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章 歐洲的宗教

  教堂十字架

  宗教在歐洲的影響超乎我們的想象。

  幾乎每個國家、每個城市都有看不完的宗教聖地,說不完的宗教故事。

  宗教聖物——黑色十字架隨處可見,宗教聖地——教堂,更是遍布歐洲大地。可以說,歐洲最古老的建築是教堂,最華麗的建築也是教堂,最宏偉的建築還是教堂。埃威恩風馳電掣,那些一閃而過、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教堂——古羅馬建築、哥特式建築、巴洛克建築……組成了歐洲國家一道道奇特的風景線。

  歐洲人多信奉基督教。

  基督教是在猶太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信奉上帝和他的獨生兒子耶穌。

  基督教起源於公元1世紀初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最初的基督教受到統治者的嚴酷迫害,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和他的大弟子聖彼得就都是被統治者釘死在黑色十字架上的。

  後來,由於基督教教義宣揚人與人之間的忍耐和寬容,愛人如己,約束人們的暴戾行為,倡導按上帝的意旨修善積德,悔過自新,符合統治者的利益,因此逐漸得到羅馬帝國的承認和支持。

  公元4世紀,基督教終於躋身為羅馬帝國的統治宗教,黑色十字架被奉為基督教的聖物。

  從此,基督教日漸隆盛,並逐漸滲透到統治機體。到中世紀,基督教從教義的完整性到流傳的普及性都邁向了頂峰。羅馬教皇氣焰熏天,壓倒了所有的皇權,儼然歐洲的主宰。許多國家不得不實行政教合一的政體,這些國家的皇帝都以羅馬教皇親自授予皇冠為榮。

  基督教嚴酷的統治,把歐洲禁錮了一千多年。古希臘的文明,古羅馬的輝煌,幾乎被毀棄殆盡。

  1054年,基督教內部發生了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野為天主教和東正教。

  東部教會包括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等牧首區,承襲希臘文化傳統,強調自己的正統性,稱為正教或東正教,與羅馬分庭抗禮。

  西部教會包括以羅馬為中心的帝國西部地區,承襲拉丁文化傳統,強調自己的普世性,稱為公教或羅馬公教。

  羅馬公教傳入中國後,被譯為天主教。

  16世紀,天主教再度分裂。這次分裂以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製度為背景,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和目的。1517年,德意誌神學家馬丁·路德·金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抨擊教皇出售贖罪券斂財,吹響了這場宗教改革運動的號角。從此,宗教改革如狂飆勁風,在歐洲迅速蔓延,很多國家的政治借機擺脫了宗教的控製,許多天主教會則脫離羅馬另立新教。

  歐洲的宗教改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吹落了基督教的皇冠,迫使基督教不但從政教合一的峰巔滑落,而且逐漸蛻變為統治者的附庸。

  但作為世界上唯一曾超越皇權且統治範圍廣袤、統治時間漫長的宗教,基督教仍頑固地盤踞在歐洲並逐漸向世界領域蔓延,附著於教徒們的肉體,控製著教徒們的靈魂。

  到17世紀,基督教三大教派即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基本界定了各自在歐洲的勢力範圍。目前,新教占主導地位的是英國和北歐國家;天主教占主導地位的是法國和南歐諸國;德國、荷蘭、瑞士等國天主教和新教勢均力敵;希臘和東歐國家則由東正教盤踞。

  基督教三大教派有共性,也有許多分歧。

  共性是其精要,他們共同認可上帝“耶和華”是宇宙的主宰,都把《舊約》和《新約》奉為聖經,相信人是有“原罪”的,要接受上帝的兒子基督耶穌的救贖洗禮。

  分歧主要是:天主教強調通過教會和神職人員來傳播聖音,教牧人員稱為神甫或神父,等級製度森嚴,所有神職人員,均須遵守獨身製度;而新教則推崇由個人憑借自身的修為和聖靈的感動來接近上帝,教牧人員稱為牧師或長老,上帝麵前人人平等,所有教牧人員都可以結婚。天主教和東正教在教堂裏舉行的宗教活動稱為彌撒;而新教則稱為禮拜,新教教眾祈禱時也不在胸前畫十字。東正教強調自己的正統性,最具保守、封閉、神秘的特點,教徒們要站著參加宗教儀式。另外,三大教派在教階製度、聖經使用、宗教禮儀、宗教節日、神品設置、使用教曆等諸多方麵都有所不同。

  目前,基督教擁有教徒約10億人,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許多歐洲人終身與宗教為伴。新生兒要在教堂接受洗禮,結婚要在教堂舉行,死後也要到教堂舉行葬禮。

  中國的佛寺大多建在深山老林,進香許願或祈求平安者,需要遠涉山水,以考驗信徒的虔誠。

  歐洲的教堂則建在城市最中心最熱鬧的地方,教堂之多,就像中國的社區居委會,就像鄰家的院子,就像自己的另一個家,隨時隨地就可抬腳走進去。歐洲城市很少有高樓大廈,歐洲人把所有的高度幾乎都讓給了教堂。

  這樣的景觀在小鎮或鄉村更為突出,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哥特式教堂的尖頂。對於教徒來說,那尖頂就像一隻隻高高舉起的聖手向他們召喚,那裏是上帝在人間布道的聖壇,是他們聆聽上帝福音的聖殿,是他們贖罪和淨化靈魂的人間天堂。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歐洲教堂的屬性和功能已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諸多變異。

  許多國家和城市已把教堂視為祖傳的人文景觀開發旅遊,被絡繹不絕的旅遊者當作風景觀賞拍照。而且同世界上許多地區一樣,歐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宗教信仰,連宗教色彩最濃的意大利,做彌撒也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差事,許多青年人除了婚禮仍在教堂裏舉行,對煩瑣的宗教儀式已不再感興趣。就是去教堂做彌撒的人們,他們在交談中自然流露出的對宗教的信仰度和精神的依存度,也在大打折扣。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進入高大幽深、寂靜神秘的教堂,腳步自然會慢下來,心情也會很快靜下來,遠離了嘈雜擠壓的繁華鬧區,遠離了爾虞我詐的世俗是非,靜靜思緒,解解疲勞,聽聽自己的心跳聲和腳步聲,看看外國人,欣賞欣賞音樂,這恐怕已是更多人到教堂的主要目的。

  盡管如此,歐洲的宗教色彩還是很濃。

  就連世界公認高度發達、高度文明的瑞士,其國歌也沒有擺脫上帝的影響:

  “當阿爾卑斯山染紅之時,自由的瑞士人,在你們虔誠的心靈中,要想到上帝在我們的祖國,上帝我主在我們的祖國!”

  現代文明與產生於蒙昧時代的宗教能和平相處,也是歐洲一怪。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