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是在法西斯同盟妄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的情況下組建的,它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了重大的犧牲與貢獻。但是,過去由於較多地強調蘇聯及英美的反法西斯作用,而抹殺了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功績,特別是對第一次緬甸戰役往往用“慘痛的失敗”來結尾。這不符合當時的曆史事實及複雜的具體情況,為此,對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作些探討是必要的。

一、中國遠征軍成立的國際國內條件

由於中國人民的堅持抗戰,打破了日本先占領中國、再實行南進的設想;粉碎了日本為達到這一目的在國內外所采取的種種措施。這就迫使日本決定對中國戰略上轉入長期作戰,而積極加緊南進的準備,並以此從南北兩方麵夾攻中國。

同時,日美在中國的矛盾也日益加深,從而,美國堅持日本必須從中國全麵撤兵,放棄在華的各種特權;日本堅持不許美國幹預中國問題,不許美國保留在太平洋地區行使武力及稱霸這一地區的權利。這就使從1941年春開始進行的日美交涉破裂。日本為了獨占中國,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決定對美國開戰。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與世界反法西斯戰場聯成一個整體。12月9日,美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同時對德、意宣戰。1942年元旦,中英美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約定加盟各國應盡其兵力與資源以打擊共同的敵人,不得與任何敵人單獨講和。1942年1月2日,根據羅斯福建議,成立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部,由蔣介石擔任最高統帥,美國的史迪威中將任統帥部參謀長。戰區範圍包括中國、泰國、越南。中國戰區、東南亞戰區、太平洋戰區、西太平洋戰區共同對日作戰,並與歐洲戰場、蘇聯戰場配合,進行反法西斯的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

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發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指出:太平洋戰爭“是日本法西斯為了侵略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而發動的非正義的掠奪的戰爭,而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起而抵抗的一方麵,則是為了保衛獨立自由與民主的正義的解放戰爭。”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已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呼籲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繼續過去五年的光榮戰爭,堅決站在反法西斯國家方麵,與英美及其他抗日友邦共結軍事同盟,實行配合作戰,為最後打倒法西斯而鬥爭。

中國遠征軍就是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建立的情況下組建的,也是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國參加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一支軍隊,這是中國正麵戰場裝備最好、最精銳的一支軍隊。它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犧牲與貢獻。

1938年10月,廣州和武漢相繼陷落於日軍手中之後,中國政府並沒有屈服於日軍的暴力,而且使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積極爭取國際援助,繼續堅持抗戰,當時中國的國際運輸線有四條,四條援華國際線相比較,滇越、滇桂線占總運輸量的二分之一,滇緬線路占總運輸量的三分之一,但滇緬線路的運輸量比歐戰前增加了五倍。因此,日本特別重視滇緬線路,為了達到迅速解決“中國事件”,使中國孤立無援,首先就要斷絕援華的國際線路。

隨著香港等地區及東南亞國家的淪陷,滇緬公路成了中國唯一的國際援華線路,它為祖國輸送了必要的抗日物資及大量的兵源,粉碎了日本企圖截斷中國僅有的國際援華線路,以達到迅速解決“中國事件”的戰略目標。同時,滇緬公路的暢通,對我國西南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從而對在物資方麵支持抗日戰爭堅持到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中國作為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保衛滇緬公路的暢通,堅持抗戰到底,把日軍的主力拖在中國戰場,無疑就減輕了日軍對東南亞、歐洲的壓力,也就減輕了對英美的壓力,為支持整個盟軍戰場作出了貢獻。所以,中國政府為了堅持抗戰,確保滇緬公路的通暢,派軍隊阻止日軍占領緬甸,掩護及援助英軍安全撤退,就成為遠征軍成立的國內條件。

1941年12月11日,蔣介石命令成立中國遠征軍。1942年3月12日,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成立,指揮第五路軍、第六路軍和第六十六路軍三軍入緬。

二、中國遠征軍英勇抗擊法西斯日軍

日本為了迅速解決“中國事件”,傾注一切力量企圖切斷中國這條最後的滇緬國際援華線路,清除英國在緬甸的勢力,占領並確保緬甸要地,兼以加大對華的壓力;《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緬甸作戰》。從英美來說,需要依靠中國的力量牽製日本,挽救他們在遠東的危機,以便集中力量在歐洲對付德意法西斯;中國為了確保滇緬公路這條中國最後的國際交通運輸線路的通暢,因而必須向滇西派出軍隊,阻止日本從緬甸入中國滇西,從而穩定中國的抗日大後方。因此,中英美三國必須聯合對日作戰。

中國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抽出了中國裝備及訓練最精銳的三軍入緬甸作戰,不僅為了中國自身的利益,同時也是為盟國對日作戰的共同利益,更是一種神聖的世界反法西斯的正義之舉。但是,英國害怕中國軍隊入緬後,會擴大中國在緬甸的影響,不利於它對緬甸的殖民統治,因此,英國當局便以種種借口阻止中國軍隊及時入緬防禦。還在1941年12月24日,蔣介石就曾向在重慶出席中、美、英聯合軍事會議的駐印英軍總司令魏菲爾表示:“中英兩國,不可有一國失敗。因此,如果貴國需要,我國可以派遣八萬人入緬作戰。”魏菲爾立即答稱:“如果由貴國解放緬甸,實是英國人的恥辱;我們隻要請貴國能惠冗撥借美援物資就可以了。”暴露了英國狹隘自私的本質及老殖民者的嘴臉。蔣介石為此大不滿意,遂下令第五、第六兩軍主力“暫時毋庸入緬”,分別在昆明附近及滇緬線上集結待命。隨後又令第五軍“必要時須向東轉用。”這樣一開始就使中國軍隊入緬作戰坐失良機,也就是失去了兵家取勝的天時條件,即先發製人者勝的道理,從而使遠征軍處於被動的地位。

日本進攻緬甸,除了截斷滇緬公路,南北夾擊中國外,還可以取得緬甸豐富的資源及仁安羌的石油,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因此,日本大本營非常希望對緬甸實施全域作戰,由於緬甸作戰的重要性,日本對緬甸竟投入了十一個師團的兵力。當時,日本在中國投入的兵力是三十五個師團,占投入中國兵力的近三分之一之多。

此時,英國在緬甸的駐軍有英緬軍第一師,英印軍第十七師,英奧軍第六十三旅,英國第七裝甲旅約四萬人,還有五十架作戰飛機,由英軍司令官赫頓中將指揮。這支軍隊多係由緬甸、印度人組成的雇傭軍,訓練不充分,指揮官又缺乏取勝的信心,加上內部矛盾重重,士氣低落,戰鬥力很差,部隊主要集中在仰光、曼德勒和毛淡棉三地,而且赫頓還沒有與日軍接觸就準備了退路:一方麵把供應送到仰光以北四百英裏的曼德勒山區;一方麵從印度的曼尼普爾趕修一條山路,同曼德勒和滇緬公路建立陸上聯係。因而,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時,一開始就成為對日作戰的主要力量,也可以說,在緬甸作戰,雖稱由中英軍隊共同擔負,實際上作戰主要是由中國遠征軍進行的。

日軍入緬的第一次重大戰役是毛淡棉戰役。

毛淡棉是南緬的要衝,而且從薩爾溫江對防禦南緬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日軍估計英軍將固守毛淡棉,並會憑薩爾溫江進行頑抗。因此,日軍用第五十五師團進攻毛淡棉,但未遇英軍有效的抵抗,1月31日,日軍即占領了毛淡棉,接著逼近仰光。這時英軍才積極請求中國遠征軍入緬支援。

中國遠征軍奉命入緬時的戰鬥序列是:司令長官衛立煌,未到任時由副司令長官杜聿明代理,後由羅卓英繼任。下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兼任,下轄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第九十六師,師長餘韶;第六軍軍長甘麗初,下轄四十九師,師長彭壁生,九十三師,師長呂國鈴,暫五十五師,師長陳勉吾;第六十六軍,軍長張珍,下轄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新二十八師,師長劉伯龍,新二十九師,師長馬維驥,共約十萬人左右入緬。遠征軍激於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正義之戰,士氣非常旺盛,在與敵人搏鬥中,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流血流汗,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可舉一、二次戰役,足以證明中國遠征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業績。

中國遠征軍堅守12天的東籲戰役

1942年3月1日,第五軍二百師由師長戴安瀾率領乘汽車由畹町到臘戍,7日全師及軍部騎兵團相繼到達東籲集結。由於日本南機關事先在緬甸利用緬人對英國殖民者的不滿,進行大量的特務宣傳活動,所以,緬甸人民對同英國結盟的中國遠征軍心存疑慮,當遠征軍達到東籲時,緬民已幾乎逃匿一空,使我軍失去了“人和”之利。

3月8日,仰光陷落,東籲居於從仰光北進曼德勒的鐵路要衝,它西銜普羅美,東接毛奇,成為阻止日軍北進的一道屏障。因此,日軍占領仰光後,第五十五師團接到命令:“首先應迅速向東籲附近前進,在確保該地附近機場的同時,整修仰光至東籲的道路,並準備以後向曼德勒方向躍進。”

戴安瀾師長派軍部的摩托化騎兵團和五百九十八團步兵第一連到東籲以南12公裏的皮尤河畔接替英軍防務,並掩護英軍撤退。3月18日,英緬軍全部撤退,日軍跟蹤追擊,到達皮尤河南12公裏處,與我軍發生激烈的前哨戰,19日拂曉,日軍二百人左右向皮尤河前進,待過皮尤河大橋,進入我伏擊地段後,早先我軍埋伏的炸藥爆炸,使皮尤河橋突然陷落,我軍步機槍一齊向日軍射擊,經過三個多小時激戰,日軍倉皇撤逃,這一前哨戰,使日軍遭到入緬甸後第一次重大損失。英軍見到中國士兵就舉起大拇指稱:“你們打得好!”這是遠征軍入緬後的旗開得勝的戰鬥。

3月20日,遠征軍二百師與日軍五十五師團在東籲戰鬥開始,戰前戴安瀾師長寫下了“誓與東籲共存亡”的誓言,並向全師發出命令:“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真正表現了中國遠征軍同仇敵愾、氣壯山河的愛國主義精神。遠征軍英勇抗擊著多於自己四倍的敵人,並處於被重重包圍的一座孤城中,戴安瀾正確地布置著各方麵的火力,又派五百九十八團副團長蘇景升率該團一營到鄂克溫去增援警戒部隊和騎兵團作戰,牽製敵人前進。日軍為了第五飛行集團密切配合曼德勒會戰,必須迅速占領東籲機場。於是日軍第十五軍逐漸解除後方負擔,開始全力投入緬甸作戰,故中國遠征軍所遇日軍是非常頑強。在與敵激戰了三天後,我五百九十八團傷亡很大,副團長蘇景升英勇陣亡,而我軍守衛的陣地屹立未動。

日軍亦承認:“正麵之敵屬於重慶軍第二百師第五百九十八團,頑強抵抗……”“師團自代庫北進以來,在屋墩還是第一次與強敵遭遇,由於輕敵致使進攻受挫……”等等。

24日拂曉,敵人進攻飛機場,經過激戰,機場被敵人占領。從25日拂曉開始,敵人從南、西、北三麵猛攻,東籲城西北角六百團陣地被突破,我軍沉著堅守,並以火燒森林阻敵前進,接著在城內展開了逐屋爭奪,粉碎了敵人企圖將我守軍分割成南北兩半、中央突破後迅速占領西湯河橋的企圖,雙方短兵相接,又苦戰三日,五百九十九團傷亡亦大,並退至鐵路以東繼續抵抗。

27日下午1時,東籲北麵之敵,與前來增援的廖耀湘新二十二師發生遭遇戰。並於28日對五百九十九團、六百團陣地施放糜爛性毒氣,企圖集中力量消滅我東籲城內守軍,我步兵指揮官鄭庭笈派出五百十八團兩個連前往增援,將敵軍東西夾擊,壓迫於西河橋東,使敵人一舉殲滅我守軍的企圖未得逞。日軍亦稱:“各部隊在轟炸成果和重炮射擊的支援下開始轉入攻擊前進,特別是右翼部隊逐次爆破敵人碉堡陣地向前扒進,但複廓陣地上的敵人依然頑強抵抗,進攻再次受挫,直到夜幕降臨。”“第五十五師團在29日拂曉集中全部炮火力圖奪取複廓陣地,因敵頑抗,戰況無進展。”《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緬甸作戰》。

29日拂曉,東籲城內和橋東指揮所電話已中斷,二百師在完成任務後,奉命撤出東籲。

中國遠征軍與敵軍五十五師團、五十六師團加上空軍、炮兵的配合,整整激戰了十二天,堅守住東籲一座孤城,完成了上級堅守十天,讓英軍安全撤退及中國遠征軍迅速集中的艱巨任務。東籲戰役日軍死五千人,傷不勝數,血流漂杵,遺屍遍野。日軍大佐橫田屍身所遺之日記亦稱:“南進以來,從未遭受若是之勁敵,敵為誰?即支那軍也。”可見,中國遠征軍英勇奮戰,給予日軍南進以來未受到的沉重打擊,小小一孤城,堅守十二天,敵人除飛機、重炮外,還無恥地使用毒氣、細菌等等卑鄙手段,但終究一籌莫展。並且承認:“當麵敵人是重慶二百師,其戰鬥意誌始終旺盛,尤其是擔任撤退收容任務的部隊直至最後仍固守陣地拚死抵抗,雖說是敵人也確實十分英勇,軍司令官板田中將及其部下對其勇敢均表稱讚。”

中國遠征軍二百師全師官兵在戴安瀾指揮下,英勇抗擊日軍,據守孤城與頑敵死戰,使日軍遭到入緬以來最猛烈的抵抗及受到最沉重的打擊,這次戰役,中國遠征軍表現了英勇頑強地抗擊敵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無私貢獻的國際主義精神,的確值得敬佩!

中國遠征軍奮不顧身解救仁安羌被圍的英軍

4月1日,英緬軍退出普羅美,全線震動,17日,西路英緬軍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在仁安羌陷入日寇重圍。仁安羌位於伊洛瓦底江東岸,是西線的戰略要地,那裏盛產石油,積存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在仁安羌駐有七千多人的英軍及輜重,“並擁有坦克15輛,火炮15門、汽車至少300輛”。但是,在日軍的攻擊下,竟束手無策。侵緬日軍司令官板田曾下令說:“務必全殲英軍第1師,他們是英國勢力盤踞東南亞的象征,也是中國遠征軍脆弱的盟友,忘記或者原諒自己的敵人,往往會給皇軍帶來後患。”於是,日軍派第三十三師團及從華中趕來的荒木步兵團的第二梯隊的步兵第二百一十三聯隊主力及山炮兵第三十三聯隊主力一齊向仁安羌附近地區進攻。

日軍第三十三師團進攻仁安羌的作戰計劃:

一、荒木部隊,沿伊洛瓦底江左岸前進,首先進攻馬圭。

二、原田部隊,麵對薩斯瓦、東敦枝方麵的敵人掩護師團右側,同時牽製敵人以利於師團主力作戰。

三、作間部隊,在隱匿全力中一舉急襲攻占仁安羌,並斷敵退路。

四、師團直屬部隊,與師團懷念部一起繼荒木部隊後方前進,獨立工兵第二十六聯隊躍進伊洛瓦底江,做好隨時能勝任輸送兵力的準備。

五、各攻擊部隊於4月9日黃昏後一齊開始行動。輜重兵聯隊,以汽車部隊在作戰第一天夜裏協助作間部隊,接著協助原田部隊的前進。

六、如果作間部隊攻擊成功,師團計劃將集中全力擴大戰果。

以上作戰計劃可見日軍非常重視仁安羌攻擊戰,並慎重地、全麵地作出了布置。在日軍的全麵攻擊下,英軍求援於中國遠征軍的電報,像雪片似的飛到曼德勒,於是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在師長孫立人的率領下,受命增援仁安羌,掩護英軍安全脫險突圍撤退,新三十八師,是一支摩托化加騎兵的快速部隊,加上陳納德航空隊深入緬西腹地,為新三十八師做“清掃”工作,孫立人的部隊自東向西馳援仁安羌,成群的戰車後麵奔跑著數百匹戰馬,卷起漫天的煙塵,把沿途小股日軍一支支殲滅。

日軍第三十三師團的一部,以兩麵夾攻來阻止孫立人的馳援部隊,孫立人用戰車還擊,強行通過。接著,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又對新三十八師進行阻擊戰,孫立人帶領著遠征軍健兒與敵進行了整天的鏖戰,摧毀了無數個機槍點,排除阻擊,繼續前進,雙方屍體縱橫,使人毛骨悚然。新三十八師冒死英勇逼近仁安羌,再與日軍攻城部隊血戰。中日雙方將士在仁安羌城下殊死較量,互相用刺刀對捅,用戰刀、鐵鏟亂砍,硝煙和塵土在人群上空團團翻滾。迫擊炮四麵開花,漫天裏橫飛著人體的殘海機關槍殘忍地掃射著混戰的人群,汩汩的血水積成了溪流,讓人立足不穩,倒在地上還抱成一團毆鬥。上千匹戰馬衝進了被圍多日的仁安羌。餓得半死不活的英軍士兵,從工事後麵掙紮起來,像小孩那樣雀躍歡呼,慶幸自己的新生,虛弱不堪的英軍司令亞曆山大,在參謀人員的攙扶下,走近替他們解圍的孫立人,同他緊緊擁抱,身材高大的英國人,從矮小的中國士兵中間走向自由,他們掛著淚花,把他們的救命恩人一次次地拋向天空,七千多英軍安全撤離了仁安羌,圍城的日軍全被擊潰。以上這段敘述,生動地反映了中國遠征軍在反法西斯日軍的戰鬥中,表現出無比的頑強英勇,為拯救七千多名英軍自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不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奴役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嗎?這些中國人民用血和生命寫的史實,是資產階級學者認為中國軍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功績”的偏見,抹殺不了的。

遠征軍的這一英勇行動,轟動了英倫三島,以後,英國曾發給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團長孫繼光及營長多人勳章。

日軍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也這樣記載著:“此間,賓河以北之敵為掩護主力撤退,不僅不放鬆攻擊,反而增加了兵力,好像是中國軍隊的一部(新編第三十八師的一部約1000名)來援”。

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在孫立人的率領下,為英軍解圍的仁安羌戰役,的確表現了中國遠征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無私無畏地援助盟軍的精神,在戰鬥中奮不顧身地與日軍肉搏,表現了多少中華健兒可歌可泣的英雄行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罕見的戰例,世界反法西斯戰史的編撰者,不應該把他們忘記。

中國遠征軍在挫折中攻克棠吉

第五軍二百師在師長戴安瀾率領下,於4月11日到達平滿納。第二天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研究了步兵、戰車、炮兵在平滿納會戰中的協同事宜,並通過現場觀察,確定了各自的攻擊準備位置和攻擊戰線,以及步兵、戰車到達後炮兵的延伸目標等等。16日,二百師、新二十二師、九十六師相繼進入攻擊準備位置,以二百師為前鋒,中英聯軍的防線縱深三百公裏,建立了八道防禦帶。17日,遠征軍副司令杜聿明到達平滿納,擔任前敵指揮,他準備在平滿納會戰中,打個大勝仗。然而,堅守普羅美的英軍,在遭到日軍打擊後,卻棄城而逃,使中國遠征軍的側翼完全暴露,平滿納處於危急之中。由於西路英軍逃退,東路五十五師失去聯係,棠吉告急,中路軍有被東西兩路敵人截斷包圍殲滅的危險,因此,杜聿明認為應放棄平滿納會戰,必須集中兵力保全臘戍的兩大門戶——棠吉和梅苗,也不應再進行沒有準備的曼德勒會戰。可是,4月19日,史迪威和羅卓英根據英軍情報說:喬克巴當西南發現敵人三千餘人,令二百師開往喬克巴當向敵人攻擊。杜聿明認為摩托化騎兵孫立人部在解救仁安羌被圍英軍七千人之後,尚在該地,喬克巴當在仁安羌之北,新三十八師不可能將大批敵人放過而未察覺,故仍主張二百師東征棠吉、梅苗,確保臘戍,以防敵人切斷遠征軍的退路。但是,史迪威和羅卓英堅持認為英方情報確定,二百師非去不可,否則以抗命論。於是二百師的五百九十九團、六百團在戴師長的率領下,乘汽車急馳喬克巴當,到達該地,果然未發現敵人,方知上了英國人的當。

4月21日,史迪威、羅卓英隻好改變計劃,命令馬上用汽車把去喬克巴當的兩個團調到棠吉,五百九十八團也迅速運到棠吉,二百師日夜兼程,趕往棠吉,駕駛員都是幾班換著開車,趕了三天三夜,將士十分疲勞,貽誤了三天的戰機,並且日軍五十六師團已先於我軍經毛奇、雷列姆到臘戍,實行對遠征軍的大包圍,當二百師到達棠吉城郊時,日軍已先一日占領棠吉,然而,在杜聿明、戴安瀾親臨步兵第一線指揮下,全師將士同仇敵愾,高度發揚了中國軍隊的軍威、國格,終於奮勇攻克棠吉,把敵人已占領的棠吉收複回來,這的確難得。可是,此時日軍五十六師團已經過雷列姆北進,於是二百師又不得不於次日自動放棄棠吉。29日臘戍失守,5月3日,敵占臘戍後,以其一部附戰車經細包竄回曼德勒。遠征軍無可奈何,從此走上了痛苦的北撤道路。

三、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氣壯山河

從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的幾次戰役來看,有東籲的堅守戰、有仁安羌的解圍戰、有棠吉的攻克戰,這些戰役都打得有聲有色,硝煙中彌漫著多少血和淚,炮火的灰塵中翻滾著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愛和反法西斯主義的國際主義激情。中國遠征軍將士的確沒有辜負祖國人民的希望及重托,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生存,到異國他鄉與侵略者拚一死活,為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免受法西斯的奴役,以機智、勇敢、頑強、氣壯山河的大無畏精神,壓倒了野蠻、凶殘、猖獗的日本法西斯,並多次給日本法西斯應得的懲罰,使日本法西斯將士不得不承認入侵東南亞以來,受到了中國遠征軍最堅強的從未遇到過的抵抗。然而,入緬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卻以失敗結束了第一階段的戰鬥,原因何在?我以為有下列幾個方麵:

第一,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日,是為盟軍全局利益盡義務;也是與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的利益相一致的。因此,這是正義之師的壯舉,不僅得到東南亞人民,也得到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讚成、稱頌,然而,駐印英軍總司令魏菲爾卻以老殖民者的架勢阻止中國遠征軍及時入緬抗日,駐緬英軍指揮官赫頓又缺乏抗日信心,不去積極準備防禦、抗擊、殲滅日軍,卻積極準備退路,因而白白擁有全副武裝的幾萬人的軍隊及飛機、大炮、眾多的輜重,在日軍進攻時不能作有效的抵抗,處處被動挨打,直到日軍困英軍時,才不得已求救於中國遠征軍,使中國遠征軍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也就是說,失去了戰爭取勝的“天時”。

第二,日本南機關在日軍入緬前就潛入緬甸,利用緬人對英國殖民主義的不滿,煽動反英情緒,鼓動緬甸“獨立”,中國遠征軍是英國的盟軍,因而使許多緬人對中國遠征軍有成見,有些地方在中國軍隊到達之前,緬甸居民早已逃之夭夭,加上緬語翻譯人員太少,不能對緬民作有效的宣傳教育,相反,日本南機關活動很厲害,在緬民中灌輸了不少反對情緒,這樣,中國遠征軍一開始就失去了戰爭取勝的“人和”。

第三,緬甸叢林山穀很多,多雨潮濕,悶熱,瘧疾傳染易發。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不僅地理環境不熟悉,而且食品多以壓縮餅幹及罐頭代替,蔬菜很少,許多人在北撤中不適應而病故傷亡不少,比在戰場上與敵戰鬥而死傷的還多數倍,中國遠征軍動員總數約十萬人,安全退出的隻有四萬餘人,如第五軍動員人數四萬二千,戰鬥死亡七千三百,北撤死傷一萬四千七百,是戰鬥死傷的兩倍,可見,中國遠征軍失去了戰爭取勝的“地利”。

第四,英軍怕死,謊報軍情。雖然,中國遠征軍作為掩護英軍撤退的防護主力,但是,英軍不敢與日軍正麵相搏,最典型的就是仁安羌七千多全副武裝的英軍,在日軍圍攻麵前,不去組織有效的抵抗,而坐等中國援軍的救命。由於怕死,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沒有確切的證據及科學的判斷,就謊報軍情,如喬克巴當的情報,無根據地報告那裏有幾千日軍,要求中國軍隊迅速前往急救,結果,使中國遠征軍在那裏撲了一個空,貽誤了戰機,反而使日軍得到了時間,調軍圍攻臘戍。遠征軍來回調遣,疲於奔馳,處於攻克棠吉又放棄棠吉的被動地位,從而留下了北撤受損的後患。

第五,日本是把緬甸作戰作為它的戰略重點進行的,日本大本營對指導南方作戰的基本構想是:攻占遠東英美重要軍事據點香港、馬尼拉、新加坡,再將荷屬印度群島的重要資源要地,盡量控製下來,以確保能進行長期戰爭的態勢,為了防備將來盟軍可能進行反攻,更必須在外圍確保必要的反擊地區,即決定東麵暫從威克島經馬紹爾群島到俾斯群島一線,西南大致以緬甸作為重點保衛區域。可見日本早就研究了緬甸的戰略重要性,決定進攻並作為重點保衛區,日軍按照大本營的計劃,步步實現,並先後大量派出侵緬甸日軍,竟有入侵中國日軍的近三分之一之多。說明日軍積極主動,重視緬甸作戰。

第六,對於日軍侵入緬甸,英國印緬戰區總司令魏菲爾上將與緬甸陸軍總司令馬克萊奧德中將研究判斷:日軍正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作戰,不能對緬甸發動大的作戰,因而防衛緬甸的一般計劃是:決定對優勢的日軍入侵,在各國境內地帶進行阻滯作戰,等待印度及中國增援,在此期間,盡力保住薩爾溫江一線。可見,英緬方麵首先判斷失誤,加上消極防禦等待援軍等等,當然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第七,中國遠征軍的指揮混亂。作為有中、英、緬、印軍對日軍的這樣一場國際性質的重要戰爭,統一的、正確的指揮,不僅重要,而且是左右戰爭勝負的關鍵,而偏偏在指揮權上矛盾重重,混亂不堪。1941年12月22日蔣介石令第五、六兩軍入緬,歸杜聿明指揮,1942年2月1日令第六軍入緬部隊歸甘麗初指揮,2日令第六軍入緬後歸英方指揮,25日令五、六軍入緬作戰由杜聿明指揮,杜聿明仍由英方胡敦指揮,3月1日,蔣介石親赴臘戍指揮,4日麵諭杜聿明歸史迪威將軍指揮,11日令第五、六軍統歸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12日特派衛立煌為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長官,杜聿明為副司令長官,代理長官。28日,英方亞曆山大麵告林蔚:在渝已決定本人為在緬作戰的中英聯合最高指揮官,4月2日又改派羅卓英為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總之,蔣介石要遙控遠征軍的指揮權,他不能把他多年精心培育的嫡係、精銳部隊、命根子輕易送掉,因此,他不能放棄遠征軍的實際指揮權;史迪威為了完成美國交給他的任務,他必須合理使用租借法案的援華物資,實際指揮遠征軍打擊日軍進攻緬甸的力量,減輕日本對美國的壓力;杜聿明根據戰爭進展的情況,必須提出自己的意見;英軍雖然怕死,但在爭奪指揮權上也不甘落後。結果,雖然遠征軍將士英勇奮戰,打出了國格、軍威,還是免不了失去取勝的關鍵條件。

然而,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功績是不能抹殺的:首先,中國遠征軍使日本法西斯侵略軍,從發動太平洋戰爭入侵東南亞以來遭到了最激烈的打擊。太平洋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軍在五個月內占領了東南亞許多國家及地區,都未遭到沉重的打擊,而在緬甸與中國遠征軍作戰時,遭到了強烈的抵抗,沉重的打擊,使日軍司令官阪田中將不得不承認中國遠征軍“其戰鬥意誌始終旺盛,尤其早擔任撤退收容任務的部隊直到最後仍固守陣地拚死抵抗,雖說是敵人也確實十分英勇。”這就遏製了日寇在東南亞的氣焰。

其次,粉碎了日軍南北夾攻,迅速解決“中國事件”的企圖。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五年來,使它的大部分兵力、人力、物力、財力陷入中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日軍占領的地方越多,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後戰場越廣,抗日根據地也建立得越多,日軍所受的打擊越大,越處於被動境地,國內厭戰情緒也越高,日本統治者的危機也越深,於是,為擺脫這些矛盾和危機,必須迅速解決中國問題,從而以中國為其侵略基地,支持日本向歐洲及世界建立所謂的“新秩序”。中國遠征軍的英勇抵抗日軍,阻止了日軍迅速解決“中國事件”,拖住了日軍的泥腳杆,減輕了歐美的壓力,同時,使中國抗日戰爭堅持到底。

再者,保衛了國共兩黨領導的抗日大後方,把雲南抗日的大後方,直接變為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軍的主要戰場之一,遠征軍抗擊了極其殘暴、野蠻、獸性的法西斯侵略軍,與之進行了英勇的鬥爭,這就積極支持了盟軍的對日戰略,配合了日後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呼應了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全麵反攻。

中共中央領導人對中國遠征軍二百師師長戴安瀾的為國捐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毛澤東稱之:

海鷗將軍千古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周恩來稱之: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朱德,彭德懷稱之:將略冠軍門,日寇幾回遭重創;英魂羈緬境,國人無處不哀思。

“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大會發言稿),省委機關征文一等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