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377: 中國人要比想象中更有錢

(2010-08-11 10:23:29) 下一個
隱性收入超九萬億 中國人要比想象中更有錢?(組圖) 北京晚報

 

 

高達9.26萬億的巨額隱性收入顯示,中國人比想象中更有錢。然而,數字背後的暗流卻讓人笑不出來。
 
  學者王小魯和他的研究團隊認為,從2005年到2008年的三年間,遊離於統計數據之外的隱性收入,用甩開GDP增速近20個百分點的速度一路飛奔,膨脹了91%,其中,20%位於收入金字塔上層的人們拿走了80%以上的財富,與錢權交易和壟斷利益等密切相關的“灰色收入”高達5.4萬億,城鄉最高收入家庭與最低收入家庭的實際人均收入相差65倍。
 
  這些數據來自一份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關於灰色收入課題的研究報告。
 
  王小魯(中國經濟體製改革基金會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隱性收入占GDP的30% 中國人比想象中更有錢?
 
  許多工薪階層堅持認為和CPI相比,自己的實際收入一直在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今年,全國總工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兩成的職工5年來沒有漲過工資。
 
  但是,就在人們抱怨收入增長緩慢的同時,卻出現了匪夷所思的另一麵:房價收入比一直在反常的10倍左右,樓市卻持續火爆;海量的個人資金湧入股市,大筆個人存款進入國外銀行,甚至流失海外的巨額賭資都在數百億之上…… 中國人比想象中更有錢?
 
  王小魯和他的研究團隊推算,2008年全國城鄉居民的隱性收入高達9.26萬億元,占GDP的30%。
 
  他們曾經對2005年的中國灰色收入狀況進行過詳細研究,當時推算出的隱性收入是4.85萬億元,三年之後,這個數字擴大了近一倍,上升91%。而同期的名義GDP,隻增長了71.4%。
  增速能超過GDP的數字並不多,隱性收入做到了。這也許就是上述一係列矛盾背後的秘密。
  以汽車保有量為例,2008年我國私人擁有的小型和微型汽車為2814萬輛,“按家用汽車平均價格10萬元、年相關費用2萬元計,通常至少需要 20萬元以上的家庭收入來支持。根據統計數據,20%高收入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平均隻有8.9萬元,下限6萬元,遠遠達不到普及家庭汽車的程度。而加入了隱性收入的統計之後,這20%城鎮家庭的實際家庭年收入平均約為24萬元,下限在12萬元左右,大部分具備了購車能力。如果按90%屬於城鎮居民計算,城鎮家庭的家用汽車普及率已達12.1%。這說明高收入居民的統計收入被嚴重低估了。”
 
  王小魯:統計數據為何失真嚴重?
 
  目前關於居民收入的統計調查數據,特別是關於城鎮高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失真非常嚴重。並不是指統計調查方法或計算的錯誤,而是實際操作中,會麵臨被調查者拒絕調查,或是提供不真實的信息這兩種情況。特別是對高收入階層而言,很難獲得真實的收入數據。
 
  灰色收入5.4萬億 最富的人拿走了最多的錢
 
  也許是個好消息,中國人的實際收入被嚴重低估了!因此,全球唯一的七星級酒店,六成客人是中國人,最低每晚消費2000美金。
 
  絕對是個壞消息!隱性收入的集中程度令人咋舌:10%的最高收入家庭拿走了其中63%的財富。 報告中推算,2008年10%的城鎮居民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9萬元,是統計數據的3.2倍。再加上10%的高收入組,城鎮20%高收入居民的隱性收入,占全部城鎮居民隱性收入總量的80%以上。
 
  城鎮最高收入家庭與最低收入家庭的實際人均收入,相差26倍,而按統計數據計算隻有9倍。如果城鄉合計,2008年全國最高10%家庭的人均收入是9.7萬元,全國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是1500元,兩者相差65倍,而按統計數據計算隻有23倍。
 
  盡管如此,研究團隊仍然認為有更高收入的居民被遺漏了。在參照統計數據對調查樣本分組之後,有效樣本中的76個高收入樣本被排除在外,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40萬元以上,平均收入為66萬元。這似乎說明,在統計部門的城鎮住戶樣本中,可能很少包括人均收入40萬元以上的住戶。
 
  在王小魯的調查樣本中,收入最高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6萬元,比這一收入更高的樣本沒有包括在內。
 
  所以,即便是這樣一個驚人的數據,極有可能仍被低估了。
 
  在超過九萬億的隱性收入中,被王小魯定義為“灰色收入”的部分有5.4萬億。他認為“灰色收入”往往與這些現象密切相關:錢權交易,以權謀私;公共投資與腐敗;土地收益的分配以及其他壟斷利益的分配。
 
  王小魯:收入高的人反而稅率低?
 
  中國在收入分配體製方麵確實存在很大問題,尤其是財稅體製。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個人所得稅工薪階層是不可能繞開的,但有些高收入居民的非勞動收入和非工薪收入,卻常常由於監管體製的不健全,可以輕易地繞開個人所得稅環節,這導致了收入高的人反而稅率卻低了。

  “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嚴重扭曲了國民收入分配”
 
  中國人比統計數據顯示的更有錢,這個觀點正在影響對國內經濟問題的判斷。
  近日,有專家麵對媒體時表示,鑒於居民儲蓄的雄厚實力,物價上漲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壓力並不大。這個說法顯然會讓很多嚷嚷著工資“負增長”的人們跳腳,因為對於在紐約第五大道搶LV、Prada的人和每天早上在超市門口排隊等著搶便宜菜的人而言,CPI的一個百分點,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隱性收入的存在顯著擴大了收入的差距。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嚴重扭曲了國民收入分配。”——報告的結論部分這樣寫道。
 
  “加上被遺漏的灰色收入後,居民收入比重雖然顯著高於原來的統計,但高出的部分是非正常收入,正常收入的比重並沒有提高。特別是勞動報酬的比重更低且進一步下降,非勞動報酬比重更高且進一步上升,尤其是最高收入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這意味著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進一步下降。灰色收入也不同於正常的投資回報,對鼓勵競爭、改善效率不會有任何積極作用。相反,其相當部分可能來自企業收入和政府收入的漏失,或者是對正常的居民收入及財產的侵蝕和掠奪。”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最近撰文指出,房價收入比等數據屢屢在中國市場失靈,是因為房價與收入都不準確。“由於20%的人占有了80%的灰色收入,如果由20%的人主導資產定價,其他80%的人不得不踉踉蹌蹌跟隨高收入者、投資者的腳步,巨大的壓力之下,形成了深不見底的社會裂縫。” 王小魯:收入分配改革不是簡單漲工資
 
  由於存在巨額“灰色收入”,中國國民收入的實際分配格局和分配流程已發生改變。我現在很擔心的一個問題,是把收入分配改革理解為簡單的漲工資。
 
  如果政府隻想到用行政手段來提高工資,最容易改變的就是公務員漲工資、國企單位漲工資。如果凡是真正靠市場調節的部分動不了,去動那些靠行政權力能改變的那些人的工資,結果是拉大收入差距而不是縮小收入差距。
 
  真正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除了要解決低收入居民享有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問題外,還需要改革財稅體製和政府管理體製,堵住那些導致收入不公平分配的製度漏洞。
 
  “大量灰色收入的存在,會造成嚴重的貧富不均和兩極分化,窮的更窮,富的更富。一方麵,一些人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強,但他們消費的並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奢侈品,於是我們現在成了奢侈品消費的大國。另一方麵,大多數人的消費能力持續下降,內需不振,隻能靠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而消費能力長期兩極分化,必然會導致社會心理不滿,問題叢生。”著名經濟觀察家仲大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調查報告內容由作者授權,摘編自《灰色收入與國民收入分配》,報告全文見《比較》第48輯)

  [較真]

  糾結的收入分配改革

  在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討論稿中明確提出要“規範灰色收入”,但因為對“規範”一詞的不同理解,最終將“規範灰色收入”全部刪去。

  今年以來,另一個關於國民收入分配的熱點,是誰也不知道究竟什麽時候能出台的《工資條例》草案。據說,該草案“最大的亮點”是工資增長需要協商,企業業績增長要與職工工資增長適度掛鉤。可是,如果企業不協商又能怎麽辦呢?質疑者認為,這不過是一項幾乎沒有實際意義的“紙上權利”。 即便如此,這項“紙上權利”也命運多舛。在工資條例上的糾結,一點也不比“灰色收入”少。僅僅是在本月的第一周,就先有消息稱該條例正進行最後一次修改,將很快出台;隨後,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人士表示,相關部委對於某些“基本”概念尚未達成一致,年內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無論是規範“灰色收入”這樣的戰略問題,還是怎麽協商漲工資這樣的戰術問題,難道凡是關於收入分配,就沒有不糾結的?

  [批注]

  調查方法

  借鑒社會學調查方法,由各地的專業調查人員對他們熟悉的親屬、朋友、同事、鄰裏的家庭收支狀況進行了調查。

  由於這一調查方法不同於隨機抽樣方法,因此無法直接用這個調查樣本的數據來推算我國城鎮居民收入的總體分布狀況,而必須借助於其他方法進行推算(包括恩格爾係數法、分組比較法和模型分析法)。

  樣本分布

  本次調查在全國19個省份(包括直轄市)的64個不同規模城市以及14個縣的縣城和建製鎮進行。

  總共包括樣本家庭4909個,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實際分析采用有效樣本4159個。

 隱性收入分布

  主 筆:張棻

  素 描:宋溪 H185

  (注:隱性收入分布以2008年隱性收入總量為10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