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在看過,讀過和聽過的女人當中,張愛玲,三毛和齊豫與我是最記憶深刻的,尤其是她們抽著煙蹙著眉的樣子,憂鬱的眼神仿佛要洞穿世事滄桑和人心叵測,看了令人繞梁三日。張愛玲和三毛曾撰文敘過,筆墨之下倒是冷落了齊豫,今補一文,以表仰慕之情。
在這善變又多變的歌壇,齊豫是罕見的,她是個不識人間煙火的天使,有著縹緲的聲音,行事作風低調。有位剛過世的資深作曲人說,如果羅大佑追求的是真,曾淑勤渴望的是善,潘越支表達的是美,齊豫則三者兼備。她的歌聲中有著人性的關懷和屬於女性的溫暖,但卻從不做小女人狀。她的歌完美得幾無瑕疵,但除了《橄欖樹》、《回聲·三毛》和英文的《Story/故事》之外,齊豫的個人專輯一向不怎麽好賣。畢竟真正懂得欣賞她的人是流行音樂圈子裏的少數,但這些人卻為收藏到她的每一張CD而狂喜不已。大部分時候齊豫都遊離在歌壇的邊緣,以歌唱自娛娛人,她不喜歡宣傳和拍MTV這些容易提高知名度的商業手段,也不想適應疲於奔命的娛樂圈生涯。在這個善變又多變的歌壇裏,是真難得有齊豫的。
在民歌熱門的七十年代,齊豫也唱紅過《鄉間的小路》這類民謠。但她天生不是一個“民歌手”,簡樸的民歌與她華美古典兼具的歌聲很難水乳交融,所以一直是課餘在酒吧裏彈唱西洋歌曲,直到李泰祥的出現。於是就有了《橄欖樹》的浪漫年代。李泰祥選擇徐誌摩、餘光中、席幕容和三毛等人的詩作譜成旋律,曲調古雅又清澈憂傷、清幽淡遠卻奇詭華麗。齊豫悠揚高亢、從容舒展的歌聲則把它們的音樂性發揮到極致。以致當年在評選台灣百張最佳專輯時,李泰祥的音樂與齊豫的演唱均名列單項榜首,實屬眾望所歸。
齊豫和弟弟齊秦姐弟情深,歌壇長久流傳著《橄欖樹》在香港選入十大中文金曲後,齊豫用獎金買了把吉他送給弟弟的佳話。而《有沒有這種說法》中的齊豫則是個真切可感的靈慧都市女子,她深味生命的寂寞與傷逝,感傷愛情的脆弱與淒美,也懂得人間充滿無法避免的失望。《誰撿到這張紙條,我愛你》是她與李泰銘愛情的結晶,在愛情的滋潤下,齊豫唱出了音樂生涯中最有價值的歌。可是隨之而來的幸福生活卻令齊豫迷醉,無暇再出音樂專輯。
數年過去了,齊豫的歌聲仿佛天籟之音已成絕響。1997年,精英輩出的滾石唱片不願旗下的優秀歌手長期沉默,於是錄製三年,精致細膩的齊豫專輯《駱駝·飛鳥·魚》在歌迷們的期待中問世了---“有一種駱駝,天生沒有淚腺,無法流淚,它如何悲傷。”齊豫用她的歌點醒了我們生命中的喜悅與感動,她的歌永遠讓人珍惜。
齊豫的天籟是毫無爭議的。麵對這樣的聲音,我除了無語聆聽,不知道還能做什麽。她說她已不打算出流行音樂專輯了,唱唱佛經音樂比較適合她這樣一個年紀的女人。說得多麽簡單而不做作啊。我喜歡和仰慕這樣一個淡泊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卻用聲音揪住我們的心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