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財經觀察之176 --- 中國參與世界石油合作的思考

(2005-05-12 10:15:27) 下一個

來源:商務部網站

 

中國對國際石油的嚴重依賴已成一個基本事實和趨勢,中國的能源安全,從未像
今天這樣緊迫。中國石油企業必須從新的高度考慮國際石油合作。

  一、石油資源的特殊性

  1. 價格總體上的不可逆轉性。石油作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能源,由於
其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在沒有發現替代產品之前,原油價格具有不可逆轉的特性。英
國石油公司 BP 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稱,截止到 2003 年底,全球石油儲
量為 11477 億桶,僅夠用 40 年。2004 年油價比 2000 年
前上漲了 2/3,2004 年 10 月上漲到 55 美元以上。據專家預測
,2005 年石油平均價格的升幅將高於 2004 年。今後幾年油價的最低水
平將為 30 美元/桶。更嚴峻的看法是國際油價不可能回落到 40 美元以下
,廉價石油已成為曆史。

  2. 石油資源具有很強的地緣政治性。石油是一種具有政治意義的初級產品,
在石油市場上地緣政治是最根本的問題。近年由於中東局勢不穩,美國在將石油進口
來源轉向北非等其他未開發國家的同時,在中東以“民主”為先導引發了以石油為最
終目的的戰爭。俄羅斯近年在俄中日石油管線問題上也態度曖昧。產油國 (如 2
004 年的伊拉克、委內瑞拉、伊朗、俄羅斯和尼日利亞等) 的政治經濟變化影
響著整個石油市場的平靜,也是影響油價持續上漲的因素之一。一方麵,能源可能造
成大國對抗從而加劇地區緊張;另一方麵,通過重要的新形式合作,各國間的矛盾亦
可化解。積極推進能源合作,將對整個世界的穩定起到建設性作用。

  二、世界石油資源和消費市場分布

  l. 石油資源分布情況。歐佩克探明的儲量顯示整個中東地區擁有全球 63
.3% 的石油儲量,歐洲和中亞占 9.2% (俄羅斯占 6%,擁有 691
 億桶),非洲地區石油儲量占全球的 8.9%,拉丁美洲和中美洲占 8.9%
,北美地區占 5.5%,東南亞和大洋洲占 4.2%。產油國中,沙特阿拉伯、
伊朗、伊拉克三國儲量占世界總量的近 50%。沙特阿拉伯擁有 2627 億桶
石油儲量,占全球的 22.9%,位居第一;伊朗為 1307 億桶,占 11
.4%,位居第二;伊拉克擁有 1150 億桶,占 10%。

  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拉美、西非、中東地區的非歐佩克國家以及中國的原
油產量份額逐步增長。同時非歐佩克國家已探明的儲量穩定增加,目前非洲特別是幾
內亞灣地區存在巨大的資源潛力。近年,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對非洲石油投資不斷增
加,非洲成為世界能源市場的又一個競爭高地,已引起世界廣泛關注。非洲石油儲量
占世界總儲量的 7.4%。新發現 87% 的儲量在幾內亞灣。2004 年
1 月,蘇丹探明儲量估計達到 5.63 億桶,2001 年的儲量還僅是 2
.63 億桶。與此同時,非洲石油產量、出口量較前十年也有了大幅度上升。

  從更長遠看,未來 20 年非洲產量可能增至日產石油 1100 萬桶,比
現在提高 40%。這些數字雖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石油分布格局,但隨著幾內亞
灣新油田的陸續發現,非洲在世界能源市場的地位有望提高,世界石油航線也將有所
改變,對非洲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影響重大。

  2. 世界石油需求新趨勢。亞洲石油需求激增。世界能源消耗大的國家絕大多
數是淨石油進口國。在世界消費總量中,北美占 30.2% (僅美國就占 27
%),歐洲占 27%,亞太地區 (不包括中國) 占 22%,而非洲僅占 3
.3%,南美占 6.3%,中東為 6%。2003 年世界前十大能源消耗國中
,隻有俄羅斯和加拿大是淨石油出口國。

  國際能源組織預測,未來世界能源需求的主要增長將基本產生在經濟增勢明顯的
亞太地區,尤其是亞洲地區。亞洲很可能將取代北美成為世界石油消費市場的中心。
專家預測,21 世紀前 30 年,世界經濟發展熱點在東北亞環日本海地區,該
地區對能源的需求增長最快,可達 8-10%。其中,日本、中國大陸和韓國的能
源需求占東北亞地區能源需求總量的 98% 以上。

  在東北亞地區,中國的石油消費在 2003 年第一次超過日本而僅次於美國
居世界第二位,日本第三,韓國第四。日本的石油進口不僅居東北亞地區第一位,也
是亞洲地區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韓國的石油也完全依賴進口。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
賴程度目前已達 32%。

  3. 石油資源的分布地區與消費地區不平衡。由於石油資源和消費的地區不平
衡,造就了世界石油經濟市場,在產油區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中國南海等地
區,競爭已經加劇。特別是中東-北非地區,由於各國經濟對石油依賴度不斷加大,
導致該地區紛爭不斷。中亞-俄羅斯作為新開放的石油市場,資源潛力大,地理位置
優越,介於歐、亞兩大消費區之間,中、日等國已經在某些項目如安大線上有過交鋒
。中國南海油氣資源豐富,且是中東石油東運的咽喉要道,戰略位置突出。為加強對
資源的占有,石油出口國主要通過國家石油公司來維護自身利益。而發達國家主要通
過資金與技術投入對資源國資源取得不同形式的占有,常常是以經濟、政治等相互滲
入結合來實現石油合作。

  三、中國石油產業國際化經營的必要性

  1. 國家經濟發展對石油的要求。我國是石油的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和世
界上最大的進口國之一,自 1993 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以來,進口量迅速增長
,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據專家預測,到 2010 年我國石油消費
量將達 3 億噸,石油需求缺口將達到 1.6 億盹;到 2020 年,我國
石油消費將達 4.5 億-6.1 億噸,缺口達 2.5 億-4.3 億噸。
由於國內石油產量不可能大幅增長,今後新增的石油需求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專家預
測到 2020 年前後,中國石油進口量有可能超過 3 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
油品進口國,石油供應對外依存度將達到 55.8%-62.1%。

  目前我國進口油的 55% 來自中東,但由於“9.11”事件特別是伊拉克
戰爭以來,美國加大了對中亞地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滲透,我國參與這一地區油氣
資源開發難度加大。對石油供應安全問題必須及時采取正確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石油
儲備、促使進口來源多樣化、合理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來
保障我國經濟安全。

  2. 石油企業發展國際化經營的必然性。中國石油企業的發展必須走國際化經
營之路。經濟全球化決定企業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國際化經營可
通過對世界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資源的最佳配置和營銷戰略的最大程度發揮來滿足
各國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以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利潤的最大化。

  四、中國石油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有利因素

  一是政治、外交環境有利。中國與多數第三世界產油國保持了良好的外交關係和
經貿往來,國家也高度重視與這些國家開展經濟外交尤其是石油外交,這對中國石油
企業實施跨國經營戰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加入 WTO 以及相繼成立的國家間合作組織,使中國石油企業進入目標
市場國家的壁壘逐漸減少,為企業的項目運作逐步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例如,上海合
作組織的成立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逐步改善中亞地區的市場開發環境與項目運作環
境。

  三是世界石油資源充足。石油勘探開發市場仍有廣闊的空間。世界石油剩餘探明
儲量主要分布在中東 (66%)、非洲 (7%)、南美 (10%) 和中亞-
俄羅斯 (7%) 等地區,其中多為發展中國家,迫切希望能夠吸引國外投資商勘
探開發石油資源,因而不斷出台具有吸引力的財稅條款,實行對外招標。盡管美國等
西方國家占據了中東等大部分地區的勘探開發市場,但世界資源尚有空間,中國石油
企業拓展石油勘探開發對外合作的空間還比較廣闊。

  四是對石油的需求和高企的油價促使各方投資石油行業,為中國石油企業在市場
上贏利提供了機遇。作為不可再生性資源,世界石油將越采越少,發現和勘探開發難
度越來越大,但是石油消費量卻逐年增加。1985 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 28
億噸,但 2000 年達到 35 億噸,預計 2005 年為 38.7 億
噸、2010 年為 42.7 億盹、2015 年為 47 億噸,同時目前油
價在 30-50 美元/桶這樣的高價位區間徘徊。2005 年預計將繼續維持
高油價。因而這種需求量的快速增長和價格的居高不下將繼續剌激產油國及國際石油
公司增加勘探開發與研究的投資力度,為中國石油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五是絕大多數不發達產油國的石油技術尚不完善。部分國家受西方製裁、部分國
家由於社會不穩定等原因西方服務公司介入不深,本國技術尚未成熟,為中國石油企
業走向這類產油國提供了條件。

  五、中國石油企業走國際化經營之路應注意的問題

  l. 整體規劃海外石油戰略。上世紀 90 年代以來,我國石油國際化已從
單純的“引進來”發展到“走出去”,石油專業的技術科學有著豐富的實踐積澱,相
對第三世界國家我們在技術上有優勢。但由於石油公司在整體上未形成一個協調合作
共同出擊的模式,形成國內石油企業在海外市場相互競爭的局麵,給外國公司造成可
乘之機,既損害中標公司經濟利益,也攤薄了中國石油公司在市場上應得的總體利益
。國家亟需有個協調機構來對中國石油企業走向海外市場進行整體規劃。

  2. 善用石油價格工具。隨著加入 WT0,我國石油門戶已逐漸開放,中國
必須考慮國際石油市場。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石油消費絕對水平上的二號大國,增量
水平上的頭號大國,然而在進口上卻麵臨“越買越貴”和“越貴越買”的困境。中國
石油戰略過去的重點是以參與勘探、開發和獲取份額油為主;在新的石油戰略中,重
點應考慮如何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化解市場風險。市場是我們的優勢,中
國應學會用市場影響油價,用市場保障石油供應,“利用好市場和中國海外開礦同樣
重要”。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市場運作,堅持多元化、多渠道原則,努力規避油價波動
和市場供應的風險。此舉的根本意義,一方麵要打破部分大國對資源控製權的壟斷,
另一方麵要把價格風險盡可能多地釋放在國際市場中,並能在國際市場的采購價格和
采購規模上取得較大的主動權和發言權。開放石油期貨市場,中國可借此取得市場交
易、交割規則的製定權,變國際價格的被動承受者為積極影響者。如果中國石油期貨
價格成為國際油價中心之一,成為國際油價的重要參考,中國石油的交易價格也就擺
脫了國際資本的控製和操縱。

  3. 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聯合抵禦投資風險。國際石油合作需要較大的資
金投入,而目前很多產油國為不發達國家,在匯率和金融政策上都不穩定,因此項目
執行過程中與我國金融機構合作,合理規避可能的損失非常必要。

  此外,其他一些問題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在積極開展石油外交的同時石油公
司應保持在媒體的低調姿態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