的蘇德瓜分線劃分。波蘭在二戰後也逐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加入蘇聯陣營。20世紀80年代初,波蘭團結工會舉行反政府活動,蘇聯政府威脅出兵鎮 壓,迫使波蘭政府施行軍管。所有這些來自蘇聯的粗暴幹涉,都被東歐劇變後的波蘭人視為恥辱,也給今天波蘭與俄羅斯的關係投下陰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