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青少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眾化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務。要實現大眾化,就是要使全國的男女老少特別是青少年普遍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普遍地具有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修養。這樣才能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基礎。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共同理想,我們的和諧社會,我們的全麵小康的指標,是不能實現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眾化,有很重要的幾個要點,是需要全黨全民來理解的,這也包括我們對青少年的教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什麽?

  這30年來,對改革開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是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有人認為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它的本質表現是什麽?卻未必自覺地認識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科學社會主義。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大前後特別是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社會的發展,就是因為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體現了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的特征。我認為,這個論斷是我們黨幾十年來最終作出的一個非常精辟的準確的論斷。這個論斷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它的特點就是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的特點。

  為什麽沒有早些提出來,現在才說?不是這樣的。嚴格講,早在鄧小平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命題之前就講了,實際上,鄧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就提出了。

  這四項基本原則,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共產黨宣言》誕生以來我們多次強調、長期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這四項基本原則,劃清了中國的改革和蘇聯、東歐的改革的根本界限。也就是說,這四項基本原則所體現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使得中國的改革有不同於蘇東國家的命運。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中國特點、時代特征的結合,既體現它的特點、又體現它的本質。

  重要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眾化提出來的曆史使命。我們現在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這有憲法和黨章的規定。我們把這樣一個理想,變為一個具體的目標,就是再過二三十年我們將要達到的全麵小康的指標,再過二三十年我們將要完成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到那時候,根據中央設計的目標,人均產值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是什麽概念?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加上我國到那時的15億人口,這就意味著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總量,將占世界第一,而不是世界第二。到那時候,任何外國敵對勢力對中國的經濟製裁和外交封鎖將化為無效,同時說明我們中國人現在麵臨的兩極分化的問題、貧富差距的問題,缺少勞動保障、缺少醫療保障、缺少失業保障、缺少各種社會保障的局麵,到那時候應該有基本的解決,也說明我們中國人所憂慮的現在大部分人連一套普通住宅都買不起的困難將化為烏有。一句話,到那時候,我們就會看到社會主義自身的優越性,從現實當中不斷湧現出來,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有一部分需要我們用嘴說出來。到那時,現實就會告訴大家,就數這個製度好。

  這樣一個順利發展、主動發展的時機,經過我們20多年的努力就會到來。這樣一個前景是非常吸引入的,也是中華民族複興的一個關鍵性步驟。但是越是接近這個目標,國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就越是頻繁。任何一個微小的工作和進展,他們都要進行拚命的幹擾和破壞,或者對我們內部進行走邪路的誤導。他們誤導我們的幹部,誤導我們的青少年,想在我們的後代身上做文章。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時候,機遇很大,風險也很大。

  那麽在這二三十年裏,胡錦濤同誌任職期滿之後,我們至少還需要三個新的領導人上台執掌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未來的這三個人,如果有一個,像我們曆史上的趙紫陽一樣,甚至像蘇聯的戈爾巴喬夫那樣,我看我們國家的一切都泡湯了。那時候,中國的命運不會逃過蘇東劇變的結局。如果那種結局到來,對於中國人來說,還落不到蘇聯和東歐的那種狀態。如果出現那種意外的情況,會怎樣?請大家閱讀《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61頁。在那裏,鄧小平同誌說,中國如果再亂,搞得共產黨不起作用了,改弦更張了,就會是一個內戰的局麵,就會是一個血流成河的局麵,就會是一個交通中斷、經濟崩潰的局麵,就會是一個難民不是百萬、千萬,而是成億地往外國跑的局麵。那將是一個世界性的災難。這就是鄧小平的預測,一個高齡的最高層次領導人作出這樣的預測,這是值得所有中國人尊重的。

  我們決不能落到這步田地,決不能讓那種改弦更張、改變社會主義方向的人上台執政。但是誰有這麽大的本事呢?任何個人都沒有這麽大的本事。但是我們也不是沒有工作好做。唯一的工作,唯一能夠確保我們的命運、確保我們民族複興的命運能夠達到我們理想境界的措施,就是黨的十七大號召的: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眾化。每一個男女老少、每一個青少年如果懂得下麵兩句話,就算懂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句話:我們按照黨的基本路線繼續向前推進,我們中國人再過二三十年就要過上好日子了。這句話是最起碼的。第二句話:如果有那麽一個自作聰明、自作高明、自作開明,上台以後改變黨的基本路線,特別是改變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的人,他就是曆史的罪人。如果我們中國人能夠明白這兩句話,我看中國的風險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國人的前途也就越來越明晰了。

  這就是我對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要性的認識。

  二、30年來青少年思想發展的簡要脈絡

  30年的社會變革,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對青少年的思想必然產生重大的影響。青少年30年之中的思想發展的脈絡,可以做這樣一個簡要的回顧。

  1.改革啟動時短暫的震蕩階段

  改革的啟動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震動,造成1977—1979年整個社會思想的調整和教育方麵的調整。一些學潮表現為對現實不滿的衝擊,性質與“文革”時期根本不同。由於是從糾正錯誤開始,社會上出現並流行一種傷痕情緒。年輕人比較積極地進入軌道開始成長的狀態,高校1977年開始恢複招生,大中小學教育很快走向正軌。從這個階段開始,以解放思想的氛圍為主。

  2.改革啟動後短暫的震蕩階段

  即1980—1984年。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關於政治體製改革的講話發表後,年輕人結合“文革”的教訓,一個爭取民主權利的浪潮開始高漲,高校出現了競選,人們議論的重點是爭取政治權利的民主化,爭取政治體製的改革。情況比較複雜。一部分人借西方思潮的引入,用西方的價值觀和政治觀來看待中國、規劃中國,提出按西方三權分立的方法規範我們的政治體製改革和我國的基本政治製度。在競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極端的言論和趨向,如有人說“我們家祖宗三代都沒有共產黨員”,表示自己與共產黨沒有關係,應該當選。今天回顧起來,這是令人吃驚的,這對共產黨的領導是極為不利的。

  這個時期的基本思想是很突出的,畢竟出現了一些正麵的青年思想的主流。清華大學化工係1977屆學生提出“幹社會主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振奮了一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團中央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久,北京大學學生因為中國女排在香港一場比賽中獲勝提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得到了全國青年的認同。這些都是配合改革青年教育中出現的可喜現象。

  3.深入改革的困惑與宣泄階段

  即1985—1989年。改革進入深化階段。1984年,中共中央通過決議,提出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從此,改革從農村湧入城市,整個社會開始發生了極大變化。

  這個階段出現的最大失誤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了。在社會發生大變革的時候,沒有人告訴青年人社會之所以發生這些變化是什麽原因。當時,起碼有兩句話應該告訴青年人。第一句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有十多個,一塊生活了40來年,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那些經驗告訴我們的,是必須堅持的,應該毫不動搖地堅持;那些教訓告訴我們,是必須改正的,不要重蹈覆轍。這就是為什麽鄧小平和毛澤東做的事有區別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在毛澤東時代,由於帝國主義的封鎖,我們不得不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我們黨的大政方針,都是根據當時相對封閉的狀態製定的,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們已經恢複了和美國的外交來往,恢複和新建立了與99個國家的外交關係,國門已經逐漸打開,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難道還要照搬過去在封閉狀態時期我們黨製定的那些方針政策嗎?改變是必然的。就像外邊的氣溫變了、氣候變了,我們一定要根據氣候和氣溫更換自己的衣服一樣。國家的外部環境變了,就是外邊的氣溫變了,國家的方針政策也像換衣服一樣,要作出適當的全麵調整。這就是變化的第二個原因,也就是我們要告訴青年人的第二句話。當時,我們如果把這樣兩句話給青年人講了,青年人就會明白,為什麽會發生這些變化。但是很可惜,我們在該講這兩句話的時候沒講,用鄧小平的話講,我們這十年的改革,經濟形勢的發展是好的,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了。

  由於沒有講這些話,年輕人不明白,所以就產生了很多的困惑。這五六年可以說思想困惑,學潮不斷。1985年鬧了“新九一八運動”,實際上是對開放環境帶來的經濟現象不理解、不滿意;1986年底到1987年初的學潮,是對中國開展政治體製改革的速度不理解、不滿意。一直到1989年,學潮最初的動態,是對我們黨內少數幹部利用權力搞官倒、腐敗現象不滿意,想急於糾正這些東西。但後來壞人一插手,變成了另外一個性質的政治動亂和風波。整個國家險些垮台,最後不得不出動軍隊解決問題。這實在不是上策,留下的副作用大家是知道的。但是不這麽做,國家也就完了。

  這段時間非常複雜。一方麵是改革的深化,一方麵是教育的失誤。雖然在這個時間段鄧小平同誌已經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但還沒有成為體係,還沒有被我們著力加以宣講,還沒有進入課堂、進入教材、進入頭腦。

  4.市場經濟的壓力與失落階段

  即1989—1999年。20世紀最後十年,經過1990—1991年的教育和反思,我國在1992年春天以極大的魄力轉向了市場經濟的改革,這就帶來了社會更大規模的急劇變化,這個變化超越了新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時候,不單是我們的物質條件發生了變化,人們的精神狀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仍然處於一個我們的理想信念沒有解決好的狀態。

  關於社會主義的教育,在八九風波之後,我們黨總結了經驗、教訓,下決心要對全國的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社會主義好的主題教育。這個教育很有效,也給經曆過那兩年教育的那一代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大量的思想教育走上了正軌,也是對1989年以前混亂的思想作的調整。但是由於缺少辯證法的思維,這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景不長。在1992年全國加大改革力度轉向市場經濟的熱潮當中,又把它丟掉了,又把這個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然中斷了。我們國家已經編好的準備向全國發行的大中小學反對和平演變的教材突然廢棄了。這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曆史上一個相當不科學的做法。它的消極作用很大。它不但使這一代青少年應該接受的反和平演變的教育中斷,也嚴重地傷害了從事教育的這些幹部和老師,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這是應該總結的意識形態管理的工作,不能突然這樣又突然那樣。看來在一個變革的社會裏怎樣把握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的管理是一個新的課題。

  從此以後,社會的急劇變化使青年人更加不可理解,但是年輕人並不像80年代那樣以學潮來應對這個局麵。有人為此感到很樂觀,我說沒有理由樂觀,我們的工作還沒做好,還得繼續抓緊做好。

  5.新世紀權利意識的增長的階段

  21世紀開始的七八年,是我們快速發展的一段時間,也是穩定發展的一段時間,也是比較注意慎重地逐步糾正我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頗,注意了向著科學發展推進的七八年。在這七八年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大幅度的長進,有了大幅度的改革、改善。從社會上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建設工程,到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的建設,都有了明顯的加強和進展。

  上麵這些內容,構成了我們整個30年是怎樣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青少年的大致輪廓。我們應該有一個大體的回顧。這個回顧,總的來說,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教育的方向已經明確,教育的內容逐漸科學化。雖然教育的方法很明確,教育的內容也很明確,但教育的效果令人堪憂。2003年,胡錦濤同誌對新華社關於高校調查的一篇稿子批示說:我感到很憂慮,我希望經過幾年的改革,抓緊這項工作,能有明顯的改善。

  從宏觀上講,大體上可以從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紀以來這麽劃分。如這麽分,在整個80年代,那就是一個震蕩和宣泄的階段,改革的震蕩,由於教育的失誤,造成青年人的不理解而宣泄,雖然也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但沒有取得實效,或者實效有問題。80年代主流是宣泄的,根源是理想信念有問題,如通過流行歌曲來宣泄。隨著理想信念困惑的加深,許多人都出來宣泄。

  90年代,最初進行了社會主義教育,後來又全力以赴地投入市場經濟。這個狀態使得我們剛剛開始的社會主義教育中斷了,其實又重新回到了教育失誤的軌道。後期有糾正,但工作改進是有限的。抓市場經濟建設,大幅度加大改革的力度,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也抓了,下工夫也比過去大了,但效果很難說到位了,從流行歌曲新的調子就能聽出一點門道。90年代的流行歌曲已經不是80年代的宣泄,變成了懷舊,懷念一個人感情領域的一個小世界。這些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一首歌裏都有一個美好女子形象,實際上她就是社會主義的理想的化身,中國自古就習慣於以香草和美人為象征,表達一種政治上的願望。懂得了90年代流行歌曲的內容,就知道90年代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沒有解決好。

  21世紀初的七八年流行歌曲有什麽特點?難講。變化太快,不知道誰是代表,但突出的聲音卻表現出的是年輕人權利意識的增長。如《我的地盤》、《蝸牛》等歌曲就是這種情緒。

  “詩言誌,歌詠言。”最近30來年的青年流行歌曲,值得人們玩味研究,從中得出應有的啟迪。

  三、思想政治教育麵臨的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要在新的社會環境裏進行,即我們的教育、德育麵臨新的挑戰。如果無視這些挑戰,我們的教育將是無效的。我想從江澤民同誌概括過的我們社會發生的幾個多樣化來闡述這種挑戰的情況。

  1.經濟成分的多樣化

  中國的私營企業,2000年是150萬家,2007年已達到了500萬家。同時,到2007年,民營企業創造的GDP占全國的65%,占經濟總量的70%~80%,成為痙濟發展最大的動力來源,已是解決中國社會就業的主體。這是《人民日報》的文章透露的情況。

  私有成分的出現和迅速膨脹,成為我們國家影響人們思想的最根本原因。在經濟基礎領域發生了變化,肯定是影響人們思想意識的最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聽到的聲音就不再是一種聲音。私有化使我們的輿論、宣傳部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有共產黨的組織在裏麵起作用。如南方一家美國參加投資的報紙,不斷鼓吹美國人的價值觀,不斷攻擊我們中國現在堅持的基本社會製度;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發表的社論中提出要“震出”一個新中國,說現在的共產黨已接受了西方創造的所謂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普世價值”,要根據西方的需要實現“四個重建”,即重建中國的政治、重建中國的社會、重建中國的價值、重建中國的文化。說這種話,這還是共產黨領導的報紙嗎?

  但在經濟成分多樣化的環境下,必然會出某些成分的代表。這家報社,接受了美國人的資本,能不替人家說話嗎?你怎能還像相信過去共產黨領導的報紙那樣來相信它呢?該多一根弦了,該多一種分析了,該對這種複雜的現象多一重認識了。

  在我們國內出版的刊物、報紙,經常出現大的問題,有的能夠看到,有的還看不到,有的引起了注意,有的還沒有引起注意,有的管得了,有的還管不了。如《炎黃春秋》雜誌2007年2期公開提出“隻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言外之意,不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錯誤的嗎?不僅如此,還公開說根本就沒有共產主義理想這麽一回事,馬克思、恩格斯都不相信共產主義,雖然年輕的時候信過,但晚年時都拋棄了,隻有列寧、毛澤東相信共產主義的理想,所以這兩人是極左。簡直是一派胡言,實際上已違反了憲法。對這種刊物,管得了嗎?管不了,因為後麵有勢力。

  所以,胡錦濤同誌在2007年6月25日中央黨校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現在所堅持的,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這是對《炎黃春秋》雜誌提出的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正麵的回答。經濟成分的多樣化,使人們不再是接受單一的主旋律,而是要從各種不同的複雜的聲音環境裏,能夠辨別什麽是主旋律。這個難度相當大。

  2.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組織形式多樣化的好處是活躍了社會生活,促進了民主建設,但也出現了管理和思想教育的盲區。有很多地方是共產黨的領導、共產黨的教育伸展不到的,如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有些地方在做試驗,如在私營企業建立黨組織。但有些試驗是不成功的。

  3.就業方式的多樣化

  這對整個社會的壓力很大,對青年學生的壓力也很大。人們之所以從幼兒園、小學就拚命競爭上重點班、重點校,考重點大學,不就是就業方式變化帶來的嗎?因為政府對人們的就業不再承擔責任,不再對大學生包分配。分配不再成為製約學生的杠杆,一方麵導致學校的學生教育不好解決,另一方麵整個社會又對學生的就業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同一個崗位,有多少人競爭!可以說,一個國家的穩定取決於消化就業壓力的情況。

  由於青年人對就業不滿意產生的一係列問題很敏感,使經濟問題轉化成了政治問題。照此,能說改革成功嗎?能說社會主義好嗎?能說共產黨好嗎?青年人考慮眼前的利益必然是第一位的,就沒有什麽餘力去接受理想方麵的分析,市場逼得必須看眼前的利益,他接受長遠利益的積極性、條件、可能性就減少了。這是很不利的。

  4.利益關係的多樣化

  就業性質不同、行業不同,各種關係、收入不同,必然導致青少年被劃分成各種利益等級。現在各種等級與集團的利益和意識特別明顯,爭名奪利成為合理合法的事。這必然對弱勢群體、低收入階層產成較大的壓力。馬加爵為什麽殺人?是因為他承受不了社會更多的壓力,在貧窮和同學的歧視中壓抑地生活。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如何避免後來者傷人?這不是學校的心理谘詢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完全解決的。主要的還在社會方麵的責任。

  5.分配方式的多樣化

  分配方式的多樣化導致貧富差距過大。黨十五大、十六大在分配領域發生理論和政策的重大變革,使小平同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本世紀末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實際上沒有實現。情況變了。小平說拉開差距時,其實並沒有拉開多大的差距;小平設計的縮小差距、往回走時,中央也作了努力,如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加大個人所得稅征收力度等等,但在這些方麵作出的努力,與另一個方麵敞開的口子相比,微不足道。這就是十五大開始、十六大明確的按勞分配與按資本、技術、管理分配相結合的分配理論和分配製度,極大地拉開了貧富差距。這個貧富差距過大的情況,直到黨的十七大報告,還說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

  6.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生活好了、豐富了,使人們充分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的物質生活方麵的好處。但現在,腐蝕人的靈魂的東西也多了。許多地方,是個模糊地帶。這種環境對我們黨的幹部的誘惑因素大為增加。這種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可低估,需要全麵研究。

  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要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建立起對教育方法的新的認識和新的探索。在教育方法的更新方麵,起碼有這些基本原則是應該堅持的。

  1.教育的主客體互動平等的原則

  教育的主客體互動平等,才能產生效果,隻背誦幾個教條是不行的,擺出居高臨下的架勢是不行的,一定要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隨時準備接受學生提出的疑問,如果講得對,要表示虛心接受。這一點對教育者來說不容易,但必須這樣做。這就是新的要求:在真理麵前應服從真理。學生手裏掌握了很多真理,他們的互聯網的技術、接受新鮮信息的積極性、知識麵擴張的範疇,都是我們中老年人不太好把握的,如果沒有一個平等的姿態出現在他們麵前,容易出現被動局麵。這就要求我們,既不要弱化教育主體的責任,又不要忽視接受教育對象的教育的必要。這個道理毛主席早就講過:要當好先生,先當好學生。

  2.由淺入深的漸進原則

  淺,是心理層麵的東西;深,是理性層麵的東西。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抓住心理層麵的東西,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教育手段,幫助青少年提升到思想理論的層麵。這就算由淺入深了。

  不宣布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有的時候,你沒說這個活動是教育,實際上安排成教育的內容,倒是挺有效。有時候滲透性的辦法也是比較好的,就怕搞運動似的,不行。

  你說我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好,這個禮拜這個月,我要采取幾條措施,每天都是一係列的教育活動,把措施也訂上去,這樣效果不會好。他認為你在搞名堂,在搞運動。一定要細水長流,貫徹始終,經過長期的努力,可能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效果,滲透到他的思想裏去,多渠道地逐漸地多方麵地教育,才是可行的。集中灌的辦法,肯定效果不好。

  3.真誠可信的原則

  要讓人相信你說的社會主義道理是對的,你必須對馬克思主義真誠,表裏如一。有的老師課堂上沒講明白,學生課下問他,他說你甭問我這個,我也不相信這一套。學生說你不相信這個你講它幹嗎?他說我是吃這碗飯的,我教這門課,我不得不這樣講,但我也不相信這個。一句話就完了,證明你的教育效果等於零,甚至還有副作用,還不如不教育,教育了反而讓學生反感了。魯迅說:從水管出來的永遠是水,從血管流出來的那就是血。出自真誠的東西,學生一聽就感覺到是真的;不真誠的東西流露出來,學生很敏感地知道那是假的,就不信你。

  在思想理論研究領域的知識分子要有氣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正直,要堅持真理,不能沒有原則、當風派。如果自己確實變了,那也是自然的,但必須整理變化的軌跡,要能從道理上講清楚,如有人問怎麽變的,要有根據,不能連解釋都不解釋,那是絕對不行的,不受歡迎的。涉及教育、信仰問題,不能老變,沒弄懂的東西說不懂就行了,像變色龍一樣變來變去的,是最讓人瞧不起的。

  4.注重引導思潮,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在一次座談會上,有三個地區的教工委書記,在發言中一致提出應從小加強普世價值的教育,要把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從小就吸收過來,不要當成資本主義的東西加以排斥。我第四個發言,而我為這次座談會事先寫好的文章,實際上就是批判普世價值的。中央已有結論。劉延東同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管理工作會議上,已經明確批評思想界流行的所謂普世價值的思潮。

  鑒於此,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論素質和思想素質需要提高。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到年輕幹部提高素質的問題是這麽說的:“年輕幹部要特別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政治素質。”這太有針對性了。年輕幹部都是過去的30年成長起來的。這30年,教育是有失誤的,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麵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再加上這30年來,我們從來沒有像在毛澤東時代那樣硬性地有階段性地指示大家讀馬列的著作。不讀,水平何來?這不怪年輕人,我們的幹部理論教育需要反省。

  5.不斷尋找新角度的靈活性的原則

  必須不斷尋找新的角度新的切入點,才能有效解決思想上的問題,建立一個穩定的信仰。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又有人說:一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總之,現在這種情況下,複雜的社會局麵造成了人們思想的多樣化、複雜化,用一種辦法解決同樣一個問題是不行的,必須用不同的辦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必須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作為教師,要有不斷更換教育角度的精神狀態,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千方百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

  1991年,我曾給北京二中提出入黨要求的學生講過一次關於社會主義好的課。由於此前已有多人講過這種課且多無新意,學生開始抱著抵觸情緒。觀察到學生的情緒,我改變了原來的角度,於是宣布我今天的課從提問題開始,一共40個問題,8個問題一組,提完就走,並試講5分鍾,5分鍾之後征求意見,行就繼續講,不行就走人。

  接下來,我就提了第一串問題:知道中國婦女為什麽在舊社會要裹小腳嗎?從什麽時候開始裹的?怎麽裹的?裹起來效果如何?有人反對過嗎?反對的效果又如何?後來是怎麽不裹的?為什麽不裹了?就這樣,我開始講這堂課,並順利地講完了這堂課。

  講完後,學生就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麽共產黨一來,新中國一成立,沒發一個社論,沒下一個文件,這小腳一下子就消失了呢?我回答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裏去找:無產者,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重複了一次的詞是什麽?解放。還應該到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裏去找,毛澤東主席在《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一開頭第一句就說了:“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落腳點在哪裏?解放。我們國家的軍隊叫什麽?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中國的小名叫什麽?解放。我們常說解放前解放後,這個解放不就指的新中國的建立麽?到處充滿了解放,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宗旨,國家、軍隊的名稱,都叫解放,婦女的腳還不能解放嗎?這就是解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是自然而然的,還用發社論嗎?還用強調嗎?共產黨一來,很自然就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說,您說了半天,還是社會主義好了。我說,當然,這還用說嗎?女孩子們低頭看看自己這雙天然腳,不感謝共產黨就沒良心,不感謝社會主義製度就沒良心。在別的國家你可以長出天然腳,但在中國就絕對不允許長出來。所以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就是自然而然的結論了。

  在這堂課上,我改變被動局麵的秘密在哪裏?就是隨時注意換角度。學校讓我給教職工講愛國主義,開始我很為難,因為我沒找到新角度。最後我找到了一個新角度:近代100年的賣國主義都是什麽主張?講賣國主義給中國可能帶來的和已經帶來的危害,愛國主義和它們是怎樣進行鬥爭的。由於一般的教育者當時還沒有人從這方麵進行過係統梳理,所以我從這方麵講,他們覺得很新鮮,很愛聽。我的戰略就是這樣,如果從正麵人手很困難,就從反麵攻人。要讓人接受主旋律教育,接受主流意識形態,就要講究方法,講究角度,和打仗一樣,要講究戰略戰術。從不設防的地段發起進攻,一旦攻入,不要走火,要立即向著核心地區延伸、包抄,最後在他們還沒知覺的時候把它殲滅掉。思想的仗比軍事的仗還難打,必須琢磨戰略戰術。當然,對待我們的教育對象不能像對待敵人一樣,但要像對待敵人一樣對待我們教育的困難,現在教育遇到了很多困難,不想辦法不行。

  6.配合全員教育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麵很重要,但它不能包辦一切,我們要很好地給自己定位。

  我們德育工作者站在學生麵前,就代表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代表著共產黨的領導,代表著現實社會主義製度,說句土話,就代表著官方,講的話是很有分量的,是要負責任的。不管什麽場合,把你放到一個教育者的位置,就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身份。

  另外一方麵,我們不能包辦一切,不是說什麽事都是我們能夠解決的。教育就是教育,其他的管不了。怎麽辦?要動員社會的方方麵麵來搞思想政治教育,來關心下一代的成長,這樣才能最後解決教育的問題。教育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隻有全員的教育才能有德育的良好的效果。有缺陷的教育,效果是令人擔憂的。

  (原作發表於《社區與教育》2009年第2期)

  §§第七章 關於青年成長和教育的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