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264 : 走進大英博物館

(2009-10-23 09:11:28) 下一個
走進大英博物館 23000件中國文物在這裏(組圖) 鳳凰網

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其收藏中國文物的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這些藏品與古希臘、古埃及藏品等一並成為該館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

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曆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裏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然而,這僅僅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2萬3千件中國曆代稀世珍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許可,一般遊客是無緣謀麵的。

圖為:《女史箴圖》局部。某些藏品,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隻有特別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曆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現在世界上隻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該摹本存放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室,據報道,南京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該密室看過這幅摹本,當時在登記冊上隻有上個世紀20年代兩個日本人來現場臨摹過的記錄。

在中國廳中央牆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多以萬計,除了這幅壁畫,其他藏品在中國廳內卻難覓蹤跡。

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敦煌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書書稿中,大英博物館就藏得1.3萬件,中國現存僅三分之一,致使學術界有“敦煌者,我國學術之傷心史”之嗟歎。或許是因為斯坦因的“貢獻”巨大,大英博物館專門將存放中國古畫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圖為:《永樂大典》。此外,國寶級的中國波羅密佛經的最早版本、宋羅漢三彩像、宋明名畫,45卷《永樂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據說如果加上1973年並入大英圖書館的部分,該館收藏的中國書刊有6萬多種。該館擁有七百萬件文物,每年接待500萬名參觀者,其中有多少人到中國廳參觀很難統計。

但隻要去參觀就不難發現,中國館的參觀者有相當一部分是華人,尤其是近年來到英國的中國團組越來越多,參觀大英博物館中國廳成為團組在倫敦必不可少的活動。其他國家的遊客也有,往往隻是在這個位於博物館盡頭的中國廳匆匆一瞥。據介紹,因為英國政府撥款減少,加上遊客減少,該館財力緊張。

從1992年以來,中國廳的文物就很少被更換過。財力吃緊還導致職位減少,而與中國文物有關的職位首當其衝。財力吃緊也致使該館無力開展中國文物的巡展和文化交流。這些狀況都是有悖於該館的辦館政策的,即展品必須經常更換,讓庫存文物與公眾見麵,以確保展館吸引回頭遊客。

大英博物館財力吃緊由一件事情就可見一斑:1990年由香港商人何鴻卿爵士捐助200萬英鎊,把舊的中國陳列室擴建、改造,才有了現在這個有空調恒溫陳列保護設備的新中國展廳,否則,價值連城的中國文物也許照樣放在老舊的藏室裏任憑蟲吃鼠咬。

大英博物館給自己的定位是: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對藝術、自然曆史和科學的理解和認同。由於財力等緣故,大英博物館的文化交流活動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在某種意義上打了折扣。隨著近年來中國國力的提升,英國對中國的關注日勝一日,開展對華文化交流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勢頭。

土耳其、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希臘都要求大英博物館送還他們認為屬於自己國家的文物。盡管大英博物館麵臨越來越多的國際壓力,但他們仍然堅持這些文物應該留在自己手上,理由是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這些文物。

以下是部分大英博物館中國珍品文物圖樣:


    

    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陶罐-雙耳細頸橢圓土罐

    簡介:來自中國陝西半坡村,新石器時代,陽韶文化發源地

    尺寸:高31.7厘米

    玉玨-缺口玉環

    簡介:可能來自中國東南部,大約公元前4000-3000年,裝飾用品

    翡翠盤龍

    簡介:中國新石器時代,遼寧紅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

    尺寸:4.6cm×7.6cm

    來源:私人收藏品

 

    玉麵人獸臉

    簡介:新石器晚期,產地不明,江西和西安曾有類似出土物品

     

    商代青銅鼎

    簡介:中國商代祭祀用品,公元前1200年左右

    尺寸:20.3cm

    來源:P.T. Brooke Sewell贈送


    東周青銅簋

    簡介:東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內有周武帝的弟弟,康候生前的銘文記錄。


    

    東周青銅斛

    簡介:東周時期,公元前5世紀,山西出土,上有銘文


    

    商代青銅樽

    簡介:中國商代,公元前12-13世紀,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尺寸:高43.6cm

    來源:不明

 清朝雍正年間瓷器,遺贈

明朝瓷器,私人贈送


清朝瓷器,拍賣所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