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生於七零以後的我非常緬懷從前那些由音樂串起來的年代,我很留戀那失去的歲月和曾經聽過的音樂,但我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我能做到的隻是用文字將模糊且支離破碎的記憶寫下來,否則,很多美好的人生片段會隨著時間的推延而漸漸被衝淡的。
已經三十歲的我,卻不知為什麽對音樂的迷戀和依賴依然不減當年。如今每每看見電視裏那群在演唱會現場裏瘋狂的少男少女,眼裏總時時閃現十幾年前自己的影子,心裏總是有種莫明的傷感,追逐流行永遠是屬於年輕人的。生活的確教會了我一點一點地收斂自己,不過我仍然誠惶誠恐的保持著這種多年來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如果真的有月光寶盒,可以任意在時光隧道中穿梭,我希望時光倒退十五年。那時的天空真的很藍,總有著大朵大朵的形狀怪異的白雲靜靜的飄著,風總是甜甜的,那時的我眼睛是純真的,一切都是那麽的美好。
記得聽吳滌清的《梅蘭梅蘭我愛你》的時候,還是在老房子裏,破舊的錄音機裏放的是當時最好聽的聲音了。黑白電視裏的《人在旅途》,人物情節早已淡忘了,依然清晰的是那首主題歌 ---“從來不怨命運之錯,不怕旅途多坎坷,向著那夢中的地方去,錯了我也不悔過。人生本來苦惱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如果沒有分別痛苦時刻,你就不會珍惜我……”
大約上初中的時光,台灣的校園民謠象一股清風掠過,代表作就是成方圓翻唱的《童年》,這首由羅大佑作詞作曲的歌,原唱應該當年的那個台灣美女張艾嘉吧。如今還能夠回憶起來齊豫的《橄欖樹》和候德健的《鄉間小路》以及《外婆的澎湖灣》,曲曲皆是曆曆在耳。還有小虎隊,一個讓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瘋狂癡迷的三人組,清純的臉上寫滿飛揚的青春,唱著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初戀,我們的期盼,我們的憧憬,那種感覺是象山泉一般的清澈純潔,伴著我們從懵懵懂懂的時期一點點走向成熟。
不得不提的還有那位有著“中國搖滾教父”之稱的崔健。生於七十年代的我們一般習慣把羅大佑,衛慧和崔健當作自己年代的代言人。當年崔健在北京工體的那場演唱會的瘋狂場麵讓人震撼,他的歌在八十年代幾乎成為了人們宣泄情緒的工具,《新長征的搖滾》,《讓我在雪地撒點野》,《一無所有》一直流行到九十年代後期,好的歌曲是用時間證明一切的。
準確的說,生於七十年代的我大半時間是聽港台歌曲長大的,我的音樂偶像也隨著自己年齡的變化先後有王傑--齊秦--陳百強--黃家駒--張國榮--王菲。看到如今酷斃的F4,分明眼裏有從前小虎隊的影子,但風格的巨大反差也讓我看到今昔兩代人的迥然不同。我懷念我的校園生活,我懷念三隻小虎的燦爛笑容,我懷念《青蘋果的樂園》,我懷念《紅蜻蜓》,我懷念我的那個清純的音樂年代。
寫到這裏,我終於意識到那些由音樂串起來的年代已經遠去了,而我的青春也漸漸遠去了。偶爾想起一幕一幕的隨風往事總是感慨萬千,我緬懷我的那些由音樂串起來的年代,它們永遠是屬於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