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303: 穀歌在拷問中國政府的良心

(2010-01-17 01:54:35) 下一個
穀歌在拷問中國政府的良心,中國即使贏了也是輸了 FT中文網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對互聯網這一新生的平台又愛又恨。有良心的領導人喜歡它的透視功能,可以照到政府陰暗麵,從而促使自身的良性變革。但是,對統治者對權力的迷戀,學者的傳統道德觀,商人對利益的追逐,都一同排斥這個在西方觀念中的自由。

其實,言論自由與民主是中國政府一直在小心翼翼處理著和盡量回避的問題。因為他們直接影響整個中國政治基礎和社會狀態。在最近十年網絡發展的這個時期,雖有尚有不如人意之處,但還是可以看出領導人的態度在一步步轉變,一步步走向利用這個平台完善與發展政府自身。不可否認,這種從絕對的言論控製與封鎖到自由開放這樣一個本質性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與時間。若然處理不好的話,輕易就會打破統治團體與平民百姓之間這脆弱的平衡。

可這種純粹憑借領導人良心主導的改革到底能走多遠?誰都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這隻是權宜之計,因為長久的良性發展必須是要有健全的製度支持的。而中國的政治製度因為特殊的國情,自古就有天生畸形的遺傳因素。

二,西方利益製衡主導的民主式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對全體公民素質的要求高,同時因為政府的權力被各種利益博弈牽製削弱而導致特定時期內可能導致政府效率低下。但它可以確保長遠在政府統治下的人民的利益。遺憾的是暫時來說中國對此有明顯的水土不服,因為統治階級對既得的利益不可能主動放棄,同時硬著陸也會導致國家內部混亂。

很明顯,中國現在憑著領導人的良心正在循序漸進地尋找著一條折中的出路。無奈的是,在現實利益的驅使下,中國政府還是加大了對言論自由的控製力度,而這場衝突中首當其衝的是被視為西方自由代表的各個網站。被中國政府壓迫的體無完膚的穀歌終於被逼到了背水一戰之地,然後言論自由這個政府一直在通過各種現狀掩蓋和回避的問題終於被逼向了不得不做出抉擇的盡頭了——是民主還是專製?

我相信穀歌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放棄中國的市場。Google損失的最多隻不過是一場生意,而對於中國而言,即使贏了也是輸了。要知道,這完全無異於另一場閉關鎖國的開始。

中國一直以來值得驕傲的就是迅速增長的GDP,還有所謂的“世界工廠”。表麵的榮譽之下,在這個發展的過程所付出的代價,產生的問題和現實正真的情況,中國人自己有苦自知,比如技術障礙。中國現有工業的自主高新技術有限,整個生產鏈中隻有產值相對較低的部分由中國人自己掌握。而在生產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的代價就是環境的汙染和人均產值的低下,由此直接影響的是中國人自身的生活條件與環境。想要改變著一現狀的唯一辦法就是提高中國真身的自主研究創新能力。而與這一能力直接掛鉤的就是教育質量與社會文化。

社會文化是一個長時間積累下來的曆史沉澱,所以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大的轉變無從談起,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開放社會的言論,提高社會自身對各種信息,文化的接納程度,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無論在文化還是技術的尖端創新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混雜的資料應該是有社會本身去整合,而不是因為政府的各種意願去加以控製和引導。因為單憑政府是引導不出創新的,因為創新不可能單單靠一些人在實驗室沒日沒夜地做實驗而研究出來的,創意是由各種普通生活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整合而產生的。愛因斯坦原本也隻是一個郵遞員。創新是來自與每個人不同思維的集合的新產物,相對於其他的引導,更重要的是一個自由的平台讓人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物。就像無形的手一樣,有興趣的人們在一個自由的空間加上自主研究學習的技能,自然而然就會有各種新的創意。創意不是由“政府老師”教出來的。伽利略是嗎?牛頓是嗎?比爾蓋茨是嗎?巴菲特是嗎?

而言論與學術自由就是這一切的基礎。當然政府就隻是這一個自由平台的維護者和管理者而已。就像要孩子身體健康,要做的並不是把他放到無菌病房。跌倒時成長的必然代價,不可能有捷徑直接走向那些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創新,那簡直就跟公社化一樣浪漫。而那些想要屏蔽所謂的有害信息的人,更多是另有用心。

其實,沒有沒有用的知識,隻要存在便是合理,除非穀歌提供的信息就跟毒品一樣。如果是那樣,全世界都在吸毒唯中國人自清。

不要因為各種自私的動機而重新引領中國走向另一場閉關鎖國,那時候,中國連一個循序漸進走向光明的唯一道路也被關閉了。

更重要的是,這是對中國政府良心的一場叩問。如果政府真的還是以絕對控製的權力為優先考慮的話,中國式的新希望政府的出現將遙遙無期。政府存在不是因為人民需要被統治,而是人民需要一個可以集合人民力量從而給人民提供服務的機構。相比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更重要的是一個對人民負責任的政府。

這的確是中國的內政,但這不是中國政府的內政。中國人的自由就非得跟西方的自由不同嗎?

《金融時報》讀者:rorshac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