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My Diary 276 --- 2006/2007全球經濟回顧和展望

(2006-10-17 12:17:54) 下一個

2006/2007全球經濟回顧和展望 (美國和中國部分)

九月初以來,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和國際投行紛紛更新發布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最新預測報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在 9 月 14 日發布的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中,分別將 2006 年和 2007 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上調到 5.1 %和 4.9 %,均比 4 月份的預測值高出 0.25 個百分點。剛剛公布的加拿大帝國銀行世界市場 (CIBC World Markets) 的研究報告也得出了和 IMF 相近的經濟增長預測值。綜合來看,未來12-18個月 內 ,全球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但 IMF 也指出, 2007 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到 3.25 %或更低的可能性為六分之一,因此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不容忽視。

市場也的確提前感受到了經濟降溫前的涼意。過去幾個月內,全球金融市場彌漫著對美國住房市場是否會崩潰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受此拖累而大幅減緩的擔心。不過,最近的幾份研究報告指出,雖然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是它已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在過去三年裏,美國經濟對全球 GDP 的15%的貢獻比率僅僅隻有同期中國經濟貢獻率的一半。不僅如此,就在人們為了美國經濟憂心忡忡的時候,中國和亞洲的其它地區以及主要的能源輸出國家( OPEC 國家和俄羅斯)仍然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更重要的是,這些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增長並不完全依賴對美國的出口來維持。例如:200 5 年,中國共生產和銷售了650萬輛機動車,其中卻沒有一輛銷往美國市場。而且,國際原油價格在各種經濟和政治因素作用下,仍然可能在未來1-2年內維持高位運行。

因此,盡管美國經濟增長率可能在明年減速至2%,人們仍然有理由相信世界經濟將可能保持4 . 5%左右的增長速度。

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

然而,正像 IMF 報告所指出的那樣,人們不應該對未來全球經濟減緩甚至衰退的風險掉以輕心。除了已經降溫的美國住房市場以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走向、原油和大宗原料價格以及來自勞動力市場的通脹壓力等因素仍然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威脅。

2003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各自在經濟擴張階段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這使得美國等部分地區的經濟運行出現減緩的跡象。受利率走高和房地產降溫等因素影響,美國經濟增長正在明顯放緩,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速隻有 2.5% ,還不到第一季度 5.6% 增幅的一半。美聯儲為防止 “ 矯枉過正 ” ,已結束了本輪的加息周期。歐元區經濟今年上半年的增長率 ( 按年率計算 ) 雖然達到3.4%,創6年來最高紀錄, 但國際市場預期,到 2006 年底歐洲央行還可能上調利率 2-3 次。由於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通常需要 12-18 個月才能完全顯現,加上財政政策大幅緊縮以及歐元走強對經濟的負麵影響,歐元區經濟明年的增長率仍有可能會跌回至 1.5% 。另外,關於日本經濟是否真的走出了通縮陰影並應該步入升息周期還存在著相當的爭議。

其次,國際市場的原油和大宗原料價格維持高位的可能性仍然較大,因此來自原料價格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盡管近期全球供求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國際原油價格小幅回落,但由於原油的剩餘產能不足、主要產油地區(中東、尼日利亞、拉美)的地緣政治緊張因素仍然存在以及中印兩大發展中國家正在建立戰略石油儲備,未來原油價格的上行壓力仍在。另外,市場普遍認為,即便沒有上述影響石油供求的因素,石油輸出國組織也會控製原油產量,以保證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而這些因素也已經反應在了期貨市場上,原油價格在2012年12月之前都高於每桶60美元。至於大宗原料市場,由於新礦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投產,全球大宗原料的供求仍然偏緊,高位價格仍將維持。

再者,近幾個季度的宏觀統計數據顯示,由於失業率降至低點,美國和歐元區一直存在著勞動力成本推動型的通脹壓力,而且呈上升趨勢。美國勞工部 9 月 4 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 2006 年第二季度,美國單位勞動力成本較一季度增長了 4.9 %,而單位勞動生產率僅上升 1.6 %。歐盟統計局也於 9 月 14 日公布,二季度歐元區勞動力成本同比上升 2.4 %,而歐盟 25 國勞動力成本更是同比上升了3 .1 %。這表明,美國和歐元區未來經濟增長麵臨單位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勞動生產率增長減緩的雙重問題。由於勞動力市場具有剛性特征,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世界主要經濟體來自勞動力市場的通脹壓力仍然值得注意。

中國經濟的外圍環境

現在看來,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和歐元區)的下一波走向確實存在減緩甚至衰退的隱憂。雖然經濟學家還不能確定這種變化到來的時間,但經濟減緩的趨勢已經成為未來全球經濟運行格局的一個重要變數,而且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外圍環境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一方麵,一旦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因為房地產泡沫破裂而陷入困境,誰將能夠填補美國消費者所留下的空缺呢?答案是,沒有。對於失衡的全球經濟而言,美國陷入衰退將對其主要貿易夥伴和日趨一體化的全球經濟構成嚴重風險。歐洲經濟 將再次 麵臨著由 出口萎縮 和歐元走強帶來的難題,同時,剛剛走出長達15年的經濟通縮和個人消費(以美元計算)僅為美國的 30% 的 日本也可能因為日元的走強而重新陷入泥塘。另外,經濟嚴重過熱和行業產能過剩的中國也不太可能單獨為全世界抵擋住美國經濟 的 減速趨勢。

另一方麵,美國經濟衰退將對世界貿易造成極大影響。 2000 年美國股市泡沫破裂之時,全球經常項目盈餘與赤字之間的缺口不到世界 GDP 的 4% 。而今,這個數字已經擴大到 6% 左右,而單單美國,就占全球經常項目總額的七成左右。由此可見,世界貿易何其依賴美國的消費者。

對於正在全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來講,由美國經濟衰退引發的全球消費市場萎縮無疑會對其產生重大的負麵影響。由於相對較低的工資水平和較高的失業率,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仍然是外部需求增長,而不是居民個人消費。統計數據顯示,從 2001 到 2005 年間,中國出口貿易平均增長率為 25% ,而 2004 年和 2005 年的增幅分別達到 35% 和 28% 。 2004 年,出口增長占中國 GDP 增長的 2% , 2005 年這一比例則上升到 4% ,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約占 GDP 增長的 2.5% 。

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貿易和資本兩個方麵 :

1) 如果美國經濟情況惡化,貿易萎縮,不僅中美直接貿易額會有較大的下降,中國對主要經濟體的貿易量也會有相應程度的下降。美國經濟下滑不但會減少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需求,也會減少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需求,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也會受其影響。結果必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也隨之放緩,國內的消費需求下降,消費市場萎縮。由於這些國家和地區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它們的國內消費市場不振將使中國的出口貿易進一步受挫。

目前中國對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出口已占中國出口總額的 50% ,其中對美國的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 21% (如果將經第三國或香港轉出口的貨品計算在內,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價值約占中國出口總額的 50% )。由於中國對美出口的產品是以消費品為主,因此,中國的出口與美國私人消費之間的聯係較為密切,這使得人們擔心一旦美國經濟走向衰退,中國經濟將可能麵臨同時來自國內和國外兩方麵的衝擊。國內方麵,由於占中國60%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要就業轉移方向是製造和出口加工業,外貿出口的衰退會導致城鎮失業率特別是農民工失業率的上升,進而減緩國內個人消費增長和經濟發展,甚至威脅社會穩定。

2) 不僅如此,外部市場需求還決定了中國在出口製造業和其他相關硬件設施 ( 如電廠、港口、公路及鐵路 ) 的投資規模和投資增速。研究表明,外需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中國 65% 的國內投資。從 2001 到 2005 年,中國投資額年均增長超過了 21% ,而美國同期的個人消費支出的年均增長率為 3% ,與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相關的國內投資增長約占中國同期經濟增長的一半。因此,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或收縮,並拖累世界經濟增長,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況,國內投資增長則大約要減少一半,而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高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力。

客觀上講,通過國際貿易,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聯係的緊密程度已達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還在進一步加深。高盛的經濟預測模型顯示,全球需求每下降 1 個百分點,將導致中國的出口增長率下降 6.2 個百分點,而中國經濟相應減低0.5個百分點。花旗銀行預測結果顯示,一旦美國經濟每下降 1 個百分點,將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 1.3 個百分點。因此,對即將到來的美國/世界經濟降溫,中國應該早加防範,未雨綢繆。

由上述分析可見,對2006/2007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趨勢判斷是預測未來中國經濟走勢的關鍵,因為,一旦世界主要經濟體出現了經濟放緩,則勢必影響中國的貿易出口。考慮到國內需求在短期內無法明顯提升和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內經濟環境將可能發生本質的變化,即:投資將再度成為拉動 GDP 增長的根本動力,而防止通貨緊縮也將再度成為中國經濟的焦點。如果上述假設和判斷成立,對於中國債券市場而言,則無異是一種長期利好。


寫於2006年10月1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