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章 梵蒂岡城國

  國中之國

  城牆,是古代城郭四周築起的高高厚厚的圍牆,是抵禦外敵入侵的盾牌。而把整個國家用城牆圍起來的,隻有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國——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被圍在斑駁而蒼老的萊奧內圍牆內。

  沿著圍牆走過去,遠遠便能看見一組氣勢恢弘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

  穿過左側柱廊,我們便由意大利首都羅馬進入了梵蒂岡。

  梵蒂岡位於羅馬城西北角的高丘上,因而被稱為國中之國。

  梵蒂岡與羅馬以城牆為界,城即國家,亦即首都,所以梵蒂岡又被稱為城國。

  梵蒂岡國土麵積0.44平方公裏,僅相當於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三,幅員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教堂、梵蒂岡宮、西斯廷教堂、博物館、公園、幾條街道和大約1000口人,是歐洲唯一講拉丁語的國家。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

  早在公元4世紀,教皇君士坦丁就在耶穌門徒聖彼得殉難處修建了君士坦丁大教堂。

  公元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

  在中世紀,教皇權勢日益擴張,氣焰熏天,羅馬成為以教皇為君主、政教合一的教皇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1870年,意大利統一後,教皇被迫退居梵蒂岡宮中。

  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中立的主權國家。

  梵蒂岡教皇即梵蒂岡國家元首,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於一身。

  教皇自稱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神權,任期終身。

  梵蒂岡現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有“聖使”(相當於大使),在聯合國有常駐觀察員。

  梵蒂岡境內沒有田野,沒有工農業生產,國民的生活必需品,如自來水、電力、食品、燃料等都由意大利供給。

  不過,梵蒂岡有自己的郵政、電信、銀行係統,設有國際信息通訊社和梵蒂岡廣播電台,它的電台每天24小時以36種語言向全世界傳播聖經。

  梵蒂岡還有一支約100名瑞士人組成的教皇誌願禁衛隊,他們身穿據說是由米開朗琪羅設計的500年來一直不變的製服,手執中世紀的長戈,負責保衛教皇和國家的安全,並參加宗教儀式。

  梵蒂岡雖小,卻是一個巨型國際金融托拉斯。它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都有巨額的投資和大量的房地產,有國際金融帝國之稱。

  據西方報刊估計,梵蒂岡在北美和西歐國家的投資高達數百億美元,它的黃金和外匯儲備超過100億美元。美國的摩根財團就是梵蒂岡資產的最大代理人。

  當然,梵蒂岡的特色遠不止這些,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集中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許多建築家與藝術家的驚世傑作。

  踏進梵蒂岡就踏上了橢圓形的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廣場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場所。每逢元旦、聖誕節、複活節,廣場上都會聚集數十萬之眾。

  這座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設計和監工的廣場於1656年奠基,1667年才建成。

  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地麵用黑色小方石鋪砌而成。

  兩側由半圓形的大理石柱廊環抱,造型優美,氣勢恢弘。柱廊共有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成,分排四列,形成三條走廊。

  朝向廣場的柱廊頂端有142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們是羅馬天主教曆史上的殉道者。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公元40年從埃及運來的巨大的方尖石碑,碑高25.5米,重320噸,碑尖上是釘死聖彼得的黑色十字架造型。

  方尖石碑兩側,各有一個銀花飛濺的美麗噴泉,地麵各有一個圓形白色大理石標誌,它們是兩個橢圓型廊柱的焦點。站在焦點上麵觀望,四行交錯排列的柱廊就會變魔術似的成為一條直線,仿佛隻有一排,這正是貝爾尼尼精巧設計的透視效果,可謂匠心獨具,巧奪天工。

  位於廣場正西麵的聖彼得教堂是梵蒂岡的精華。

  聖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可容納5萬餘人。

  聖彼得是耶穌12門徒中的大弟子,是個貧苦的猶太漁民,曾被權貴害得家破人亡。他在手刃仇人後,皈依耶穌門下,曾兩度到羅馬傳教。公元64年,他被暴君尼祿頭朝下釘死在十字架上。

  聖彼得教堂是1506年在君士坦丁大教堂基礎上重建的,曆時120年,到1626年才正式宣告落成。

  聖彼得教堂的改建,凝聚了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大師們的心血。

  勃拉芒特第一個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他拆卸了整個舊的教堂,然而新教堂還沒見蹤影,他就隨聖彼得去了。

  於是拉斐爾開始了新的探索,可是6年之後,他也撒手人寰。

  直到1546年,教皇保羅三世請出年輕時就曾在羅馬牛刀小試、當時已72歲的藝術大師——米開朗琪羅,這片土地才出現了新的奇跡。

  米開朗琪羅親手設計的巨大圓頂標誌著聖彼得教堂的最高成就。

  此後經過小莎迦洛等大師的努力,終於成就了今日的輝煌。

  正是由於聖彼得教堂這段獨特的身世,使得建築本身就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它把富麗堂皇的高貴氣質與宗教莊嚴神秘的氣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巴洛克式的建築和裝飾風格。

  同時,其內部也薈萃了雕塑、繪畫等各類世界藝術瑰寶,美得讓人驚詫不已,美得讓人肅然起敬。

  教堂廊簷上方有13尊雕像,中間是耶穌基督,兩邊是他的12位弟子。廊簷兩側各有一座大鍾,右邊是格林威治時間,左邊是羅馬時間。

  大殿有5扇門,分別是聖門、中門、聖事門、善惡門、死門。聖門每隔25年的聖誕夜才開啟一次。每個星期天的正午,教皇都會出現在教堂最頂層右邊第二個窗口,接受廣場上教徒的朝覲,向他們祝福。

  我們排隊從中門進入。

  剛進入這個藝術寶庫,穹頂和四壁以《聖經》為題材的繪畫就鋪天蓋地壓來,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小莎迦洛、貝爾尼尼等平時隻能景仰的名字忽然變成了惟妙惟肖的藝術,在周圍演繹出一幅幅扣人心弦的作品,令人眼花繚亂,心旌搖曳。

  定定心神,首先看清晰的是前廳長廊廊簷下的鑲嵌畫《小帆》。它是文藝複興初期著名畫家喬托花數十年時間,用幾萬顆燒製的彩繪馬賽克鑲嵌而成的。畫麵描繪的是耶穌的門徒在小船上破浪前行的情景。小船頭頂狂風暴雨,漂泊在驚濤駭浪之上,船上的人有的恐懼地緊抓著船舷,有的鎮靜地緊握著船槳,有的雙手合十祈求上帝保佑,他們神態各異,活靈活現。

  正門右側,是米開朗琪羅的雕塑《聖殤》;正門左側,是貝爾尼尼的雕塑《聖小缽》。大廳中央右壁有一尊聖彼得青銅像,據說摸他的右腳可以得到賜福。據說,現在這是一隻新換的右腳,因每一位遊客到這裏都要摸一摸,年深月久,原來那隻已經磨損壞了。

  再往後的大堂中央是一座青銅華蓋,這是貝爾尼尼用了9年時間建造的傑作。華蓋高29米,由四角的四根螺旋形的鎏金銅柱支撐,柱上飾以金色的葡萄枝和桂枝,枝葉間攀援著許多小天使。華蓋四周垂吊著金色的瓔珞,閃閃爍爍,似在迎風飄舞。下麵是聖彼得的陵墓以及設在陵墓之上的一個祭壇。在陵墓前的半圓形欄杆上點著99盞長明燈,象征基督教的光輝永不磨滅,同時也表示對聖彼得深深的敬意。

  教堂的盡頭是聖彼得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神龕,寶座裝飾著象牙,飛翔著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

  教堂大廳頂部就是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穹隆大圓頂。遺憾的是他本人並未能欣賞到這一傑作,因為大圓頂在他死後26年才由其他建築師完成。大圓頂直徑42米,高137米,它是梵蒂岡也是全羅馬城的製高點。聖誕之夜,當聖徒們站在大廳中仰頭觀望,就能透過穹頂的玻璃窗,看到夜空中的點點繁星,仿佛佇立於蒼穹之下,心飛靈動,接近天國。

  沉浸在藝術的殿堂不覺時間的飛逝。在托尼的一再催促下,我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這裏。

  天空中沒有一片雲,沒有一絲風,太陽就像一隻倒扣的火盆,酷熱難當。

  同行的女士們撐起了陽傘,五顏六色,也算一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