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忘中囯之六十五:高加索地緣政治遊戲

(2008-08-28 23:10:28) 下一個
南奧塞梯衝突中的大國魅影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格魯吉亞麵積不大,地緣地位卻十分重要,西方國家把它作為從南方擠壓、遏製俄羅斯戰略空間的基地。

南奧塞梯

2008年8月9日 格魯吉亞宣布進入“戰時狀態” 8月9日,在格魯吉亞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附近的哥裏市,一些格魯吉亞士兵從一座遭襲擊起火的樓房旁邊跑過。 新華社/路透

南奧塞梯

8月10日,在格魯吉亞南奧塞梯自治州的賈瓦區,俄羅斯士兵坐在一輛裝甲車上。新華社/路透

梅德韋傑夫表示盡快完成撤軍
梅德韋傑夫簽署解決南奧塞梯衝突的停火協議
格魯吉亞總統簽署停火協議
北約在美俄之間找平衡

8月8日淩晨,格魯吉亞軍方在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與當地武裝力量爆發武裝衝突。隨即演變為格魯吉亞與在此地維和的俄羅斯軍隊的衝突。這一天,正是全球參與並矚目的奧運會在北京開幕的日子。“奧林匹克休戰”原則在南奧塞梯被撕裂了一個口子,也讓世界感受到國際政治在國家利益麵前的脆弱平衡。

13日,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就停火條件原則上達成一致。俄格衝突基本平息。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12日宣布格已決定退出獨聯體,俄格關係降至曆史最低點。

恩怨一觸即發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薑毅研究員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從事件發生的時間看,衝突確有其偶然性,但南奧塞梯問題已經積累很長時間了,從去年以來,小規模偶發性的衝突就時有發生,國際社會也一直擔心這裏會成為一個新的熱點。最近一個月,衝突雙方凝聚的不信任和對立氣氛達到相當危險的程度,因此任意一個小動作都可能引起擦槍走火。

南奧塞梯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州,與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接壤。追溯曆史,南奧塞梯早在1922年就成為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自治州,茨欣瓦利為首府。此後南奧塞梯自治政府與格魯吉亞之間基本上維持和平狀態。但在 1990年格魯吉亞開始脫離蘇聯謀求獨立時,南奧塞梯也宣布獨立,提出要與北奧塞梯共和國合並,衝突由此爆發並不斷擴大。

1992年6月,俄羅斯、格魯吉亞和南、北奧塞梯四方就和平解決武裝衝突舉行會談,達成了停火、成立維和部隊和監督委員會的協議。7月,俄羅斯、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三方聯合組成1500人的維和部隊,在南奧塞梯和格魯吉亞邊界建立了安全走廊,實際上是把南奧塞梯從格魯吉亞分隔出來。

自此之後到最近,由於南奧塞梯自治州和阿布哈茲共和國都傾向於“投靠”俄羅斯,俄格兩國經常打嘴仗,有時甚至劍拔弩張,但並沒有導致直接的武裝對抗。

而考慮到多方麵的因素,俄羅斯既沒有承認南奧塞梯獨立,也沒有支持它同北奧塞梯合並,但始終保持著同南奧塞梯的密切聯係。據報道,多數南奧塞梯人如今持有俄羅斯護照,盧布在當地也廣泛流通。

今年2月,科索沃宣布獨立後,俄羅斯為了回擊美國承認科索沃獨立的立場,開始調整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政策。俄國家杜馬3月21日通過一項聲明,建議俄總統和政府考慮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的問題。隨後,時任俄總統普京責令向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居民和旅居那裏的俄公民提供物資援助,並在當地建立全方位保護俄公民權利和自由的機製。

針對這種狀況,格魯吉亞一方麵堅決反對,另一方麵積極尋求國際支持,特別是美國的支持。格軍隊還加強了建設,裝備新武器,接受美國教官訓練,與美國等國開展了聯合軍事演習。

今年四五月間,由於格魯吉亞無人駕駛偵察機接連被阿布哈茲軍方擊落,格開始向與阿布哈茲臨近的地區大量屯兵,俄羅斯則向阿布哈茲增加維和兵力,聲稱要嚴厲回擊格可能發動的“侵略”。幾個月來,該地區上空已經“烏雲密布”。

大國間的“賭盤”

受訪專家梳理的分析認為,無論是南奧塞梯還是阿布哈茲,其實還都隻是雙方相互爭鬥的“棋子”或者說“籌碼”;更深的背景則是,俄羅斯和西方大國都試圖取得在該地區的控製權。

格魯吉亞麵積不大,地緣地位卻十分重要,西方國家把它作為從南方擠壓、遏製俄羅斯戰略空間的基地。格魯吉亞在蘇聯解體後就逐漸向西方靠攏,接受美國的軍事與經濟援助。格成為美國在反恐戰爭中的盟友,近年來更積極要求加入北約。

為了擠壓俄羅斯,北約在1997年和2002年的兩輪東擴中,把中歐、巴爾幹半島北部國家以及波羅的海三國接納進來,今年又開始醞釀第三輪東擴,主要對象就是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民調也顯示超過半數格魯吉亞民眾希望加入北約。在俄方看來,如果格烏加入北約,北約就把前沿陣地推進到了俄羅斯的西南和南部。已經失去了中東歐、巴爾幹和波羅的海等傳統勢力範圍的俄羅斯深感危機,認定這是“危險的信號”。

大國之爭反映在格魯吉亞內部,則是親俄派和親西方派之間沒完沒了的政治爭鬥。在2003年的所謂“顏色革命”和2007年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的背後,都可以看到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影子。

薑毅指出,在今年北約的春季峰會上,雖然將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議題延後,但美國與波蘭和捷克就反導係統的談判加緊進行,賴斯一個月前訪問捷克時與捷克外長簽署了捷美反導雷達基地總協定。俄羅斯對此反應激烈。俄外交部發表聲明稱,若美國在鄰近俄羅斯的地區部署導彈防禦係統,俄將被迫采用軍事技術手段應對。

去年以來,俄羅斯恢複了遠程戰略轟炸機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黑海海域及北極地區上空例行戰鬥值班飛行,向西方示強,同時還向阿布哈茲增加維和部隊。此外,最近兩個月內,俄羅斯謀求加強與拉美國家的關係,也引起美國的高度警覺。

從地理位置看,南奧塞梯處於裏海石油至西方國家不經由俄羅斯領土輸出的重要能源運輸路線。俄羅斯近年來憑借其龐大的能源蘊藏重新崛起,對於這條重要的能源運輸路線勢在必得。為防止北約東擴,俄將南奧塞梯的獨立問題作為牽製格魯吉亞加入北約進程的一張重要的牌。而最終,北約東擴,成為了南奧塞梯軍事衝突的導火索。

俄格衝突的多重影響

南奧塞梯衝突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反應。衝突各方,以及美國、歐盟等基於自身立場作出不同解讀。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在格軍占領了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大部分地方後使用了“解放”一詞;俄羅斯總理普京抨擊格魯吉亞軍隊在南奧塞梯進行 “種族清洗”,說俄軍隊反擊“完全合法”,向南奧塞梯派增援部隊是為了“人道主義救援”;而美國公開表態支持格魯吉亞,布什總統表示,俄方對格魯吉亞的武力行動“無法接受”,切尼則警告俄羅斯要停止繼續向南奧塞梯“進攻”。不過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批評都還停留在政治和外交的層麵。

與此同時,北約也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南奧塞梯局勢,聯合國安理會從8月7日晚起多次舉行緊急會議。現在,衝突基本平息,但國際輿論大都認為各方將展開的博弈還會繼續。其影響也會漸漸顯露出來。

首先對於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事件發生後,美國和歐洲國家更多的是對俄羅斯外交上的批評,並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但是,西方對以後俄羅斯在該地區扮演什麽樣的角色、采取何種行動更加擔心了。

而從俄羅斯來說,這一次也有做給西方看的意圖在裏麵。俄羅斯通過此次行動向西方表明了其在獨聯體國家和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以及在地緣政治意義上的重要地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劉桂玲研究員告訴《瞭望》新聞周刊,俄羅斯通過這次事件表現出了它的強勢,那就是在涉及俄羅斯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俄羅斯“該出手時”就會“出手”。她指出,今年以來俄羅斯在其外交構想和軍事構想上就表現出了相當的強硬,雖然不會走上“新冷戰”的老路,但顯然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那麽,在俄羅斯與西方相互不信任和情緒對立的背景下,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大國和北約都很難有示弱的表示。

其次是對其他區內國家的影響。薑毅指出,俄羅斯果斷采取行動也是對其他類似國家的敲打。比如烏克蘭,它和格魯吉亞一樣也謀求加入北約,烏克蘭總統尤先科8月13日簽署命令,對駐紮在賽瓦斯托波爾的俄羅斯黑海艦隊進出烏克蘭國境及在烏境內駐地以外調動進行限製,俄反擊其為反俄行動。俄格衝突後這些國家在處理對俄關係時會更謹慎,但有可能加快“去俄”和“脫俄”的步伐。

其三是對於俄格關係。格魯吉亞已宣布退出獨聯體,在與俄羅斯“獨”還是“聯”的問題上下了決心,以前隻是有這樣的想法,現在則有了行動。內憂外患局麵下的格魯吉亞同俄羅斯將更加難以相處,俄格關係已經降到最低點。

不過有關觀察家認為,如同此次衝突發生後能“適可而止”一樣,俄格關係盡管會更艱難,但徹底破裂和全麵爆發戰爭也不太可能。當前,外高加索地區的形勢十分複雜,反映在這裏的大國關係也很複雜。出於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慮,俄羅斯、西方大國和格魯吉亞都不會草率行事。

具體到停火之後的南奧塞梯,包括阿布哈茲的局勢必將更複雜化。一方麵,維和安全地帶已經破壞,維持這裏的局勢以後將采取什麽模式?1992年以來建立的四方模式還能不能繼續?之前歐安組織和歐盟一直試圖向該地區滲透,此次衝突發生後,歐盟方麵8月13日在布魯塞爾宣布,歐盟準備向格魯吉亞派遣觀察人員,參與聯合國或歐安組織為和平解決衝突所作的各種努力。此舉將改變這一地區的力量配置。

另一方麵,長期以來,要求獨立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被視為俄羅斯向格魯吉亞施壓的一個籌碼,同時也是格魯吉亞加入北約道路上的一大障礙。那麽衝突之後俄羅斯是否仍然讓它成為一個問題?而格魯吉亞會否下決心徹底丟掉這兩個“燙手山芋”,向西方靠攏?顯然,無論對格魯吉亞還是對俄羅斯,這都不是個簡單的是與否的問題。作為格魯吉亞最重要支持者的美國,其影響同樣不容小覷。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劉延棠)






高加索地緣政治遊戲中的阿布哈茲

人民網8月20日訊 據俄新網報道,15年前,1992年8月,高加索地區最激烈的族際衝突之一--格魯吉亞-阿布哈茲衝突發展成一場持續了14個月的大規模戰爭。

  格魯吉亞-阿布哈茲軍事對抗造成的主要後果是:

  --雙方共死亡8000人;

  --經濟損失達113億美元;

  --阿布哈茲的民族人口狀況發生變化,原來占多數的格魯吉亞族變為少數民族(從各種評估資料來看,移居的格魯吉亞人有15萬至20萬,而格魯吉亞方麵提供的數字是30萬。);

  --阿布哈茲人在1992至1993年遭受的民族人口損失可與1860至1870年將阿布哈茲人強製遷往土耳其造成的損失相提並論。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未被承認的阿布哈茲共和國目前對高加索地區大型地緣政治遊戲的進程有著最大的影響力。"阿布哈茲問題"是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爭執不休的主要原因。俄羅斯軍界和政界部分上層人物親阿布哈茲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格魯吉亞親西方的方針,這對俄羅斯在大高加索地區的主要盟友亞美尼亞也產生了影響。

  阿布哈茲在表麵上和法律上是格魯吉亞的一部分。而實際上,格魯吉亞的主權並沒有延伸到從普索烏河到因古裏河這片區域。阿布哈茲領導人未能控製的隻是科多裏河上遊的一小塊地方。第比利斯方麵在2006年7月以前也沒能控製這個地方。現在格魯吉亞領導人企圖在阿布哈茲這個難以通行的地區安營紮寨,將其變為戰略基地。

  格魯吉亞1993年在與阿布哈茲的衝突中遭受了軍事上的失敗。這不僅造成地緣政治後果(格魯吉亞失去了12.5%的領土和200公裏的黑海沿岸),而且還導致格魯吉亞族居民大規模離開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不同的是,阿布哈茲族際衝突的軍事階段以驅逐"失敗的"民族而告終。從各種資料來看,大約有20萬格魯吉亞人離開了阿布哈茲。阿布哈茲領導人曾經準備研究格魯吉亞方麵最棘手的"難民"問題。他們提出的唯一條件是,對格魯吉亞"難民"進行審查,以"篩出"參加過1992至1993年軍事行動的人。阿布哈茲方麵多次表示,擔心"難民"返回和民族人口構成出現有利於格魯吉亞人的變化會導致新的種族清洗,這次是格魯吉亞人搞的清洗。阿布哈茲領導人作為"特例"研究了讓格魯吉亞"難民"返回格魯吉亞人最多的加利地區的問題。從1989年的資料來看,這個地區的格魯吉亞人占93%。阿布哈茲領導人多次否決了在格魯吉亞享受"最廣泛的自治"的設想。在1992年以前,阿布哈茲在法律上擁有自治體的全部特征。阿布哈茲認為,關於恢複自治地位的言論都是空話。

  與解決南奧塞梯問題一樣,格魯吉亞現任總統的班子在解決阿布哈茲問題時力圖改變族際衝突的規模,即把這一衝突變為俄格衝突。這種做法的最終目的是將問題"國際化",使俄羅斯失去阿布哈茲民族和政治穩定唯一保障者的地位。薩卡什維利把美國、烏克蘭和土耳其作為和平進程可能的共同保障國。

  然而從俄羅斯的觀點來看,目前最佳的方案是,在最重要的人文問題(教育、醫療、經商、自由流動、在格魯吉亞社團和阿布哈茲社團成員之間建立接觸)得到解決之前,推遲解決與阿布哈茲共和國地位有關的各種問題。隻有在解決這些人文問題方麵取得進展之後,才能夠著手解決地位問題。這是唯一能夠避免重新分配財產、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和激化阿布哈茲族際關係的做法。俄羅斯和美國可以作為阿布哈茲的財產關係和權力不可侵犯的保證方。顯然,隻有在得到可以保留已經獲得的資源和行政權的保證的情況下,在1993年取得軍事勝利的阿布哈茲現領導人才會願意同格魯吉亞就阿布哈茲地位問題進行對話。俄羅斯也可以因此而保障本國南部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作者: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國際關係問題研究室主任 謝爾蓋·馬爾克多諾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