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怎樣客觀地評價“帝國主義的文化滲透”?

  (1)正確理解帝國主義的概念

  關於帝國主義的概念,我們可以在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得到答案。列寧在這部著作中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出資本主義到了19世紀後半期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並在對帝國主義的特征作分析的基礎上,給帝國主義下了一個如下的定義:“帝國主義是發展到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確立,資本輸出具有突出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把世界領土瓜分完畢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列寧對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的表述為:“從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壟斷並不消除競爭,而是淩駕於競爭之上,與之並存,因而產生了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摩擦和衝突。”“壟斷資本主義使資本主義的一切矛盾尖銳到什麽程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這種矛盾的尖銳化,是從世界金融資本取得最終勝利開始的這一過渡曆史時期的最強大的動力”。“壟斷製、寡頭製,代替了自由趨向的壟斷趨向,極少數最富強的國家剝削最弱小的國家,這一切便產生了帝國主義的一些特點,使人必須說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在帝國主義時代,個別工業部門,個別資產階級階層,個別國家,不同程度的時而表現出這種趨勢,時而又表現出那種趨勢。”“根據以上對帝國主義經濟實質的全部論述,必須說帝國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或者更確切說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它可能在腐爛狀態中保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但還是必須要消滅的。”並在該書的序言明確:“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

  (2)正確認識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

  馬克思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有過“充當了曆史的不自覺的工具”和殖民主義具有“雙重使命”的提法。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一文中談到:“的確,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且謀取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曆史的不自覺的工具”。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則談到了殖民主義的“雙重使命”。他說:“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馬克思在這篇文章中還指出:“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於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但是,有一點他們是一定能夠做到的,這就是為這兩者創造物質前提。難道資產階級做過更多的事情嗎?難道它不使個人和整個民族遭受流血與汙穢、蒙受苦難與屈辱就實現過什麽進步嗎?”

  (3)正確看待帝國主義文化滲透的滲進過程

  首先,從林則徐的睜眼看世界,到魏源的“師夷長技以製夷”時期。對中國人來說,船堅炮利雖然能夠證明西人有“長技”,尚不足以證明西方文化的優越性。19世紀之前,不僅中國人自認為中國為世界文化中心,西人也認可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但是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使西人的自信心與日俱增。尤其是18世紀中葉,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他們隻承認中國文化優於周邊國家許多,卻已遠遜於基督教文明。但是,在一次次的戰爭失敗過程中,中國人終於不得不承認我們不僅要師夷之技,還要師夷之學。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言:“資產階級……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裏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假如他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迫使他們在自己那裏推行所謂文明製度,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麵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其次,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時期。四川大學的羅誌田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過如下描述:馮桂芬大約可以說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始作俑者。為此,馮將西方文化區分為禮和器兩種不同類型。器可用而禮不必學。其要在“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故馮實開了後來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先河。不過,馮氏一書所作雖早,流傳卻晚。早年僅以抄本傳,至1880年代始有刻本。到1890年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基本已成時人共識。1891年,康有為即主張“必有宋學義理之體,而講西學政義之用,然後收其用也。”次年,鄭觀應也明言“中學其本也,西學其末也”。到1896年,梁啟超指出:“舍西學而言中學者,其中學必為無用舍中學而言西學者,其西學必為無本,皆不足以治天下。”兩年之後,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整合諸家之說,係統表述了“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的觀念。

  最後,從辛亥革命的中學“不為體”,到新文化運動的民主、科學時期。辛亥革命後,隨著兩千年封建帝製的覆滅,中國人開始對自己的古老文明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再也不認為老祖宗的就都是好的和對的了。“民國以還,中國已出現一種對‘新’的崇拜,形成了新即是善、舊即是惡的價值判斷”。而到了新文化運動時期,西潮則成了中國文明的一部分。

  總之,帝國主義的文化滲透的確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北京大學曆史係的王曉秋就認為:關於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文化滲透,不能把外國人在中國所有的宗教、文化、教育、出版活動,一概說成文化侵略,也不應完全否定他們在傳播西方文化、科學方麵的作用。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資本帝國主義確實對中國進行了文化滲透活動,其目的是宣傳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金鍾哲邱秀華)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