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當前青年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分析

  本課題於1992年10月至1993年12月,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同北京、上海、廣州、山東、遼寧、黑龍江等省市青少年研究所、廣西團校、四川前鋒無線電廠團委聯合進行。

  調查以問卷為主,訪談、座談、考察為輔。在8個省、市、自治區抽樣發放調查問卷6000份,收回問卷4500份,回收率75%。召開訪談會、座談會、個別談話會24次,麵向社會青年公開谘詢、調查一次。

  調查的目的,是進一步把握1989年以來全國青年的思想政治狀況,為黨和國家有關部門更好地了解和處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青年問題,提供一份較為真實、具體、可靠的參考材料,更好地推進青年在現代化建設中作用的發揮。同時,也力圖為青年思想工作者和研究者探討新形勢下的青年思想工作規律服務。

  調査的對象,是18~35歲年齡段的學生、科技人員、教師、共青團幹部及其他職業的青年,側重於較高文化層次的青年。

  調查的內容,包括青年的基本政治態度、政治觀念、政治思潮、政治行為,及其形成的社會原因,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各種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問卷調查的結果,經過統計分析,與其他途徑調查的結果基本吻合,可信度較高。

  現將調查中展示的問題分析如下。

  一、青年政治態度趨於穩定,又有某些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當前,青年人在政治上呈現比較穩定的狀態。這可從以下四個方麵得到佐證。

  1.絕大多數青年關心和擁護黨的十四大,追求穩定的政治局麵

  問卷中,回答對黨的十四大“關心”和“非常關心”的分別占42.6%和46.5%,總計達89.1%。表示“不關心”的,僅占1.4%。對黨的十四大通過的各項決議,“擁護”、“完全擁護”的分別占37.9%和37.4%,“服從黨的決定”的占17.9%,總計作出正麵積極反應的占93.2%,但也有6.8%的人表示“還要思考”。總的看來,擁護黨的十四大,成為絕大多數青年的政治共識。

  總之,絕大多數青年向往穩定、希望穩定是主流。潛在的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定的判斷,為數雖不多,但不可忽視。令人注目的是,實際收入較低,受經濟發展衝擊較大的教師和學生,倒是最希望和追求穩定的。

  2.對青年社會熱點問題作積極理解者居多

  青年社會熱點是青年人關注的焦點,思想的難點,關係到青年思想政治的穩定。調查表明,青年對熱點問題多持正麵理解的態度。1990年夏季流行一時的“文化衫”以“煩著哪,別理我”為代表,包含著一定的不安定因素。青年在各種理解方麵的比例是:(1)好奇心(6.1%),(2)趕時髦(35.8%),(3)表現個性(13.7%),(4)情緒宣泄(32.9%),(5)說不清(12.2%)。這說明,相當多的青年對“文化衫”(1990)現象作出積極理解。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看到了其不滿的宣泄實質。

  1992年春節前後,全國流行“紅太陽熱”。歌頌毛澤東主席的歌曲磁帶發行400萬盤以上,汽車駕駛室內懸掛毛主席彩塑照片。這一方麵是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一百周年,又可以從其深層反映中看到,這是對腐敗現象的一種折返式的不滿。但是,大多數青年並沒有這種判斷,而是作出積極正麵理解的居多。幾項選擇答案是:(1)對革命領袖的崇敬(23.1%),(2)新的偶像崇拜(7.9%),(3)趕時髦(21.2%),(4)懷舊戀舊心態(18.7%),(5)對現實不滿(15.4%),(6)說不清(13.7%)。可見,持積極理解的居多。

  3.對政治生活方麵的大是大非比較清楚但也有偏激的少數人

  當今青年對於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問題,比較清楚。這是青年在政治上穩定狀態的又一方麵。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地位應是怎樣的?青年人回答為“必須堅持”的占80.5%;認為“有些方麵需要堅持”的,占14%;2.1%的人認為“不必堅持”。這樣一個比例,說明對青年進行的“雙基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確有成效。這與1988年10月的一次調查作比較,那時問卷中有“您認為改革中是否有必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題,回答“很有必要”的,僅占28.27%,大多數人選擇了“有必要,但不能僵化”(53.56%)。認為“沒有必要”和“無所謂”的占7.61%。

  對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40多年的實踐,問卷中認為“很成功”和“基本成功”的人分別為65.9%和16.0%,共計為81.9%;認為“不太成功”和“不成功”的分別占到10.0%和1.5%。

  對於“什麽樣的所有製形式最能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回答“以公有製為主的混合經濟”的占80.5%,回答“公有製”的占8.9%。這說明,大多數青年對政治生活中的大是大非,是清楚的。

  4.對黨的傳統教育有明顯的複歸

  在1988年10月的一次問卷調查中,對青年影響較大的十類社會身份中,父母、知心朋友、兄弟姐妹以21.8%至39.0%的比例列為前三名,教師一項僅9.0%。在這次問卷調查結果中,青年自認為對自己影響較大的八種身份中列在前4名的依次是:革命領袖、英雄模範、父母、政治理論課教師;而後4名依次是專業課教師、同學好友、黨政幹部、學者名流。這個變化表明正麵傳統教育的渠道仍然占主導作用,青年們對正麵傳統教育有了可喜的回歸。

  從以上各方麵的情況和數字看出,對於黨的十四大確定的國家的大政方針,青年政治思想狀況是比較穩定的,這種穩定在十五年以來的改革中達到了較好的狀態。但是,極少數人的偏激態度仍是一種不安定的因素,不可忽視。

  二、對經濟改革新措施持樂觀態度,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思想準備

  對1992年以來,全國出現的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的形勢,青年是歡迎的,對經濟改革新措施的不斷出台,持相當樂觀的態度,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曲折缺少足夠的認識。

  1.擁護以市場經濟為目標的改革

  在回答我國經濟改革的出路的問題時,問卷調查表明,主張強化市場經濟的占42.5%,主張市場為主、計劃為輔的占36.4%。這兩項取積極態度的人共占78.9%,而主張強調計劃經濟的人占21.3%。

  新聞媒介對於改革大潮的宣傳鼓動,大多數青年認為有利於解放思想(占42.1%),有利於吸引外資(占29%)的,總計占71.1%。

  在訪談中,青年人一致擁護以市場經濟為目標的改革,認為是大勢所趨,不能不如此。還有的青年人認為這種社會氛圍是最好的環境,願意在其中一顯身手。對於市場經濟機製本身,沒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

  2.對新出台的具體改革措施普遍樂觀

  改革是社會利益再調整的過程。在這個變革過程中,青年人既可能是最快的受益者,也可能是最早的受損害部分。在調查問卷中,關於新出台的幾項改革措施的征答結果,卻出入意料地表明,青年人大多數對此持樂觀的態度。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青年人缺乏足夠的認識,潛存著較弱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關於股票和證券交易問題。在我國試行股票證券交易,由於缺少必要的發放機製,也曾出現過問題。1992年8月深圳股市騷亂事件人們記憶猶新。但是,青年人對股市在我國的出現,卻以樂觀為主。認為效果積極的占51.0%,認為缺少發放機製易引起混亂的占27.2%,認為經濟上意義不大、精神上有破壞性的占10.1%,認為出問題是放得不夠的占11.7%。如果把支持試行股市的兩項人數加起來,占總調查人數的62.7%,多數青年對股市顯然持樂觀態度。

  關於房地產交易和向國外租讓土地問題。自1992年春季以後,全國出現了房地產交易熱,尤其是以舉辦“開發區”為名的向國外資本租讓土地的熱潮。這個熱潮的實際發展狀況是不夠理想的。新出現的6000個開發區需要4.5萬億元才能啟動,這是不可能具備的資金。國務院領導在總結這一現象時指出,開發區開而不發趁早下馬,從此後任何開發區不能再增。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廉價租讓、審批不慎,使外國人炒地皮賺中國人錢的教訓。秦皇島市一個星期之中審批了200多樁向國外租讓土地合同的消息在《人民日報》的發表,是這種租讓熱的頂點。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憂慮。但是,青年人對此持樂觀態度的卻居多數。

  關於調整和提高物價問題。在1988年的一次全國青年思想狀況問卷調查中,92.75%的人認為當年的搶購風是物價改革失控和人們不適應物價放開造成的;65.71%的青年人認為物價放開必須以相應提高工資為條件;在“最感煩惱的十個問題”中,青年人把“亂漲價”擺在了首位,占63.79%。但是,這種情況在這次調查中改變了。問卷中針對不久前國家對交通、燃料等價格的上調,群眾持平靜態度一事,尋其原因,結果答案是:“認識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一項占43.6%,“對價格調整的承受能力強了”一項占31.1%;選擇消極性答案的,認為“不滿意也沒辦法”的占21.2%,認為“孕育著不滿情緒”的僅占4.1%。這種對物價上調的態度,一方麵反映了對逐步調整物價的適應,另一方麵反映了青年對物價改革的樂觀態度。

  關於大學生不包分配的問題。這是1988年以來曾經出現並引起爭議的一種主張。過去,大學生中相當多的人曾反對實行這種政策,認為這會導致走後門之類的歪風合法化。但是在這次調查中出現了變化。在“您怎樣評價國家對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的政策”調查問題中,回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占37.4%;認為“會助長走後門的歪風”的占26.2%;認為“現在不具備實行這一政策的條件”的占26.0%;回答為“說不清”的占10.5%。可見青年對這項改革持支持態度的比率比較高,三種鼎立的意見中,樂觀態度占了上風。如果再進行分析,非大專以上學曆的青年人選擇讚成不包分配政策的比率更高一些,占45.5%;研究生學曆的人持否定性第二項態度的比率稍高一些占33.3%,為本文化層最集中的選擇;大專學曆層次的人較接近總體選擇的各項比率。可以看出,這個總體態度是以大學生為主體。在實際工作中,某學院93屆本科畢業生對雙向選擇,不包分配的做法,大部分感到可以接受,主要精力用於找門路、找單位,並未對不包分配的政策表示不滿。

  從以上幾個方麵的改革措施出台來看,青年人大部分持一種積極的、樂觀的態度。這說明青年人比前些年更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雖然,青年對某些政策、措施出台所帶來的負麵作用估計不足,但經過引導和妥善的解釋,不會對改革的具體舉措發生對抗的情緒和行為。

  三、對社會問題的不滿集中於腐敗現象,對法製建設呼聲較高

  青年對社會問題的不滿集中於某些黨和政府人員中出現的腐敗現象。這種狀況,與1988年一次調查的結果基本相似。那時,青年對腐敗現象的估計偏重,對腐敗現象不滿,強烈要求懲治腐敗。1989年之後,黨在懲治腐敗方麵作了各方麵的努力。但是,這次調查表明,對腐敗現象繼續蔓延的不滿仍是青年政治態度方麵的一個突出問題。

  1.腐敗程度在加深是多數青年的基本估計

  對腐敗現象內涵的認識,更加係統。1988年的一次調查中青年們對腐敗現象的認識停留在“官倒”這種現象上。這次調查,則有了較寬泛係統的看法,在青年對五種社會醜惡現象的厭惡程度排序中,排列順序依次是:官僚主義,以權謀私,貪汙受賄,生活腐化,其他。青年最痛恨的前三項內容,是當前腐敗現象的主要表現類型。

  2.關心發展經濟,重視法製建設和懲治腐敗

  在比較我國政治體製改革與經濟體製改革的進程時,不少青年人認為政治體製改革滯後於經濟體製改革(占57.7%)。這又說明,不少青年把鏟除腐敗視為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並把希望寄托於政治體製改革和法製的健全。

  3.懲治腐敗和健全法製是扼製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有力措施

  在訪談調查中,從青年幹部到一般青年群眾,在對腐敗現象的蔓延痛心疾首之餘,許多人流露出對西方多黨輪流執政政體的羨慕和推崇。一方麵,這說明,部分青年缺少近代世界發展曆史的教育和修養,不了解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革命之後,經曆200多年才出現穩定政體的過程,因而不能正確對待現實社會主義製度的調整和曲折。另一方麵,這也說明,由於理論教育的欠缺,青年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還沒有從思想上樹立起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行艱苦探索的開拓精神,因而有揀取過時的西方現成的做法來醫治現實的毛病。這兩個方麵的傾向,都是需要注意的。

  青年處於追求政治真理的最熱情的階段。但是,腐敗現象的存在造成了社會主義的理論與現實相對立的局麵,損害了青年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信仰的積極性。隻有鏟除腐敗,健全製約腐敗的製度,才能從根本上贏得青年,贏得未來。

  四、青年思想理論上某些混亂亟須作出有力的疏導

  與青年追求政治安定的態度相對照的,是青年在思想理論上存在較多的混亂,不應等閑視之。

  1.信仰與困惑並存

  這種信仰與困惑並存的狀態,通過青年的另一宣泄渠道可以看出來。這就是青年中的流行歌曲。《中國青年報》1993年5月4日公布的青年最喜歡唱的五首歌曲是《一無所有》、《跟著感覺走》、《妹妹你大膽地向前走》、《心中的太陽》、《半夢半醒之間》。這五首歌曲之所以適合青年,其共性就是在一定的時期宣泄出了對理想信念的一種困惑和迷惘。如《心中的太陽》的歌詞:“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我不知道哪個更圓哪個更亮;山上有棵小樹,山下有棵大樹,我不知道哪個更大,哪個更高……”一時流行的歌曲也是這樣:電視劇《渴望》主題歌中突出了“誰能告訴我,是對還是錯”的困惑;電視片《編輯部的故事》以其“無價值判斷”的調侃吸引觀眾,其主題歌也突出了無是非標準的情緒。有人認為電視片《京都紀事》的主題歌尚好,但也是突出了“不要問為什麽,不要問幹什麽,我要追求,我要奮鬥”的情調。這是一種困惑的呼喊與掙紮。詩言誌,歌傳情。這些歌曲傳導出的情緒,顯然反映了當代青年思想信仰方麵的困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社會中存在的理論與實際不統一的現實;理論工作滯後;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忽冷忽熱,時斷時續;以及蘇東劇變的衝擊。

  2.愛國主義觀念有誤區

  在問卷調查中,有一題是“下列愛國主義的各種理解,您傾向哪一種?”

  結果是,認為“愛國必愛社會主義”的占37.0%,認為“愛國起碼不反對社會主義”的占24.8%。認為“愛國不必愛社會主義”的占38.2%。愛國必愛社會主義是我們對國內青年的基本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已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每一個公民都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卻有一部分青年誤以為可以將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分離開來,這是一個亟須引導的觀點誤區。

  青年中愛國主義的知識基礎也未可樂觀。《光明日報》1993年8月16日載記者文章,江南某市一次“選美”決賽會場,8名“佳麗”被主持人提出的“中國的四大發明是什麽”的問題難住,在規定時間內無一人答出,最後有一位“佳麗”試探著說:“是火柴吧?”全場驚愕之餘複又哄堂大笑。這不應該被視為偶然事情。北京某模範教師反映,北京市某中學初中學生,竟然認為方誌敏寫《可愛的中國》,純屬教師編造的故事。有的學生認為,那時中國那麽窮,怎麽會有人愛她?這些青年連基本的曆史事實都茫然無知或懷疑否定,我們的事業怎能依靠他們接續下去?

  最近在青年中流行的小說《廢都》,其主旨在於揭露失去曆史上的政治、經濟、軍事優勢的西安的人們“自卑性的自尊”、“無奈的放達”、“尷尬性的焦慮”,作者解釋說:“西安在中國來說是廢都,中國在地球上來說是廢都,地球在宇宙來說是廢都。從某種意義上講,西安人的心態也恰是中國人的心態。”因此,“大而化之,來寫中國人,來寫一個世紀末的人”。(陝西日報《星期天》刊,1993年8月14日)把整個中國人作為廢都的人來對待,容易導引起民族虛無主義情緒。

  3.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有待深化

  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訪談調查和同行討論中,我們發現青年中有一部分人認識不深,甚至有人誤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中國特點的資本主義。這種誤解說明我們的理論工作滯後。

  對社會主義民主的認識也有誤區。這次問卷調查中,有一題為“您認為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其民主狀況如何”。回答“中國的民主製度優越”的占28.3%,回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製度優越”的占7.8%,絕大部分人認為是“各有利弊”,占57.6%。這一方麵反映了我國民主建設的任務很重要,迫切要求進一步完善民主製度,另一方麵也反映了在民主問題上,相當多的青年人難於分辨現象與本質。這與我們沒有深入細致地把中國與西方民主製度,從曆史到現實,從形式到本質,進行生動活潑地教育有關。

  在問卷中問及蘇東劇變的實質時,有57.3%的人認為是“資本主義和平演變”,有21.4%的人認為是“各國自己選擇的改革之路”,還有11.8%的人認為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失敗”。用這種觀點看問題,難免影響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看法,影響未來的安定。對於蘇東劇變的分析未能在青年中展開。外交政策上的不加評論,不應該成為青年教育中不敢提及的根據。對蘇東劇變沒有正確認識,難免會影響國內的安定。

  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龍去脈青年中不少人並不明了。他們往往認為這個理論是為目前政策服務的說明,沒有看到它是中國共產黨七十多年理論與實踐的必然結果。

  4.對學潮成因的認識有待提高

  在評價過去的學潮方麵,也有類似的情況。問卷中問及1985年“新九一八”學潮的原因時,47.8%的人認為是“對當時的不正之風不滿”,18.5%的人認為是“愛國,反對日本軍國主義複活”,22.6%的人認為是“受別有用心的人挑動”,11%的人認為“對改革開放和新環境不適應”。

  五、衝擊青年思想觀念的幾個因素

  根據各種形式的調查,青年思想觀念和政治態度目前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麵因素的影響。

  1.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

  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改革必然強調市場和貨幣,一部分人將這一改革曲解為隻講賺錢,滋生拜金主義。在這種思潮影響下,當今青年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錢而忽略了思想道德。金錢使有的女大學生走出校門,去當“伴舞女”。東北某城市慘淡經營的大酒店,自從有了300多名大學生伴舞女之後,上座率由30%上升到90%,甚至100%。一名文科專業的伴舞女自述說,“客人對你有興趣,你再敲客人一下,一般月收入三四千輕而易舉。弄好了一個月萬元沒問題”。她們感慨地說:“酒店6個月,勝讀10年書,社會很精彩,男人很無奈。”(《中國青年報》,1993年7月22日)某市出現了許多單間卡拉OK廳,有些舞廳還設立“小火炕”的隔離間作色情經營。遼寧在一次行動中,當即抓獲十多名大學生賣淫女,其中僅一所綜合大學就有6名。

  2.社會醜惡現象的衝擊

  青年對近年急劇增多的社會醜惡現象極為不滿。這種情緒,影響了青年對市場經濟改革的看法,也影響了對國家改革前途的看法。在訪談中,一位青年幹部說,社會風氣似乎一夜間變壞了:嫖娼、賣淫、黑社會、車匪路霸、吸毒突然連成了片。社會風氣不是比以前好,而是更糟了,甚至解放初期已滅絕的醜惡現象現在又出現了。談起這類事,似乎人人心裏都不痛快,埋怨“為什麽對這些醜惡現象,我們的專政工具不露出牙齒?”

  在訪談中還發現,有些在私營或三資企業工作的青年人恨某些私營企業或三資企業主,隻顧賺錢而不顧工人死活。眼看這樣的企業主行賄偷稅,逃避各種檢查,又在社會上吃得開,有威風,青年工人產生了對目前社會主義製度的誤解。有些人說,看來沒辦法,中國現在隻能搞資本主義了。

  3.教育事業有危機感

  在問卷調查中,“您認為趕超亞洲四小龍最難達到的目標是什麽”一題,選擇“教育發展水平”一項,占48.5%,其他,“經濟發展水平”占26.2%,“社會道德水平”占15.4%,“科技水平”占9.9%。可見,青年人對教育的現狀和前途很不樂觀。

  教育事業近年來雖有改善但不樂觀。中小學教育,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教育的狀況在一些地方仍然相當落後。農村小學質量差,升學的路越來越窄,上大學的路難通。大學教育麵臨著經費上難以維持的局麵,使大學校長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來考慮創收。北京某學院出租了學院主樓,中央某研究所賣了自己的圖書館,有的學院正在張羅出賣校園地皮。這種籌措辦學經費的做法必將造成更難辦的後遺症。大學提高創收的另一途徑是在學生身上做文章:濫收自費生,大量提高學費,索取畢業生單位的費用等等。這嚴重影響了大學校園的安靜,教學氛圍淡漠了,學生對教育改革的承受力遇到考驗。

  對於自費上大學或將來自費上大學,相當部分的大學生及其家長表示不能承受。在“您對自費上大學的主張作何評價?”一問中,43.9%的人表示“不能承受”,37.5%的人表示“能夠承受”,18.6%的人表示“不關心”。

  新聞界披露幾起中小學教師不能按月開支和大學教師賣餡餅,校園經商熱潮的現象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冰心、巴金著名作家都提出尖銳的批評,反對拖欠教師工資,反對教師搞第二職業,反對忽視教育事業的傾向。還有人主張,把從事第二職業的人從教師隊伍中分流出去,淨化教師隊伍。

  陝西某學院1993年通知新生交學雜費1040元,不少學生竟不敢相信是真的。學費、生活費用加在一起,4年最少8000元。該學院學生60%來自農村,這個負擔是超重的。青海一位學生家長賣了正在幹活的耕牛,有的家長去貸款為孩子交學費。與此同時,社會上卻出現了“貴族學校”,公開以“貴族教育”為辦學宗旨。有的青年認為,這是兩極分化現象在教育方麵的展示。這種現象已超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本來的含義。

  目前教育改革的現狀也有令人擔憂之處。不少高校主要興奮點在“創收”,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被忽視了。有的大學在增減專業設置、增減招生、辦學方向上,有些改革措施缺乏事前的充分論證。

  社會經濟政策導致分配不公也影響教育的發展。師範大學連續多年招不到第一流的學苗。這與社會現實中教師的經濟地位低下有關。某大學附中應屆高中畢業的高材生,本來在基礎物理學方麵很有發展,高考卻不願報該專業。他們說,搞基礎科學的專家、教授受窮,不如學點簡單技術搞電腦生意能發大財。

  4.思想政治工作機構有削弱之勢

  越是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越是應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但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機構的狀況令人擔憂。它沒有適應和滿足青年工作的需求。

  團員和團幹部的政治進步要求淡漠。高中生、大學生、職工團員、團幹要求人黨的人比率不高。在北京市團的工作抓得較好的某係統,相當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團支委以上的大部分團幹部沒有人黨的強烈要求。部分團員缺乏自豪感和光榮感。

  思想政治工作乏力的狀況是由於在抓經濟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兩手抓,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結果。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麵,投入少,人力不足,研究不夠,因此適應性較差。加之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麵幾度出現忽冷忽熱的輿論導向,使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士氣受到損害。這些對青年教育都很不利。

  六、關於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建議

  為了在政治思想上贏得青年,培養好跨世界的一代接班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亟須加強。特提出以下建議:

  (1)實現社會綜合治理,懲治腐敗,端正社會風氣,掃除社會醜惡現象,淨化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

  (2)切實加強共青團的工作,增加對青年教育的力度。突出共青團團結、教育、引導青年作用的宣傳,提高共青團的社會地位。改變基層團組織癱瘓或半癱瘓狀態,表彰基層優秀團幹部。

  (3)注意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避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左忽右、忽冷忽熱的現象。思想領域中,目前的新特點是:青年思想上“左”的東西不多,易受資產階級思潮的影響,應持續有效地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艱苦奮鬥教育、道德教育,並切實對幹擾教育的消極因素進行清理。應表彰關心青年、對社會負責的健康報刊和作品,批評和限製格調低下的報刊和作品。

  (4)重視教育事業,辦好大、中學校,是穩定青年主體的根本措施。改變大、中學校教師待遇低、留不住人的狀況。糾正忽視基礎學科的片麵傾向。糾正社會政策中的短期效益的傾向、狹隘的實用主義傾向、盲目的亂改亂動的狂熱。防止各高校對基礎學科的忽視和否定。沒有高校的穩定,就沒有青年的穩定,就沒有國家安定團結的大局。

  對目前高校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教師擔任與自己事業不相幹的、以賺錢為目的第二職業,不應提倡,應對他們實行分流政策,讓這些人離開教學崗位從事經營活動,否則影響整個教師隊伍的安定。嚴禁高校教師、幹部拉在校學生經商的做法。擔任經營性公司職員和經理的學生,應及時地將其除名,讓其離開學校。

  (5)在縣級以上各級政府設立青年工作部門,從政府的角度關心和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反映和解決各種青年問題,溝通青年與政府的聯係渠道。

  青年工作部門可吸收同級團委兼職,但必須有穩定的幹部設置。超出年齡限製的共青團幹部,可進入青年工作部門工作。

  (6)持之以恒地開展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活動,引導青年正確認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關係。

  重視對青年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引導青年將橫向與縱向、微觀與宏觀、局部與全局的觀察結合起來。對於青年的認識問題,重點從思想方法的角度作疏導。

  全麵,準確地對青年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引導青年認清這一理論的產生的必然性、科學性,認識這一理論的發展過程;認識市場和價值規律的社會作用的範疇,防止產生使市場和價值規律浸人黨政生活、法律領域、人際關係領域、新聞宣傳領域的誤解,建立一種法製市場經濟的概念。

  在高等院校,不願從事馬列主義教學和自身素質不適合做馬列主義理論教師的,應讓他們改做別的工作。不允許利用馬列主義課堂進行違背馬列主義的宣傳。

  對青年中反映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熱點問題,應及時地、有效地通過宣傳媒介進行討論和引導。對於社會的某些醜惡現象,應動員青年自身用馬列主義的思想武器進行分析研究,發揚正氣,支持青年扶植正氣、鏟除邪氣的正義行為。

  (原作載於《跨世紀中國青年的問題與導向》,中國和平出版社1994年版;該課題為國家中華基金課題“現代化進程中的青年社會問題”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