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易道民風之三十九:ZT 美國大選曆史

(2008-09-08 22:38:56) 下一個

** 民主共和兩黨執政時間的不對稱性

翻開曆史,我們驚訝地發現,民主共和兩黨執政時間並不相等。自 1861 年首任共和黨總統林肯入主白宮的一個半世紀以來,共和黨共當選 22 任總統,而民主黨隻有 14 任。在這十四任中,二戰之前竟然有十任。在天才總統羅斯福以前有五任民主黨總統。羅斯福於 1933 年上任,是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連任四屆,最後於任內過世,此間經曆了二戰爆發和反法西斯的勝利。他的繼任人是當時的副總統杜魯門。杜魯門挾羅斯福的餘威,也一口氣當了快八年的總統。因此,民主黨的黃金期是在 1933 年至 1953 年,他們連續執政了二十年(五任總統)。 1953 年以後的 55 年隻有四位民主黨人入主白宮,共 5 屆總統,隻有克林頓一人連任過。在此時期,共和黨人輸送了 5 位總統,當了 9 屆,隻有老布什一人未獲連任。請注意這裏的反差有多大。

再進一步分析 1952 年後的詳情。杜魯門本可再連任一屆,但由於美軍在韓戰中損失慘重,直接破壞了他的連任計劃。由艾森豪威爾於 1952 年競選成功,從民主黨手中奪回闊別 20 年的政權,並順利連任。 1960 年民主黨又出了個天才肯尼迪,讓共和黨甘敗下風。隻可惜他在任不到 3 年 ( 任期從 1961 年 1 月 20 日開始到 1963 年 11 月 22 日 ) 就在達拉斯遇刺身亡。他是在美國頗具影響力的肯尼迪政治家族的一員,被視為美國自由主義的代表。接替他的副總統約翰遜在繼任了總統一職之後, 1964 年,約翰遜又正式當選為總統,多少有民眾因肯尼迪被刺的同情成分。他在位期間,在外交上,奉行前任肯尼迪的既訂政策,使越戰不斷升級,由於美軍在越戰中傷亡慘重,其政策遭到了國內外普遍反對,約翰遜也因而賠上了政治前途。 1969 年總統選舉前即宣布不再參選。後來共和黨的尼克鬆連任了兩屆,直至水門事件敗露辭職下台,其空缺由福特繼任。之後,卡特做了一任民主黨總統,業績平平,未能連任,被裏根拉下了馬,共和黨持續執政 12 年,直至 1993 年,南方阿肯薩州出了個天才克林頓才出現轉機。克林頓在位期間因生活問題一直被共和黨纖纏不放,直至鬧出拉鏈門事件,差點被國會彈劾。 2000 年小布什在驚險上台,後來有了 911 ,也打了仗,民意不怎樣,卻在 2004 年仍然連任。

從以上曆史可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雖然還是兩黨輪替,但民主黨在二戰後顯然處於劣勢,沒有突發的事件幫忙,沒有天才的、具相當個人魅力的候選人出馬則難以勝選。民主、共和兩黨執政理念差別越來越小,其他與政策無關的因素往往決定勝負。

** 美國總統選戰之規律和民主黨的罩門

美國總統選戰可謂撲朔迷離,瞬息萬變,從初選一開始就表現出來。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是有規律可循的。不信?請看下麵分析。我們隻從羅斯福開始討論,跨越 75 年,約 20 屆總統選舉, 12 位總統。

根據官方資料,近幾十年來,總統選戰對當過州長或現任州長最有利。過去 5 任總統(卡特 Jimmy Carter, 裏根 Ronald Reagan, 老布什 George H. W. Bush , 克林頓 Bill Clinton, 和小布什 George W. Bush )之中,隻有老布什一人沒當過州長。再往前還有艾森豪威爾沒當過州長。連任四屆的二戰總統羅斯福也當過二屆紐約州長。

以參議員身份當總統的,曆史上隻有兩位,上一次成功競選成功的參議員是肯尼迪( 1960 ),他同時也是很多年以來唯一來自北方的民主黨總統。另一位是 Warren G. Harding ( 1920 )。而以參議員身份競選失敗的選手曆史上有一大串: Andrew Jackson (1824), Lewis Cass (1848), Stephen Douglas (1860), Barry Goldwater (1964), George McGovern (1972), Walter Mondale (1984), 多爾 Bob Dole (1996), and 凱銳 John Kerry (2004) 。

在地理位置上,候選人要麽來自大州(如加州有尼克鬆、裏根,德州有約翰遜、布什父子,紐約州有羅斯福),要麽來自 Mason-Dixon 線以南及達拉斯以東的州(如喬治亞和阿肯色)。

進一步細看選舉史料還能發現下麵的規律,即來自南方的民主黨候選人得勝幾率高。美國的南北戰爭雖已過去 100 多年了但南北兩大陣營在理念和政策上的差距與隔闔並沒有完全消除,相反,在有些方麵卻仍然壁壘森嚴。這就是為什麽在北方和東西海岸受歡迎的候選人在南方不一定吃香。由於民主黨傳統上北強南弱,比較容易贏得地圖上東、北、西三條邊,卻在腳底(南方)不穩和腹部(中西部)空虛。所以,如能有南方候選人從共和黨的腹地挑起戰鬥,容易使其老窩忙亂,而傷其銳氣。約翰遜( 1964 )來自德克薩斯州,他在肯尼迪遇刺後以副總統接任總統,一年後他自己也競選連任一屆。當然這裏麵有選民的同情成分。卡特( 1976 )也是來自南方喬治亞州,雖說他的勝利一部分要歸功於人民因尼克鬆“水門事件”而對共和黨產生的反感,他的南方背景也幫了大忙。下一個就是克林頓了,他來自南方的阿肯色州,連他的副手高爾也是來自臨近的田納西州,這一點有反常歸的南北搭擋,這也可能正是小克的過人之處吧。

肯尼迪與眾不同之處很多,前麵說過他是以參議員身份當總統的,同時也是很多年以來唯一來自北方的民主黨總統。看看 1960 年他與尼克鬆對壘的選舉結果,發現他盡然嬴了一大片南方的州,包括德州、南卡和左治亞。他的副手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當尼克鬆於 1968 年卷土重來時,一下拿去了除德州以外所有的南部和中西部腹部各州。


1976 年卡特以微弱多數擊敗了共和黨的福特,他竟拿下了所有南部諸州和俄亥俄、賓州、紐約連成一片,沒有被共和黨攔腰截斷。當卡特 1980 年遭遇裏根時,卻輸得精光,才拿到選不到 10% 選舉人票。 1984 年裏根競選第二任則嬴得更漂亮,隻給了對手一個小州。

 




1988 年老布什也贏得風光,囊括了 80% 的選舉人票,照樣在南方腹部私毫無損。





1992 年克林頓在與老布什的決戰中,蠶食了相當大一片南部和中西部州,對共和黨形成包圍之勢,一舉拿下總統寶座。 1996 年再戰多爾時,他更加擴大了這一包圍圈,使共和黨人動彈不得。




進入 21 世紀,民主黨在過去的兩次總統選舉中均令人大失所望。 2000 年高爾沒有享受到他前任克林頓的好處,卻由“拉鏈門”醜聞背了個大包袱。他丟掉了所有南方各州不說,連他的老家田納西也拱手讓人。完全被共和黨逼到幾個邊角。在佛州決戰中、重新驗票戰鬥中和最高法院的評判中都告敗北。他雖然普選票多與小布什,但選舉人票略遜一籌,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後來他因此黯然神傷,退出政壇後便一直沒再回來。



2004 年參議員凱銳挑戰小布什。因為伊戰的失算,當時的民意似乎對民主黨相當有利。可民主黨的多次進攻都被共和黨高手一一瓦解。最後選舉人票地圖與 2000 年相似,一個南方州、一個中西部腹地也沒被民主黨占領。



綜上所述,現代選戰更加激烈,可能是信息傳遞速度太快、管道太多,也可能是兩黨政策差別縮小的緣故。民主黨若想贏,必須護住自已的罩門,那就是南部腳下和中西腹部地帶。如果沒有一位候選人有能力拿下幾個中、西、南部的州,則仍逃脫不了被共和黨逼到角落的困境。

** 曆史性的 2008 能否成就曆史性的奧巴馬?

今年的選戰從好幾個角度來講是曆史性的一次,因為兩個總統候選人都是參議員,其中一位是年輕的黑人。副總統為女性是曆史第二次,但在共和黨卻是第一次。民主黨後來又提名老參議員拜登為副總統候選人,這樣就形成黑白老少的曆史性搭配。而共和黨卻挑了一位現任女州長,形成雄雌古新的空前組合。別小看這位小州州長,她給共和黨帶來了有利的風水。同時,麥肯本人也來自南方,與曆史走向相符。

民主黨本希望奧巴馬能打破前兩屆的沉悶氣氛,能夠吸納一部分中西部的共和黨選民,從而改變選舉人票的版圖。這種願望在佩林出現以前似乎有譜,而在佩林出現以後,就變得更加渺茫了。理由再簡單不過了,佩林將共和黨老窩裏的美國人煽動起來了。而奧巴馬舍棄希拉裏一步臭棋,冷卻了一千八百萬支持她的熱情的民主黨人!一熱一冷,高手過招,奧巴馬在大決戰一開始便敗相初露。

從前幾屆的選舉來看,最後的決戰隻集中在 5-10 個州的結果,包括佛州、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和賓州。而到選舉當日,一個州的走向決定誰當選。 2000 年是佛州, 2004 年是俄亥俄州。這些州恰恰是希拉裏在初選中拿到更多選票的大州。民主黨的大老們不信邪,在初選中不讓佛州和密西根州正常初選,目的就是打擊希拉裏。當此目的達到後,代表大會時又恢複了佛州和密西根州的黨代表數,卑鄙政客伎倆昭然若揭。

2000 年高爾為什麽敗選?可能有的人會說法官有偏向,但我覺得關鍵還是自己的陣營不夠強,佛州的選票就是比布什少,有什麽辦法?民主黨輸得冤枉,但誰讓你的選民連怎樣投票都不會?如果民主黨持續像現在這樣隻能贏幾個人口多、黑人和少數民族多的大州,拿不到大多數白人選票,則執政希望渺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