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少年海因茨

  到海因茨·基辛格出生的時候,菲爾特的猶太人口已減少到3000人,一個新迫害時期開始了。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民眾需要發泄戰敗帶來的恥辱和經濟困難造成的憤怒,於是,猶太民族成了替罪羊和出氣筒,條頓民族和雅利安民族的純潔性得以大肆提倡。

  猶太人被禁止參加公眾集會——包括足協舉辦的足球比賽。

  海因茨是菲爾特隊的球迷,盡管父母要求他不要做違法的事,他卻不願意離開他心愛的球隊。他常帶上弟弟或一個朋友裝作不是猶太人,到球場去看球。有一次,他和弟弟在球場上被人認了出來,遭到一群男孩的毆打,回家後沒敢告訴父母。女仆替他們收拾幹淨,瞞過他們的父母。“我們所冒的風險隻是挨一頓打。”他過後回憶說。而這種事常常發生。

  基辛格對足球的著迷遠勝於他踢球的本事,盡管他經常練習。足球是他在這個動蕩世界裏的一種逃避。他很瘦弱,力量不夠,但他盡量用技巧彌補。他曾一度被選為班足球隊隊長,倒不是他球踢得好,而是他有組織才能。

  少年基辛格爭強好勝,在他家後院石子路上踢球,如果他贏了,這場比賽可以收場,如果他輸了,他非得要別人陪他玩到他贏為止。

  他的學習成績遠勝於他的運動素質,“他是一個書蟲。”他弟弟瓦爾特回憶道。他跟他父親一樣,渾身帶著股學究氣,他的兒時朋友也總記得他老是一副腋下夾著一本書的樣子。

  他的母親甚至擔心他利用書來逃避這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他回避其他人”,她回憶道,“有時候他懶得出門,因為他沉浸在他的書中。”

  海因茨跟與他一歲之差的弟弟很相像,倆人都是瘦削的身材,卷曲的頭發,都有高高的額頭和從父親那兒繼承來的大耳朵。但他們性格迥異。海因茨羞怯、清高、善於觀察,有時像他父親那樣好沉思、局促不安、嚴肅認真。瓦爾特頑皮活潑、好交際,像母親一樣頭腦實際,運動素質和動手能力比海因茨強。

  在朋友中間,雖然海因茨好獨來獨往,但他因智力超群而被推舉為領袖,而瓦爾特工於心計、精明能幹,常常是幕後策劃者。

  路易斯極想讓海因茨上國立學校,海因茨本人也十分願意,但等到他申請到國立學校就讀時,反希伯來主義浪潮開始了,因為他是猶太人,所以被拒之門外。

  他隻好轉到一所猶太學校去念書。這個學校的學術水平並不亞於公立學校,德國曆史和猶太人曆史是重點學科,外語也受到相當的重視(基辛格學的是英語)。這是所小學校,每個年級約30名學生,男女生對半。但後來這所學校的規模擴大到1個班50人左右,因為公立學校不再接納猶太學生,許多紐倫堡的猶太學生不得不坐電車趕到這兒來上學。在這裏,宗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每天,基辛格和其他學生要讀兩小時的《聖經》和猶太教法典。

  基辛格對父親充滿摯愛但又敬而遠之。“他是所能想象的最溫和的人,特別地溫和,”基辛格過後回憶說,“他心中不存善惡問題,因為他不能想象惡是什麽樣子,他不能想象納粹代表著什麽。他的溫文爾雅是發自內心的,不是那種有求於你的阿諛諂媚。”

  路易斯是個極富有教養的人,熱愛文學和古典音樂。家中有大量藏書和一架鋼琴。他從不以道學家自居,但他的所作所為是那樣正統、規矩,不能不叫別人把他看成是道德的化身。

  他的孩子們很少跟他談論自己的問題。“他不懂孩子們會有問題,也不認為他們確實有問題”,基辛格回憶說,“他更不理解10歲兒童所具有的那種類型的問題。”

  而葆拉·基辛格卻相反,她是解決家庭危機的能手。“我父親很幸運,有一個能作主的,頭腦實際的妻子。”基辛格說。她從沒有博大精深的理論,卻把家務事管理得井井有條。

  葆拉目光敏銳、直覺很強。在她的微笑和優雅的氣質後麵隱藏著一種堅強的性格。她不像她丈夫甚至她兒子那樣好思考,也沒有多少學問,但她更清楚自己該幹什麽,周圍人在想什麽。

  孩提時代的基辛格不合群,隻喜歡跟好朋友廝守在一塊。他的形影不離的朋友是海因茨·利昂,即後來成為以色列生化學家的曼納欣·利昂。他們幾乎每個下午和周末都在一塊度過。星期六,利昂的父親教他們猶太經文,並帶他們徒步旅行。

  基辛格常跟利昂和他父親討論他無法跟自己父親開口的問題。“他們住在我們附近,他騎自行車過來,”利昂回憶道,“我感到他和他父親之間存在著問題。他害怕他父親,因為他有點迂。他父親老是檢查他的家庭作業。他不隻一次告訴我,他無法跟父親討論任何問題,尤其是關於女孩子的問題。”

  基辛格和利昂常帶著女朋友在星期五晚上到公園去散步,有時候到結凍的湖上滑冰。在一個安息日夜晚,倆人玩得太開心,回家晚了。“在當時德國,一條最神聖的行為準則是按時回家,從不在外麵過夜。”利昂的母親過後說,“於是,我丈夫抽出皮帶,揍了他們一頓。”利昂的父親很不公正地責怪基辛格帶壞了利昂,禁止他兒子一星期跟基辛格會麵。後來,利昂的父母把利昂送到捷克斯洛伐克夏令營呆了六星期,以避開基辛格。

  對小基辛格來說,有一塊地方特別充滿魔力,這就是他母親的家。他們每年夏季都去那兒,這是一個建立在溫馨鄉間的家,房子修得富麗堂皇、十分安全。海因茨在這裏追逐著自家養的雞,再大一點,便開始跟朋友們一塊玩球。有時候,基辛格會跑到朋友的花園,借來梯子和墊子玩雜技。這種事對生性嚴肅的基辛格來說,本來是不屑為之的。

  基辛格從菲爾特的學校畢業之後,就讀於伍爾茲堡的猶太神學院。他在那兒過得很愉快,宿舍生活,無窮無盡的書籍可讓他逃避外麵世界的威脅,每日可去看望他那充滿睿智的祖父。但基辛格去伍爾茲堡不是為了做猶太教教師,因為,在德國做猶太教教師,甚至是猶太人已沒有出路。他去伍爾茲堡是因為當時他無事可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