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257: 皇帝和青花瓷 -- 元末明初

(2009-10-04 21:54:38) 下一個
皇帝和青花瓷(圖)--元末明初2009-10-01 06:36:52

皇帝和青花瓷(圖)--序 

        為何青花瓷器突然大量出現在元朝的中期和晚期,到現在仍是一個謎團。元朝之前瓷器上的圖案裝飾很少或基本沒有,在元青花出現之後,瓷器上的裝飾圖案一下子包羅萬象,其中包括早期的花卉、魚藻、翎毛走獸、龍鳳。元末由於元曲的廣泛流傳,瓷器上的圖案開始出現了當時流傳的人物和故事。

        相比其他民族,蒙古人豪爽粗獷,不拘小節。因此元青花大器特別多,大盤、大罐、大瓶在此時所占比例很大。元青花上的花卉也多為大花牡丹,細碎的花和植物較少見。其龍型圖案所表現出來的龍十分凶猛。當初忽必烈為了體現他的仁慈,元朝杖刑在以十為單位的基礎上均減去三下,所謂“天饒一下,地饒一下,我饒一下”。由此元人重九惡七,表現在瓷器上,元青花的裝飾層數雖然較多,但一定不會有七層。

        朝代交替或前期一定是戰事頻繁,因此這時元青花上的戰爭題材應運而生。元末的時候,朱元璋曾長期在景德鎮駐軍,成天琢磨著怎樣奪取江山,或多或少也對當時的瓷器燒造有一定的影響。如表現戰爭題材的“鬼穀下山”,“三顧茅廬”(蘇富比在1994年拍賣),“尉遲公救主”(現藏於波士頓美術館),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梅瓶(為南京博物館館藏精品)。現在存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瓶罐十分罕見,全世界不足十個,因此變得非常貴。它們分別被藏在博物館和私人手裏。除前所述,還有東京出光美術館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日本大阪萬野美術館藏的“百花亭”青花罐、原英國鐵路基金會藏的“錦香亭”青花罐、還有“西廂記”梅瓶、“細柳營”青花罐。
 

元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梅瓶

        元青花的出現確立的青花瓷的霸主地位,也確定了景德鎮為瓷都的地位。明代建國後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在景德鎮珠山設立禦窯廠,成為明代景德鎮最早的官窯。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麵都繼承了元代風格,器型粗大,胎體厚重,圖案裝飾線條粗疏豪放。

         朱元璋的接班人是他的孫子朱允炆,為建文帝,因削藩,導致叔父朱棣造反被奪去了帝位。明成祖朱棣在永樂朝修建故宮、遷都北京、編纂《永樂大典》、組織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最後一次在宣德年間),五次親自率兵北征,最後死在回京途中。永樂帝也算雄才大略,極具個性,因此此時的青花瓷器色彩濃烈,不乏大器(例如永樂時期出產的青花瓷盤有的直徑達68公分,為曆代罕見),開創了曆史上永宣青花瓷器的盛世,在青花瓷器製作的曆史上達到了一個高峰。

        永樂帝奪得皇位後,在南京為其母修建報恩寺塔,其塔為巨型白瓷胎五色琉璃構件築成,有九層八麵,高達78米,並以昂貴的青花瓷磚鋪地(用青花瓷磚作為整體建築的地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明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記載: “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則報恩塔是也。報恩塔成於永樂初年,非成祖開國之精神、開國之物力、開國之功令,其膽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報恩寺塔於1854年毀於太平天國,以後出土的青花瓷磚曾一直被認為其它瓷器的殘器。

        永樂時期的青花瓷所用青料為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進口料“蘇麻離青”,這種青料用在瓷器上色彩濃烈,藍中發青,濃重暈散,並伴有錫光斑深入胎骨,撫摸瓷器表麵有凸凹不平的感覺。由於鄭和多次下西洋與外族文化交流、融合並帶回了大量的波斯紋飾和外國文化,永樂時期的青花瓷器很多帶有波斯和西域風格。此時瓷器的裝飾上也開始多見海水紋,並在永、宣年間盛行。

 
明永樂青青花纏枝蓮紋花澆,頸部繪海水江崖圖案,其造型風格係仿西亞黃銅壺器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007年11月6日,在英國倫敦克裏斯蒂拍賣行舉行的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上,這個帶有西域風格的明永樂青花扁壺以100萬英鎊的高價成交

  永樂青花瓷一般無款識,隻有極少數有年款。永樂時期青花器物書寫年款的雖然少,卻開啟了明清兩代官窯器物書寫朝代年款的先河。

        永樂傳位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僅十個月,其後為宣德帝。宣德其時已是國泰民安,大名鼎鼎的宣德爐就產生在這個時期。宣德雅好藝術擅長繪畫,有這樣的藝術總監,宣德時期青花瓷的燒製技術和青花圖案的藝術水平達到了最高峰,其成就被後人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宣德官窯青花燒造數量上也是空前的,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朝廷一次就下達了要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的任務,其中青花占大多數。 朱元璋貧苦出身,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曾大力整肅吏治,嚴懲貪官汙吏。永宣時代皇帝也是大力提倡當官兒的要為官清廉,在當時流行的一種青花瓷盤叫做一束蓮--取花,花諧音,寓意“為官清廉”。
 
永樂、宣德時的一束蓮青花瓷盤,寓意為官清廉 明宣德青花三果紋執壺,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鬆竹梅紋盤,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野史相傳宣德酷好促織之戲:“蟋蟀蛐蛐叫,宣德皇帝要”。宣德被後人戲稱為“蟋蟀皇帝”。可是宣德時代流傳下來的蟋蟀罐卻極為罕見,台北故宮收藏的1000多件宣德瓷器中竟沒有一件蟋蟀罐。史書記載宣德駕崩後,皇太後下令統統毀掉宣德的玩物(“宣廟崩,太後即命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罷去”)。這可能是宣德蟋蟀罐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可是沒有實物證明,宣德是否酷好鬥蟋蟀就成為了一個謎。直到1993年,景德鎮出土了一批宣德時期的瓷器碎片,經拚接還原後為21個蟋蟀罐子,那些罐子顯然是當時人為砸壞的。


宣德青花螭龍紋蟋蟀罐。繪四足五爪螭龍紋, 景德鎮珠山出土

        想當初宣德皇帝曾用駿馬換個蛐蛐,如今誰能發現個宣德皇用過的蟋蟀罐應該能用它換個豪宅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