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七、偉大的戰略轉折

  從1939年戰爭爆發到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進行了兩年,戰爭規模和範圍空前擴大,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卷人了大戰,包括英、法、美、蘇在內的世界大部分國家,都遭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危害,人類文明麵臨被法西斯勢力毀滅的危險。造成這種局勢的原因,一是法西斯國家窮凶極惡的侵略擴張政策和行為所致;二是麵對法西斯國家的威脅,反法西斯國家,尤其是西方民主國家及蘇聯采取了不當甚至錯誤的對外政策,互不信任,苟且偷安,甚至認敵為友。反法西斯力量的分散和乏力,給法西斯國家以可乘之機。為了扭轉戰局,有效抗擊法西斯侵略,世界人民必須攜起手來,共同對敵。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起來。

  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天,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著名的廣播演說,他聲明,英國的對外政策,“隻有一個宗旨,一個惟一的、不可改變的目標……就是毀滅希特勒,以及納粹製度的一切痕跡”。他指出,任何對納粹帝國作戰的國家都將得到英國的援助,並呼籲美國等一切反法西斯國家采取與英國同樣的方針。他進一步分析說,希特勒進攻俄國是進攻英國的前奏,俄國的危難就是英國的危難,也是美國的危難。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記者招待會上正式宣布,美國將在可能的範圍內向蘇聯提供援助。7 月初,斯大林發表重要廣播演說,明確闡明了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立場。他表示,蘇聯將同歐洲和美洲各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反對希特勒法西斯奴役的鬥爭匯合在一起。1941年6月底至7月上旬,蘇、英兩國政府在莫斯科舉行在對德戰爭中聯合行動的談到。1941年7月12日簽訂了《蘇英兩國在對德戰爭中一致行動的協定》。規定,兩國在對德戰爭中,彼此給予各種援助和支持;兩國在未進行協商前,不單獨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和和約。這個協定標誌著蘇、英兩國同盟關係確立,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開始和重要步驟。

  7 月底,羅斯福派其助手霍普金斯秘密訪間蘇聯,了解這裏的抗德決心和能力。霍普金斯在給總統的報告中,對蘇聯人民在抗德戰爭中的英勇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美蘇關係由此發生轉折。1941年8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大西洋的一艘軍艦上,舉行秘密會晤,結果發表了聯合聲明,即《大西洋憲章》。它表示,兩國將聯合起來,“徹底摧毀納粹暴政”;英、美協調了兩國的對蘇政策,雙方一致同意,向蘇聯提供盡可能多的軍火援助;羅斯福、丘吉爾聯合致電斯大林,建議在莫斯科舉行三國首腦會談。《大西洋憲章》的發表,對打擊法西斯勢力的囂張氣焰,促進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1941年9月底10月初,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莫斯科舉行會談,會議迅速達成協議,簽訂了《美英對俄國供應的第一號議定書》,規定了美英向蘇聯提供援助的內容和數量,蘇聯則向美英提供軍事生產所需的原料作為補償。莫斯科會議確立了三國之間的合作關係,蘇、美、英三國同盟的形成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關鍵步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20多個國家加人反法西斯戰爭的行列。

  1941年12月16日,英蘇兩國就締結軍事同盟條約和戰後合作問題達成一致意見,蘇英關係進一步加強。12月日,美英兩國在華盛頓舉行了代號為“阿卡迪亞”的會議,製定了兩國共同的作戰計劃。

  在羅斯福的倡議下,1942年1月I日,中、英、美、蘇、加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以後,又有20多個國家宣布加人。“宣言”號召,簽字國要保證運用其全部軍事,經濟資源,對法西斯軸心國及其仆從國作戰;每個國家都不與敵國單獨締結停戰協定和和約。《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的因素。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根本變化。反法西斯同盟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和戰略進攻,法西斯軸心國則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這一轉折的重要標誌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蘇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蘇軍在1941年冬到1942年春的反攻,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但未能完成殲滅德軍被困集團的任務。1942年7月,蘇德戰場出現了不利蘇軍的變化。蘇軍被迫後撤,德軍進人頓河下遊,直接威脅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具有重大意義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了。納粹德國投人總兵力 90 萬人,坦克120輛,大炮1.7萬門,飛機1640架蘇軍可投入兵力約16萬人,坦克40輛,大炮200門,飛機454架。鑒於敵強我弱的形勢,蘇軍製定了頑強防禦、待機殲敵的作戰方針。斯大林格勒戰役從1942年7月17日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開始,到1943年2月2日蘇軍在這裏全殲德軍結束,分為蘇軍防禦時期和反攻時期兩個階段。在防禦階段,蘇聯軍民經過浴血奮戰和頑強抵抗,用生命和鮮血守住了斯大林格勒,並使德軍遭受巨大損失。在反攻階段,雙方重新分別投人上百萬兵力。蘇軍組成三個方麵軍向德軍發起圍攻,把敵軍分割成南北兩個集團,並分別圍殲之。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軍損失了150萬兵力,以及大量的軍事物資,德軍元氣大傷。

  在北非戰場上,1943年2月,英軍通過阿拉曼戰役殲滅由隆美爾率領的德意非洲軍團5.5萬人,擊毀坦克350輛,為美英盟軍全殲隆美爾軍團奠定了基礎。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一次具有戰略轉折意義的戰役。

  在太平洋戰場,1942年6月4日到5日,美日兩國發生了中途島之戰。日本海軍損失慘重,日軍被迫停止了戰略上的全麵攻勢,太平洋戰場從此開始了有利於盟軍方麵的轉移。1942年8月開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美軍又一次取得戰勝日軍的勝利,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完成了大平洋戰場的偉大轉折。

  上述三次具有戰略轉折意義的戰役,標誌著以納粹德國為首的法西斯軸心國已開始全麵走向失敗,第三帝國必將覆滅的命運已經到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