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中國人是功利的

(2011-05-21 00:09:07) 下一個
中國人是功利的   文 / 汪汪麥子
 
中國人是功利的,在中國人的眼裏“衣錦還鄉、榮歸故裏”,“金榜提名、光宗耀祖”是人生最大的追逐目標。從小就刻苦努力地讀書,“十年寒窗”的個中苦楚又豈是“懸梁刺錐、鑿牆漏光”可以比擬的?稚嫩的肩膀背著沉重的大書包,在書本堆積如山的書桌後麵探出帶著深度眼鏡的腦袋,如癡如醉地啃著枯躁無味的教科書,無可奈何地做著永無止境的作業,為的是什麽,為的就是一紙文憑,一紙大學的文憑,最好是名牌大學的文憑。這文憑就如同敲門磚,如同賭場中的籌碼,手中有了敲門磚,口袋中有了討價還價的籌碼,房子、車子、票子,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或是終身追求的目標就能步步實現。若是那個孩子天生就不喜歡讀書,如同愛迪生小時候那樣,喜歡鼓搗一些在大人們看來不務正業的諸如:用身體孵雞蛋、玩昆蟲、捉蝴蝶、鬥螞蚱、看螞蟻搬家、……;對自然界中的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雲霧雷電、七彩雨虹……產生了好奇心;或是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等等,那麽,這個孩子立刻就會被視為異類,甚至會被認為是弱智;如果在學校中是這樣的表現,就會被老師視為沒有前途的差等生,並從此被忽視被冷淡,進而被疏遠在群體之外,讓你飽受孤獨和冷淡;若是碰上家長有愛心的還好,回到家中還有些許溫暖,若是遇上家長勢利的,回到家中不但沒有好臉色,反而冷嘲熱諷的,沒事找茬讓你坐如針氈,這樣,你的日子就難熬了。
  
  中國人是功利的,因為功利,所以凡事隨大流,並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允許你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在文革十年中,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三代貧農是根紅苗正,從事簡單而原始的勞動最光榮,而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知識越多越反動,必須把他(指專家教授類的知識分子)打倒在地還要踩上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這是當時的政治口號)。於是高考製度被廢除,天下人奉行的是“讀書無用論”,(與現在的文憑論正好相反)許多人談書色變,談知識色變。那時的知青選調(就是下到農村勞動滿2年的知識青年,按比例從中挑出一些到工廠,以及城裏的一些部門工作)首選就是國企大工廠,要不就是省屬市屬企業,其次就是供銷和糧食的營業員(那時是計劃經濟時代,所有物資由國家統一安排)。那時,喜歡讀書和愛讀書的人是少之又少,一個原因是廢除了高考製度,那時的大學生主要從工農兵中推薦,而不是憑自己的本事考上的;第二個原因:一紙大學文憑不如一個好的家庭出生,一個大學生在政治上不如一個沒有文化的職工。記得1977年恢複了高考,這年12月的某一天我參加了高考,上午考完了政治後,我的父親找到了我,從兜裏掏出了一張招工表,叫著我的小名說:“這麽多的人參加考試,希望太渺茫了,還是把這張招工表填了,當工人去算了。現在當工人也很吃香,地位很高,待遇也不錯”。記得當時我執拗的對父親說:“我就是想讀書,我就是要讀書,我的理想就是讀書做學問,隻要有書讀,什麽樣的苦我都能吃。”父親看我的態度很堅決,也就依了我,而我,也得以順利地考完了所有的科目,順利地通過了高考(那時中考、高考是一張卷的)。記得當時,有相當一部分的知青在高考的關鍵的時刻動搖了,選擇了招工,也埋沒了相當一部分的人才。更糟糕的是在改革開放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又麵臨著下崗了,這是後話,本文就不贅言了。
  
  其實,一個人也好,一個民族也好,都不應該象風中的蘆葦草那樣沒有主心骨,風吹兩邊倒,從眾心理,人雲亦雲,沒有自己的個性,不敢去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一個人也好,一個民族也好,要想有自己的個性,要想有獨創精神,要想能獨立特行,要想以自己的精神震撼這個世界,或是要在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麽,就不能急功近利,做什麽事情都要考慮其利益,俗話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報負,目光短淺,隻看眼前的利益,就難免隨大流。廢除高考時,大家都說讀書無用,你就跟著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讀書不寫字不思考,一旦高考恢複了,你難免手忙腳亂,回天無力,無法考上便怨人憂天了;現在講文憑了,一切用文憑開道,你就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屬於哪種類型的人,也不管他適不適合做學問,是不是讀書的料,反正趕著鴨子上架,都往高考那座獨木橋上去擠,結果往往是大人辛苦,孩子遭罪,大學沒考上,學一技之長的最佳時期又過了。
  
  當然,民眾的功利心理也不能全怪民眾本身,政府的傾向,媒體的鼓躁就是極好的催化劑,做為普通的民眾又能有多少的選擇餘地呢?而他們不跟著大家走,跟著媒體的宣傳走,跟著大趨勢走,又能怎樣呢?看來,要消除民眾的功利心理,從眾心理,使我們這個民族個性化,讓我們每個人都能獨立思考,具有創造精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