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出山泉水濁

  一

  我研究的心理學,叫做意象對話,最重視研究意象,因為意象可以最深入地體現心理。以意象而言,孔孟等正統儒家的心態猶如高山,端正磊落、正大光明,巍巍然使人高山仰止;墨家的心態猶如火焰,慷慨激昂、豪氣幹雲,烈烈如火讓人熱血沸騰;而道家則如風似水,流動不居、灑脫自然,飄飄然令人心曠神怡。——當然,並非所有道家人物都是一個感覺,老子和莊子就相當不同,莊子更像風,像野馬塵埃,可以神遊八荒;而老子則更像水,謙和平靜,似柔弱而實勝剛強。

  水,這也是老子最喜歡用的意象,他說:“上善若水,水普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在心理學意象分析中,最基本的特質是“滋養”,象征著愛、關心、幫助。水又象征著生命的源泉,因此也可以代表男女之性。這也正是道家所說的“善利萬物”。

  用水作象征物的道家,雖然以大智慧而見長,不像儒家墨家那樣直接強調仁或愛,但實際上,也是包含著對人類的大愛心的。在道家人物看似平靜的心中,血也是熱的,隻不過他們自覺地避免被熱血衝昏頭腦,而會頭腦更冷靜地愛人。因此,老子用的是另一個詞來表示道家的愛心,這就是“慈”。老子說他有三寶,一是慈,二是儉,三是不敢為天下先。慈,是一種有智慧的愛,是沒有情結影響下的最純潔的愛。

  水,是不爭的,這象征著靈活和智慧。水遇到阻礙,不會像一頭牛一樣直線衝擊,而會就勢轉彎,繞過前麵擋路的東西。雖然看起來水的方向總是在轉變,但是一條河最後總是會流向大海。這裏麵,也可以看到一種意誌:水要東流入海。這就是水的堅定的意誌,但不一定是使用蠻力氣直接衝向大海的方向。

  水,是謙下的,不會在無謂的爭強好勝上耗費精力。這也代表老子推崇的積極性格,這和法家的好大喜功恰好成為對比。心理分析表明,骨子裏越是自卑的人,才越要努力在外表上表現得強大,因為,他們需要外表的強大來安慰自己。而內心真正有力量的人,卻反而敢於謙虛,敢於不爭強好勝。

  水這個意象,就是這樣把道家所推崇的人格境界,很簡明清楚地展示了出來。我們想到老子,就仿佛想到一條大河,平靜中蘊含著力量,滋養著河邊的草木,沿著自己的道路流向大海。

  二

  不過,幾百年後的唐代,有位詩人杜甫又提到了水,他說了一句同樣簡明但實際沉重的話:“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因為,水到了後代’,開始有了清濁的問題。

  在意象分析中,水比較清澈為好,那象征著心理健康、心地純潔而沒有汙染;如果意象中的水肮髒混濁,則象征著內心出現了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比如,清水象征性愛的時候,象征的是美好的性愛。蝴蝶泉邊的金花妹妹和阿黑哥的愛情以及性愛,都會和清清的蝴蝶泉一樣美。而混濁的水,在象征性愛的時候,則象征著變態的性愛,比如窺淫癖、裸露癖等。同樣,在象征心態的時候,先秦道家的心態,就如同純淨的清水河,而到了後代,則“泉水濁”了,象征的也是一種有所歪曲而不正確的道家思想了。

  中國後代的政治,越來越不清明,逐漸被專製政治、法家思想、董仲舒所扭曲了的儒家思想等汙染;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汙濁,也會產生一種趨勢,汙染本來純淨的河流。而中國的士人,就麵臨著一個空前的難題,在這樣的時代如何自處?如何麵對這越來越汙濁不堪的世界?

  雖然秦始皇統一中國是一個關鍵的轉折,但是汙濁化的趨勢出現得更早,孔子感歎“禮崩樂壞”時,已經有了這個趨勢。智者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因此,就有了不同的選擇。

  屈原的選擇,美而不可取,他發現“世人皆濁我獨清”,為了不和世人同流合汙,毅然投水而死。——還好當時自然環境沒有汙染,河水還是很清澈的,如果是現在到處汙染得發臭的河水,屈原隻好投浴缸而死了。從象征意義看,他之聽以選擇投水而死,是象征著投奔那清水一樣幹淨的世界。他保護了自己心靈的純潔,但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個方法顯然不能讓大家學習。

  另一種方法要好一點,就是做隱士。楚國有個“狂人”,用對山歌的方式和孔子說:“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鳳凰啊鳳凰啊,你怎麽現在墮落了。做過的事情我就不勸你了,以後的事情你還能改。停下吧停下吧。如今要從政是錯誤的。)這反映的是道家中一部分人的態度:當政治已經越來越肮髒的時候,我們就離開政界,到山林中去,過我們自己的健康人生。也就是所謂:天下有道則出仕,天下無道則隱退。

  這位“狂人”顯然是屬於道家一派,他能夠在天下大亂前,看到局勢已經不可收拾,也就是“不可為”,這是道家“見微知著”、“一葉落而知秋”的功夫。他重視自己心靈的健康純潔,“德”的完備,這是道家“愛身”也就是自愛的準則。他們的態度是,如果天下事已經不可為,那麽,為什麽我們不保護自己的心靈這世界上最後的一塊淨土呢?

  這種態度在中國後世不絕如縷,竹林七賢佯狂避世,就是因為晉代的政治更為肮髒且危險,所以這些士人就通過隱退而“全真”,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真心。楚狂人的時代,政治危險性還小一些,基本上退到山中就行了。而竹林七賢的時代,則危險會更大,即使是嵇康退隱山林,也不能逃脫被殺害的命運。因此,他們隻好故意做出許多荒誕無稽的事情,把自己弄得像瘋子或者朋克,從而能更好的保護自己。這實際上就是“水”的“處眾人之所惡”的態度,靠“就下”而獲得安全。陶淵明之所以被後代中國士人所極力推崇,也是因為他退隱於田園的行為,和他的一片赤子之心,使中國士人所向往。中國傳說中的神仙,實際上也是這一支的人物。現代簡化字多有不足,隻有“仙”這個字簡化得頗為恰當,神仙就是“山人”,也就是這些隱士們。神仙生活,也就是這些有幸保留了人的本性的人所過的生活。

  這種態度就是:既然出山泉水濁,不如泉水不出山。

  三

  但是,這樣的選擇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你們這些高人都退隱山林了,那社會中政界中的人隻剩下了私欲強烈的人,那百姓的日子豈不是更為困苦?完全不考慮這些,未免失去了道家的“慈”或者說“水的滋養萬物”的精神。所以孔子寧願被楚狂人不理解,也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盡可能為這個社會而努力。正是在這一點上,孔子一流儒家的態度,和道家有所不同,往往是一往直前,不顧生死,正是所謂:出山蕩滌混濁水,要讓江河變清流。因此,真正的儒家更為濁世所難容,因為那些肮髒的心靈,會嫉妒這些清明的心靈,並且也會感到這些清明的心靈對他們有所輕視,因此更會增加怨憤。這樣的清水,結果往往是被消滅。唐代衰微時,軍閥朱全忠的謀士李振仇恨當朝大臣,力勸朱全忠:“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朱全忠笑著同意了,一夜殺掉在朝的三十多個大臣,皆投屍於黃河。李振的態度,顯然是代表了這種嫉妒的怨憤。儒家和汙濁的世界是敵對的,這樣的態度其實不像水,而像是江河中的中流砒柱。這顯然不是道家人物的選擇,如果道家人物中,有些為了自己的慈愛之心,選擇不退隱,那他們會如何做呢?

  我們不需要猜測,隻要看看曆史就可以了,因為後世的道家中人,也有一些想要出仕的人物。但是和孔子有些不同,是他們往往采用的方式更為委婉,他們會憑借智慧,巧妙地影響當政者,達成有助於被壓製的弱者的利益的目的。比如漢武帝時的東方朔,他認為一般隱士們還是太拘泥於形式,實際上“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一個人即使是做官,也一樣有可能保留自己心靈的純潔,又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為這個社會多做一點事情。當然,和山林隱居相比,要在朝廷做官吏,又要保持高尚的節操和人格尊嚴,還有偶爾勸諫皇帝不要太奢華,最好不要建上林苑,最好殺死奸邪小人等,這樣做的難度要大很多。“出淤泥而不染”畢竟要比“出清水而不染”難度高多了。東方朔采用滑稽幽默的方式,隱去了自己身上的鋒芒,而讓皇帝能夠接受他。這就是道家“水”的靈活性的表現,內心有理想,而行為上不妨繞路。出山泉水濁,東方朔的態度就如他所讚許的柳下惠一樣,可以坐懷而不亂:清水雖然流在濁水旁邊,但是也可以保持清澈,正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不亂心,無奈我何。

  我承認,東方朔之類的大隱,的確比陶淵明一類的小隱更為有智慧和境界。但遺憾的是,像東方朔這樣做,難度太大所以鮮有人能夠成功。相對來說,有個叫做馮道的人就很成功。馮道自號長樂老,一生在五個不同的王朝做宰相等高職,不管政權如何更替,他都像個不倒翁一樣保持高位。馮道為官的秘訣是,“遇事依違兩可,無所操決,唯以圓滑應付為能事”。他最善於察言觀色,辨明風向,隨風倒,靠老謀深算維持地位。因此,司馬光之類理學家對他十分厭惡,認為他不忠於君而且無恥。但是我覺得從馮道角度來說,他覺得那些君主並不值得他忠,他為君主們做行政事務換飯吃,也並無什麽不當。且他也在有機會的時候,就會幫助百姓蒼生,比如契丹滅晉,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問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道說:“現在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隻有你皇帝救得。”這馬屁拍得很“無恥”,但是從當時情況看,契丹人非常殘暴,而聽了這個馬屁,契丹皇帝被架得高高興興,大大減少了殘暴的行為,這個馬屁不知救了多少漢族人的性命。我理解馮道從事政治是有理想的,並非僅僅貪圖自己的權利,他的一些不被人理解的行為,背後大多有他不為人知的苦心。

  但是試圖像東方朔和馮道這樣做而不成功的人,最後的結果則是和世界同流合汙,成為了腐敗政治的一員。那些人得到了政治中的權力和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卻完全失去了道家最根本的東西,對人的慈和對自己健康心靈的保護。而道家的智慧也被那些人墮落為官場權術、陰謀詭計,使中國政治更為陰險邪惡。這個態度就是:渾水摸魚、同流合汙、不問善惡、但求多福。這樣一批老滑頭“道家”人物的存在,是民族性日趨下降的原因之一,也是對道家思想的最大褻讀。更何況有一些人,並非是“失去”了理想和信仰,而是一開始就沒有什麽理想和信仰,隻是把道家智慧當作自己玩弄權術時的工具,那就更是下流無恥、不可名之了——當今書攤上,什麽《老狐狸做人術》之類的書籍,就是教這些蠅營狗苟之術。這類書能夠暢銷,就證明了道家的真精神已經式微,唯末流還是很興旺的,這頗令人感歎。道家清泉,到了這些人手裏,已經是汙穢不堪,如同沼澤中的臭水汙泥一樣了。

  四

  有一次上課,學生問我一個難題:“老師說道家思想很偉大,為什麽道家卻敗在了你所說的低劣的法家手下?”

  我回答說:“一是我們的民族作為整體,還遠不能達到真正了解道家精神,少數人的思想深刻,不足以改變全民族的命運。二是從更深的一層看,道家並沒有‘敗於法家’,以道家的態度,當法家鋒芒正盛的時候,道家並不會迎頭痛擊他。相反,道家會靈活應對、等待時機,在合適的時候再出手,四兩撥千斤,扭轉中華文化不良的走勢。雖然,這個等待用了兩千多年,但是,在天地的運行中,在曆史的長河中,這個時間也不算很久,當時間恰當時,我們就會看到道家思想突然光芒四射,照亮我們民族的精神世界。這一天,我相信就要來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