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旁征博引之七十七: 蘇聯入侵阿富汗

(2010-01-05 06:52:26) 下一個
蘇聯入侵阿富汗:帝國的最後一次擴張


一。帝國擴張

沙皇俄國及後來的蘇聯為了實現其南下印度洋的目的,一直在設法對阿富汗進行滲透和控製。

早在1775年即彼得大帝死後50年,莫斯科曾公布了一份彼得大帝的遺囑。他在這份遺囑中說:“不論誰繼位,都應向南推進到君士坦丁堡的印度,因為不管誰在那裏統治,誰都將主宰世界。”。他設想俄國南下的三條路線中,以經過阿富汗這條通道為最近。

1826~1828年,沙皇俄國打敗伊朗軍隊,控製了波斯王國,進而吞並亞美尼亞,直接威逼阿富汗。1837年11月,沙皇俄國唆使伊朗軍隊進攻占領了赫拉特,後由於英國以戰爭相威脅,沙俄不得不迫使伊朗從赫拉特撤軍。

1885年3 月,沙皇俄國作為南下的第一步,出兵占領了阿富汗西部的潘傑德綠洲,並公開宣布將其並入俄羅斯版圖。沙俄原計劃進一步向阿富汗縱深進攻,但由於惹怒了英國,不得不放棄計劃,於同年9 月同英國簽署《聖彼得堡議定書》,劃定沙俄同阿富汗的邊界。

二戰結束以後,蘇聯同美國加強了對阿富汗的爭奪。美國要阿富汗像巴基斯坦、伊朗等鄰國一樣與美國簽訂共同安全條約,並為此向阿施加壓力,聲稱如果阿不加入該條約,美國不僅將拒絕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而且阿富汗經由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的進出口貿易也將受到影響。蘇聯為了防止阿富汗落入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勢力範圍,對阿富汗的官方援助始終有增無減。在1955~1965年的10年間,蘇聯共向阿富汗提供了5 億美元的援助。而在1966─1977年的12年間,這種援助則猛增到7 .5 億美元。在此期間內,美國對阿富汗的援助卻逐年減少,自1965~1977年隻向阿提供了1 .5 億美元。

50年代中期以後,蘇聯除從政治、軍事和外交等方麵加緊對阿富汗進行控製外,已開始為通過阿富汗南下做準備,先後幫助阿開鑿了通過興都庫什山脈的薩蘭隧道,修建了從蘇聯邊境通往赫拉特、坎大哈的全天候公路。美國為了把阿富汗變成進攻蘇聯的前哨基地,在向阿提供大量經濟援助的同時,幫助阿改進了從喀布爾、坎大哈到巴基斯坦的交通線,並為阿建立了空中交通網。經過10多年的爭奪,結果蘇聯占了上風,阿富汗完全倒向蘇聯的懷抱。

自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開始了其全球擴張的步伐,這種擴張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1979年12月27日,蘇聯直接出兵阿富汗,把擴張運動推向了頂峰。

阿富汗在阿明政府執政時期,國內政局動蕩,而且人民黨內部也是互相傾軋。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除掉阿明,趁機大舉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5日15時,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揭開了蘇阿戰爭的序幕。在這場持續9年1個月19天的戰爭中,先後參戰的蘇聯軍人共50萬,其中13833人陣亡,49985人受傷,6669人殘廢,312人失蹤,18人被押解到其它國家──這就是蘇聯帝國擴張後果。


二。阿富汗,多山之國多動蕩

2-1。交通樞紐

阿富汗,地處歐亞大陸東西交通要衝,位於亞洲中西部,北鄰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東南接巴基斯坦,西臨伊朗,東北端的瓦罕走廊與中國新疆接連。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家,曆史上曾是歐亞兩大洲的陸上交通要道,古代的著名 “絲綢之路”,就是從中國的新疆經阿富汗到達波斯和歐洲的。

阿富汗境內高山縱橫,沙漠廣闊。山地與高原約占全國總麵積的4/5,因此特殊的地理條件,古波斯語中的“阿富汗”,即“山上人”,一詞便延續成這個國家的國名。首都喀布爾是阿富汗最大的城市,是阿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也是主要的交通樞紐。坎大哈是阿富汗第二大城市,是阿南部的商業中心和軍事重鎮。

2-2。物產豐富

阿富汗的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天然氣是阿富汗的重要礦藏之一,全國總儲量約3000億立方米,1967年由蘇聯開始幫助開采,除少量供銷阿富汗外,其餘全由一條專用管道輸往蘇聯境內。

埃納克銅礦位於從喀布爾省延伸到洛加省的銅礦帶上,於1974年被首次發現,1979年,蘇聯地質學家曾勘測過,但未進行開發,該銅礦現已探明銅精礦總儲量6.9億噸,平均含銅1.65%,擁有銅當量金屬資源量約1200萬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銅礦之一。

2-3。多民族

阿富汗的民族結構十分複雜。大小民族有30多個,各民族由若幹個部落組成,各自都有自己獨立的政治主張和經濟結構,許多部落還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力量,長期不受中央政府管轄。因此,民族、部落及宗教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影響極大,甚至起支配作用。伊斯蘭教在阿富汗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在阿富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起著重大的影響。直至達烏德統治時期,伊斯蘭教在阿富汗一直被奉為國教,憲法上有明文規定。在學校教育上,宗教課程是重要課程之一,報紙、電台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宗教的控製。

2-4。連年征戰和政變

1729年,波斯國王那第爾沙征服了阿富汗。1747年,那第爾沙被人刺死,其手下的一名阿富汗軍官艾哈邁德汗趁機率4000名阿富汗騎兵起義,他以坎大哈為首都,建立了第一個阿富汗國家,稱為“杜蘭尼王朝”。1773年,艾哈邁德去世,其子帖木耳繼承王位,帖木耳將首都遷至喀布爾。1793年,帖木耳之子查曼沙繼位。

1800年,杜蘭尼王朝的反對派將查曼沙趕下台,將查曼沙的弟弟舒加扶上王位。舒加即位後同赫拉特總督馬茂德圍繞權力問題展開激烈鬥爭。1809年,馬茂德攻人喀布爾自立為王。1818年,馬茂德被推翻後,阿富汗分裂為赫拉特、坎大哈、喀布爾、白沙瓦和克什米爾等5個獨立的君主國,進入了紛亂的內戰時期。1835年,馬茂德的大臣沙赫特汗之子多斯特穆罕默德在內戰中獲勝,並以喀布爾為基地,統一了四分五裂的國家,成為阿富汗新君主。杜蘭尼王朝就此結束。

正當多斯特穆罕默德準備重建阿富汗王國之時,英國開始了對阿富汗的侵略。1838年,第一次英阿戰爭爆發。1839年8月英國占領喀布爾,趕走阿富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扶持傀儡舒加上台。1840年9月,逃走的多斯特穆罕默德組織一支6000人的軍隊開始向喀布爾反攻,同時阿各地也掀起了大規模的抗英鬥爭。1841年11月,阿富汗起義部隊攻占喀布爾。1842年11月,英國占領軍全部撤回英屬印度,阿富汗人民曆時3年零8個月的第一次抗英戰爭以勝利而結束。

第一次抗英戰爭後,多斯特穆罕默德統一了阿富汗領土的大部分,但各地政權實際仍掌握在各部落頭領手中。1863年,多斯特穆罕默德去世,其子希爾阿裏汗繼位。1878年11月,英國軍隊第二次侵入阿富汗,希爾阿裏汗帶領軍隊逃出喀布爾北上,並要求俄國給予幫助,結果遭到拒絕。1879年,希爾阿裏汗病死,其子亞庫布汗繼位。1879年9月,喀布爾爆發反對侵略者的大起義,全國各地的抵抗運動蓬勃發展。

1880年7月,由亞庫布汗的弟弟阿尤布汗率領的部隊向駐守在坎大哈的英軍發起進攻,全殲英軍1個團。在阿富汗人民的英勇抵抗下,英國侵略者不得不於1881年4月全部撤出阿富汗。

1919年5月,第三次英阿戰爭爆發。經過近1個月的激戰,雙方自6月3日起實行停火,開始了長達2年多的談判。1921年11月22日,英國在談判協議上簽字。協議中規定:英國承認阿富汗完全獨立,雙方建立正常的外交、貿易關係。

阿富汗獨立以後,選擇了走君主立憲製道路。1929年2月,時任國王的阿曼努拉汗政權被推翻,哈比布拉上台執政。1929年10月,納第爾汗推翻哈比布拉,登上阿富汗王位。

1933年11月8日,由於新舊王室之間的權力鬥爭,納第爾汗遇刺身亡,其子穆罕默德查希爾繼位。


三。阿明政變

1973年7月,阿富汗國王查希爾的堂兄、前首相達烏德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不甘受蘇聯擺布的查希爾國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國”,達烏德自任國家元首。但是,達烏德同樣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順民,對蘇聯表現出了離心傾向。1977年4月,在達烏德訪蘇期間,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親自出馬,規勸他改變疏遠蘇聯的政策。然而,出乎勃列日涅夫的意料,達烏德的回答是:“我是一個獨立國家的總統”。正如達烏德的助手後來回憶的,此舉等於“在自己的死刑狀上簽了字”。

4月27日,達烏德剛從莫斯科回來不久,蘇聯便策劃一批阿富汗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達烏德政權。坦克履帶碾過總統府的台階,鼾睡中的達烏德的身上被衝鋒槍打得像個馬蜂窩。政變成功後,在蘇聯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塔拉基任革命委員會主席的親蘇政權───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塔拉基上台後,極力奉行親蘇政策,並贏得了莫斯科的歡心。但是,塔拉基政權內部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派係鬥爭。他所屬的“人民派”與以總理阿明為首的“旗幟派”之間的鬥爭日趨激化。爭鬥的結果,便是這個國家5年之內發生的第三場政變。

1979年9月14日,蘇聯駐阿富汗大使普紮諾夫設計幫助塔拉基誘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機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員會主席。曾經顯赫一時的塔拉基,竟然被阿明的手下用一隻小枕頭憋死。這就是所謂的“九月事件”。

四。蘇聯準備入侵

阿明9月份發動政變後,蘇聯就開始為入侵作精心的準備。

1979年的國際形勢和地區形勢對蘇聯入侵阿富汗也頗為有利。這年年初,伊朗霍梅尼的宗教革命導致伊美關係急劇惡化。到11月,美伊之間的“人質事件”更使兩國關係緊張到極點。美國派出航空母艦對伊朗進行軍事威脅,伊朗則揚言,如果遭到進攻就殺死人質。美國在人質問題上已是焦頭爛額,無力顧及阿富汗,西歐也是鞭長莫及。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區性大國也有這樣那樣的國內問題而無暇他顧。蘇聯抓住了這種有利的國際形勢,決心對阿富汗開刀。

在阿富汗的幾千名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早已控製著阿軍一些要 害部門和部隊,對阿軍情況比較熟悉。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最後決心和入侵方案,是在派 出高級軍事代表團多次對阿實地觀察了解情況後,大約在11月26日正式確定。

11 月中旬,蘇聯借 口協助阿富汗軍隊冬訓,向阿增派了1000多名軍事顧問和專家,使阿軍中的蘇聯顧 問增至4000人,並滲透到營一級。

11月底,駐守首都喀布爾的阿富汗 4個師,“奉命”被調 往外地,喀布爾早已防守空虛,完全被蘇聯軍隊所控製。

12 月初,蘇聯向阿富 汗空運了3個營的兵力,控製了阿富汗北麵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

12月8日,蘇聯的運 輸機把中亞軍區部隊運到喀布爾,這些人是蘇聯中亞細亞地區的人, 外表與阿富汗人極為相似。

入侵決心定下後,蘇軍以保衛在阿基地和人員安全為名,開始向阿富汗調運先遣部隊。 12月上旬,1500名配備有坦克、火炮的蘇軍人員被空運進阿富汗,爾後配置在薩蘭山口,一 些工兵部隊也進入阿境,修複赫拉特附近被破壞的路段、橋梁並恢複一些機場和軍事設 施。同時以“軍援”為名,通過公路向阿運進大批武器裝備。

蘇聯入侵阿富汗前的20天,恰逢《蘇阿友好睦鄰合作條約》簽訂一周年,勃列日涅夫還親自向阿明致電祝賀,聲稱蘇聯將繼續向阿明提供“全部無私的援助”。另外,還突出報道了阿明當選為“保衛革命”全國組織中央委員會主席,得到阿富汗絕大多數人民的熱烈擁護。在此期間,蘇聯對西方接連發動引人注目的外交攻勢和宣傳攻勢,大肆宣揚蘇聯從東德部分撤軍,猛烈抨擊北約決定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在阿富汗問題上,則攻擊巴基斯坦、美國和中國對阿富汗進行“破壞”和“顛覆”,以製造入侵借口。就在入侵前的第四天,蘇聯《真理報》還特意辟謠,指責西方關於蘇幹涉阿內政的報道是不折不扣的“捏造”。蘇聯所有這些外交欺騙,都是為入侵阿富汗提供煙幕。


五。蘇共政治局決定入侵,隻有柯西金不簽字

這場戰爭既沒有給當時年邁的蘇聯領導人帶來速勝的桂冠,也沒有得到哪怕是“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讚揚,所以在陣亡將士的棺材一批批地空運回國之前,蘇聯領導人對戰爭真相一直諱莫如深。蘇聯當局盡了一切努力,使這場戰爭的真相化為曆史的雲霧。

在蘇聯後期的激進民主時期,公開了許多絕密檔案,於是人們才知道,出兵阿富汗的決定是蘇共中央政治局最有權勢的一幫人作出的,他們包括: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書記處二把手蘇斯洛夫、克格勃頭目安德羅波夫、外交部長葛羅米科和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隨後政治局委員全體擁護,隻有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沒有簽字,接著中央全會認同。

5-1。“我決定,幹掉他!”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對蘇聯的仇恨。阿明上台後,公開指責蘇聯插手幫助塔拉基策劃陰謀,迫使蘇聯撤換了駐阿大使普紮諾夫。他還要求蘇聯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軍事顧問、教官和技術人員,並拒絕了蘇聯向其發出的訪蘇邀請。蘇聯擔心失去阿富汗這塊苦心經營的陣地,決定出兵幹預。

1979年10月下旬的一個夜晚,勃列日涅夫召開蘇共中央政治局秘密會議,專門討論如何處置阿明的問題。據會議的參加者後來回憶,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嚴地說:“我決定,幹掉他!”

5-2。勃列日涅夫是從報上得知阿富汗九月政變的?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一名幹部曾長期在阿富汗工作,目睹了查希爾國王1973年被推翻和達烏德政府上台。他的看法是,使前蘇聯損兵折將的這場戰爭盡管沒有意義,但還是非打不可。當時處於半原始狀態的阿富汗部族爭鬥不斷,曾麵臨何去何從的嚴重問題:是走向文明,還是成為宗教極端主義的堡壘,這種勢力當時已滲透到前蘇聯中亞的幾個共和國。阿富汗也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激烈對抗的場所,蘇聯支持的是阿富汗那些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勢力,而美國情報機關支持的是以希克馬蒂亞爾和拉巴尼為首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他們在鄰國建立了一係列培訓“聖戰者”的基地。

當時的阿富汗全國有4萬座清真寺和30萬毛拉(伊斯蘭教主持宗教禮儀的人員),國家實際是由毛拉們統治的。1965年1月1日,以塔拉基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在喀布爾成立,但該黨很快分裂為塔拉基派和卡爾邁勒派。1978年4月7日發生軍事政變,達烏德被打死,國家由塔拉基、卡爾邁勒和阿明領導。

阿富汗政變是誰策劃的?美國說,這是“克裏姆林宮之手”。蘇聯隨即反駁:勃列日涅夫是從報上得知阿富汗九月政變的。

5-3。美國情報機關動手,蘇聯比美國早了兩小時

有一種流傳的說法:美國為報越南戰爭失敗之仇,把前蘇聯拖入了阿富汗戰爭。但事實卻是,美國自己差點卷入一場新的冒險。

在美國支持的伊朗政權被推翻、巴列維國王流亡國外後,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把美國人悉數趕出伊朗。伊拉克早在兩伊戰爭期間就與美國為敵。美國失去了在波斯灣地區的影響。於是,美國人把目光轉向阿富汗這一有重要戰略意義地區的關鍵點。但阿富汗顯然會投入前蘇聯懷抱,所以,美國情報機關動手了。

當時阿富汗政府硬按前蘇聯方式搞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的改革,結果反對派地位加強,逃往鄰國的難民越來越多。武裝匪徒則從鄰國侵入阿富汗,內戰爆發,其高潮是1979年3月15日在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發生的反政府叛亂。阿富汗政府隻好請前蘇聯出兵。蘇共中央政治局於1979年3月17至19日討論了阿富汗政府的出兵請求,結論是:向阿富汗提供軍事技術和經濟援助,但不出兵。但是,此後數月內阿富汗領導20次請求前蘇聯出兵。

到1979年9月,阿富汗總理阿明利用西方特工部門的支持,控製了阿富汗。在他的指使下,塔拉基被殺,超過5萬名親蘇政治家和軍人遇害。前蘇聯麵臨抉擇:要麽丟掉阿富汗,要麽軍事幹涉。這時,阿富汗反對派已擁有4萬兵力,並控製了全國92%的領土,美國在波斯灣和迭戈加西亞島增加海空和快速反應兵力部署。

當年12月克格勃截獲的美國情報機關通話顯示,美軍空降兵準備在阿富汗登陸,以配合阿富汗反政府武裝奪取喀布爾。可以說,前蘇聯動手比美國早了兩小時。

5-4。“輪不到您教訓政治局”

1979年12月8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核心會議,經過反複斟酌,決定出動規模不大的兵力,即7.5萬至8萬名軍人。10日再次開會,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奉召到會。他反對出兵,理由是這些數量的軍人解決不了問題;第一次出兵匈牙利,用了五個不滿員師,三萬多人,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導致第二次出兵,用了17個滿員師;後來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直接用20萬人,一次擺平。

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粗暴地打斷了他:“還輪不到您教訓政治局!您隻須執行命令。”。

最終使前蘇聯領導停止猶豫的決定性因素是,北約決定在歐洲部署能打到前蘇聯縱深的中程導彈。


六。斬首阿明,仿佛間諜影片

6-1。蘇軍特種部隊到達喀布爾

蘇軍大規模行動前,沒有忘記首先幹掉阿明。蘇聯早就給阿明準備了克格勃第8局的特種部隊。克格勃部隊中的特種部隊被稱為“奧斯納茲”,既軍事恐怖行動部隊,總兵力約3 萬人,歸克格勃第8 局領導,下轄16個特種旅、4 個海軍特種旅、41個獨立特種連、20個特種諜報分隊、7 個特種獨立團。這些特種部隊人員身 懷絕技,受過特種訓練,拳擊、武術、射擊、跳傘無一不精,他們中間有人甚至冒充蘇聯國 奧隊員在奧運會上拿獎牌,然後借政治避難在別國從事間諜活動。

這支特種部隊由克格勃的貝洛諾夫上校指揮,乘安一22型運輸機在喀 布爾郊外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空降。隊員假冒顧問人員進入阿富汗,他 們穿著阿軍製服,開著阿軍車輛,使阿明的衛隊防不勝防。

可是,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蘇聯人還是露出了馬腳。阿明總統起初對此一無所知,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告知他,蘇軍的特種部 隊已經到了喀布爾。

喀布爾郊外巴格蘭姆空軍基地電務隊中,有一名電工是中央情報局 的工作人員,他早就盯上了這些12月初從天而降的不速之客。他敏銳地發現哨兵手裏 的槍不是過去使用的那種AK衝鋒槍,而是一種嶄新而漂亮的衝鋒槍。他趕緊將這一情 報發回華盛頓。專家們的鑒定和分析結果是,這是蘇軍最新式的衝鋒槍,目前還未正式裝備部隊,隻有蘇軍總參謀部下轄的特種部隊才裝備這種新式衝鋒槍。 美中央情報局的情報專家從這批不速之客攜帶的特種裝備得出結論:蘇軍總參謀部的特種部隊到了喀布爾,蘇聯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動作。

阿明知道內情後大吃一驚,感到再呆在總統府性命難保。第二天一早,他就帶著隨員和一家老小,搬到郊外的達魯拉曼宮去住了。搬家也未能使阿明逃脫滿門抄折的厄運,當蘇聯的特種部隊進攻達魯拉曼宮時,阿明的衛隊不堪一擊,零星的戰鬥很快就結束了。

6-2。“這是最後通牒嗎?”

1979年12月27日,蘇聯的行動開始了。當晚,蘇聯駐阿富汗大使布薩諾夫突然給阿明打來電話,說:“鑒於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勢混亂、反革命勢力猖獗和日益擴大的反蘇傾向,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認為,作為阿富汗主席、總理和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經喪失了控製局勢的能力。為了避免阿富汗局勢的惡化,避免喀布爾成為帝國主義反蘇勢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議你辭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主席、總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職務”

“這是最後通牒嗎?”阿明問。

“您可以這樣理解”,布薩諾夫告訴阿明,“一個小時以後,將有4輛蘇軍裝甲車去達魯拉曼宮,負責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離。”

堂堂的一國元首怎甘心聽命於蘇聯的擺布,阿明將希望寄托在了忠於他的部隊上。他想給他們打電話,命令他們將他解救出去。可 是,阿明不知道,早在當天下午,一批蘇聯專家就以檢修通訊設備故障為名,闖入喀布爾電話局,截斷了總統府達魯拉曼宮與外界的一切電話聯係,隻留下通向蘇聯大使館的一條專線。在現代化的牢籠中,阿明與外界失去了聯係。

情急之下,阿明喚來兩名貼身侍衛,交給他們兩封親筆信,命令他們火速趕到卡爾加和普利查吉,調那裏的駐軍前來喀布爾救駕。

他沒想到的是,這兩名侍衛剛翻出達魯拉曼宮高大的院牆,就被蘇聯軍隊俘虜了。在嚴刑拷問之下,他們不僅供出了阿明的突圍方案,還繪製了達魯拉曼宮內外詳細的建築結構和防禦布防圖。而此時,阿明還在做著突圍的美夢呢。

20時40分,布薩諾夫再次打來了電話。阿明想爭取最後的時間。他對蘇聯大使說:“事出突然,我擔心部下們,尤其是將領們想不通。我想開個會,做做工作。”

電話那邊傳來一陣冷笑聲,布薩諾夫打斷了阿明的話:“親愛的阿明同誌,您的將領們都在我這裏參加宴會。怎麽樣,您不來喝上一杯?”。此時,在蘇聯大使館的宴會廳裏,阿明的將軍們在主人頻頻勸酒之下,已經被伏特加和杜鬆子酒灌得爛醉如泥了。

6-3。逼宮

22時20分,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帕普金中將氣勢洶洶地來到達魯拉曼宮三樓。他要同阿明進行最後的談判。隨著時間的推移,談判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雙方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後,阿明把手一揮,大喊一聲:“送客!”

滿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將同4名保鏢剛走出大門,就聽見槍聲四起。帕普金應聲倒地。槍聲過後,達魯拉曼宮的院子裏留下了5具蘇聯軍官的屍體。“事情辦糟了!”本想抓帕普金作為人質的阿明,這時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最後資本。

聽說達魯拉曼宮內發生槍戰的消息之後,布薩諾夫立即以第二行動負責人的身份下達了攻擊命令。同時,布薩諾夫還給阿明掛了個電話,說帕普金私闖達魯拉曼宮“完全是個人行為,決不代表蘇聯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穩住阿明。

23時40分,喀布爾郊區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內馬達轟鳴,大批蘇聯傘兵和內務部特遣部隊向喀布爾市內開去,行動開始了。參加進攻的蘇聯特種部隊共3個營,分別向達魯拉曼宮、阿內政部和喀布爾廣播電台進發。突擊隊指揮官貝洛諾夫上校親自率領12輛T─62型坦克、10輛步兵戰車、5輛裝甲運輸車和120名突擊隊員逼向達魯拉曼宮。貝洛諾夫首先使用榴彈一舉摧毀了五座警衛樓, 而後帶主力部隊直撲達魯拉曼宮。

隻用了12分鍾,突擊隊便解決了總統府的外圍防禦,達魯拉曼宮很快被攻破了,並將阿明及其全家趕到他的辦公室裏。

貝洛諾夫從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給阿明。這是蘇聯事先草擬的“阿富汗邀請蘇聯出兵”的“邀請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無力,憤而將信撕得粉碎。又一陣槍聲響過之後,阿明和他的4個妻子、24名子女,以及內閣副總理和一班部長們統統被打死,倒在了血泊之中。

據目擊者說,這次突然襲擊有大約3000名阿富汗士兵陣亡,事後有60輛滿載屍體的卡車從王宮中開走。


七。蘇軍攻占阿富汗

7-1。指揮機構

入侵阿富汗的行動方案是在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的親自領導下,由國防部、總參謀部、中亞軍區等共同製定的。采用蘇聯紅軍的傳統戰術,空降師和特種部隊攻擊交通要道,政府首腦和機場;摩托化步兵師以寬正麵、大縱深、高速度的戰役機動,突貫阿富汗全境,

12月12日,蘇軍在蘇阿邊境地區建立了相當軍一級的指揮機構,由國防部副部長索科洛夫元帥擔任總指揮。為了加大入侵行動的突然性,蘇軍采用了就地動員、就地擴編、迅速展開、快速推進的辦法。除空降部隊外,蘇軍主要使用了中亞軍區和土庫曼軍區靠近阿富汗邊境的6個師。

12月13日,以阿赫羅梅耶夫大將為首的蘇聯作戰小組抵達毗鄰阿富汗邊界的鐵爾梅茲。

7-2。投送兵力

12月14─15日,蘇軍還以遠程空運演習為名,將白俄羅斯軍區第103空降師和南高加索軍區第104空降師調至中亞,同時,將中亞軍區第105空降師秘密推進至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

到12月24日為止,入侵阿富汗的軍事準備已基本完成。侵阿蘇軍共有6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空降師、3個武裝直升機團隊和2個運輸直升機團,共12.5萬人;裝備有坦克2000餘輛、步兵戰車1000輛、各種火炮2000門、汽車2.5萬輛、各種固定翼飛機200架、直升機150架。作為策應,蘇軍總參謀部還命令在西線的蘇軍和東歐國家軍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命令在蒙古的駐軍進入全麵戒備狀態。

從12月24日夜間開始,大批的蘇軍運進了喀布爾。喀布爾機場上,一架架巨大的 銀白色的“安東諾夫”運輸機起降不息。機場上到處擺滿了坦克、大炮、裝甲車、汽車。機場附近帳篷林立,炊煙四起,蘇聯士兵來回巡邏,往日空曠的飛機場一下子熱 鬧得像個農貿市場。 12月24─26日,蘇聯連續出動大型運輸機280架次,將第105 空降師機降在喀布爾國際機場和巴格拉姆空軍基地。

7-3。內部破壞

與此同時,喀布爾以南阿軍第七師和喀布爾以西的阿軍第八師,這兩支阿軍精銳部隊在蘇聯顧問的勸說下“清點彈藥”,實際上失去了戰鬥力。喀布爾以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蘇聯顧問又以“維修檢查”為名,從阿富汗軍官手中“暫時接管”了通信線路。喀布爾以外的阿富汗軍隊,蘇聯的顧問和專家們以對坦克進行換季以適應冬季訓練為借口,集中和拆卸了阿軍的主要武器 裝備,把阿軍的坦克拆得七零八落,根本無法抵抗蘇聯發動的突然襲擊。而且限製作戰飛機駕駛員飛行。

可直到蘇聯入侵前的兩天,蘇聯人還信誓旦旦地向阿富汗的武裝部隊司令們保證,絕對不 會有任何“不幸的事情”發生。

7-4。摧枯拉朽

25日15時,蘇聯第40集團軍的步兵越過國界。

27日,克格勃的“天頂”、“雷霆”和“穆斯林營”通過強攻占領阿富汗政府大樓,

12月28日淩晨, 阿明被打死後,蓋在他身上的蒙屍布上還寫著“美國間諜”的字樣。就在打死阿明的同時,集結在蘇阿邊境上的蘇聯6個師的兵力大舉入侵阿富 汗。米格戰鬥機在喀布爾上空呼嘯而過,第一梯隊的摩托化步兵師從陸路迅速進入阿富汗境內。大批重型卡車、牽引炮、自行榴彈炮、火箭炮、T-72型新式坦克、裝甲運兵車、步兵戰車以及其他輔助車輛,開始奔馳在阿富汗的幾條戰略公路上。

早已集結在蘇阿邊境的大批蘇軍分東西兩個突擊集群,大規模侵入阿富汗。蘇軍集結在邊境的6個師分東、西兩路對阿富汗發動鉗形攻勢。

東路3個師沿鐵爾梅茲-馬紮裏沙裏夫公路南下,共有3 個摩托化步兵師、2 個獨立團和若幹直屬保障分隊組 成,並配屬殲擊航空兵團、武裝直升機團和多用途直升機團各2個。東路戰役突擊群總指揮潘菲洛夫中將,時年46歲,蘇聯中亞地區塔什幹人,長期任職於蘇聯中亞地區,畢業於蘇沃洛夫軍事學院、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個專門研究中亞地區特種作戰問題的專家。先頭部隊是以精銳 部隊第360 摩步師,師長巴格拉米揚少將。

西路3個師沿庫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由蘇聯土耳其斯坦軍區部隊組成,共有3個摩托化步兵師,計4 萬餘人,由陸軍中將舍甫琴科任總指揮。先頭部隊是由米留京少將指揮的第357摩托化步兵師。

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選舉卡爾邁勒為總書記,正式建立蘇聯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權。根據此前一天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議,蘇聯塔斯社發表聲明,宣布“應阿富汗領導集體的請求,蘇聯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隊進駐阿富汗”。

28日淩晨,蘇聯108摩托步兵師占領喀布爾所有重要設施。

此時,在距喀布爾以北約500公裏之遙的蘇阿邊界上,裝備精良的蘇聯軍隊越過邊界,向阿富汗境內開來。

12月30日,蘇軍東路戰役突擊群進入喀布爾;西路戰役突擊群也已到達信丹德和法臘,創造了蘇軍進攻戰役推進速度的奇跡。

幾天之內, 第二梯隊也進入阿境,侵阿的人數達到10萬之眾。他們在2000輛坦克、1000輛步兵戰 車、3000輛裝甲輸送車、幾千門炮、數百架飛機的支援下,迅速向阿富汗全境推進,控製了主要交通線和許多重要的戰略據點。

在此後的一周裏,阿富汗全境失陷。1980年1月2日,進行地麵主要突擊任務的東路集群第360摩步師一個團和擔任 輔助突擊的西路集群第357摩步師主力,在坎大哈擊垮阿富汗第15步兵師的微弱抵抗,實現會師。1月3日,蘇軍封鎖了阿富汗南部通往巴基斯坦的霍賈克山口。

一周內,蘇軍基本完成對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領,並控製了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阿富汗與伊朗的邊境要地。在此階段,蘇軍共出動7個師8萬人;阿明控製的阿政府軍(1個軍團、13個師,共10萬人)對蘇軍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繳械投降並歸順了蘇聯扶植的卡爾邁勒政權。

八。嚴重的後果

西方著名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曾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帝國的過度擴張必然導致敗亡。入侵阿富汗,使蘇聯在國內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個80年代,阿富汗問題是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為抗議蘇軍入侵阿富汗,中國、美國、聯邦德國等國家聯合抵製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在蘇聯國內,不斷聽到反對入侵的聲音。在阿富汗,侵阿蘇軍士氣渙散,士兵中甚至出現了吸毒現象。而阿富汗人民風起雲湧的反抗運動,更使侵阿蘇軍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泥潭。

1986年3月,新上台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發出電報,強令卡爾邁勒到莫斯科“治病”,趁機一腳踢開卡爾邁勒,代之以前國家情報局負責人納吉布拉。但是,納吉布拉政權同樣挽救不了蘇聯在阿富汗的最終命運。

1989年2月15日,最後一批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當最後一輛坦克駛上蘇阿邊境的阿姆河大橋時,駐阿蘇軍司令格羅莫夫跳下戰車,同前來迎接他的兒子一起徒步走過蘇阿邊界線。麵對蜂擁而上的記者,格羅莫夫隻說了兩句話:“我是最後一名撤出阿富汗國土的蘇軍人員。在我的身後,再也找不到一名蘇聯士兵了。”

此後29年,2008年8月9日,俄軍在格魯吉亞,第一次出境作戰。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解體前南下擴張的最後一曲挽歌


老邁的勃列日涅夫上了卡特的當,跌入了美國人陰謀的陷阱,導致一代帝國的倒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