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章 中老年期的心理

  第一節 中年期的一般特征

  一、生理特征

  中年,是處於青年與老年之間的年齡階段。人到中年,知識經驗在日益豐富,而人體的生理功能卻在不知不覺中下降。在我國古代,中年和青年的界限被定為30歲,現代社會把60歲以上才定義為老年,所以中年期是自30~60歲間漫長的30年。到了中年,人便已達全麵成熟時期,一方麵是身體機能的健全與完善,保持著機體的健康狀態;另一方麵是機體與環境的相互協調,在集體中能出色完成任務。因此,中年人體魄、精力、知識、經驗方麵逐步走入正軌,得到完善和提高,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但又因為接觸到的事物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他們也將承擔更多方麵的壓力。比如,父母步入老年,需要贍養;兒女逐漸成長,需要撫育等。而伴隨著年齡增長,生理機能也開始下降,精力不再旺盛,許多疾病開始接踵而至。有報道曾表明:年齡對人的重要影響是對心身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等方麵的綜合影響,醫學界把中年定義為“危險期”年齡階段,疾病的發病率較高。

  心血管壁彈性因動脈逐漸硬化而降低,血管運動功能和血壓調節能力減弱,血液膽固醇濃度常常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呼吸係統表現為肺組織彈性逐漸減小,抗病能力下降;其他器官係統功能也在減退,如肌肉萎縮,彈性降低;骨質密度降低,易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等。

  二、心理特征

  1.心理發展日趨成熟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說的是人一般到了30歲左右,就已成家生兒育女,生活方式初步定型,思想也安定下來,不再像青年時期那樣充滿憧憬,而是滿懷信心、腳踏實地創立事業。人到40歲,知識增多,見識日廣,認識問題有了相當的廣度、深度,不再為表麵所迷惑,遇事冷靜,即使遭遇複雜事物也不致搖擺不定,故也稱“不惑”之年。至50歲,經驗更豐富,學識愈深廣,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處事更加穩重妥善,故又稱“知天命”之年。中年時期,就這樣經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過程。其心理成熟,知識經驗日益豐富,是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有人統計,1900~1960年全世界的1249名傑出科學家和1228項重大科技成果中,科學發明者的最佳年齡是25~45歲,最佳峰值為37歲。

  2.智力發展到最佳狀態和體力的逐漸衰減

  從科學理論上講,世界上並不存在長生不老,人的生理機能到了中年以後,也將逐步下降,隨年齡增高,老化的速度也必然會越來越快。唯有心理上的機能,在成年期仍隨年齡的增加而上進,到60歲左右開始退化,80歲的時候將出現一瀉千裏的狀態。這是史特拉茲氏(Stratz,C。H。)的生命曲線所揭示的規律。中年人的單項心理能力,雖也是處在逐漸下降的過程中,但其全部心理活動能力的總和即智力,仍然在繼續發展和成熟。主要表現在能獨立進行觀察和思維,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感覺思維敏捷、判斷力準確、智能高漲、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旺盛、能適應和把握環境、善於聯想等。情緒也趨於穩定,中年人較青年人更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較少衝動性,有能力延遲對刺激的反應,所以中年時期是最容易出成果和事業成功的主要階段。

  3.意誌堅定

  中年人的自我意識明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所處的社會地位,善於決定自己的言行,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對既定目標勇往直前,遇到挫折不氣餒。同時也有立誌的目標並選擇實現的途徑。

  4.個性穩定

  中年人在幾十年的社會實踐中建立了自己自我意識,表現出穩定的個人風格、信念、興趣、氣質,性格存在明顯特征。

  5.社會事業責任重、壓力大

  中年人由於工作擔子重,在各個單位是中堅,所以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這樣,就容易導致持續緊張,周而複始地繁忙工作。從家庭來說,又經常為子女的教養、學業、道德品質及社會適應能力而擔心。對年邁體弱的老年人,需要贍養,有時又無法做好,也常引起傷感。這些繁雜的家務勞動與社會工作的重任,在社會現實中都集中到中年人身上,都有可能造成持續、過度緊張。如不正確地對待和妥善處理,就會嚴重地影響身心健康。

  第二節 中年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調治

  中年既是建樹成就的時期,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進入“多事之秋”的階段。從生理上來說,中年人的體質狀況已不如青年時那樣健壯,多種生理機能緩慢地出現減退的現象,內髒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腎的功能也在不知不覺中減弱或慢慢老化,生命細胞的兩重功能、免疫力和內分泌等都在下降。這些生理上的變化應該說是不能逆轉的。與此同時,中年期又是心理負擔、心理壓力最重的時期。家庭是否安穩,事業是否有成,都會給中年人心理帶來某些特有的心理變化。因此,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心理壓力超負荷,出現心理疲勞

  人們常說身心疲勞,指的是疲勞的兩個方麵:身體疲勞和心理疲勞。心理疲勞的大部分症候,是通過身體疲勞表現出來的,所以往往被人忽視。中年人的心理疲勞是指由於長期的精神負重,在工作、事業開創、人際關係處理和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對事業和家庭的不斷權衡方麵,總是處於一種思考、焦慮、煩悶、恐懼、抑鬱的壓力之中,使心理陷入“心力衰竭”的狀態。一般表現為如下症狀:

  (1)早晨起床後,渾身無力,四肢沉重,心情不好,甚至不願和別人交談。

  (2)學習、工作不起勁,什麽都懶得做,工作中錯誤多、效率低。

  (3)容易感情衝動,神經過敏,稍遇不順心的事便大動肝火。

  (4)眼睛易疲勞,視力遲鈍,全身感到不舒服:暈眩、頭痛、頭重、背酸、惡心等。

  (5)困乏,但躺在床上又睡不著。

  (6)沒有食欲,挑食,口味變化快等。

  對那些心理疲勞表現突出的中年人,似乎總在忍受著一種精神痛苦的折磨,心中積壓著難以宣泄的抑鬱之情,時常想讓自己從繁重的工作中得以解脫。但現實生活的壓力卻隻能由他們自己去承擔,所以更加容易誘發心理上的疾病。

  [病案]

  朱某,男,42歲,某廣告公司經理,家裏有年邁硬朗的雙親、美麗動人的妻子和一雙兒女。平時公司業務多,人際關係複雜,他總是疲於應對,而且常因工作問題與他人發生矛盾,弄得心力交瘁。回到家中,雖然妻子提供了一個安靜的環境,然而兒子又特不爭氣,三天兩頭給他惹麻煩,不是學校通知他到校給孩子作“保證”,就是派出所打電話叫他去“取人”。3年時間下來,人變得憔悴、疲憊不堪,食不知味,連話都懶得和人說。同事都說他生病了,他去看了醫生,吃了幾副藥,仍不見好轉,於是向心理醫生谘詢。

  人到中年,身心承擔的壓力是巨大的。贍養父母、照顧老婆孩子都要拿出一定精力去疲於應對。而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方麵,麵臨升遷、人際關係處理、工作調動、新環境中的角色轉換等,倘若對問題處理不當,就難免引起角色衝突,甚至引發角色危機。心理醫生針對此患者的症狀,建議他用以下的方法去緩解心理壓力:

  1.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和諧的家庭關係,就是指夫妻雙方的妥協和委曲求全。多抽出一定的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和關愛,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和語言,從中發現隱患,從而減少其給家庭帶來的矛盾。

  2.樂於交往,接納他人

  做好本職工作,在人際交往中,樂於與人交往,做到以誠待人,不損害他人。

  3.量力而行,學會放鬆

  中年人要權衡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停止超負荷運轉,對過重的任務,要學會說“不”。在工作之餘或雙休日,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鬆弛一下神經,鍛煉鍛煉筋骨,或者是帶家人散散步,既能促進家庭關係融洽,又可達到休息的目的。

  二、更年期神經症

  更年期的疾病,多有明顯的精神因素,如長期精神緊張或精神創傷。臨床表現除失眠、頭昏、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神經衰弱症狀外,還突出表現在情緒不穩、激怒、煩躁、焦慮,同時伴有心悸、潮熱、多汗等植物神經症狀。有此症候的中年人時時處處總表現出緊迫感,對個人和家人的安危、健康格外關切,注意自己軀體的微小變化,擔心會得什麽嚴重疾病,常因軀體不適而四處求醫,這類患者事無巨細都得操心。大到買房、購電器、兒女找工作,小到鍋碗瓢盆、一針一線,都要過問。盡管如此,這些症狀對日常生活或工作並無明顯影響,即使遷延多年,自製力仍然良好。

  [病案]

  汪某,女,45歲,下崗職工。近兩個月來自覺頭昏、失眠,記憶力衰退,經常出虛汗、心悸,半夜盜汗等。總是擔心丈夫和子女身體狀況不好,怕他們會因什麽原因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要求丈夫每隔一小時打一次電話,如果丈夫不打電話,就會去單位找人,而且發脾氣。同時要求念高中的小女兒隔三差五地給她寫信,小女兒對此感到很煩,她就勃然大怒,罵小女兒不孝。偶爾和鄰居吵了一架,就害怕其報複家人,對丈夫和小女兒總是千叮嚀萬囑咐,甚至半夜三更突然從床上跳起來,要丈夫趕快躲藏起來,說鄰居的兒子拿著刀要來殺他。家裏人都叫她去看醫生,她自己也懷疑自己可能得了什麽心理疾病。

  汪某顯然患有更年期神經症。這種病症常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失眠等症狀。而且,她對個人和家人的安危、健康格外關切,並十分注意自己身體的微小變化,擔心會得什麽嚴重疾病,還常因覺得身體不舒服而到廠衛生所找醫生,但藥物治療往往不能使她恢複到良好的狀態。

  如何應對更年期的神經症呢?

  (1)去醫院進行係統檢查,進行激素治療。

  (2)要讓她了解該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是更年期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疾病。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她才會有較好的狀態去迎接生活的新挑戰。

  (3)培養她具有豁達開朗的性格,對什麽事都要往好的方麵想,而不是總想其陰暗、狹窄的一麵,畢竟世上美好的人事比醜的人事要多得多。

  (4)讓她協調好人際關係,爭取朋友、同事、鄰居的幫助和支持,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親友情感係統的支持。最後這位女性在心理醫生的協助下,對更年期的特點有了較深入的認識和了解,而不再恐懼自己,不再幻想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麽可怕的疾病。同時,通過心理治療,她有了樂觀、開朗的性格,保持平靜的心緒,對待事情也能一分為二。半年以後,她來複診,其精神麵貌和第一次見麵簡直判若兩人。

  三、更年期憂鬱症

  該病起病多隱漸,有一定的精神誘因。患者有持續性神情緊張、焦慮、全身不適、早醒,整日惶恐不安,有大禍臨頭感。經常長籲短歎,自責自罪,拒食。若出現疑病妄想,又會認為自己無可救藥。對自己的過去自責,對現在覺得困難重重,對未來擔心害怕。即使如此,病人對自己和家人依然關切,常表現出愁眉苦臉、坐臥不安、搓手頓足、流淚哭泣等。一些植物神經症狀如心悸、潮熱或發冷,出汗、肢端脹麻、頭暈等亦很常見。嚴重時可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

  瑞典大科學家諾貝爾一生業績卓著,但由於他理想愛情破滅,再加上經受不住弟弟在試驗中炸死、無休止的經濟談判及專利訴訟等的打擊,患上了憂鬱症。關於他的死,人們評說道:“憂鬱是腹中的劇毒,諾貝爾是因對生活和愛情都感到幻滅而死去的。”俄國外科學專家波羅戈夫經長期的研究後指出:“低沉的情緒是健康的大敵。”學者胡夫蘭德也說:“一切不利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滅亡的,是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情,如憂慮、頹喪、懼怕、貪求、嫉妒和憎恨。”

  [病案]

  鄭某,女,45歲,大學教師,平時身體健康,性格內向,與人交往少。近一個多月來自覺頭暈、乏力、失眠、胃部不適、食欲減退、月經不調。到內科門診求治,診斷為神經衰弱。服一般鎮靜止痛藥不見效。詳細詢問病史,病人才說出與上述身體不適的同時,還感到腦力遲鈍,工作效率減退,不知為什麽心裏總有一種沉悶、憂愁的感覺,對一切都缺乏興趣。她和丈夫都認為可能和工作忙、累有關。再詢問以往病史,病人回憶近幾年來,已有同樣症狀數次,每次持續好幾個月。勉強工作,不願休息,但非常吃力。醫生們曾下過不同診斷如神經官能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等,治療效果不大。這次發病後曾有過自殺念頭。

  通過和這位女士的談話,得知這位女士患此病症與其工作有密切聯係。此女士所在的單位經常都有出國深造的機會,但每次名額都極為有限。前幾年,這位老師的大學同學被送往國外深造,當時,她就覺得不公平,認為那位同學無論從哪方麵都趕不上自己。但她並沒就此灰心,而是加倍努力工作,以便爭取出國深造的機會。但偏偏命運捉弄人,近幾次出國名額都未落在她頭上,無形中希望破滅了,因此人變得沉悶、憂愁、情緒低落,不知不覺就患上了憂鬱症。

  醫生采用認知領悟療法,指導患者正確認識、對待現實,樹立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

  1.找認知盲點

  人們在生活中總有自己不知的地方,總有自己不理解的方麵,總有自己忽視的東西。醫生讓患者細細思考自己在認識問題上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在什麽地方存在歪曲認知。

  2.找自己的優點

  醫生要求鄭某摒棄低沉的情緒,保持樂觀心情,每天寫出自己的優點5個,每天要有新的內容。

  3.找生活的支點

  樹立新的目標,不要將自己的追求目標定死在出國深造上。出國深造當然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在現實很困難的情況下,何不退一步海闊天空呢?如潛心鑽研一項新科技、潛心攻克前輩留下的科技難題等,隻要是全心全意付出勞動,相信收獲的果實會同樣豐碩。再就是在身邊找一個可以傾吐苦惱的知心朋友,不要什麽都悶在心裏。

  鄭某在心理醫生的指導和引導下,對過去那種“在一棵樹上吊死”的想法和做法有了新的認識,逐漸形成了樂觀的情緒,全身心撲在一項高新科技項目上。兩個月後,她來複診,喜滋滋地告訴我們,她已經擺脫了憂鬱,她所從事的那個科技項目也有了很大的進展。

  四、疑病症和恐病感

  人到中年,是許多慢性疾病的高發期,提高警惕,注意早期病征極為必要。但有些中年人,過分擔心疾病,往往將中年人身心衰退的某些征象也看成是大難臨頭的象征,總懷疑自己得了某種絕症,或血枯肌毀,或腦空腸爛,為此憂心忡忡,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運動後脈搏加快一點就疑心得了心髒病,體瘦較易觸到肝髒就認為是肝腫大,進而懷疑肝硬化、肝癌之類。這類疑病感,是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經常處於這種心理狀態,必然影響生理機能,削弱機體的抗病力,從而給疾病的侵襲大開方便之門,使高血壓、冠心病這些身心疾病更易發生。而一旦患病,特別在病痛發作時,又產生死亡將至的緊張感;結果越緊張,越感病情嚴重,疾病也越不易好轉。

  [病案]

  張某,女,36歲,某紡織廠工人。近幾周感覺胃部不舒服,開始時並未在意,偶從鄰居的閑聊中,得知近段時間患胃癌死去的人很多,於是就很害怕自己是得了胃癌。翻了很多本醫學書,都無所獲。看到其中一本醫書,上麵寫著氣滯容易造成癌症,以後她就害怕脹氣。聽說口水能引起脹氣,就怕咽口水。越怕咽,心裏越緊張,就把牙咬緊想少出口水,口水反而越多。整天沒別的事就想到咽口水,精神上極度緊張、恐懼。自述:“每天都摸到肚子脹,右邊身子重。”為此,反複去醫院做了無數次檢查,喝了無數湯藥,還覺得肚子脹,認為自己已經患了胃癌,是醫生和家人瞞著她。每天在家裏唉聲歎氣,安排後事。

  張某是典型的疑病症患者,她已人到中年,偶因胃部不適,又得知很多人患胃癌死去,就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而越注意就越擔心是患了胃癌,造成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導致神經緊張,以至於憂心忡忡、草木皆兵。而經常處於這種心理狀態,必然影響生理機能,進一步造成身體不適,進而更懷疑是患了胃癌。

  醫生采取直接交談式的認知領悟療法和暗示療法,使張某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疾患有正確的認識;進而再建議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中,使其心理得到調適。

  1.給予對方有關這方麵知識的谘詢並以放鬆訓練法調整其情緒

  給予有關知識的谘詢,即講解有關理論與知識,使對方明確自己並非得了某種奇怪的病症,而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狀態。

  2.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醫生建議患者順其自然,不去理會身體的不適反應,把一天工作安排得滿滿的,通過對工作的投入轉移注意力,達到從外向內調整自己的身心。

  3.積極暗示

  積極暗示分為兩個方麵,首先是請一個胃癌方麵的專家,做出科學肯定的解釋,甚至服用一些藥物暗示;其次,要求病人積極自我暗示。

  這位女士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認識到她的病是來自自身的疑心與恐懼,於是整天忙著幹活,把注意放到工作上,而不去注意所謂的“脹氣”,不久,她就感覺身體好多了。3個月後,她來信告訴心理醫生自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輕鬆過,感覺什麽病都沒有了。

  五、病態固戀

  固戀,是指性心理的發展停滯在成熟過程的某一點上。中年人由於心理能力的繼續發展和成熟,在戀愛與異性心理行為上,應該發展到與其生理特點相適應的愛與性的心理。但有些中年人並未發展到相應的年齡階段,而是停滯在青年時代的性心理狀態。其表現為:總是喜歡與異性青年在一起,行為做作、愛打扮,過分講究穿戴,並對自己或他人年輕時的浪漫史特別感興趣等。當中年男子出現病態固戀時,會發生不切實際的追求女青年的行為;當中年女子出現病態固戀時,表現在過分愛打扮,並且力求與青年人看齊,與自己的實際年齡和身份極不相稱,以至“妖豔”。此外,男、女兩性中年人的病態固戀還可表現為“鍾情”和“相思病”,這是一種異常心理現象。為了糾正這種病態固戀,應該指導中年人發展符合其生理特點的愛與性的心理;培養他們互助互愛、互相體貼、共同擔負家庭和社會重任的夫妻責任感;特別要注意教育他們,在與異性接觸時須保持中年人應有的成熟和莊重。

  [病案]

  劉某,男,58歲,5年前因妻子生病而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後其妻去世。一年前愛上本單位一位21歲的姑娘張某,並瘋狂追求。盡管張某多次告訴他,他們之間年齡相差太大,姑娘無法接受一位像自己父親一樣的男人的愛情。但劉某卻癡心不改,學著20多歲的方式穿戴,像年輕人那樣做新潮發型,穿流行服裝,唱流行歌曲,行為做作,更變本加厲地糾纏張某。其家人認為他有病,於是勸他到心理醫生處谘詢。

  很明顯,劉某患有某些老年人的病態固戀心理,在穿著打扮和行為上都向年輕人看齊,在對配偶的選擇上,也一味追求比他小得多的女青年,發展到糾纏不清的地步。這種畸形的心理一方麵可能因為患者中年喪妻,曾受過一定打擊;另一方麵也是由於患者自身心理發展不成熟、不健康所致。對此,應采取心理治療措施,以免造成對自己、對他人乃至對社會的危害。

  醫生對此實施認知行為療法。

  1.找出不合理信念與不合理辯論

  心理醫生對劉某采取認知領悟療法,讓他自己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年齡階段及在生活中應有的處事方式,如果處事與行為與自己的實際年齡相脫軌,應及時注意糾正,否則是十分可笑、可鄙的。

  2.開導劉某去尋覓一位與自己年齡相差不大的女性為伴侶

  這樣,既不會存在代溝問題,而且也可在互敬互愛的日常生活中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使自己趨於正常。

  劉某按照我們交代的方法,首先花了一段時間認識到自己過去的不對,調整到老年人應有的心態,後經人介紹與另一單位48歲婦女李某(兩年前離婚)結婚,二人婚後相敬如賓,劉某的心態也逐漸恢複正常。

  六、固定觀念

  固定觀念不是指一般的固執,而是指發生在某些中年人身上的一種病態的頑固執拗。表現為過分固執己見,如“堅信”某種經驗是“真理”、對某件事做出決定後絕不再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而適當修改或采納他人建議,從不聽別人勸告或與之相反的意見。即使有足夠的事實證明這種經驗是錯誤的,內心也不得不承認其錯,但在口頭上絕不認錯,甚至由於在心理上達不到平衡而不能自控,錯誤地堅持或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唯我獨尊。對固定觀念或病態頑固執拗采用一般的勸導斥責是難以糾正的,應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或酌情配合中西醫藥治療方能奏效。

  [病案]

  宋某,女,55歲。在經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後,她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凡是外國的東西便是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堅決不予接受。其女兒女婿為她買了一台日本產的鬆下電視機,她不但不要,還大罵女兒女婿走資本主義道路,拿外國貨來刺激她、氣她。她從來不用外國貨,外國電影也不看,還常常埋怨某些中外合資企業的中方代表沒有骨氣,對外國人卑躬屈膝,委屈求和。家人束手無策,勸她前往心理醫生處求治。

  “文革”中形成的觀念侵蝕了當年許多人的頭腦,使她(他)們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思維、行為模式,腦中仍深深印刻著“文革”思想,宋女士便是典型的例子,老是以“文革”中的標準要求自己,認為外國的東西都不是好東西,是想顛覆我們的社會主義,拒不接受外國的東西,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醫生對宋女士主要應采用認知-行為療法。

  1.重建認知結構

  使她認識到自己已經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認識到自己的觀念已落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應努力改正這種僵化觀念,適應社會、時代的需要。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其家人的共同努力和耐心。多以電視新聞、報紙、雜誌為依據打破她“不能用外國貨”的固定觀念。

  2.實踐驗證

  可讓她到鄰居、親戚家四處走動,讓她看看別人家裏是否使用外國的產品,並親自體驗外國產品對生活帶來的方便和樂趣。兩個月後,宋女士開始逐漸接受外國的產品了。

  3.中藥調理

  中藥調理主要是在於調節身體平衡,控製情緒。

  七、婚姻適應不良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多種文化意識的滲入,離婚率上升,是影響中年人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誠然,離婚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壞事。但是,“第三者插足”、“包二奶”現象,困擾著事業上正待發展的中年人。主要原因是中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既要扮演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又要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有的人由於對婚姻的準備不夠充分,婚後適應不夠理想,甚至感到失望,以致矛盾迭出。即使婚前雙方對家庭生活各方麵都有所了解,並有充分的計劃,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未能預料的事情發生,使原定計劃不能如意進行。一方麵,對於理家的技術、子女的養育、婆媳的相處及家計安排等方麵的知識較缺乏;另一方麵從往昔的羅曼蒂克到婚後的鍋碗瓢盆,極需適應能力和麵對現實的勇氣。諸如家庭住宅的更換、職業的改變、家庭經濟惡化、子女的出生、成長或病痛死亡,以及其他家人的生離死別等。出現了有的夫婦事無巨細見麵就爭吵;有的恰好相反,無論什麽事都不爭吵,彼此客客氣氣,實際上貌合神離,同床異夢;有的夫婦婚姻關係隻存有一紙結婚證,分居兩處,互不往來,十分冷淡。這些不協調的夫妻關係的共同特點就是,缺乏真正的愛情和相同的誌趣,思想格格不入,情感互不交流,認識上也存在差距,很少有靈肉交融的性生活,有的則幹脆分居,至少有50%的夫妻離婚是從分居開始的。

  [病案]

  關某,女,46歲,工人。關某自述如下:

  丈夫結婚前十年,每天下班後就回家,全家過得十分開心,其樂融融。但是自從兒子長大後外出求學,丈夫在單位是領導也常常不在家。於是,我每天很晚才回家,覺得很空虛,常常感覺無事可做,每天細細思考自己的婚姻。認為丈夫不愛自己,兒子也不需要自己。懷疑丈夫有外遇,每天下班後都要去跟蹤丈夫,為一些小事爭吵不斷,生悶氣,到了晚上就一個人偷偷流淚。曾多次提出與丈夫離婚,可真去離婚又傷心難過。

  就其所述情況,可基本認定關某屬於婚姻適應不良。醫生采用認知療法。在一個月裏,心理醫生與關某作了4次交談,著重向她作了如下分析、開導:在人的情感生活中,往往有些令人難測或非意識所能理會到的情況,說出去別人不理解,自己問自己鬧不明白,這就隻能從你的潛意識裏去探索了。現在在你麵前的男性,有你父親、你丈夫、你兒子。女性第一個接觸的異性毫無疑問是自己的父親。他伴隨著女兒整個童年和少年,在女兒的人格形成和人際交往模式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人成年後的行為都要受早年行為模式的影響。根據你的介紹,看來你存在著“戀父”情結。這種愛的潛能本該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過渡到異性戀上,但你過渡得不太理想,保留了一些原始感情因素,使你情不自禁地在心理上回到童年情境裏,去享受父女之愛。你應當清楚,“丈夫”不是“父親”的縮影或“拷貝”。從意識上來說,你愛父親、愛兒子是出於天倫和母性,因為天倫在維護你的戀父情結上最有說服力,最合理;而母性更不用贅言。其實,對像你這樣的女性來說,兒子往往是丈夫的化身,因此,就把對丈夫的愛轉移到兒子身上。此時的丈夫雖能感到妻子不如以前那樣愛他了,但孩子畢竟是自己的,所以尚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一變化。還得補充說一句,似乎有這樣一種規律:戀父的女性多戀子,因為與父與子不存在那種性的情感。但對丈夫則不然,從某種意義上說,丈夫是性伴侶,夫婦關係是建立在性基礎上的關係。假如把對父親的感情直接轉移到丈夫身上,把他當做父親,豈不有亂倫之虞?為此,那種愛的壓抑感油然而生。這也許就是你對丈夫愛不起來的原因吧。

  心理醫生在關某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一定認識之後,進一步開導她:“戀父”情結並未統治你的全部心理過程,所以你對丈夫仍能履行做妻子的義務,隻是與父、與子的關係相較顯得遜色一些而已。固然,讓你扭轉這種心理模式較難,但意識到這種心理的存在,你必須有意識地去改造這種愛的偏向。起初也許覺得是“違心”的,但對心理規律和自己的深層心理有了進一步認識後,你會漸漸扭轉過來的。

  關女士經過心理醫生的啟發和開導,意識到她的心理是不正常的。在心理醫生與家人的幫助下,她注意培養自己對丈夫的性愛感情,處理好與家庭成員的不同關係。最後,她逐漸正常地擔當起女兒、妻子、母親三重角色。

  八、職業適應問題

  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既可維持個人或家庭的物質生活,又可以使人感到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達到實現自我服務於社會的目的。事業成功是每個人的願望,但要取得成功是件很艱難的事,失敗和挫折卻常常降臨我們的身邊。事業的成功會給人們帶來喜悅,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但失敗卻容易使人失望沮喪。

  職業是個體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能快樂地從事一份職業對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經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有三大因素有助於從業人員的敬業樂業精神:

  1.客觀的工作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物質環境)

  如領導者的才能、同事間的合作、對工作成績賞罰標準的公平合理等社會環境,及工作場所的舒適、必要的設備工具、個人生活條件的方便等。若個人滿意自己的工作環境,則能產生對工作的安全感,提高工作效率。

  2.主觀的自我實現

  工作有深度,對個人能力是一種挑戰,如個人全力以赴,可施展才能、發揮抱負、達到自我實現而獲得成就感。

  3.職業的未來展望

  由工作中獲得的經驗、成就隨工作表現而提高,責任隨成就而加重,所得物質報酬及社會地位也隨個人成就而遷升,如此可使工作覺得有希望有前途,才能兢兢業業工作。雖然我國保證了大部分人的就業機會,使人們都能參加一定的工作,但以上三因素全部具備的職業實難找到。

  自從機器代替人工和一切自動化後,工作益發呆板,個人的工作不過是整體工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由於工作缺乏藝術,使得從業者缺乏情趣與成就感,這是物質文明進步所產生的負麵影響,它使人們對工作的內在動力有所減弱;“大鍋飯”阻礙了個人奮勇進取的事業心;職業選擇尚不能做到學以致用、揚長避短,以及尚不能考慮個人的性格、氣質、誌趣、能力和體質的差別,中年人出現對職業、職位的心理上的不適應;工作中經常碰到的複雜的人際關係,如上下級的隔閡、同事的摩擦,均可使中年人心理穩定性受損;中年人在工作場所感受到的壓力和挫折,有些源於自身的性格弱點,有些源於年輕一代的對立與威脅,有些是客觀工作環境或組織功能的壓力,常表現出沮喪與焦慮;還有成年累月的疲勞,常常出現身體生理狀態的失調,易產生焦慮、抑鬱和早期衰老等疾病。

  [病案]

  戚某,女,35歲。兩年前離婚,半年前與另一離異男士結合後,被丈夫從原來的針織廠調到外貿局搞內勤。工作近3個月,仍感到不適應,老是覺得還是原來的工作好。她常抱怨:“現在就收收信,發發報紙,實在無聊,回家後吃飯也不香,覺也睡不好!”幾次向丈夫提出要求調回原廠,丈夫認為她精神出了毛病,放著輕鬆的差事不幹,卻專撿重活累活幹。因戚某始終鬧著要回原單位,其丈夫與她發生了多次爭吵。

  經分析,戚某屬於職業適應不良。心理醫生擬采用疏導療法,使患者矯正心理偏差,適應新工作。心理醫生著重向她作了如下分析、開導:一個人從出生到老,會遇到許多適應問題,適應不良者比比皆是,所以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一個人能否適應新的環境,有的因客觀困難,有的因主觀問題,更多的是主客觀方麵都有原因。而其能否適應,多與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有關。

  你在針織廠工作多年,已有很深的感情和嫻熟的技術,當你離開繁忙的工廠,突然到一個沒什麽事可幹的工作崗位,你當然感到不能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都需要人,並不僅限於你原先所在的工廠。你走了,也為其他一些工人提供了就業或提升的機會。另一方麵,現單位有了你做好內勤工作,單位上的人也可全心全意幹好分內的事,對大家都有益處。

  患者經過為期三周、每周兩次的開導,慢慢地適應了現在的工作環境。

  第三節 中年期的心理保健

  中年人是社會和家庭的中堅力量,既要承擔事業上的重擔,又要肩負贍養老人、撫育兒女的責任,同時生理上經曆著從壯年到衰老的過渡,漸感力不從心;另外中年期複雜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改變也會給其帶來諸多苦惱。這使中年人成為心理壓力最大的人群,心理衛生問題相當突出。所以,中年人保持心理健康,減少身心疾病,應從多方麵入手,以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充沛的精力。

  一、自我心理保健

  1.掌握科學的心理衛生知識

  要讓中年人了解該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是更年期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疾病。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中年人才能有較好的狀態去迎接生活的新挑戰,這一點至關重要。

  2.學會調節不良情緒

  長期精神緊張和心情壓抑都會損害健康,引起身心疾病。中年人心身負擔很重,各種矛盾都可能引起心理上較大的波動。因此,中年人應保持樂觀的情緒,及時進行心理調適。情緒帶有主觀的性質,每個人都能對自己的情緒施加影響。借助適當的學習和訓練手段,可以正確認識和對待客觀外界變化及自身變化,並積極地去適應它。不要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設立超出自身能力許可的目標,以免長期陷入緊張、焦慮和頻頻受挫的不利處境。萬一遇到挫折要達觀處之,如果沒能力迅速擺脫,應尋求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幫助。

  (1)良好品行有助於保持心理平衡。要克己奉公、遵紀守法、表裏如一、光明磊落,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憂戚戚”。

  (2)要多從引起不良情緒的事件入手,客觀歸因,積極調整不合理的認知,從根源上來調節。

  (3)可以采取一些心理防禦手段,暫時緩和有害情緒。下麵簡單介紹幾種:

  第一種,遷怒。把自己的不良情緒轉到其他事物上,比如發怒的時候可以去打沙袋等。

  第二種,投射。把不愉快情緒歸因於其他人或事,以此削弱或消除不愉快情緒。如未評上職稱,可歸因於工作時間少等,以此減輕自責和痛苦。

  第三種,退避。直接避開或逃離使自己恐懼與痛苦的情境或人,以擺脫不良情緒。如夫妻爭吵後,一方不妨暫時躲入學習或工作中,待風波稍停後再作調解。

  第四種,壓抑。把引起不良情緒的事件盡可能移出意識之外,通過意誌努力盡量不去想。

  第五種,否認。對實際存在的引起憂慮的事因加以否認,好像它們根本不存在,以此排除產生憂慮的根源而尋求解脫。這可以起到情緒緩衝的作用,從而保護個體的心理健康。

  第六種,補償。在某方麵失意,可以爭取用其他方麵的成績來進行彌補。如著名指揮家日本的小澤征爾,原來專攻鋼琴,可後來不幸傷了手指,十指的靈敏度受到影響,為此一度十分苦惱。但後改攻指揮,終於一舉成名,擺脫了困境。

  3.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

  中年人涉世多年,在交往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人際關係網絡。該網絡主要有職業關係網絡、朋友網絡和家庭關係網絡。

  (1)在處理同事、上下級關係方麵,應以大局為重,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矛盾可放一放,勿操之過急。

  (2)與朋友交往,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若待人刻薄、落井下石,將為世人所不齒。

  (3)家庭是中年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在任何時候,你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是你最能獲得力量和支持的人。所以,中年人平時一定要注意維護較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保持愉快的心境,在遭遇困境時,更可以把煩惱和痛苦減輕到最低限度。

  4.培養良好的個性

  中年階段個性一般趨於成熟。但此時個性仍具有較高的可塑性。良好的個性應當保持鞏固,而不良的個性也可通過適當的鍛煉去改造。例如對一些人來說,必須克服虛榮、嫉妒、衝動,培養踏實、克製和有涵養的個性;對另一些人則必須改變軟弱、孤僻、過分內傾,而培養勇敢、堅忍、熱心公益的個性。不良的個性,常導致紛繁的心理衝突或加劇衝突,不利於正常的社會適應,易造成心身疾病和行為的偏差。進入中年往往性格由外向轉向內傾,興趣趨向單調,交往趨向收縮,這些都不利於心身健康。應結交新朋友,爭取興趣更廣泛些。

  5.量力而行

  中年人正是各行各業的骨幹,任務多,擔子重,對工作往往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個人身體狀況卻逐漸衰退,漸感力不從心,最終必然導致心力交瘁。所以,中年人首先應該對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有正確的估計和認識,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現實情況去接受任務或是安排工作,切不可憑匹夫之勇,急躁冒進,而應“有理、有利、有節”。這樣就不會壓力過大,而壓垮自己,同時也可以切實地做出一些成績來。

  6.學習適當的放鬆技巧

  工作中不免要出現緊張情緒,在處理一件棘手之事或持續勞累一天以後,應及時放鬆自己,不要讓緊張情緒影響自己的休息和睡眠。因此,中年人可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選擇學習一至兩種心理治療中的放鬆訓練技巧。如氣功、太極拳、瑜伽訓練或肌肉放鬆訓練等等。如應用得當,可有效地保護身心健康。

  二、中年人的婚姻

  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年人的婚姻順利,所組成的家庭也是美滿的。中年的婚姻關係經曆了新婚燕爾的狂熱期,情感生活的持續調適期,養兒育女的移情期,終於進入夫妻相互眷戀而親昵的深沉期。大多數夫婦的婚姻關係和睦而穩定,這對中年夫婦的健康和長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中年人的婚姻遭遇了“疲勞”。人到中年,對於毫無變化的婚姻生活也會產生“厭倦”心理。夫妻之間吸引力減少,夫妻關係不睦表現得越來越嚴重,思想上格格不入,無共同情趣,甚至貌合神離、同床異夢,進而分居,終以離婚而告終。導致中年人婚姻不睦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源於年輕時的戀愛動機帶有功利性;有的隻重外表;有的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愛情和婚姻中附加了條件,諸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功名交易”、“金錢第一,買賣婚姻”等,再加之男女雙方性格、氣質、興趣的差異和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影響;人到中年,由於性生理的改變,性魅力下降,夫妻性生活失諧等,也會致使愛情和婚姻出現許多難以美滿的情況。

  夫妻關係失和危害極大,致使夫妻雙方產生許多不良情緒,易遭疾病的襲擊。同時,家庭內無休止的爭吵與衝突,使得許多中年夫婦無暇顧及子女的撫養與教育,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那麽,怎樣才能維持美滿的婚姻和理想的家庭呢?

  1.認真對待婚姻問題

  婚姻中最重要的是愛情,愛情是不能附加任何條件的,尊重和理解是愛情的基礎,隻有這樣,才能“恩愛夫妻,相敬如賓”。

  2.注意思想文化觀念上的更新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已經呈現多元化趨勢,由此形成了新的文化婚姻觀念。這使我國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受到了衝擊,它向我們傳統的婚姻模式發起了挑戰。作為婚姻主體的夫妻雙方要注意在思想、價值和道德觀念上保持一致,逐漸地接受現代的婚姻道德觀念。人到中年,心理已經基本發育成熟,思想、價值體係已相對穩定,接受新鮮事物和認知觀念上的改變都比較緩慢,這時一方不要做出突然、極端性的改變,要給對方一個適應的過程。

  3.建立一個必要的社會支持係統

  中年期是一個多事之秋,建立一個必要的自我支持係統是必要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變的,夫妻關係也是如此。我們都希望婚姻能天長地久、白頭偕老,但社會文化的發展和變化,給婚姻帶來了很多不可知的因素,社會的變遷必然會導致家庭婚姻關係的改變。雖然,我們在努力地穩定家庭婚姻關係,但麵臨日漸提高的離婚率我們也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做好應變的準備,建立一個必要的社會支持係統。你的支持係統中首先要包括2~3位比較知心的同齡朋友,幾位年長的可信賴的朋友,最好再有一位心理醫生和一位律師。經常與他們聯係,以確保在你需要的時候,他們能給你提供幫助和支持。

  4.多進行交流和溝通

  人的情感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婚姻關係發生一些變化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年夫妻的婚姻模式已經定型,一方的突然改變往往使對方措手不及,從而引發婚姻危機。因此,我們建議中年夫妻不要急於修改舊的婚姻模式,不要做出突然或極端性的改變;對於婚姻中的問題,要多進行交流和溝通,坦陳彼此的想法,了解對方的需求,給大家一個適應和改變的過程,以修護為主,不要輕言“離婚”。

  5.正確麵對生活中失落,把握好現實的生活

  人一生中會有很多的挫折和遺憾,回憶過去我們或許會為失去的感傷,甚至為自己當初的選擇後悔。如何麵對當初的選擇和把握好現實生活是中年夫妻所麵臨的重要問題之一。首先我們應該無悔於自己的選擇,任何選擇都有它的兩麵性,我們不要總將注意力集中在它的消極麵,要強調它積極的一麵。其次,挫折和失落雖然給我們帶來了痛苦和煩惱,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成長的契機和生活的動力,鍛煉了我們的意誌,使我們成熟和成長,可以說沒有這些人生中的挫折和失敗,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的自我。最後,我們要認識到婚姻關係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社會的變化、生存的挑戰、家庭環境的變化都在影響著婚姻生活,出現問題是必然的、正常的現象,我們應對自己的婚姻持有信心。

  6.婚姻“保鮮。”

  (1)應樹立配偶第一的原則。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應優先考慮配偶的正當感情要求,隻有把夫妻情感看得重要時,生活中的各方麵關係才會平衡。

  (2)應盡量使家庭生活豐富多彩。可經常舉辦一些諸如結婚紀念、生日紀念之類的活動,可通過家宴、野餐、外出旅遊等形式,回憶往事,加深了解,及時進行愛的滋潤,這會燃起對愛情、對生活的新的追求。

  (3)不時讚美對方。不要認為配偶的長處是應該具有的,而缺點是不可容忍的。而應使對方感到他(她)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雙方都是對方的精神支柱,都是對方獲得幸福的源泉,因此又何必吝嗇讚美之辭呢?

  (4)努力提高各自在各方麵的修養。這是保持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夫妻既是一個共同生活的整體,又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隻有雙方共同提高,才能使婚姻穩固和諧。

  (5)培養子女健康成長也是使家庭幸福、婚姻美滿的條件。孩子的健康成長往往是父母雙方共同心血的結晶,會讓父母對孩子、對家庭、對自己都產生成就感,從而維係起美滿的婚姻。

  三、更年期心理保健

  中年人不論男女,在更年期都有著一些共同或類似的生理反應。女人一般45~50歲停止月經,而男人則在50~60歲性荷爾蒙分泌減退,這是人生階段中的必然過程,是生命周期中從中年向老年過渡的階段。女性更年期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到最後趨向消失的時期,在此時期,卵巢逐漸萎縮,月經逐漸停止,乳房萎縮,腋毛陰毛脫落,卵巢分泌雌二醇的量減少,黃體功能消失。通常引起三大症候:①頭部、麵部或胸部發紅;②發紅後出汗;③感到全身刺痛,極易導致心理上的不適應。這些就構成了更年期心理障礙的基礎。一般說來,第一次月經來潮早的人,更年期的到來較晚;而初次月經晚的人,進入更年期的年齡反會早些。生育多的人絕經比較晚,未生育過的人絕經較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質的增強,婦女絕經期出現了向後延遲的趨勢。而男性更年期的發生發展比女性緩慢,且常常表現不太明顯,如出現失眠、多夢、遇事缺少主張、優柔寡斷、對外界事物興趣不濃、沉悶孤僻、性欲低下等。

  更年期的這些心理、生理變化常常容易引起夫妻之間發生矛盾,以致家庭失和。其實,隻要我們有足夠的認識,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顧慮,完全可以不治自愈。

  1.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要有全麵的了解和正確評價,對於戰勝更年期的煩惱心理上要有所準備對更年期各種症狀能泰然處之,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疑慮,從而避免心理上的不平衡。即使出現更年期綜合征,也不必過慮,這不是大病,更不是災難臨頭,僅是一種自然反應,經過半年至兩年左右的時間,機體會建立起新的平衡,而恢複正常的生理狀態。

  2.全力糾正自身的一些不健康行為

  如吸煙酗酒,生活無規律等,以免影響身體健康狀況,加重各種不適反應。

  3.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盡量避免和減少不良刺激,排除緊張、焦慮、消極和恐懼心理;合理安排生活勞逸,根據個人的體力和腦力去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友誼和交往,勿使自己孤獨;堅持體育鍛煉,可減少衰老降臨的恐慌;正確地麵對過去,樂觀地看待未來,把生活環境中的危機感降到最低程度。正確認識各種疾病和功能性不適的感覺,為了弄清機體功能失調的原因,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防止器質性疾病的誤診,家中親人也應多加關懷、諒解和照顧,讓更年期的中年人安然度過這個“多事之秋”。

  四、中年人的衛生保健

  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中年人的身體由發展的頂峰開始逐漸衰退,所以衛生保健意義重大。首先,要加強身體鍛煉,多參加體育活動,這樣可以調節工作、生活的節奏,幫助驅除不良情緒。其次,在飲食上,注意補充足夠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鐵、鈣等)的攝入,低鈉,忌高脂食品,多食牛奶、新鮮蔬菜,防止肥胖等等。第三,要堅決戒煙,少飲酒。如果做到以上幾點,你將輕鬆、愉悅地度過中年期。

  第四節 老年期的一般特征

  一、生理特征

  西方國家一般以65歲以上為老年期,1964年我國第一屆老年學與老年醫學會議明確規定,男女都以60歲以上為老年期。1980年亞太地區第一屆老年學學術會議也規定,60歲以上為老年人,“年過花甲”即稱為老年人。老年期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階段劃分。《周禮・曲禮》上曾將老年期分為5個階段,“五十曰艾,六十曰耋,七十曰耆,八十、九十曰耄,百歲曰期頤。”《說文》上則從70歲算起,將老年期分為四個階段:“七十曰老”、“八十曰耋”、“九十曰鮐背”,“百年曰期頤”。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已成為人類的曆史。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時代,隨著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的進步,人的平均壽命已從青銅器時代的18歲,一躍為72.5歲(1973年);從1900年人類平均壽命47歲至1974年已增高到男人平均68.2歲、女人平均75.9歲,短短74年,增加了27歲之多,這是人類曆史的奇跡;進入20世紀90年代,某些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已接近80歲。中國是世界上擁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正以發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最快的速度向老年型社會邁進。200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占總人口的11%。老齡問題將成為21世紀中國人口的主要問題,而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問題又是核心。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人的“健康”的定義:不僅沒有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具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可見隻有在心理健康前提下的生理健康才是高水平的健康。講究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是為了謀求老年人的高水平的、全麵的健康,使老年人在辛勞一輩子後能愉悅舒暢、安享晚年。

  二、心理特征

  1.生理機能衰退、疾病增加,致使心理功能老化

  人到老年,生理機能急劇衰退。進入老年後,首先是體態和外型的變化:皺紋滿麵,頭發、胡須變白,落發加劇,牙齒亦漸脫落。其次,內髒器官細胞數量的減少和髒器的萎縮等,會出現腦、運動、消化、內分泌功能等方麵的生理機能老化,出現腦血管病症、骨質疏脆易折、慢性胃炎、肝病等。此外,還有全身各種細胞的不斷損失與功能減退,貯備能力降低和適應能力減弱。這些生理變化,使得感官衰退,智力以不同速度下降,思維遲緩,學習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減退,記憶障礙(對近事的記憶尤甚),言語準確性低,心理平衡能力減弱,情緒不穩,易傷感易激怒,憂鬱悲觀,感歎自己在多方麵力不從心等,哀歎“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2.離崗後社會職能和生活環境的轉變使老年人的心境麵臨著新的適應老年人離開數十年辛勤勞動的環境,往往產生諸多感慨,“退休綜合征”表現突出。常因工作解除、生活清閑而感到空虛,因餘力無處發揮而感惆悵,因離開了工作集體,而形成一種疏遠感。家庭生活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或子女的獨立門戶,或喪偶而成鰥夫寡婦,或老年喪子等產生的孤獨感;老年人還因生活能力下降、社交圈縮小、失去同伴而產生沮喪感。新的生活,新的適應就擺在了老年人麵前。

  3.長年積累使老年人的習慣心理、個性獨具特點

  由於長年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使老年人的習慣心理十分鞏固,幾十年的社會實踐,也使個性心理特征更加明顯。他們的興趣、愛好、脾氣、性格具有突出的個性化,比中年人更具特點,更加定型。他們總是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觀點、習慣和愛好,不讚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更無法輕易改變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由於習慣心理、定型個性而對一切變化和新事物總是惴惴不安、極力反對,哪怕別人是一分好意也決不領情,盲加排斥。由於不自覺地堅持自我中心、自我防衛態度,所以對什麽都感到懷疑,固執地想保護自己而采取利己的態度和方法,辦什麽事都優先考慮自己。

  第五節 老年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調適

  生老病死是一種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避免。但當個體真到了老年時期,卻不容易客觀、公正地接受自我衰老的現象,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一些心理問題。

  一、衰老感

  衰老感是個體意識到自己已經老去的一種主觀體驗。首先老年人感覺到身心狀態的變化,各方麵能力的降低。如氣力衰弱、步履艱難、頭發花白、牙齒脫落、易疲勞而恢複緩慢、性欲減退、食量減少、工作效率低等。其次感覺到社會環境的改變。如退休、子女分居、老朋友或親人死亡等。再者是別人把自己奉為老人,在生活上處處當老人對待,口口聲聲“老人家”、“老前輩”,極易產生遲暮之感。衰老感一旦產生,就意味著這個人的精神已經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願和積極性。由此可導致意誌衰退,情緒消沉,進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導致舊病經久不愈,或是誘出新的疾病。

  [病案]

  李某,女,62歲,設計工作者,一生勤謹,多次獲獎,受到領導器重和同事尊敬。兩年前退休後,李某從操勞中得到緩歇,先是舒適自如,但不久便覺得無所適從了,頓感到空虛。不再有沒完沒了的設計項目,不再需要一年四季奔波於各地,賓客盈門的繁雜已漸漸逝去,電話鈴聲也安靜了下來。她不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漸漸覺得自己已是一塊朽木,老了,甚至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經分析,心理醫生確定,李某的這些心理特征是衰老的感覺。她覺得以前的繁忙現在沒有了,生活很無趣,沒有意義,都是因為自己老了沒用了,這是一種典型的衰老感覺。

  心理醫生對李某采取了3項治療,包括家庭治療,擴大人際交往圈子,增加業餘活動。

  1.家庭治療

  將李某現在的情況告知與其同住的兒子及兒媳、孫兒,希望他們密切配合治療。要求她兒子買一些老年人心理保健的書籍,自己看後,再與李某討論。讓她的兒媳不再包攬一切家務活動,可以讓李某參與買菜做飯等事,使她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她的孫兒每天要奶奶給他講一個故事,使她在講述中覺得繁忙,並獲得快樂。

  2.告訴她兒子及兒媳,不定期地請一些李某工作時的老朋友來家裏走動李某可以在聚會中感到無窮的快樂,仿佛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仿佛又看到了自己曾經創造的輝煌,以獲得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

  3.勸說李某積極參加老年活動

  如進老年大學,參加老年協會,時常和老年朋友一起跳舞、下棋、出遊等,使李某的退休生活充實起來,開始習慣新的生活方式。

  這3種方案同時進行,3個月後,李某的兒子反映她現在生活得很愉快,心境極佳,已經不再有煩躁、衰老的感覺和情緒了。

  二、離退休綜合征

  當老年人到了適當年齡,就要離開工作多年的職業崗位,卸下整日繁忙的生活工作,開始清淨地安享晚年。但有的離退休老同誌卻由於適應不了所處環境和生活習性的突然改變,往往會出現情緒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還由此而引發其他疾病,嚴重影響了健康。退休後抑鬱傷感是導致這種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包括有:

  (一)一般心理反應

  1.失落感

  離開了工作崗位,老年人的生活圈一下縮小,朋友也減少,生活一下變得清閑,無所事事,感覺比較空虛,這些都會幹擾情緒、影響心理平衡,從而產生老年人的失落感。

  2.空虛、寂寞感

  退休後的生活使他們從勞動和創造財富的火熱的生活變為平淡的退休生活,往往使人感到不習慣。甚至會感到生活似乎變得無聊,沒有意義了,容易產生孤單、空虛、寂寞的感覺。如果不能及時地調整心態,轉移注意,尋找到合適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來充實自己,就更會感到難以適應現時巨大的工作和生活上的轉變,從此精神上產生煩悶、空虛、無所適從和情緒壓抑。而且退休以後,部分老人跟隨子女來到另外陌生的地方,其社會交往的空間更是縮小,沒有熟悉的老朋友,沒有熟悉的環境,因此他們更會感到寂寞,感到閉塞和生活空虛。

  3.懷舊

  退休後的空閑和失落,易使老年人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憶,追憶過去美好時光,但反而易產生“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遺憾。久而久之,則心情抑鬱,性格孤僻。

  4.自我防護,希望進一步得到周圍人的關心

  退休就意味著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意味著職權的喪失。而且,對大多數老年人來說,離退休既失去工作,也意味著經濟收入的下降,從而可能影響在家庭中地位的變化。這樣退休者自然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保護心理。比如希望單位能夠一如既往地重視自己,喜歡別人用原職務來繼續稱呼自己,需要得到周圍朋友、親人的繼續關注和關心。

  5.希望獲得尊重

  一旦退休,意味著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發生變化。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也由“舉足輕重”變為“無足輕重”,“人一走,茶就涼”的感覺也就容易產生。因此,有些退休同誌經常主動向單位領導提各種工作建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引起領導重視。

  6.戀友

  退休後遠離同事、朋友,子女不在身邊的漠然,老朋友相繼離世,配偶死亡等等,都會使老年人感到淒涼悲切,憂鬱孤獨。

  離退休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坐臥不寧、行為重複、猶豫不決,不知幹什麽好;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經常出錯;性情變化明顯,易急躁和發脾氣,對任何事情都不滿意,總是懷舊;易猜疑和產生偏見;情緒憂鬱,失眠、多夢、心悸、陣發性全身燥熱等。一般而言,事業心強、好勝而善爭辯、嚴謹而偏激、固執的人發病率較高;無心理準備而突然退下來的人發病率高且症狀偏重;平時活動範圍大而愛好廣泛的人很少患病。女性較男性適應快,較少出現離退休綜合征。

  [病案]

  一位老幹部,擔任行政領導多年。工作上勤勤懇懇,具有極好的口碑。雖然勞累點,但精神飽滿,吃得香、睡得好。63歲那年,他離職休養了。辦完手續,心裏想,這下該好好休息休息了。前兩個月還好,感到心身輕鬆,如釋重負,好像驟然離開喧囂的城市到了一個清靜的鄉村別墅一樣。從來不管家務的他,這時也幫助老伴買菜做事,日子過得挺好。兩個月過去了,他漸漸地感到每天日子過得很慢,早上起床後沒有大事可幹,十分無聊。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常呆坐在那裏歎氣。雖然用不著起早貪黑地去上班了,但卻覺得比上班時還累。老伴發現他不像以前那麽開朗了,問他有什麽煩心的事,他也說不出,勸他到公園走走,他也不感興趣。飯量也小了,連他自己都懷疑哪方麵出了毛病。

  由於社會交往的空間相對縮小,各種信息來源渠道的減少,才使他產生了寂寞和空虛心理。退休後,原有的生活規律被打破,使得他身心方麵不適,感到無聊、焦灼、坐立不安。

  這都是因退休以後,未能找到合適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來充實自己。同時,事實上,老人們應該懂得,社會責任應由一代一代年輕人擔當,隻有順應社會的需要,離退休前做好心理準備,才能順利度過退休初期的這段情感生活。一些研究也表明,離退休前曾做過妥善計劃的老年人,離退休之後的生活適應較好。離退休計劃一般包括經濟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和對保健方麵的預先策劃,以及對老年配偶的生活照顧等。一般的老年人,在退休後6個月內即能適應新的生活方式,但仍有部分老人在離退休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仍不能適應,離退休綜合征表現明顯。這種情形常發生在突然失去工作及社會職業的老人中,尤其是離退休後無伴侶的老人,更難適應離退休後的生活。

  對這位老幹部進行心理護理與保健。首先使他認識到退休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生活現象,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讓他盡快找到退休生活後的定位,及時調整情緒。另外,還要求他保持樂觀、豁達的情緒和多做有規律的活動。

  一是要使這位老幹部對退休這一現實樹立正確認識。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他懂得了退休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曆的生活階段,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現象;隻有老同誌退下來後,青年人才上得快,社會才會有發展;社會生活中的這種新陳代謝,是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一種反映。數次交談後,他提高了心理承受力,從而減輕了因退休而產生的挫折感。

  二是心理醫生要求他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盡量學會適應現在的環境。為克服這些現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