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 1703 --- 銀行國有化未必是解決之道

(2009-01-29 18:34:24) 下一個


銀行國有未必解決之

2009012216:37

機時期尤其需要強有力的解決方案。看看現在越來越多的要求政府將銀行國有的呼聲吧。

的確如此﹐近期銀行類股集體跳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投資者害怕奧巴馬政府有可能將金融體係部分國有

誠然﹐對某些銀行而言﹐國有(被政府接管並重組)可能最佳出路。但如果推廣到銀行體係的大部分領域﹐國有本身也存在問題。

首先成本。政府接管銀行時通常要承擔巨額損失。為盡快擺脫這些資產﹐政府不得不以跳樓價將其拋售﹔根據按市值計價的會計準則﹐這種做法可能讓其它銀行蒙受更多損失。

如果迫使被接管銀行的債權方承擔損失﹐國有的成本可能降低﹔但這種做法風險也很高。而美國政府為部分銀行債務提供擔保也加大了操作難度。瑞典銀行國有過程中債權方毫發無損﹐這經常被人作為美國應學習的典範。

接下來麵臨的問題要找到有能力管理被接管機構的人。這場金融危機讓那麽多管理人士蒙羞﹐準備在這場金融風暴中一試身手的老練幹將已經不多了。

國有還可能導致市場扭曲。銀行在政府手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習慣於政府的庇護﹐就像把人關在屋子裏一樣﹔將來重新私有的難度也就更大。

在經濟恢複前﹐通過增持股份權益支持銀行成本較低(至少短期內這樣)﹐也更簡單。也許有人會說﹐這種辦法並未消除市場和經濟麵臨的不確定性。以花旗集團為例﹐其股價下挫表明市場認為它無法生存下去﹐即使政府已經兩次向該行注資﹐並同意幫助其分擔很多損失。讚成國有的人說﹐與其讓花旗集團自生自滅﹐為什麽不予以積極幹預、幫助它加速恢複呢﹖

近期的政府救助舉措﹐例如接管Washington Mutual﹐都在救助對象股價大跌後才出手。但政策製定者不應該認為﹐一家銀行股價下跌就意味著它無法度過難關。銀行有可能在擁有充足資本的情況下出現股價偏低的情況﹐考慮到它們享受政府的融資擔保就更如此。如果這種情況﹐監管機構應當向承受壓力的健康銀行說明這一點。

當然﹐如果銀行存款或信貸來源大量流失﹐就有必要予以接管。而且它們必須增加比較保守的資本衡量指標值﹐例如有形普通股權益。如果那需要政府支出大量資金﹐實際意義上的國有就在所難免。

雖然從感情因素上考慮﹐進行大規模的銀行國有的想法大快人心──能懲罰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可實施起來卻沒那麽簡單。

Peter Eavi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