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1章 二事廖信忠

  二〇〇九年年底,台灣青年廖信忠寫的《我們台灣這些年》(重慶出版社出版),很快占據了許多書店和售書網站的排行榜的前列。作者說,這是寫給大陸同胞的“家書”。現從此書中摘錄若幹有關歌曲的內容,以饗讀者。

  《龍的傳人》的遭遇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零時起,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或者從大陸的角度來說,是中美建交。

  當時的台灣當局其實就是陷在這種迷思當中,以中國的正統自居。在蔣中正的時代,一直以極端的原則處理兩岸問題,無形中也使台灣的國際空間縮小了很多。

  總而言之,“斷交”已成定局,民間再多的抗議和自發的政治運動,在大國博弈間也顯得軟弱無力。台灣少了個靠山,信心不足的人就紛紛移民,在那一年就有大規模的移民潮出現。於是,才有了蔣經國在那年的除夕談話“渡過難關”的言論出現。

  當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在記者會上表達台灣對“斷交事件”的“嚴正立場”,他憑借英挺的形象,可謂一夕間爆紅,成為媒體寵兒。就在那個台灣人心極大動搖的時刻,知名的民歌手侯德健也發表了《龍的傳人》這首歌,整首歌詞歌頌古老神州的莊嚴偉大、近代中國的苦難以及對故土的眷戀之情。當然啦,這首歌呼應當局的立場,在當局的大力支持下,立刻在台灣及海內外華人間歌頌一時。

  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後,美軍跟著撤離台灣,取而代之的是“與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根據“與台灣關係法”,繼續供應武器給台灣。台灣繼續以“自由的燈塔”自居,一方麵也是安撫民眾。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的“反攻大陸”已經成為笑話,隻有當局繼續喊得響,底下的響應一年比一年心虛,一年比一年微弱。

  侯德健後來在一九八三年潛赴大陸,台灣當局感到臉上無光,遂把《龍的傳人》這首歌給禁掉了,當時還成為許多人揶揄的事件。

  《愛拚才會贏》席卷台灣

  一九八八年,有一首歌一經推出,瞬間便橫掃了整個台灣,大街小巷都在放,後來也席卷了整個華人社會。雖然是首閩南語歌,可影響所及,以至於前幾年我在太行山的深山旅行時,都聽得到開拖拉機的師傅在哼著這首歌,那就是《愛拚才會贏》。

  這首歌的原唱葉啟田,在更早期就已經是台灣的知名歌星,早期的一些歌曲如《內山姑娘》、《墓仔埔也敢去》後來也不斷被翻唱及重製。但他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因故犯罪入獄,人生頓時跌到最低點,出獄後卻又以一首《愛拚才會贏》鹹魚大翻身。

  因為這首歌太火爆了,在當時不管走到哪一條大街小巷都能聽到——

  公園裏跳土風舞的在放,殯葬隊伍在放,運動會在放,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許多選舉時候選人的宣傳車也都會放這首歌。

  葉啟田後來也拍了一部同名的電影《愛拚才會贏》,有點兒他的自傳性質,但稍顯胡鬧了一點兒。而他後來的一些歌,如《浪子的心聲》、《故鄉》等,也一樣膾炙人口,不愧是寶島歌王。

  在台灣,似乎每個時代都有那麽幾首代表當時的歌,這些流行歌曲如同串起了台灣的曆史。

  比如說戰後的台灣,經濟不發達,生活也比較艱苦,有些人為了生計,隻能從事一些低下的工作,如沿街賣零食、收破銅爛鐵之類的。有許多人為了家計,隻好放棄學業出來工作。當時就有一首歌《燒肉粽》,是這麽唱的:

  自悲自歎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疼愛),讓阮讀書幾年冬,出業頭路(工作)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

  其實這是一首非常心酸的歌,那個時代許多孩子因為家境清苦無法繼續升學,隻能在半夜街頭叫賣燒肉粽。

  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台灣,經濟開始發展,大家都為了改善生活環境而努力,為了賺更多的錢,可以沒日沒夜地加班做工。當時,台灣第一個電視台“台視”開播了,很快就有了綜藝節目“群星會”。在操勞的工作之後,身心自然需要鬆弛,大家擠在電視前觀看綜藝節目裏歌星的演唱便成為通俗的娛樂。於是,群星會的主題曲,就成為當時的流行歌:

  群星在天空閃亮,百花在地上開放。我們有美麗幻想,為什麽不來齊歡唱……

  “群星會”算是通俗娛樂節目的代表,但年輕人或知識分子總是相對叛逆一點兒,總覺得這些是“靡靡之音”,所以,上世紀六十年代也是西洋音樂流行的年代。因為那時美軍駐台仍有美軍電台,因此許多年輕人也喜歡收聽美軍電台的音樂節目。在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裏,就可以看出當時西洋歌曲在學生中的流行。

  另一方麵,在海外,許多異議人士因為流亡而有家歸不得,他們最喜歡唱的歌就是《黃昏的故鄉》: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地叫我,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孤單若來到異鄉,有時也會念家鄉。今日又是聽見著喂,親像在叫我的這是當時海外的台灣人在聚會時最常唱的歌,以解思鄉之情,結果這首歌也因為這樣被禁。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台灣,可說在“外交”上節節敗退,但另一方麵,因為如“保釣運動”等因素,民族主義也被激起。隨後“唱自己的歌”的民歌運動開始了,舍棄了西洋流行歌,開始自己作詞作曲,比如說三毛的詞,李泰祥的曲,齊豫的歌,細膩又清新的歌詞,觸動了年輕人的心。另一方麵,當局因為政策需要,推行“淨化歌曲”,所以靡靡之音如“群星會”,也在此時被迫停播。

  一九七九年,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氣氛緊張又風雨飄搖,有辦法的當然都到外國去了,但留在這裏的,就更需要團結一心。那幾年,最流行的不是講情唱愛的流行歌,反而是像《梅花》這樣的歌曲:

  梅花梅花滿天下,越冷它越開花,梅花堅韌象征我們巍巍的大中華……

  另一首當時很紅的歌就是《龍的傳人》,這首歌在官方授意下一再宣傳,令歌曲變得家喻戶曉。

  進入台灣經濟起飛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是有錢起來了,但是精神卻慢慢空虛。這時,羅大佑的歌曲又丟下一顆“震撼彈”,歌詞流露出對社會現象及環境的不滿和批判,如當時流行的《鹿港小鎮》: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裏燒香的人們……

  台灣許多年輕人都是從中南部鄉下到台北工作的,在台北賺到錢穩定下來後,卻又發現心裏好像缺少了些什麽。這首《鹿港小鎮》在當時引起廣大民眾的共鳴,成為流行金曲之一。羅大佑的《童年》也唱出了許多台灣“六〇後”的回憶:

  福利社裏什麽都有,就是口袋裏沒有半毛錢。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所以,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社會更開放,經濟飛快發展,賺錢機會更多時,《愛拚才會贏》剛好唱出了當時台灣人的所想。這首歌除了本身就跟葉啟田的際遇起起落落有呼應的效果外,也更符合當時的社會狀況,這可能跟台灣長期是一個移民社會有關。台灣是一個資源缺乏的海島,對外依存性較高,為了生存下來,商業不得不發達。在重商的精神下,隻有努力找機會拚搏開拓才不會被淘汰,所以這首歌真的貼切地描述了許多台灣人的心聲。

  時代造就了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又勾起時代的回憶,讓人不禁覺得,沒有歌的時代是多麽的寂寞。

  “四大天王”搶灘台灣流行歌壇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台灣歌壇,掀起了港星大舉入侵的新高潮。主要原因是台灣本地唱片市場開始萎縮,而像國際唱片品牌如寶麗金,開始推出劉德華、黎明等人的專輯,其外形和包裝都是台灣本地歌星無法比擬的。事實上,有許多港星如劉德華、張國榮、張學友等人,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試著搶灘台灣,但當時他們的曲風不對路,對台灣市場的敏銳度也不夠,因此就铩羽而歸。等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們再度搶灘時,可真非昔日“吳下阿蒙”,一下就席卷了整個台灣市場,引領風騷。

  在這期間,香港娛樂媒體首次將“四大天王”稱謂給予了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人。此舉突然將四個人的地位推向高點,無形中也將其他歌手貶了下來,而當時當紅歌手還不少。這種封法雖然多少有些玩笑成分,但被封的人卻是幸運的。在當時香港歌壇,前三位都已是暢銷歌手,隻有郭富城是前一年才突然躥紅的。

  郭富城是怎麽一夜爆紅的呢?在一九九〇年台灣的一個摩托車廣告中,當時還隻是名不見經傳的舞者郭富城,在廣告中被女主角潑了一杯水後,開始騎著那輛小速克達追女主角。唯美的廣告畫麵,配上高明駿與陳艾湄合唱的《誰說我不在乎》,大家紛紛開始討論那個被潑水、一臉無辜的帥哥是誰。郭富城就這樣一夕成名了,不久,他便推出了自己的專輯《對你愛不完》。郭富城那個如同一個M字形的麥當勞頭型,成為年輕男生模仿的典範。“對你愛愛愛不完……”那個揮手三下再轉一圈的手勢,也成為大家喜歡亂學的動作,盡管大家都隻會唱這一句而已。所以說,郭富城是從台灣紅回香港的。

  可以說,雖然港星搶攻台灣市場,但也表示台灣是華語流行歌壇的重鎮,能在台灣大紅就能在各華語地區大紅。如郭富城,在台灣大紅後也紅回香港去,瞬間成為四大天王的一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