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絕對錯誤的

  經常打罵孩子,最常見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你打出了一個“小霸王”。第二種是你打他,孩子一出去什麽都怕,你打出了一個“膽小鬼”。

我國自古流傳“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說法,西方諺語中也有類似的表述,直到今天,體罰孩子仍是許多父母的“法寶”,甚至還有父母將其奉為至理名言。

其實,生活中孩子遭遇打罵的主要原因,不是孩子該不該受罰,而是有些父母認為這種方法簡單方便、見效快。孩子回來晚了、打壞家中的擺設、作業沒寫完、考試考砸了、上課沒注意聽講,都可能成為父母“打一頓”的理由。

調查顯示,有12%~18%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使用“打一頓”的方法。相信“打一頓”管用的農村高於城市,爸爸高於媽媽。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於一時衝動,大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卻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使孩子產生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逆反心理,不願服從社會規範,或者退縮、幼稚,缺少男子氣;父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自愛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現早戀,還會使女兒數學成績差;母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說,打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新的心理疾病。

新來的老師發現班上的子寒是一個小破壞分子。他最得意的就是欺負其他小朋友,在遊戲中搗亂,上課了也不能安安靜靜,他在課堂上吵吵鬧鬧,大喊大叫,是學校裏出名的淘氣包。新老師決定前去子寒家進行拜訪。

剛進子寒家,老師就被子寒父母的大嗓門給嚇到了。一提起子寒在學校的事情,子寒的爸爸就一把抓過子寒,劈裏啪啦地打了起來。老師上前連忙勸阻,可是子寒媽媽卻說:“沒事,孩子不打不成材,子寒要這樣才能聽話。一天不收拾他就難受!”老師終於明白了為什麽子寒在學校裏會有這樣的表現了。

國外有專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來體罰孩子的眾多後果,跟蹤分析了“打P股”對孩子的短期和長期影響。他們認為:“打孩子P股,可以讓孩子暫時聽話,但問題是,孩子心裏並不清楚什麽是對,什麽是錯。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內心裏懂得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而不是“如果我怎麽怎麽了,媽媽就會打屁屁……”否則一旦家長不在身邊,不存在打P股的威脅了,孩子們就不會有分辨是非的主動性了。”

紐約一家兒童醫院的兒童心理醫生拉希勒?布裏格斯說,負麵壓力能改變兒童大腦構造,損傷神經。“你如果打孩子,就等於告訴他們這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布裏格斯說“但如果你使用其他管教方法,就能教授孩子更高級的認知技巧、自製力、因果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默裏?施特勞斯與同事曾做過這樣一次跟蹤調查:二人調查美國806名2歲至4歲兒童,與704名5歲至9歲兒童的智力測試分數,4年後經二次測試發現,前一個年齡組中未遭體罰過的兒童智商平均得分比經常挨打者高5分;後一組內這一差距為2.8分。“這與家長打孩子次數也有關係,”施特勞斯說,“打得越多,孩子心智發展越慢,哪怕是打得很少也有影響。”

經常打罵孩子,最常見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你打出了一個“小霸王”。第二種結果你打他,打出一個“膽小鬼”。孩子發現父母發火的樣子很可怕,就會害怕。結果就成了條件反射——大人聲音一高,孩子就開始哆嗦,結果這樣的孩子一出去什麽都怕,見到誰都怕。

教育專家說:“家庭教育,懲罰得越少越好。”如果懲罰過度,對孩子或打或罵,父母就會失去道德權威。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脾氣捉摸不定而害怕,但父母永遠無法贏得他們的尊敬。而權威應該取決於尊敬——而不是棍棒、皮帶和“笨蛋”的叫罵。

但父母避免虐待性懲罰的努力,常常會以完全不進行懲罰告終,目前最好的教育觀點並不主張這種逃避現實的做法,相反,這種觀點尋求的是創造一種不必非要進行懲罰的局麵。

香港教育專家莫琳在自己的專著裏曾舉過一個例子:

多年以前,我取得了一項巨大的成功,當時我的孩子10歲。他已經習慣於不時大發一陣脾氣。事後,他告訴我他無法控製自己,因為男孩子就是這樣。

我沒有對他進行說教,使他改掉這種圖一時之快的習慣,而是說如果他能夠一個月不發一次脾氣,我就給他買他一直渴望的那件昂貴的玩具。等到他一個月沒有發一次脾氣後,這時我就能夠向他指出,如果他願意的話,他是可以控製自己的脾氣的。於是他就不再亂發脾氣了。

想像一下,說“狠話”來嚇一個非常調皮的小孩,讓他規規矩矩,接受束縛;如果再這樣下去,“你知道嗎,你就再沒有冰淇淋吃了”或者是“我受夠了,你回房間去!”,這不是任何主張平等的小孩所願意接受的。

公正而且考慮周到的懲罰,遠比過度的寬容更能使孩子適應生活這所大學校。對任何孩子而言,父母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在還沒有教孩子知道不良行為會產生嚴重後果的情況下,就將孩子送入外麵的世界。因此,作為合格父母,永遠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

此外,濫用體罰還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會從父母那裏學會了“以暴製暴”,學會了“打人經驗”,染上了暴力行為。

  
更多

編輯推薦

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2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
3影響孩子一生的44個...
4影響孩子一生的58個...
5影響孩子一生的56個...
6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
7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兒子
9學前兒童遊戲
10教子從此不累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不要讓孩子輸在心態上

    作者:龍柒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為家庭教育類讀物。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別從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獨立自主、寬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態,詳細、全麵講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態是如何被培養起來的。第九章“幫助...

  • 平凡的家庭 傑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教育孩子是件苦惱的事,許多中國家長為此費盡心力,本書結集古今中外各種名人的故事啟發家長換種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教子聖經

    作者:西西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從生活習慣、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樂天性,父母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本書分為“寶貝的生活習慣”、“寶貝的溝通能力”、“寶貝的學習能力”、“寶貝的協調能...

  • 原諒這世上沒童話

    作者:安小漠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女孩在艱辛的家庭中獨立自強的青春傷感小說。無法忍受賭徒父親的欺侮,林向南逃離南方小鎮,投靠多年前離家的母親,並多了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景昔。因為景昔對林向南的關心和照顧引起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