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My Diary 43 --- 平常心是道

(2004-12-07 12:24:19) 下一個

掐指一算,來這家叫做CornerStone的對衝基金已經將近三周了。前些天翻了一下身邊同事的簡曆,嚇了一跳,剛跳出Rotman這個高手如雲的地方,又到了這個集合著Goldman Sachs前CEO,Merrill Lynch的Top Trader,以及JP Morgan和RBC 的資深投資經理的“火坑”。很可能是長時間的戶內工作和生物鍾的調整還沒有到位,總覺的心裏缺點什麽?因此,讀了些關於佛教和禪方麵的書,以修心養神,凝智定慧。

前天看到“平常心是道”這段對話,覺得很有點意思。問∶“如何是平常心?”師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又問∶“學人不會,意旨如何?” 師曰∶“熱即取涼,寒即問火。” 想了很久始終不明白。今天下午,回家的地鐵上,看見一孩子旁若無人的在盡興的玩著,耳邊聽見老外同事說孩子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任由天性。忽然大悟,師父看似毫不相幹回答正是般若直觀的體驗。從“平常心是道”的角度來看,人按其自然本能生活,世界按其本來存在樣子是什麽?是佛!

其實在一個人的生命秩序裏,把握了自我,就是把握了平常心,也就是把握了世界。世界即佛,而佛即平常心。“世界”、“佛”、“我(或平常心)”三者統一,用現代哲學的語言說,“世界”是宇宙本體,“我”是人生本體,“佛”是神本體。這種統一是本來如此的,所以不必向外探求,隻須承當。這或許就是六祖惠能的名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的本意了。其主題就是討論“身”、“心”到什麽境界才算是成佛。偈語把進入成佛境界的因素一分為三∶“身”、“心”即“我”;外在於“我”的“塵埃”即“世界”;如何處理兩者的關係即有“佛”。這樣,佛法的最高問題被歸結為“世界”、“佛”、“我”三者的關係,這正是這段佛門公案的主題。

理解慧能偈語的關鍵在“何處有塵埃”。因為根本沒有什麽“塵埃”!根本沒有外在“我”的“世界”!這樣,“我”是“佛”,由“平常心”的自己決定、自己肯定、自己鑒定,這時候,“我”方才是真正的“佛”。

 

正所謂: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

 

寫於2004年8月26日多倫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