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在東亞各國和地區之間的貿易合作已經達到相當規模和深度的今天,投資合作將
成為東亞經濟發展新的引擎,並為這個地區的經濟注入新活力。這是日前在山東威海
舉行的東亞投資論壇上與會者們達成的共識。該論壇由外交學院、國家開發銀行、山
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2004年在老撾首都萬象召開的“10+3”領導人會議上,東亞國家和地區
領導人一致同意將建立“東亞共同體”作為東亞區域合作的長遠目標確定下來。
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所長張蘊嶺指出,區域化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東
亞地區合作的正式進程是從1997年開始的,此後,每一年都有些新的進展。“1
0+3”領導人會議每年都要舉行,今年將召開第一次東亞峰會,目前已有14個領
域的部長會議和48個合作機製。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雖然還是以次區域和雙邊為
主,但也開始出現了整合的考慮和努力。在金融領域,以《清邁協議》為基礎的貨幣
合作(雙邊互換貨幣支持)為區域合作向更高層次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還有大湄
公河流域開發項目、東亞資本市場發展(亞洲債券)等。
據了解,在過去30年間,區內貿易合作始終是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主體,也是
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2004年,東亞區域內貿易已占其對外貿易的54%
,比1980年增長了20個百分點。2004年中國與“10+3”其他12國的
貿易總額達到了3738.52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的32.4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幾乎所有東亞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的貿易都存在順差,也就是
說,中國為東亞國家和地區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發展進程呼喚投資合作
擔任“東亞思想庫網絡”中期總協調員的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表示,世界各地經
濟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每當一個地區內部的貿易合作達到了相當規模,而經濟又保
持高速增長,區域內各國經濟互補性強的情況下,大規模投資合作的時機就到來了。
目前東亞正好處於這種情況。
開展區域內投資合作,一是要有錢,二是要有需求。吳建民指出,東亞恰恰已經
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從資金方麵來說,東亞13國的外匯儲備約占全球外匯儲備總量
的三分之二。與此同時,東亞各國和地區民間也存在大量可資利用的資金。從需求來
說,據估計,今後5年僅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在基礎建設方麵就需要1萬億美元。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東盟協會會長顧秀蓮指出,藏富於民的東亞區域
內投資潛力巨大:一是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亟須加快建設;二是東亞地區
正處在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產業升級必然帶動投資增長;三是地區經濟迅速發展要
求東亞國家和地區加快資源的共同開發和利用;四是環境保護與治理領域要求加大投
資力度。
東亞思想庫網絡投資合作工作組組長江瑞平認為,區域經濟高度互補為東亞投資
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東亞經濟的高度互補性,可以從許多方麵得到證明,從發展水
平看,2003年人均GDP最高的日本達到3.4萬美元,最低的緬甸隻有195
美元,日本相當於緬甸的174倍。從產業結構來看,既有早已成為發達國家的日本
,也有正在推進工業化的中國和東盟部分國家和地區,還有尚未真正步入工業化進程
的落後國家。從要素稟賦看,日本擁有豐富的資金和技術,但資源匱乏、勞動力成本
過高;中國勞動力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擁有豐富的天然礦
藏,但有些國家和地區卻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
金融合作有著廣闊前景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姚中民表示,金融合作是地區經濟走向融合的必由之路,歐
盟的發展以及歐元的成長就是一個生動的例證。特別是當前亞洲各國和地區的金融合
作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區域內各國和地區就雙邊貨幣交換達成的《清邁協議》和亞洲
債券基金的實施,表明這一地區的金融合作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就東亞地區如何進行金融合作,姚中民認為,貨幣一體化是長遠發展的方向,不
能急功近利,要立足於半個世紀、一個世紀來實現。他建議,在最終邁向建立亞洲單
一貨幣機製之前,可以先嚐試較為可行的其他領域的合作。第一步,繼續發展地區性
的債券市場,擴大相互投資。在亞洲債券市場有了一定發展的基礎上,今後要繼續擴
大發行人種類和債券品種,強化債券市場發展的基礎設施,加快培育本幣債券市場。
通過設立區域投資合作實體,建立互信和合作的機製,增強東亞各國和地區之間的互
相投資的能力。第二步,建立亞洲貨幣基金。這項考慮主要基於兩點:一是亞洲各國
和地區的儲蓄率比較高,但由於沒有統一的地區市場,儲蓄存款大多流向於低收益的
國債;二是目前亞洲各國和地區貿易結算主要使用美元,大部分外匯儲備也是美元,
因而使得亞洲很容易因美元的波動而承受風險。
投資環境須進一步改善
江瑞平認為,製約東亞在投資領域合作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東亞各國和地區的投資
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世界銀行已經連續兩年將其標誌性刊物《世界發展報告》的主
題定為改善投資環境。2005年度世界發展報告強調的核心觀點是:“改善投資環
境是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的中心問題。”江瑞平引用世界銀行的一份調查說明,在東
亞還普遍存在著投資審批和管理效率低下問題。江瑞平提出,東亞各國和地區對進一
步改善投資環境問題已經形成了共識。
我國高度重視投資合作
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在書麵演講中表示,中國與東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投資合作
是中國“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內容。中國高度重視與東亞國家和地區的投資
合作,早在1991年,中國與日本之間就成立了中日投資促進委員會,幾年前又成
立了中韓投資促進委員會,今年5月與新加坡成立了雙邊投資促進委員會,此外還在
醞釀與馬來西亞等國之間成立投資促進機構。此外,在中國、日本和韓國領導人的倡
導下,中、日、韓三國政府、產業界和學界就三國投資安排可能的模式開展了非正式
聯合研究,並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項下的投資便利化研究也在進
行之中。
據廖曉淇提供的數字表明,目前東亞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同
時東亞也日益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區。今年1—5月,中國實際使用外
資224億美元,其中近30%來自東盟10國和日本、韓國。截至2005年5月
底,中國企業在東亞地區共計投資設立中資企業1498家,占累計設立境外中資企
業數的17.2%,協議投資總額共36.51億美元,占累計協議投資總額的15
.3%。
廖曉淇指出,在“引進來”方麵,除傳統的製造業外,中國的服務貿易領域成為
東亞各國和地區投資的新熱點。而中國企業對東亞國家和地區投資的領域也已從貿易
、銀行、航運、餐飲等行業,擴大到生產加工、農業合作、資源開發、工程承包和研
究開發等方麵,投資方式也從單一的投資辦廠,發展到跨國並購、股權置換、境外上
市、建立研發中心、創辦工業園區等多種形式。
我國企業投資特點和問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柴海濤介紹了我國企業對東亞投資的四個特
點:
一是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勢頭強勁,境外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企業對東亞投
資的主要形式。我國企業對東亞地區投資經曆了一個從建立貿易性企業(代表處、辦
事處、貿易公司)到建立生產性(資源開采、加工製造)企業,再到以資金、實物和
技術到境外投資辦廠,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曆程。二是投資主體呈現多樣化和優化的
趨勢。民營企業作為新的生力軍,在對東亞的投資中越來越顯示出活力和競爭優勢。
一批骨幹的生產型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對東亞投資的主力軍,海爾等企業已經初步形成
了海外投資戰略的布局,具跨國公司的雛形。三是對東亞的投資項目以機電、輕紡等
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為主,產業層次和技術含量在逐步提升。近幾年中國具有比較優勢
的家電產品、電子產品、通信產品、IT技術產品,以及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如運輸
工具和設備等,也成為對東亞投資的主要行業,特別是高科技的通訊網絡、應用軟件
企業也開始向東亞投資,如華為在馬來西亞設立了亞太地區的總部。四是目前仍然以
合資企業為主要的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有利於優勢互補和減少限製。
柴海濤也指出我國企業對東亞投資中存在的問題:從企業層麵來說,一是不少企
業創新能力不足,很多投資項目還是集中在比較低端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二是企業的
經營機製、管理機製還不太能夠適應東亞地區投資的需要,結果運營過程中就容易出
現問題。三是缺乏國際投資的經驗。此外,還應在對海外投資的保護、統計係統、監
測係統和預警係統以及提高信息反饋速度等方麵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