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擴軍備戰

  1934年10月,希特勒下達一個秘密手令:將國防軍的人數由10萬擴充到 30 萬,軍備預算也將提高。希特勒向公眾許諾要發展經濟,根除失業現象,而重整軍備就是他製造就業場所的一種途徑,同時也是實現他所主張的“必須擴大德國生存空間”的前提。希特勒把布呂寧時期就已指定的修建高速公路的計劃付諸實施。同時,又計劃修建新機場、兵營和排幹沼池中的積水。所有這些工程一律不使用機械而代之以人力,使眾多的勞動力得到就業機會,並以此對青年人加強政治影響。發放婚姻貸款是希特勒解決失業問題的一個間接方式,並規定多子女的家庭可在一定程度上免於償還。其目的是促進德國人口增長,同時又可鼓勵一部分育齡婦女放棄職業,騰出職位給男子。這一係列行為的重要目的是為擴充軍備服務。軍火工業、兵營、飛機場和軍工設施的建造為百萬失業大軍製造了就業機會,德國的失業率銳減。1935年春,希特勒公開宣布了他的重整軍備的計劃。他宣布德國恢複實行全民義務兵役製,國防軍的數量在和平時期保持 50 萬人。這是對凡爾賽條約的公開挑戰。當法國大使對此提出抗議時,希特勒安慰他道:“這純屬防禦性措施。我們的主要敵人是蘇俄和布爾什維主義。

  英國和意大利也提出了抗議,並和法國達成共同對付德國單方麵所采取的任何步驟的協議。但這一切隻是停留在紙上。1935年6月,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同希特勒簽訂了海軍協定。兩國一致同意在艦艇製造上保持10:35,在潛水艇方麵保持 10:45 的比例。這成為英國綏靖政策的開端。英國試圖因此而讓德國安靜下來,並把納粹德國的侵略矛頭指向布爾什維主義。然而,希特勒則把西方列強對他突破凡爾賽和約的限製所做出的反映以及與英國簽訂海軍協定看成是西方軟弱的表現。希特勒更加確信:隻要他把既成事實擺在這些家夥而前,他們便隻能聽之任之。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顧軍人們的勸告,下令軍隊開進了萊茵河非軍事化區。這是又一次對凡爾賽和約和洛逝諾條約的公開挑戰,法國和英國完全有理由對此進行軍事幹預。希特勒事後曾說,進軍萊茵河以後的48小時是“我一生中最為激動的緊張時刻”。假如法國人稍有動作,“我們就隻好帶著唾罵和恥辱夾起尾巴撤退,因為我們手裏賴以利用的軍事力量,即使用來抵抗,也完全是無濟於事的”。然而,希特勒這一手卻頗為奏效,西方列強在瞳目結舌之餘,僅表示了些有氣無力的抗議。此後,希特勒變得更加自信。他對自己的直覺和預感的信任超過了將軍們的經驗和探思熟慮。希特勒更加狂妄和剛傻自用了。不久,針對法國恢複實行兩年義務兵役製,希特勒也下令把德意誌國防軍中的義務兵服役期延長,再次衝破“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限製,西方又一次對此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 1934 年 6 月,希特勒就合並奧地利事宜與出道更早的法西斯頭於墨索裏尼會麵,此次會晤沒有取得任何政治效果。墨索裏尼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他不但沒想到要支持希特勒合並奧地利的計劃,甚至在奧地利的納粹分子發動推翻政府的政變,並殺害了奧地利總理陶爾斐斯時,墨索裏尼下令出兵,阻止了希特勒對政變分子的援助 o1935 年 10 月,意大利發動了占領阿比西尼亞(1941年起改名為埃塞俄比亞至今)的戰爭。

  1936年7月,在馬德裏發生了佛朗哥將軍領導的軍人叛亂,旨在推翻西班牙共和國的人民陣線政府,建立法西斯統治。上述兩場戰爭把墨索裏尼和希特勒又拴到了一起。這時,墨索裏尼非常需要希特勒的支持,因為西方列強針對人侵阿比西尼亞事件,對意大利實行了聯合經濟封鎖。在西班牙內戰中,希特勒和墨索裏尼抗靡一氣,共同以武器和軍隊支援西班牙叛軍。德國從中獲得的好處是,它的陸、海、空軍受到了實戰鍛煉,爭取到意大利成為它的盟友。墨索裏尼提出了所謂的“柏林—羅馬軸心”,認為整個歐洲都應當圍繞這個軸心轉動。

  按照“總體戰”戰略,在取得一係列外交成功後,希特勒轉而重點做好戰爭的經濟準備。1936年夏,希特勒親自擬訂了一項關子德國“國防經濟”的絕密備忘錄。它指出,德國必須挖掘一切潛力推動軍火工業的發展。希特勒再次斷定,德國不僅缺乏原料,而且缺乏土地。因而必須采取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辦法就是“擴大我國人民的生存空間及其原料和食品基地”希特勒在該計劃中提出:“德國軍隊必須在四年內做好戰鬥準備,德國經濟必須在四年內達到戰時水平。”為此,就需“在和平中準備戰爭”。希特勒在1936年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宣布了一項四年計劃,要求德國的原料要實現自給自足,而不依賴外國。計劃開采鐵礦,發展合成橡膠和汽油等新型原料及代用材料工業。希特勒還任命戈林為負責四年計劃的全權代表。

  戈林在對經濟界的領袖們發表講話時煽動道:“我們現在下了最高的賭注。難道有什麽比擴充軍備的訂貨更能賺錢的嗎?……我們已經處於動員狀態,僅僅是還沒有開槍而已。”擴軍備戰不但使得國防軍與希特勒的關係更加緊密,也使大企業家的利益與國家的擴張緊密相連。但企業家們卻失去了自由,變成了帝國戰爭機器上的齒輪。化學工業公司對德國向東南歐擴張發生了直接興趣,它們企圖奪取羅馬尼亞的石油基地。為了使自己的計劃真正得到更多工業家的支持,希特勒還需讓這夥人從實現這些目標中獲利。希特勒野心勃勃的軍事擴張計劃必須有發達的工業經濟做後盾。在這一背景下,德國的壟斷集團在發展,“化大資本為小資本”的老話不再提了。在執行四年計劃的過程中,國家全麵幹預著國民的經濟生活。帝國的農業政策同樣立足於戰爭。德國的生活資料要實現自給。國家對農業實行投資補助,保證農產品價格,把農民從典質的狀態下解放出來,給他們帶來了日益增多的利益。企業家和農民在希特勒的擴軍備戰中得到了實惠,但工人和職員的收人在全部企業利潤中所占比例與共和國相比,不是增加了而是減少了。這表明,第三帝國是為維護企業主的利益服務的與魏瑪共和國經濟景氣的時期相比,德國第三帝國的工人狀況絲毫投有得到改善,但與1929-193年經濟蕭條年代相比,工人的收人還是提高了,尤其是青年人,他們對共和國經濟景氣年代不甚了解,因而,對有了工作和工資已甚感幸運。德國“勞動陣線”的療養和旅遊計劃及勞動光榮等宣傳,更加強了對工人和職員的欺騙性第三帝國的經濟政策將國民經濟全部納人戰爭軌道德國奉行文化專政主義。193年5月10F午夜時分,成千上萬名納粹學生高舉火炬,遊行到柏林大學對麵的一個廣場。他們在新上任的帝國宣傳部長戈培爾博士讚許的目光下,將火炬扔進堆積在那裏的書刊上,這次總共有兩萬餘冊書化為灰燼。由於首都的示範,德國的其它城市也發生了同樣的事件。總之,凡是被認為對學生的“前途起著破壞作用的,或者打擊德國思想、德國家庭和人民的動力的根基的”任何書籍,都必須付之一炬。戈培爾在書籍化為灰燼之時,向學生發表講話說:“這火光不僅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且照亮了一個新時代。”納摔德國由此開始了西方國家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管製。193年9月,帝國設立了德國文化協會,下設美術、音樂、戲劇、文學、新聞、廣播、電影等七個協會,用以控製和指導德國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麵。經過這些文化機構的嚴格審查和篩選,德意誌民族的文化水準大大退化了。

  希特勒十分重視爭奪青年一代,試圖向兒童和青年灌輸他的“世界觀”和思想。早在納粹運動初期,他便迎合青年人的特點,組織他們參加集體遊行、群眾大會、簧火晚會、夜間出遊等活動。193年7月,希特勒對他的同僚說:“不僅要掌握政權,而且要教育人。”學校教育成為希特勒灌輸其納粹主義思想體係的重要途徑。國家教育部對帝國的教育實行全麵、統一的管理。

  1937 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育方針規定:小學的任務是:“把德國的青少年教育成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教育成為具有為元首和民族奮勇獻身精神的人。”“小學的任務不在於傳授許多僅僅是對個人有用的知識,小學必須培養一切為人民服務和為國家服務的青少年人才並使之發揮自己的力量。”即使在更高層次的學校教育中,其重點並不放在傳授知識方麵,而是在“品性培養”方麵,強調學生具有軍人般的服從精神、勇於犧牲的品質、敢於進攻的意識和忠於元首的情操。工人於弟的90%以上隻能在四年製或九年製的普通小學中就讀,大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於弟才能進人綜合性高中。

  女孩於則統統被拒之於綜合性高中和大學門外。她們主要學習家政業務,為日後做好家庭主婦做準備。希特勒在他的《我的奮鬥》一書中就已指出:“女性教育的目的必須十分明智地使她們成為未來的母親”納粹德國的國家權力甚至探人居民個人的婚姻和生育問題。一本納粹德國的生物教科書中講道:元首的運動號召每一個國家社會主義者不僅要把他短暫而有限的生命貢獻給自己的民族,而且還必須讓他的遺產、他那神聖不泯的生命—盡可能多的子嗣—流傳子世。我們必須做到:不僅能為德國而死,而且也能為德國而生此書還以政府的名義向帝國居民提出所謂十條選擇配偶的建議。在這些建議中,國家鼓勵具有生育能力的人,為了國家利益都必須結婚,結婚時應注意保持德意誌民族血統的純潔性,並指出結婚的意義在於生育健康的後代。

  第三帝國還設立了三種訓練優秀分子的學校。一種是阿道夫·希特勒學校;另外兩種是納粹黨主辦的全國政治教育學院和騎士團城堡。阿道夫·希特勒學校從希特勒青年團的少年隊中選拔 12 歲最有發展前途的少年,讓他們接受為期六年的斯巴達克式訓練,學習在黨內和公共服務方而做領導工作的知識和經驗,畢業後可升人大學。政治教育學院著力培養軍人精神、勇敢的特性和責任感,尤其重視對他們灌輸納粹理論。騎士團城堡用子訓練納粹黨精華中的精華。其成員從前兩所學校的一流畢業生中膺選。學生在另一個為期六年的訓練中,要經過所謂四個城堡的錘煉。上述三種特殊學校徹底破壞了德國的教育製度,打斷了學生們的正常學業,旨在為第三帝國培養一大批體格健壯、皮膚黝黑、精神麻木的忠誠衛士。

  除學校教育外,納粹德國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團和國家勞動服務局。希特勒青年團後來成為一個義務組織,每個10至18歲的青少年都必須加人該組織。青年人在這裏有無條件服從和崇拜元首的義務。以 14 歲為界,德國青年團被分為少年隊和青年隊。在當時流行的一本父母必讀手冊談到少年隊教育的目標是:“我們要把您的兒子變成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勝利的人。他必須接受一種嚴格的教育,去鍛煉他的力量,去增強他的勇氣,以便使他具備一種信念一對於我們,執行國家的命令和元首的指示乃是神聖的義務。”國家勞動服務局的目標與希特勒青年團是一致的。它提出的口號是:“德國需要你,你同樣需要德國”和“人民是大海,你是滄海一粟”。勞動服務局還把社會上的失業青年收容起來。

  1935年6月,希特勒頒布法律,規定所有18歲以上的青年必須參加半年義務勞動。青年人一起勞動和朝夕相處的情形,似手真正實現了希特勒所鼓吹的“民族大家庭”口號。

  193年以來,第三帝國的軍費直線上升。193年為7億馬克,1938年達到 15 億馬克,而當時的國家總預算為 262 億馬克。與此同時,第三帝國的債務也隨之增長,1933年為129億馬克,1938年上升到315億馬克。軍費的直線上升將必然導致戰爭,因為隻有通過對外掠奪,帝國才能鏟平由於擴軍備戰而高築的債台。

  1937年,希特勒召來國防軍的三軍總司令、戰爭部長和外交部長,說明了自己的外交政策所追求的目標。希特勒的軍事副官霍斯巴赫在記錄中寫道:“隻要元首還活著,他那不可更變的決心是,最遲在 1943 年至 1945 年之間解決德國的空間問題”,即就是要占領“歐洲與帝國直接連壤”的地方。在時間上,希特勒認為隻有到了1943年才有可能在軍備方麵超過西方列強。他說德國在偉大的占領進軍之前,必須改善它的軍事態勢,這就需要首先占領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對於希特勒這一近期軍事計劃,帝國的戰爭部長布洛姆貝格和陸軍總司令弗裏奇深表疑慮。他們認為一旦德國冒險進攻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兩國勢必幹預。於是設法建議希特勒放棄這一計劃。希特勒不以為然,並借機將兩人一腳踢了出去。戈林很快從警察檔案中查出,布洛姆貝格娶的那位女秘書從前是個妓女,布洛姆貝格因此被迫辭職。不久,戈林又根據警察局檔案中炮製的一個新檔案,懷疑弗裏奇與他人有同性戀關係。希特勒接受了這一指控,將弗裏奇革職。弗裏奇的後繼者是布勞希奇將軍,希特勒由此取得了在戰爭部中發號施令的權力。這時帝國還成立了一個新機構—武裝部隊最高司令部,首腦是凱特爾將軍,此人對希特勒拍馬溜須,同鐐稱他為“狗腿子”。除軍隊外,希特勒也更換了外交部的領導層。

  1938年2月,希特勒任命裏賓特洛甫為新的外交部長。

  此人曾任駐倫敦大使,他以自己的工作經曆保證,假如德國發動閃擊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戰爭,英國是不會為此與德國開戰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