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無媚獨有骨(於沁先生《梅花畫集》序)

(2007-02-13 13:17:50) 下一個
        據史家考證,梅花在華夏的沃土上已經具有三千年的悠久曆史。
        梅花,不僅以其冰肌玉骨,獨步早春,淩寒留香的豐韻深受人們的讚美和鍾愛,更以其倔強崢嶸,傲霜鬥雪,清逸幽雅的品格,成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千古傳誦的不朽題材。梅標清骨,蘭挺幽芳,竹呈雅韻,菊傲嚴霜,梅蘭竹菊花中四君的品格情愫,成為文人墨客寄情言誌的象征。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成為詠梅的千古華章。
        在當代中國的萬象畫壇上,以寫梅名世者眾,於沁先生便是其中大成的一位。
        宋代詩人範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者為貴。”於沁先生筆下的梅花,把梅花橫、斜、疏、瘦的特點展示的淋漓盡致。或枝鐵幹銅,虯枝如龍;或傲霜鬥雪,昂首蒼穹;或花舞風中,千姿百態;或瀟灑恣肆,萬種風情;或疏枝勁挺,搖曳多姿;或粗曠豪放,豐腴峻朗;或老幹綴玉,繽紛怒放。
        品讀於沁先生的梅花,猶如徜徉梅林,浸身香海,通體蘊香,催人欲醉。眼前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白似瑞雪,綠如碧玉,一片化機,引動讀者進入“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的勝境。
        於沁先生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由此她筆下的梅花尤其注重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臥、依、盼,姿勢有直立、曲屈、歪斜、盤垣。老幹蒼勁嶙峋,枝條虯曲清臒,給人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在用筆上筆墨蒼潤,氣韻生動,曲如遊龍,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條的韻律。她把民間觀賞梅花的“梅韻四貴”(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用於畫作,使作品充滿詩情畫意。
        近年來於沁先生創作了大量的以梅花為題材的作品,有繁花似錦的綠梅,有傲雪高雅的雪梅,有朦朧柔和的月梅,有盤根交錯的老梅,還有神奇各異的在淡雲、曉日、薄寒、細雨、輕煙、夕陽、微雪、晚霞、清溪、小橋、竹邊、鬆下、明窗、疏籬下的梅花。她的許多作品參加了國內外的大展,其代表作《一窗晴翠》、《無媚獨有骨》、《暗香》、《古幹寒香》、《清風》、《三清圖》、《冷風》等,深受觀眾喜愛,得到高度評價,並被國內外收藏家競相收藏。旅居美國的著名華人收藏家張冠宇先生在讀了於沁先生的梅花後讚曰:得古人精神,寫今人風貌。一枝獨秀,香滿人間。
        本《梅花畫集》是於沁先生係列畫集中的梅花專輯,在這些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位藝術家豐厚的藝術積澱和人生感悟,更看到了她與鳴玉比潔,共梅花齊芳的心誌。
        衷心祝願於沁先生藝術之樹常青!

        (注:於沁先生,原中國美術館鑒定收藏部主任,副研究員,藝術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鑒定收藏委員會主任;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雙飛蝶 回複 悄悄話 我喜歡梅花,最愛臘梅!
祝福您全家過年好!!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楚天MM,謝謝你的祝福。
恭賀新禧,萬事勝意。
楚天碧靄 回複 悄悄話 閣老大哥,給您拜個早年!!!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小黑兄弟,謝謝。
祝你和小丫頭雙節快樂!
小黑哥哥 回複 悄悄話 祝閣老及夫人情人節快樂! 並祝HAPPY NEW YEAR!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