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創業 富民 強村三部曲——李文華創業經曆

  李文華,男,南昌市灣裏區人,1969年11月出生,大專學曆,南昌市灣裏區人大常委會委員,江西省青年商會常務理事,灣裏區招賢園林苗木行業協會會長,南昌市灣裏區招賢鎮招賢村黨支部書記,江西淦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成功創辦了江西淦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並通過“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全村村民共同致富。2005年擔任招賢鎮招賢村黨支部書記以後,團結和帶領招賢村群眾,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為富一方經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諧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李文華先後榮獲“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西省‘十佳’創業青年”、“南昌市勞動模範”、 “江西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江西省優秀基層調解員”等稱號。

  當人們驅車進入灣裏區招賢鎮招賢村時,一路上形態各異的植物頓時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紅樟木、杜櫻、桂花爭奇鬥妍、姹紫嫣紅,各類樹樁、盆景造型優美,意境深遠,成片的小苗生機勃發、鬱鬱蔥蔥……而掩映在這一景象背後令人咋舌的事實是,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全村苗木總價值在3億元以上。 2007年全村花卉苗木業創產值達8600多萬元,占全村總產值的93.6%,人均村純收入已達到12600元,其中來自花卉苗木業的人均收入超過萬元。昔日偏居一隅的招賢村成了遠近聞名的“一村一品”花木村和名副其實的首富村。說起村裏這幾年的變化,談起自家的“發家史”,村民們都會感激地提起他們的致富領路人、村黨支部書記、村花卉苗木協會會長、全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市勞動模範、江西淦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華。

  創業三部曲

  人們讚歎,李文華敢為人先,會經營,懂管理。透過他創業曆程中的“三步曲”,李文華從跑個體運輸到承包山地搞種養,直到辦起現在的省市級龍頭企業,讓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艱辛和汗水。

  1988年,19歲的李文華高中畢業後,購買了一輛貨車跑運輸,開始走向社會,闖蕩事業。憨厚壯實的他每天起早摸黑,不論長途短程,有貨就運;為了能多積攢點錢,裝車、卸貨時,他也很少休息,而是同貨場的搬運工一道幹。兩三年下來,還了買車的錢,存折上有了幾萬元,雖說凝聚了辛苦和汗水,也算是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世紀90年代初,灣裏區、招賢鎮兩級政府鼓勵村民利用荒山荒坡搞果業開發,因初期成本太大,響應者寥寥無幾,而李文華敏銳地意識到,灣裏區山多田少,搞種植業應該大有可為。他抓住機遇,向信用社貸款承包了村裏的130畝荒山,一邊繼續跑運輸,一邊搞起了果業開發。

  初次涉足一個新行業,所麵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當初的條件特別艱苦,山上雜木清理、果苗的選取、栽種等,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果樹栽培技術的掌握,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李文華到處求師拜友,虛心向農科專家、農業技術員和果業大戶請教,刻苦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從一個“門外漢”逐漸成為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種植能手。他邊學習邊實踐邊摸索,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降低生產成本,高起點高標準創建了水蜜桃園,在果樹下套種西瓜、花生等經濟作物,實現立體種植,使土地經營效益大增。天道酬勤,他的果園很快獲利,經過科學管理與“滾雪球”式滾動發展,桃園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效益可觀。

  幾年的艱苦創業、風雨拚搏,使李文華不僅嚐到了科技致富的甜頭,也曆練出搏擊商海的本領和膽識。1995年春,李文華不再跑運輸,而是全身心搞起來了專業種養。他根據招賢村緊靠城區、山地多的資源特點和比較優勢,緊扣美化城市的市場需要,種植花卉苗木,同時看準城鎮居民“菜籃子”需求養殖瘦肉型豬,大膽投資栽種了樟樹、紅樟木、杜櫻、桂花等近百個名優苗木;引進了杜洛克、長白、三元雜交等生豬優良品種,搞起了“花果豬”立體種養。

  經過十幾年的辛勤耕耘,李文華已經形成了以“花果豬”為主線的綜合產業,共有花卉苗木基地800畝,果園200畝,瘦肉型豬養殖場60多畝,生產母豬500多頭,年綜合收入達到200萬元。

  2004年底,李文華為順應市場的要求,注冊資金600萬元,組建了江西淦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村裏的幾家園林園藝公司一道,組織全村的經紀人和花木大戶組建花卉苗木協會,鼓勵和引導村民家家發展花卉苗木生產,帶出一批花木經紀人,辦公司、接工程、抓信息、跑銷路,搶占市場,使招賢村形成了“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一村一品”花木專業村發展模式,李文華的江西淦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也並一舉發展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江西淦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現有大型種養基地1500畝,固定資金3460萬元,是國家二級園林企業。2006年新增注冊資金達到壹仟萬元,公司主要經營園林綠化工程、市政工程、美化亮化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養護,花卉苗木盆景的生產及銷售。承接過百萬元的園林綠化工程10餘個,目前公司正開發一個集休閑度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的大型莊園。

  公司苗木基地位於南昌市西北郊,背靠西山梅嶺,三麵環山,一麵靠近城區,距南昌10公裏,南依南昌西外環、320國道、昌九高速公路、昌樟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栽種了布朗李、桂花、香苞、廣玉蘭、杜英、含笑、香樟、古樁等綠化苗木百餘個品種,盆景數千盆,年產值近千萬元,是一個集旅遊觀光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生態示範園。公司與該村近千戶建立營銷聯係,成立了招賢鎮花木協會及招賢園林苗木專業合作社,為今後的生產銷售形成合力,為“一村一品”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機構和經營管理製度,現擁有高、中、初級專業技術管理人員20人,其中高級工程師3人,工程師13人,助理工程師4人;專業技術工人20人;園林項目經理8人;六大員12人及專業施工隊伍幾批,共計80餘人。公司施工經驗豐富,近幾年來承接了一係列園林綠化工程,如:2005年施工的南昌齒輪廠區綠化工程總造價358萬元,經驗收合格並榮獲優良工程獎;2006年承建洪恒花園小區綠化工程,總造價552萬元,經業主驗收合格評定優良等級;2006年施工的江西財大新校區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總造價1200萬元;2007年施工的南昌市蔬菜村農民公寓綠化工程總造價265萬元等等。公司所施工的園林工程合格率達100%,優良工程5個,受到群眾和業主方的一致好評。

  公司是南昌市苗木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是江西省“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龍頭企業。2006年被南昌市科委列為科技示範基地;被南昌市水利局、市水土保持委員會列為水土保持生態莊園基地;被南昌市林業局授予南昌市2005年度苗木花卉經營誠信單位,是江西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示範基地。

  富民三步棋

  人們誇獎,李文華公道能幹,有闖勁,善謀略。無論是2003年當選招賢村委會主任以來,還是2005年當選了村黨支部書記,先富起來的李文華始終把帶領村民共同富裕作為頭等大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幹給大家看,帶著大家幹,圍著市場轉”是他在富民路上走好的“三步棋”。

  單花獨放紅一點,萬紫千紅春滿園。當上“村官”的李文華,把大家的信任,化著為百姓辦事,為鄉鄰造福的責任心和事業心。他致富不忘眾鄉親,摒棄“藝不外傳”的陋習,親手把自己十多年來摸索掌握的一係列栽培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四鄰八鄉的村民,幫助帶動了45戶農戶種植苗木花卉,在當地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領頭雁”的作用。

  村民胡小娟,父親多病,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女,承擔下家庭重擔,擔著一身債務,生活極度困難。李文華多次登門鼓勵她發展生產、勤勞致富,還送給她5000元錢作生產啟動資金,免費送給她3000多棵桂花樹苗,幫助她發展花卉苗木業。在李文華的幫助下,村民劉茶英靠5畝花卉苗木基地,很快擺脫了困境。

  村民李國平生活困難,想養豬卻沒有本錢。為幫助他發展養豬業,李文華賒了4頭種豬給他,還將飼料賒銷給他,並上門傳授飼養、防疫等知識。如今,李國平已飼養母豬11頭,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

  為了牢牢掌握市場,李文華一方麵利用自己的公司吸納專業技術人才和營銷能人,和村裏的幾家園林園藝公司一道,鼓勵和引導村民家家發展花卉苗木生產,帶出一批花木經紀人,辦公司、接工程、抓信息、跑銷路,搶占市場;另一方麵通過組織全村的經紀人和花木大戶組建花卉苗木協會,聘請了江西農大、省農科院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到各村民組上種植栽培技術課,印發果樹種植技術資料,並到果園、苗圃現場傳授農民果樹、苗木嫁接、剪技、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免費為困難村民提供種苗。

  在李文華的幫助和帶動下,村民紛紛在山上種果造林、在山下建欄養豬、在稻田栽花育苗,全村98%以上的農戶,家家種花木、戶戶養豬忙,花卉苗木麵積猛增到8000多畝,養豬專業戶達100多家。現在招賢村已經形成了“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一村一品”花木專業村發展模式。2007年末,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12600元。許多村民不僅在村裏蓋起新樓房,還在新建、南昌等地購買了商品房,帕薩特、奧迪等高檔轎車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強村三步跳

  人們評價,李文華卓識遠見,辦實事,顧大局。當上村裏的“主官”後,李文華常常琢磨著招賢村的“強村大計”——創立“一村一品”的花木專業村品牌,創建資源特色、環境優美、區位優越的創業平台,打造“贛源項目”與招賢新農村相得益彰的江南第一生態旅遊村,並一步一步地實施著……

  為了能全身心地做好村裏的工作,實現自己的強村富民的目標,李文華從當村主任的第一天開始,就把自家的種養基地交給妻子去管理,創辦的“淦鑫實業”也是高薪聘請了一名總經理幫助打理。而李文華則一心撲在工作上,為實施“強村三步跳”,操辦著一件又一件實事。

  通往村裏的公路原來是一條黃泥路,車難進、物難出、人難行,“行路難”一直製約著經濟發展。為了修好這條路,李文華帶頭捐款20000元,發動村民共同籌資,很快籌到了足夠的資金。工程施工後,他堅持靠前指揮,放棄節假日和雙休日,頂著似火驕陽,親臨施工現場嚴把質量關,與大家一起奮戰在生產第一線,以確保施工的質量和速度。經過一個月的奮戰,這條長4.2公裏、寬6米的路順利改造完工。村裏的花卉、水果、生豬源源不斷地運出村,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由於電線老化、電源供應不足、村民用電費用很高,“用電難”一直困擾著村民,村民們希望能用上低價電。李文華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將架通農電當成一件民心工程來抓,他積極爭取有關政策,多次召開村民大會進行商討,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務,對電網進行了改造,並對一些困難群眾減免了入網費。電網改造工程全麵完工後,村民們用上了同網同價電,電價與以前相比大幅度降低,村民們都說李文華為大家辦了一件大好事。

  南昌市西外環高速公路是全市重點建設工程,途徑招賢村2公裏,占地麵積200多畝,須拆遷農房40多棟,豬欄2萬多平方米,拆遷的工作量、工作難度非常之大。李文華風裏來,雨裏去,走東家,跑西家,挨家挨戶上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引導村民舍小家顧大家,舍眼前顧長遠,舍小局從大局,一次不行去兩次,一遍不通就去多遍,他與村民們拉家常,講道路,談發展,同時還千方百計地為拆遷戶解決安置問題,切實為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那段時間,他的鞋底磨穿了,嘴皮磨破了,嗓子嘶啞了,但他毫不氣餒,一遍遍上門做工作,終於,村民的思想通了,招賢村成為招賢鎮拆遷難度最大、拆遷速度最快的村,西外環高速公路建設也得以順利施工。

  村民富裕了,地方經濟發展了,李文華的目光看得更長遠了,一方麵,他積極爭取外來資金,致力推動經濟上新的台階;另一方麵,大力發展村辦教育,提高招賢小學辦學條件。在他的積極努力下,由中國保利集團投資30多億元、占地2470餘畝的“贛源”項目落戶招賢村。現在該項目已經獲得批準並即將動工。該項目建設後對灣裏區甚至南昌市都將產生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招賢村將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新的發展契機。

  李文華經常告訴村民和村幹部要發展好招賢村,就要發展好教育,因為孩子是招賢村未來的主人,把他們教育好了才是根本。2008年,為提高招賢小學辦學條件,使村裏的孩子有個優美的學習環境,李文華又四處籌集資金,村裏拿出25畝土地建設招賢小學及幼兒園教學大樓。每天不管有多忙,他都要到工地查看教學大樓的建設進度,解決施工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新的招賢小學教學大樓落成後,李文華又忙前忙後,帶領著村幹部搬運課桌、書籍等教學用具。

  如今的招賢村,正朝著創立品牌、創建平台和打造江南第一生態旅遊村的目標一步步跳躍式發展,已成為全省“三培兩帶”致富先進村、南昌市農業產業化“一村一品”(花木)示範村、生態文明示範村、灣裏區名符其實的首富村;李文華創辦的江西淦鑫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被列為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他本人也先後被授予南昌市勞動模範,全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佳創業青年、南昌市十佳農民等榮譽稱號。

  當今時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

  各行業的優秀人才像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他們品德高尚,胸懷寬廣,堅韌不拔。他們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懷著一顆對祖國、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憑著深厚的知識,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耕耘著、奉獻著。新建縣中醫院院長熊周勇就是一個。他28歲就當上聯圩鄉醫院院長。他和他的班子成員及其同事們,把一個僅有科室規模的縣中醫院建設成實力雄厚、遠近聞名,具有大量先進儀器設備的二級甲等中醫院……

  精醫良德贏得百姓信任

  1999年5月26日。

  上級決定熊周勇調縣中醫院任院長。

  消息傳出。

  人們竊竊私語:“是邊陲鄉鄱陽湖湖濱聯圩醫院調來的”。

  “聽說還隻30剛剛出頭。”

  “嗯!一個30多歲的人,又是鄉下來的,主管縣級中醫院?”

  中醫院內外,上上下下,一片疑惑的眼光。

  熊周勇心裏清楚,縣中醫院是1984年底在縣人民醫院一個中醫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雖然有一二十年的曆史,醫院仍然是範圍狹小,設備陳舊,室內簡陋,人才缺乏,條件差到了最低點。

  熊周勇深深地感到身上擔子的重量。

  對於從小就跟隨父親學醫,又當過醫院院長的熊周勇來說,醫院怎樣麵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怎樣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要取得成功,這個關係到醫院生與死,成與敗的核心問題,自然地在他的腦海裏翻騰著、思考著。

  此時此刻的熊周勇想得很多很多:他想中醫院要走出困境路該怎樣走?如何發揮中醫的優勢,如何使中醫發揚光大,如何做好“中西醫結合”?想中醫院靠什麽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

  ——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

  對!這是一條根本性的道理。醫院看不好病誰來?醫院作風惡劣冷若冰霜誰來?

  熊周勇召開了班子“問計”會,並向大家提出了自己對改變醫院落後麵貌的意見和想法。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人生也好,工作也好,都像趕路,隻要認準了目標,選定了方向,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向前進。熊周勇目光敏銳,思維靈活,做事果斷,不拘泥於條條框框,常常打破常規,出奇製勝……

  熊周勇有一個特點,以行踐言,凡事他自己先幹,敢闖新路,在前麵領跑。

  熊周勇出生於中醫世家,他父親熊運祜是個有名的中醫。他在學生時代就開始讀醫書,很早就跟隨父親學醫。他刻苦好學、善思肯專,兩次在江西中醫學院深造。他有深厚的中醫學理論功底,加上近20年的臨床經驗以及父親祖傳“秘方”,憑著這些有利條件,他決心在中醫這條道路上有所建樹,將具有優良傳統的祖國醫學進一步發揚光大!

  他將古代醫學家的經驗進行臨床驗證,通過數以千計的病例,進行類比分析、觀察療效、以求精華。他運用中醫學“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祛邪扶正”的原則治療疑難病症,取得相當好的療效。

  患者喻欣穎,2001年生,小女孩得的是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症,先後在省兒童醫院、省第一附屬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治療不見好轉,後經熟人介紹找到熊周勇。因到處求醫經受折騰,當時小女孩發高燒,頸後及胸前有多處瘀斑,四肢多處有出血點,精神極差,經熊周勇的中醫治療,僅三個月就痊愈了。

  一位來自鄱陽湖疫區的羅嗣輝,血吸蟲病致肝硬化腹水,在省市醫院治療無效,確定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被熊周勇用他的中藥治好了,後來可以參加勞動。

  有一個叫熊晨的兒童,因膽道蛔蟲病發作,要盡快到醫院去住院做手術,父母嚇得驚慌失措,忙把一切都準備好,帶著孩子去南昌的醫院……碰到熊周勇。問清原委後,熊周勇對孩子父母說:“你能否不去醫院做手術治療?我開副藥給孩子吃。”結果三副藥吃下去就好了,還為他們節約了一大筆費用。

  還有一個姓吳的患者,年方19歲,正值青春年華,患嚴重“三叉神經痛”病,曾到多家醫院治療,花了數萬元都未見好轉,並且病情不斷加重。發作時,頭痛如電刺,甚至痛得她忍不住用頭去撞牆,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後聽人介紹,她找到熊周勇,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治療,痊愈了,她臉上露出了笑容,全家感激涕零。

  熊周勇用“清熱散結,扶正抗癌”的藥物加減組方後,對中晚期癌腫的病人進行治療,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起到了相當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療效。他還運用同樣原理和方法配藥治愈乙肝急性發作病人三四百例。

  熊周勇精湛的醫術,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肯定,博得了人們的高度讚揚!他運用中醫學原理創新的做法,提倡其他醫生應用,使全院的醫療水平得到了跳躍式的提高。消息傳開,患者從四麵八方慕名而來,熊周勇的名聲遠揚,新建縣中醫院譽滿四方,前來看病的人像“趕集”一樣源源不斷。

  醫院門診大樓內,每天人潮湧動,推進湧出,前來看病的人都要趁早趕到,提前排隊。如果稍微來得晚了,一個上午是很難看得上病的。

  時間快到12點了,看病的還在不斷地來,一位患者說:“我家到這裏好遠啊,早上三點多鍾就起床趕路。”是的,現在到中醫院來看病的人,有本地的,有外地的,還有外省的,都是慕名而來的。

  在熊周勇就診室內,隻要他在坐診,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嚴寒的冬季,患者的排隊總是裏三層外三層。

  為了多看一些病號,熊周勇每天提前近一個鍾頭上班。他從不丟下一個病號不看,不管有多少,一定要看完為止。中午常常要到一點多至兩點鍾才下班。為了能多看幾個病號,他的早餐改吃炒飯,班下得晚了肚子也不至於餓得難受。為了省去上廁所的時間,他不敢多喝開水。一天下來熊周勇要看上近100例病號。

  在患者的心目中,熊周勇是一個手到病除的“神醫”。人們有病特別是疑難病就是找他,認為經過熊周勇治療後病不得好那是“沒有福分”,是“命該如此”。

  熊周勇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視病人為親人。他總是耐心細致地為病人診脈,不厭其煩地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種疑問,從不敷衍病人。開處方總是為病人考慮,盡量少花錢能治好病。對一些經濟上有困難的患者,他更是體貼周到,經常自己拿錢為他們墊付醫藥費。他從不接受病人的一錢一物,有患者為了表達感謝之情送來一點東西,他都婉言謝絕。讓前來看病的人“帶著病愁來,高興笑臉回。”

  熊周勇看病不分在醫院還是出診,不分白天還是黑夜,有時三更半夜,隻要得到信息,毫不猶豫立即前往。有一次為給一個腦出血患者出診,因下雨路滑,騎摩托車在途中發生意外,造成右肩關節脫位,但他仍然帶傷坐診。

  熊周勇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激勵了班子成員和全院醫務人員奮發努力,積極向上,也給醫院帶來了“滿園春色”。

  重視人才培養,增強總體實力

  夜,已經很深了,從門診部到住院部,人們早已熄燈熟睡,整個醫院一片靜謐,唯獨隻有門診部四樓東南角熊周勇那間不到15平方米的辦公室裏燈還亮著。他在伏案翻閱文件,研究問題,思考著中醫院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勝,增強實力,得到發展,已經好幾個鍾頭了。

  這時,他確實顯得有些倦意,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走向窗口並打開窗戶深深地吸了幾口新鮮空氣。初冬的贛江河畔,一陣陣涼風撲麵而來,把躲藏在熊周勇眉稍間的睡意一掃而去,頓時神清目爽。他站立在窗口,凝眸遠眺,寒空流星隱隱,紅穀灘燈光閃閃,星光燈光從窗口射進室內來,照在熊周勇身上,心裏倍感暖意。

  他關好窗門,返回到辦公室桌邊,拿起茶杯加滿了熱水,喝了幾口。在室內來回踱步,又思考起來: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人才的競爭,技術的競爭。中醫院一定要確定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那就是要創“名院、名科、名醫‘三名’”醫院,要走“中西醫結合,科技興院”的路子。醫院是一個靠技術吃飯的地方,如果沒有高超的醫術,超強的實力,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就沒有立足之地。

  熊周勇又重溫了《孫子兵法》裏的至理名言:“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這句話成為古往今來兵經中的經典,似乎人人都懂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夠真的做到這一點。他分析了中醫院的利弊,也看到了中醫院所處的周邊環境,在這之前,中醫院之所以拳頭打不出去,走不出困境,說到底是醫療水平低,沒有競爭的實力,這是其一;其二,中醫院周邊的大醫院、強醫院林立。東麵,南昌省市醫院僅一河之隔;北麵,不到2公裏是省肺科醫院;西邊,緊緊相連的是省勞改局醫院;靠近身邊的是縣裏的重點人民醫院。

  熊周勇認為沒有退步了,隻有橫下一條心,下決心培養自己的人才,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醫術水平,這樣才能增強醫院的競爭實力,才能在強強中間創出一片天地來!

  這叫做絕處逢生!

  他拿本院婦產科的變化在班子成員會上作舉例說明:婦產科是中醫院早期的一個科室,有9個人。由於技術水平低,以前人家都不願來這裏分娩,年接生9例,業務收入才幾萬元。2000年費了很大的勁,引進了萬建華大夫,他婦產方麵的醫術高、名聲好,服務態度又好,很快,這個科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孕婦分娩,由不願來變成通過關係擠進來,年接生量超過1000例,業務收入超過200萬元。

  熊周勇培養人才,采取的辦法是兩條:“派出去和請進來”。

  具體做法上,他們既突出中醫,又做到“中西結合”。醫院用了5年多的時間,每年按在職醫務人員5%的數額花重金送到江西第一、第二附屬醫院和其他名牌醫院去進修、培養,重點科室,技術把關的重點對象送到全國名牌醫院去深造。這部分人當中,有在北京傷科的,有在上海學高光儀器的,有在湖北協和醫院的……

  為保持中醫事業後繼有人,能可持續發展,醫院實行名醫帶徒。挑選中醫名校畢業,有臨床經驗,又有培養前途的年輕醫生,放在名醫身邊學徒。熊周勇身邊就長期帶了兩個。副院長毛益強,老中醫,並且是江西省兒科學會理事,兒科很有名氣,身邊也長期帶著兩個學徒,他們就是這樣一批一批的帶,使醫院的名醫後繼有人,層出不窮,代代相傳,醫院的人才實力不斷增強。僅近幾年以來,一些有建樹的醫務人員在全國、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50多篇。半工字形鋼片在骼骨延長中使用,獲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獎,獲南昌市一等獎。中草藥預防骨科手術後防感染載入《中國科技成果大詞典》。

  請進來,院領導專程到江西省中醫學院介紹縣中醫院現在的情況,得到了對方的好評和信任,被江西中醫學院列為教學實習基地,被省腫瘤醫院定為協作單位,與省兒童醫院建立定點合作醫院,還與南昌九四醫院建立了親密的協作關係。這些醫院技術先進,實力雄厚,他們經常不斷地派專家、教授來進行技術指導,講課,特別是碰到疑難問題或大的手術,隨時派一專家具體幫助、做手術。僅五六年時間已引進40多名。這些辦法的實施,迅速地改變了醫院人才技術的結構,業務水平全麵提高,形成了“院有特色、科有重點、人有絕活”的格局。醫院159個在職醫務人員中,具有衛生專業技術職稱的就有142人,占總人數的90%,其中具有中醫醫師、主治醫師(包括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職稱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6人。

  隨著各項專科的拓展,技術力量的增強。熊周勇在“以中醫為主,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上上邁出了穩健而成功的步伐。開設了內科、外科、婦產科、骨傷科、針灸科、肛腸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經顱多普勒室、胃鏡室、B超室、彩超室、心電圖工作、急診室、CT室等科室。還專門設有中醫特色的胃病、小兒麻痹康複、結石、蛇傷、性病、肝病、骨傷、哮喘、心悸、肝硬化治療,婦科病、夏季熱、不孕症專科。醫院近年購進了大量的先進儀器,各種不同的高精儀器,在專業人才手中操作自如。先進儀器的運用,大大地提高了病情檢測、診斷的正確性,特別是對疑難病症的診斷,使醫生看病“對症下藥”更有了科學的依據,大大地提高了對患病者的治愈率。

  嚴格內部管理,打造“滿意醫院”

  熊周勇雖然年紀輕輕,看問題卻有獨到之處,入木三分。他一接觸問題的實際,就能抓住其要領,提出來的意見往往使人讚歎和佩服。他說:“一個醫院要有高超的醫術,有良好的醫生固然重要,但這還不夠,還必須要有嚴格的管理,隻有這樣,這個醫院才能真正好起來,立於不敗之地”。

  人類曾積累了許多管理的智慧。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細胞之一的醫院,管理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博大精深的藝術。納千山之靈氣,雄鷹才能高翔。熊周勇如饑似渴地吸取著祖國管理的先進文化,並要把它納入自己的管理體係之中。

  說到管理,應從哪裏入手?熊周勇翻閱了不少文件、資料,又參照人家的經驗,憑著他的靈感和智慧,認為:人,依舊是人。人是生產關係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因素,從人出發,也隻有從人出發,才能實現根本的翻天覆地的轉換。

  他如一個運籌帷幄的驍將,指點之間成藍圖,決策之中足見神。他,膽大卻絕不妄為,謹慎卻決不被羈絆手腳,他深深地懂得嚴格的管理是中醫院灌溉的源頭活水,是使醫院有競爭力的基礎。

  熊周勇從抓建章立製入手,主張用製度管人,用製度管事。他召開了班子會,同時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訂出院168條管理製度。把醫護質量、醫風、人才培訓、經濟收入與科室定額掛鉤,落實到人。建立健全了醫院、部門和科室三級質控組織,實行質量目標責任製,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向一級負責,以縮短平均住院日為目標,積極疏通瓶頸製藥的環節。加強隨機查房和夜查房,定期召開分析講評會,督促各項規章製度的落實。

  醫院是精神文明的窗口。熊周勇認為,醫務人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醫院的形象,所以,醫風醫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醫院為此開展了“文明行風評議評價”活動,對外聘請了文明行風評議評價員,建立了投訴首接負責製;醫院還從行為舉止,服飾儀容,服務用語等方麵,規範了衛生人員的服務行為,製訂了相關製度。要求醫務人員做到“一切工作要以病人為中心,一切服務要高質高效,一切診療要從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出發,一切行為要規範”。

  為了杜絕不良行為的發生,醫院認真開展了“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專項工作,以製止“紅包”、“回扣”,開單提成亂收費為重點的損害患者經濟利益的專項治理活動,維護患者合法權益。禁止衛生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爭吵,為杜絕醫療活動中的不正之風,針對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提高收費透明度,將各種醫療收費標準,藥物價格進行公示;嚴格執行價格政策和收費標準,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因病施治,廉潔行醫;開展擇醫擇護活動,把門診及住院部醫務從中央到地方的姓名、職稱、職務、技術特長實事求是地公開;為了滿足患者的需要,開展了“無假日醫院”活動,解決患者節假日看病難的問題。

  為了解決特困戶看病難的問題,醫院組織醫務從中央到地方下到縣城各社區,將特困戶、70歲以上的老人、傷殘人員進行登記造冊,並向他們發放“特困戶門診住院通道卡”,凡憑此卡就診的患者可以享受醫院提供的掛號費、診脈費、彩超、CT、大生化及各種腔鏡檢查優惠5%,住院患者一次性優惠3%。醫院就診的80%的患者都是從鄉下趕來的,他們有的要趕幾十公裏路,為讓門診患者看病之後能早點回家,醫院將上班時間提前半個小時,掛號人員每天提前1個小時。老幼、傷殘、孕婦患者由導診台的工作人員幫助掛號、繳費、拿藥,導診台還配備了輪椅,義務為他們量血壓、測體溫,住院部配備了坐便椅、老花鏡、針線包,想一切辦法為患者提供方便。

  在炎熱的夏天,考慮到患者太熱受不了,醫院把各科室的辦公室全部騰出來疏散就診,醫務、後勤、財務等行政科室全部搬到頂樓去辦公。

  2001年11月20日深夜,天昏地暗,寒風刺骨。一個遭遇車禍粉碎性骨折昏迷的患者,需要手術,需要輸血。然而患者家屬從血站采購來的800cc血液,有200cc因質量問題不能使用,醫院一時沒有,怎麽辦?醫技科長謝季秋二話沒說,立即趕到市血站調換,使患者轉危為安。2004年5月2日,48歲的塗傳付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診住院治療,需要采取緊急措施,治病救人,患者無錢繳納費用,醫生吳世芳幫忙墊付了500元,家屬感動得流淚。2004年6月,79歲的老大爺魏芳根,因中風後遺症在中醫院住院,自己不能自理,子女在外地工作,無人照料。醫務人員擔當起了老人的護理工作,幫他倒大、小便,為他漱洗、拿藥、打飯、按摩等,子女來後感激萬分,出院時送來錦旗,還送200元錢以表謝意,被醫院從護士到領導婉言謝絕。一打工仔手指被鋸斷,住在醫院,老板不給錢,出於人道主義,醫院墊錢幫他治好了。

  熊周勇自覺實踐公民道德基本規範,關心弱勢群體,積極參加紅十字會舉辦的“人道救助一元捐”活動,樂化醫院職工裘春林,因患重型肝炎,大夫提出需要活體肝移植,手術費需40萬元,患者家人難以承受這巨額費用,他得知後,立即號召全院醫務人員、幹部、職工獻愛心,伸出援助之手,各盡微薄之力,幫助患者及家人渡過了難關。

  超常的工作,超常的發展

  每天,當熊周勇看完最後一批前來找他診脈的病號時,天早已黑下來了,隻有當班的在那裏等候。他匆匆地趕到家裏,家裏人晚飯已吃過了,妻子站在門口默默地等候著他。

  熊周勇一進屋內,妻子笑嘻嘻地幫他接下了手提包,忙碌著為他去熱早就涼了的飯菜,他連連搖手說:“別,別,別!我就這樣吃,馬上要去醫院開會呢,時間來不及。”

  熊周勇進中醫院的時候,醫院落後,場地狹窄,業務量小,困難重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態,他依靠和帶領全院幹部、職工、醫務人員沒日沒夜地幹,當年就動手新建門診大樓。門診大樓5層,2200多平方米,需資金130多萬元,全都是靠醫院自己解決的。

  有人說:“建門診大樓,要那麽多錢,從哪裏來?現在醫院工資都難發出,上麵又沒有一分錢給,熊周勇真是吃了豹子膽。”

  沒有錢,發動全院人員集資,向他們借貸。為了盡快把門診大樓建好,熊周勇帶領幾個人親自上上下下跑。為了解決問題,在外麵風餐露宿,甚至餓著肚子。

  熊周勇吃住在醫院,在他狹小的辦公室裏,白天卷起被子就是辦公室,晚上鋪起被子就是寢室。夏天沒有空調,熱得難受就睡在地板上。

  熊周勇坐診照常不耽誤,看病人一天比其他人多好幾倍,院長的工作隻有安排在晚上,一天24小時休息不到五六個小時,他沒有星期天,他沒有節假日,他是一頭“牛”。

  門診大樓的建成,醫院的規模擴大了兩倍,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中醫院的品位,擴大了影響,增強了發展的後勁。

  中醫院有一個很好的領導班子,他們年輕,有事業心,齊心協力地支持熊周勇和他一起沒日沒夜地幹。副院長金華,醫術上也是一把好手。他分管行政工作,坐診與大家一樣,沒有少幹,行政事務料理得井井有條。建新門診大樓他具體負責,基建上的事,是他同熊周勇一起跑,醫院裏有事是他出麵處理,迎來送往還是他頂著。他為人正直、處事幹練,辦事公道、廉潔奉公,他以院為家,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忙了白天,還要忙晚上,他是熊周勇一名不知疲倦的得力助手。老副院長毛益強,是中醫院兒科名醫,雖然他年歲大了,工作起來與當年不減。由於他的醫術高明,為人賢德,態度又好,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坐診一坐就是八九個鍾頭,他為醫院挑了大梁。

  外科醫生塗海洪、塗強、李海斌、塗維新為搶救被刀砍成重傷、造成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塗善濟,連續在手術台上工作10多個小時,終於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醫務人員每天提前半個小時上班,掛號人員提前一個小時到醫院,這樣做一天易,一年難,長期堅持就更難!

  這就是熊周勇及其班子成員榜樣的作用。現在的中醫院,僅僅隻有5年多的時間,門診大樓拔地而起,範圍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一倍,從單一的中醫到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專科病室開設到了28個,編製床位近70張。經過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各類專科人才濟濟。業務量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加,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10倍。許多患者南昌市大醫院不去,周邊的大醫院不去,都願意到這裏來看病,醫院業務收入原來每年不到200萬元,現在每年約1800多萬元,醫務人員收入也成倍增加。購置了大量的先進儀器設備。買設備沒有錢,醫院以誠信取得廠家的信任,采用借雞下蛋的辦法,付一部分錢,先賒用,其餘的分期分批歸還,這一辦法為醫院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短短的5年,中醫院光用在搞基本建設,購買儀器設備投下的資金近1000萬元,而且全部是靠自己積攢的。

  同時中醫院為新建縣獲得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獲江西省中醫工作先進單位、省級重點中西醫結合先進單位、省中醫學會先進單位、南昌市群眾滿意醫院、縣先進基層黨支部等40餘項榮譽稱號。這是在白手起家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業績,是全院幹部、職工、醫務人員演繹的傳奇!

  梅花香自苦寒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