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ioMonteverdi-OMirtillo..."> ClaudioMonteverdi-OMirtillo..." /> 書畫音樂之八十四: 50位西方偉大的作曲家(10) - 博客 | 文學城

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書畫音樂之八十四: 50位西方偉大的作曲家(10)

(2010-08-21 05:21:26) 下一個

50位西方偉大的作曲家(10)-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








Claudio Monteverdi - O Mirtillo

Why is he great? He accelerated the stylistic rate of change in music at an amazing pace.

What’s his story? When Monteverdi first emerged on the musical the musical scene during the 1580s, he inherited what he later described as the ‘prima prattica’ or traditional late-Renaissance, styles of composition. By the turn of the 17th century he was already in hot water for what was referred to as ‘seconda prattica’ – What we now call ‘Baroque’.
It was the fifth Book of Madrigals of 1605 that really put Monteverdi on the map and turned purists of the time apoplectic. Illicit copies were widely circulated causing feverish excitement among the musically toyed with new skin-tingling harmonic progressions, sending words springing off the printed page as never before.

Over the following four decades, Monteverdi changed the face of music forever with daring new orchestral sonorities, harmonic dissonances never previously approach to the burgeoning form of opera.

Defining works: L’Orfeo, 1610 Vespers; Il Combattimento Di Tancredi e Clorinda

克勞迪奧·喬瓦尼·安東尼奧·蒙特威爾第( 意大利語 : 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 , 1567 年 5 月 15 日 1643 年 11 月 29 日 ), 意大利 。出生於意大利北部 克雷莫納 市的他,從小就接觸聖歌等音樂教育,並在未成年即有作品麵世。 16 世紀 末,受到 貢薩加家族 支助下,他與宮廷歌手合作,出版了 牧歌 等普羅歌曲。而《奧菲歐》可算是蒙特威爾第最出名的歌劇。

蒙特威爾第被認為是古典音樂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創作是這一文藝複興時期音樂體裁的巔峰,而他的歌劇創作則是這種體裁的奠基之作。他是 巴洛克音樂 的早期代表。

蒙特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 1567 ~ 1643) ,他雖不是第一個寫出歌劇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創作的歌劇卻可以一直流傳至今日,甚至影響在後世各樂派的作曲家。

1567 年 5 月 15 日蒙特威爾第出生於意大利北部的克裏蒙那 (Cremona) ,他的父親鮑德薩爾是一位外科醫師,十六世紀的克裏蒙那,盛行音樂,當地出現許多有名的製琴師。

1576 年加入了克雷蒙納教堂的樂隊, 1580 ~ 1590 年期間追隨英吉奈利 (Marco Antonio Ingegneri) 學習音樂,在這期間便學習開始創作, 1582 年發表第一部作品《神怪小曲集》, 1587 年開始創作牧歌《 madrigal 》曲集,蒙特威爾第這一生總共創作了九冊的牧歌。 1590 年於曼托瓦受聘進入龔薩加公爵府中,擔任歌手及古大提琴手的工作。

1599 年 5 月,蒙特威爾第與克勞迪雅˙凱塔尼奧結婚。 1600 年他的事業才正開始發展,獲得宮廷樂長的職位, 1607 年完成並首演他的第一部歌劇《奧菲歐》 (L'Orfeo) ,然而在他事業順利時, 1607 年年底他的妻子卻因病去世,格年,接著發表蒙特威爾第的第二部歌劇《阿莉安娜》 (L'Ariana) 。

1612 年龔薩加公爵過世後,他的事業有了改變,公爵之子法蘭西斯科 (Francesco) 繼位,蒙特威爾第遭到解聘,他離開曼拖瓦回到克裏蒙那,然而沒過多久,法蘭西斯科即因病去世,其弟費迪南多 (Ferdinando) 繼位,新任的公爵隨即邀請蒙特威爾第再度來擔任宮廷樂長,然而當時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樂團的指揮去世,蒙特威爾第受召前往,在威尼斯接受試聽演出後,隨即被授與樂團指揮一職,一直到 1643 年去世。

主要的作品包含歌劇《奧菲歐》、《阿莉安娜》、《唐克雷第與克羅林達之戰》、《烏裏塞還鄉》、《波佩亞的加冕》以及牧歌集曲共九冊等。其中歌劇《奧菲歐》不僅是蒙特威爾第的最早的歌劇作品,這部歌劇也是史上最初的傑作,音樂的創作語法中,他成功地結合過去牧歌的傳統以及他大膽的音樂作曲手法,使得他的創作從“文藝複興時期”成功的跨入另一個時期“巴洛克”。

1567 年 5 月 15 日出生於意大利,父親是鄉中的醫生 1580~1590 年 追隨英吉奈利學習音樂 1582 年 發表第一部作品《神怪小曲集》,同年前往米蘭求職,不過並不順利 1590 年 於曼托瓦受聘進入龔薩加公爵府中工作,擔任歌手及古大提琴手 1592 年 出版第三卷牧歌曲集 1602 年 擔任唱詩班指揮 1607 年 上演《奧菲歐》,同年妻子去世 1608 年 上演《阿莉安娜》 1612 年 龔薩加公爵去世,新任公爵將他解雇 1613 年 擔任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唱詩班的指揮 1614 年 出版第六卷牧歌曲集 1616 年 完成芭蕾歌劇《狄爾西與克羅莉》 1624 年 完成神歌劇《唐克雷第與克羅林達之戰》 1637 年 威尼斯建置了第一座公眾的歌劇院,蒙特威爾第的晚年在此發了不少的作品 1640 年 於威尼斯初演《烏裏塞還鄉》 1642 年 於威尼斯初演《波佩亞的加冕》 1643 年 此年退休,並於 11 月 29 日逝世於威尼斯

(wiki)

Monteverdi's work, often regarded as revolutionary, marke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Renaissance style of music to that of the Baroque period. [1] He developed two individual styles of composition: the new basso continuo technique of the Baroque and the heritage of Renaissance polyphony. Enjoying fame in his lifetime, he wrote one of the earliest operas , L'Orfeo , which is still regularly performed.

音樂史上第一位能在今日國際樂壇享有令譽的作曲家,當屬蒙特威爾第。他是意大利作曲家,對歌劇、和聲學、交響樂的發展都有深遠影響。他的歌劇被認為是曆史上的第一批歌劇,包括《奧菲歐》 (Orpheus) 、《坦克雷與克羅倫達之戰》、《尤裏適斯回國》、《樸比的加冕》。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經遺失。除歌劇以外他還寫了超過 250 首牧歌、 2 套尊主頌以及其他很多聲樂作品,但是他從未寫過純樂器作品。
雖然在今天基於實際需要,他的音樂風味聽起來與三百年前曼多瓦或威尼斯愛樂者耳中所聽到的實況,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卻又仿佛能永遠契合於現代人的心靈。自古以來,非但音調已經改觀了,甚至蒙泰韋爾迪在世時所慣用的樂器到今日亦不見其原始風貌。雖然如此,他的音樂聽來仍然激越、聰靈,富含人性。這是一種大膽的音樂,背後更有蒙泰韋爾迪卓爾不凡的創作技巧烘托著。
從許多方麵來看,蒙特威爾第的歌劇甚至比瓦格納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現代人對歌劇的概念。就我們的觀點來說,出現於蒙特威爾第之前的音樂,甚少具有斐然的個人風味,唯獨蒙特威爾第在這方麵顯得出類拔萃。他那強而有力、風味盎然,又能將心境表達淋漓的聲音,藉著清晰直接的方式,讚頌著人生的喜怒哀樂。
自小蒙特威爾第隻要心所向往,必定能將之譜成樂曲,而且成績不惡。不過世俗音樂卻較之宗教音樂更能撩起他的興趣,此一傾向終其一生未嚐稍改。早在 1584 年,他就以短歌小調打破了舊傳統的藩籬。當時意大利許多流行形式 —— 諸如假麵舞樂、芭蕾舞曲、田園牧歌、佛羅托拉歌曲,以及其他歌曲與舞曲形式 —— 都能深深吸引著蒙泰韋爾迪。牧歌尤其叫他廢寢忘食。
蒙特威爾第的牧歌情意盎然,技巧紛陳,自成一完美的音樂世界。他眼界開闊、曆練豐富以後,開始改造作曲規則,以求適才適性,悠遊於這些小品形式中而享有更大自由。其音樂中某些效果突出的和聲,足以令任何時代的愛樂者驚訝不已,因此許多人以 “ 具有表達力的不和諧音 ” 相稱。
歌劇占去蒙特威爾第絕大部分時間。他的搭檔是裘裏歐 · 史卓希。這兩人都對劇本和情節表現抱持堅定的理想。兩人對文謅謅、典雅脫俗的語言同表鄙夷,隻對角色的合理發展感興趣。他們共同尋求音樂的真理,認為角色的本質要比一些不相幹的音樂更具重要性。最重要的作品當屬《奧非歐》。其中揉合了牧歌的要素,以及佛羅倫薩小廳集團的單音觀念。
1637 年之後,蒙特威爾第又創作了兩部歌劇《尤裏西斯返鄉記》及《波佩阿的加冕》。後者超越了三世紀的時空,正中二十世紀理論家的下懷。因為他要求的,正是劇中無論大小細節都必須服膺於簡明的音樂性戲劇底下 —— 把音樂與戲劇等量齊觀的態勢終於形成了。蒙特威爾第並不把歌劇看作為求表現歌手巧囀的歌喉、或者試驗作曲家創製優美旋律的的能力,而隨意將不相幹的小品拚湊起來的大拚盤。
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及莎士比亞的戲劇,同是十七世紀前半葉的瑰寶,也同樣是問題叢生。包括編輯問題、他的真正意圖、管弦樂團的理想狀況、實際的表演情景、歌手們的表現等等。
蒙特威爾第跨坐在文藝複興與巴洛克時代交替的門檻上,然而 “ 巴洛克盛期 ” 乍到,又衝毀了這位偉大威尼斯作曲家所代表的樂派。我們必須記得,在蒙特威爾第的時代,有幸付梓的歌劇寥若晨星(因造價太過昂貴),況且用以傳播思想的機械構造不多,而對曆史地位的看重,亦是後來才有的觀念。遭人遺忘的苦果並非由蒙特威爾第一人獨嚐,因為在他那個時代,根本沒人會以樂名而常駐人間。幸而今天鮮少有人會否認蒙泰韋爾迪是第一位能以其音樂力量打動現代聽眾的作曲高手。

他一生共創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聲部諧謔曲、十首二聲部諧謔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幾部絕對堪稱精品的歌劇《奧菲歐》、《波佩阿的加冕》等。這些還不包括他已經失傳的眾多作品。
http://tieba.baidu.com/f?kz=28353426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