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民族因素與蘇聯的崩潰

  1991年聖誕節,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夜裏,執政七年的戈爾巴喬夫被迫宣告辭職。在克裏姆林宮上空飄揚了近七十年的鐮刀斧頭的蘇聯國旗緩緩地落下,被原沙皇俄國時代的三色俄國國旗取而代之。這是一個改變世界曆史航程的時刻:它標誌著蘇聯的解體,一個超級大國在地球上的消失。

  曾幾何時,蘇聯是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的領頭雁,是國際上唯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然而,近幾年來,蘇聯的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國內民族沙文主義與分立主義達到空前程度。1990年初,波羅的海三國宣布獨立。5月,葉利欽在俄羅斯發表主權宣言。一年之內,摩爾多瓦、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等14個加盟共和國先後發表獨立宣言或主權宣言。甚至一些加盟共和國內的自治共和國和自治州也發表獨立宣言,要求特殊的地位。一時間,蘇聯群雄割據,各自為政。聯盟中央政府指揮不靈了。1991年“8.19”事件後,各共和國的獨立浪潮更加洶湧澎湃。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加盟共和國簽署明斯克協議,宣布成立“斯拉夫獨立聯合體”。12月21日,蘇聯12個加盟共和國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5日,便出現了本節開頭一幕:戈爾巴喬夫總統被迫辭職。就這樣,在短短的幾個月裏,蘇聯以一瀉千裏之勢土崩瓦解了。

  在這個多民族的大帝國的崩潰因素中,民族危機占有突出的地位。

  蘇聯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近70年來在解決民族問題上曾取得輝煌成績。但是近年來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以至形成全麵的民族危機,導致國家的解體。其中原因是十分複雜的,教訓是非常沉重的。以人為鑒,意義重大。

  蘇聯民族問題的曆史淵源

  前蘇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境內有一百多個民族,主導民族是俄羅斯,占全蘇人口的一半。全蘇領土二千多萬平方公裏,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共同體,蘇聯是在俄羅斯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俄羅斯帝國又是在沙皇俄國東征西討、兼並130多個非俄羅斯民族、近百個國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5世紀末期,莫斯科大公吞並了周圍各小公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當時的版圖隻有蘇聯版圖的百分之一。1547年,伊凡四世自己加冕,由“大公”改稱“沙皇”,妄圖建立斯拉夫帝國。從此,沙皇開始了瘋狂的對外殖民史。在16至19世紀的三百多年裏,沙俄以殘酷的武力與卑鄙的手段兼並了大大小小的民族與國家。逐漸由一個內陸小國發展成為地跨歐亞兩洲、領土達二千多萬平方公裏的大帝國。

  沙皇政府對其疆域內的被征服民族推行野蠻的統治。幾個世紀以來,他們推行大俄羅斯主義。俄羅斯人享有特權,其他少數民族被視為異族,權力被剝奪,資源被掠走。俄羅斯的語言、宗教、文化與風習被強迫推行於非俄羅斯民族中。俄羅斯官員操縱了其他民族地區的政權。沙皇政府的民族壓迫與殖民統治使帝國內俄羅斯人與異族人的矛盾成為各種民族矛盾的主線。

  但是,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也很突出。沙皇政府為了維護中央集權,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對各民族的領土加以改變,宗教文化加以限製,從而煽動起各民族間的仇視。再加上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使得各民族間的積怨甚深。

  沙俄帝國在歐洲資本帝國主義國家中,社會經濟發展最為落後。疆域裏各民族地區間雖然建立了統一市場,但是有較為明顯的宗主國與殖民地性質。各民族間的經濟交換具有不平等性。全國70%的收入來自發達的俄羅斯人。而中亞、遠東諸民族地區主要是原料產地。

  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產生的諸種民族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消失。自然而然,會給蘇聯在解決民族問題時以各種各樣的曆史遺留因素,而且是難以解決的因素。例如今天舉世瞻目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州的民族衝突,就是沙俄時代遺留至今而一直未決的民族糾紛。

  民族理論方麵存在失誤

  1.憲法規定的聯邦製,實際推行的中央集權製。列寧創建蘇維埃政權之初,根據實際需要,主張以聯邦製建立新的社會主義國家。他認為聯邦製是把俄羅斯各民族聯合起來的可靠步驟,並否認了斯大林讓其他民族國家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化”方案。

  1924年蘇聯第一部憲法規定,“聯盟是各平等民族的自願聯合”,“每個加盟共和國獨立行使國家主權”。

  然而,在實際推行過程中,聯盟中央將大部分軍事、外交、財政等權力納入中央政府,留給各加盟共和國的權力有限。斯大林執政時期,他獨斷專行,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聯邦製不僅沒有付諸實施,在實踐中予以補充完善,相反被蘇聯領導人置之九霄雲外。可以說,近年來,前蘇聯的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和主權,正是對長期以來聯盟中央違背憲法過分集權的逆反。

  2.認為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消失的觀點是錯誤的。長期以來,蘇聯民族理論以斯大林的觀點為指南,認為剝削階級一旦消滅,社會主義製度一旦建立,民族之間就會建立兄弟般的合作,民族關係中就不會存在問題。斯大林說,民族糾紛的基本組織者即剝削階級已被消滅,培植民族互不信任和燃燒民族主義狂熱的剝削製度已被消滅,社會主義民族間的兄弟合作就會建立起來。民族問題是曆史的產物,在各國都長期存在著。這種認為一建立社會主義,民族問題就自然消失的觀點,在理論上誇大了意識形態的作用,在實踐中就會忽視民族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導致報喜不報憂,粉飾太平,積累矛盾。

  3.蘇聯民族理論,將階級與民族兩個概念混為一談,錯誤地將民族問題納入階級鬥爭的範疇。斯大林的民族理論認為,民族分為資產階級民族與社會主義民族,民族問題是階級鬥爭的反映。這種理論忽視了民族發展的曆史規律,將民族問題與階級鬥爭混淆起來。將這種理論運用於實際中去,必然導致忽視少數民族要求的後果,導致以急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方式解決民族糾紛的後果。

  4.在宣揚蘇聯國民意識下,忽視了各民族的自我意識。在社會發展與民族融合的階段問題上,前蘇聯領導人都患有自吹自播的“左派幼稚病”。1961年,赫魯曉夫在蘇共22大上鼓吹,蘇聯進入了共產主義階段,蘇聯各民族達到了完全的一致,蘇共黨已解決了資本主義世界極其尖銳複雜的問題,即民族關係問題,蘇聯已形成了一個不同民族的曆史共同體即蘇聯人民。他們有共同的祖國,社會主義蘇聯;共同的階級結構;共同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經濟;共同的世界觀馬列主義;共同的目標共產主義;和共同的心理特征。赫魯曉夫下台後,勃列日涅夫有鑒於蘇聯社會發展與民族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為蘇聯尚沒有達到共產主義階段,而是處於“發達的社會主義”時期。前蘇聯領導人的上述觀點都認為蘇聯民族問題早已解決,民族的差別已消失殆盡,全蘇形成了一個共同的民族——蘇聯人民。蘇聯的這種宣傳,實質上是在宣揚作為蘇聯人的國民意識或國家意識。於俄羅斯人,這種宣傳可能不傷其民族感情。但對少數民族而言,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宗教及風俗習慣。有不同於俄羅斯人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意識,那種認為蘇聯民族關係問題已解決、蘇聯已形成一個有著共同世界觀、共同心理特點、共同目標的各民族共同體的觀點是難以接受的。因為這種觀點忽視了少數民族的自我意識及其民族特點,在實際中也容易刺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

  民族理論的失誤,必然導致在民族工作中出現差錯,使既有的民族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並演變成為民族危機。

  民族工作中出現大俄羅斯主義,忽視少數民族利益

  俄羅斯聯邦在全蘇聯中,領土麵積占三分之二,人口占一半,是經濟文化發達地區。我們承認,在蘇聯幾十年發展過程中,俄羅斯人作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此同時,大俄羅斯主義現象十分嚴重。

  斯大林本人就是一個典型的大俄羅斯主義者,雖然他是格魯吉亞人。他認為,俄羅斯是加入蘇聯所有民族中最突出的民族,是各民族的領導力量。

  在民族工作中,俄羅斯人被派往全國各地領導工作。他們自然而然流露出先進民族的自豪感。但這種作法恰恰剝奪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最容易挫傷民族感情,導致民族矛盾激化。例如在民族幹部隊伍配置上,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撤換了過去的一大批民族幹部,使領導力量的民族比例失衡。從而引起民族地區不滿。1986年12月,戈氏解除哈薩克黨中央第一書記哈薩克人庫納耶夫的職務,以俄羅斯人科爾賓代之。結果引發了阿拉木圖事件,揭開了蘇聯民族動亂的第一頁。

  正是因為長期以來大俄羅主義現象的存在及其引發矛盾的積累,促使了民族危機的爆發。在全蘇各地出現的民族騷亂中,各種矛盾都指向了俄羅斯人,要“俄羅斯人滾回去”。這種呼聲不正是大俄羅斯主義嚴重的反映嗎?

  大俄羅斯主義的表現有各種各樣,幹部領導權的配置是其中最為敏感者之一。其他方麵如語言文字的使用、經濟資源的利用、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麵也存在著大俄羅斯主義現象。

  階級鬥爭擴大化,肅反影響至深至遠

  蘇聯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的誕生衝破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統天下。它一成立就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多次顛覆與幹涉,特別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階級鬥爭顯得特別尖銳複雜。但與此同時,出現了肅反擴大化的現象。那時,在蘇共中央有上百的中央委員和軍隊高級將領成為斯大林肅反的對象。

  在蘇聯民族問題上,也存在著階級鬥爭擴大化的問題。衛國戰爭期間,在一些少數民族中有極少數叛國分子企圖鼓吹民族主義,乘機脫離蘇聯。對此,斯大林采取了嚴厲措施,將這些民族分裂分子和階級敵人從肉體上消滅。這種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斯大林為了防止再次暴發民族分裂活動,對這些少數民族采取了取消政策,將11個少數民族(日耳曼人、希臘人、庫爾德人、車臣人、印古什人、朝鮮人、克裏米亞韃靼人、麥斯赫特土耳其人、卡拉卡耶夫人、巴爾卡爾人、卡爾梅克人)流放到中亞地區或西伯利亞。1940年蘇聯吞並波羅的海三國後,斯大林將這三國的幾萬人流放到中亞。

  這種民族取消政策雖然一時能夠平息少數民族地區的動亂,達到穩定時局的效果。但長期裏勢必留下難以彌合的後遺症,並從反麵刺激這些受害民族的民族情緒,給分裂主義提供成長的土壤。

  肅反擴大化的後遺症,在近幾年的民族動亂中有明顯的反映。波羅的海三國不斷升級的獨立浪潮,就源於它們對1941年幾萬同胞被流放到中亞的紀念活動。由於人口大批流放到中亞地區,引起了本地居民與外來居民人口比例的急劇變化,民族習慣、宗教信仰一時失調,異族之間的衝突由此產生。現在費爾幹納地區麥斯赫特土爾其人與烏茲別克人的流血衝突,也是當年肅反擴大化的直接產物。

  經濟發展不平衡,民族地區相對落後

  蘇聯經濟體製是單一的計劃經濟,中央政府指揮全國經濟運行。它依據經濟專業化分工理論,將工業製造業集中於俄羅斯聯邦,原料產地則分布在其他民族地區。這樣長期分工的後果沒有給民族地區帶來實際的利益和經濟發展,而隻是給這些地區帶來資源的流失和工業汙染。這些民族地區多為資源豐富的原料產地。這裏的居民生活與俄羅斯相比,明顯要落後一些。這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在蘇聯國內的表現。這種表現卻使得民族不發達地區的不滿情緒增長。

  經濟的停滯與落後,也是一些加盟共和國要求獨立的直接原因。波羅的海三國原是北歐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加入蘇聯以前與瑞典、芬蘭等國處於同等發達水平。而加入蘇聯後的四十多年裏,其經濟發展緩慢,居民生活下降。這三國認為,直接原因在於聯盟中央將他們大部分利潤上繳中央財政,用於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發展。這樣的“大出血”,勢必限製了三國自身的發展後勁。因此波羅的海三國最先打出獨立的旗幟,要求擺脫全蘇中央計劃經濟,重新回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去。這種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在國家之間的表現說明,要證明哪種製度優越,要保持國家的統一,最根本的還是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對民族分裂主義喪失警惕,對西方和平演變缺乏抵製

  戈爾巴喬夫上台以來,大力鼓吹民主化、公開性,要求以全球價值觀代替社會主義價值觀。他的改革發展到取消黨的領導,修改憲法,改變國名與國家性質。他的政治改革造就了一大批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政治反對派。許多民族分裂主義組織就是在支持改革的名義下,成為政治反對派的。它們也是在戈氏的支持下,成長起來而奪取共產黨領導權的。

  波羅的海三國並入蘇聯後,一直存有離心傾向。這三國的政治反對派“人民陣線”、“爭取改革運動”等組織正是打著支持改革的幌子,利用民主化與公開性推行民族分裂主義。這些組織首先與共產黨展開議會鬥爭,1990年初奪取了議席多數,掌握共和國最高權力。然後利用人民公決投票的方式,宣布獨立。由於蘇共中央放棄了黨的執政地位,對民族分裂主義喪失警惕,一些主張分裂主義的政治反對派敢於向蘇聯共產黨挑戰,甚至提出分裂聯盟的主張。這一切的後果,可能是戈爾巴喬夫始料不及的。

  在蘇聯民族危機中,西方的和平演變起了一定的催化劑作用。蘇聯在國際舞台上為了謀求與美國的合作關係,在處理一係列重大問題上,如國內人權問題、民族問題,總要與西方討價還價,進行妥協。對於美國幹涉其內政之舉不敢給予積極的抵製。波羅的海三國宣布獨立之時,戈爾巴喬夫曾打算派兵平息事態。布什總統立即聲明反對。布什致函戈爾巴喬夫,公開支持波羅的海人民“爭取自決的願望”。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後,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要求布什政府考慮與立陶宛建交。1991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決議,聲稱隻承認1933年時的蘇聯邊界。這實質上是公開煽動蘇聯國內的一些民族主義者起來鬧事。正是因為有了國際上的某些支持和鼓動,蘇聯的民族分裂勢力憑借外部的壓力,有恃無恐,越鬧越歡。此外,西方還利用各種反蘇僑民中心進入蘇聯境內,鼓動民族主義;還開設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諸神語言的電台節目,煽動這些民族的反蘇反共情緒。這種政治戰、攻心戰在蘇聯民族危機中起到一定的效果,加快了蘇聯內部分裂因素的增長。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民族因素在蘇共垮台、蘇聯解體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東歐各多民族國家由於在很多問題上仿效蘇聯民族政策時也有不少失誤,給國內少數民族造成了傷害。在東歐變革中,民族矛盾也不同程度地加劇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時局驟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