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他並不是花花太歲卻同時占有了兩個女

  雖然巴菲特已經是一位公眾人物,不過他的私人生活依然是一如既往地平淡安逸。和一般的首席執行官相比,巴菲特的時間總是顯得很富餘。他似乎每天都過得悠然自得,偶爾還會愜意地喝上幾罐加了櫻桃汁的百事可樂。他老是坐在紅木桌旁悠閑地看書,愜意地一待就是很長時間。他隻會在極少時候用電話與外界聯係一下……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麵,“股神”巴菲特一直與兩個女人保持著“夫妻關係”,這似乎使人覺得匪夷所思,然而當人們真正去了解這段故事時,其中包含的愛情與友情又很讓人欽佩與感動。

  1模範夫妻

  1951 年,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那時,他正在賣力地追求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蘇珊· 湯普森。不過每當巴菲特滿懷熱情地從蘇珊家的前門走進時,蘇珊總是從後門偷跑去見自己熱戀中的男友。直接進攻不行,巴菲特改由“曲線救國”,巴菲特的精幹被嶽父看上,最後,蘇珊也與前男友分手,和巴菲特走到一起。婚後,蘇珊當起了全職太太,全身心地照顧著孩子和丈夫。

  當巴菲特心無旁騖地投身到自己的事業當中時,蘇珊就成為他在工作之外的一處港灣,家裏的采購付賬、照看孩子、操持家務等全是靠蘇珊一個人完成。對於那些超出巴菲特能力之外的事,全部是由蘇珊來打理的。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蘇珊能夠幫助巴菲特避開他的母親。巴菲特即使是在成年以後,每當看到自己年事已高卻仍然嘴上不饒人的母親時,還是會嚇得戰戰兢兢或者沉默不語。他想盡辦法避開母親,即使是全家團聚的時候,他也一定會在吃過飯之後借口想要“休息片刻”,馬上抽身離開。

  有一回,當利拉說要離開時,剛好和巴菲特經過同一條過道。就在她想要和兒子吻別時,巴菲特嚇得趕忙轉身跑開了,這下弄得她淚水漣漣地愣在了那裏。但是,除了這樣極為少見的偶然尷尬之外,蘇珊總是能夠為巴菲特保駕,蘇珊會去和利拉聊天,那樣的話巴菲特就可以不用開口了。

  巴菲特對蘇珊的依戀之情是發自肺腑的。有一次,在他們去華盛頓探望巴菲特的姐姐多麗絲時,早上6 點時蘇珊忽然在一陣陣鑽心的支囊炎疼痛中被驚醒。就在趕往醫院的路上,雖然蘇珊是病人,不過她還在一直安慰巴菲特。因為巴菲特從來都很害怕走進醫院的大門,看上去似乎倒是他顯得更難受。

  即使在平日裏,每當蘇珊走進房間時,巴菲特的眼睛總會為之一亮,這就是他深厚情感的表露。她偶爾會用手溫柔地梳理他的頭發,幫他係好領帶,坐在他腿上擁抱著他。

  可以說她就是巴菲特的力量之源。巴菲特有一次說道,“蘇珊一點點地驅散了我心中的陰霾”。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說蘇珊幫助他抹去了幼時的心靈創疤。每當蘇珊說起巴菲特時,就好像他隻是一個脆弱的孩童,她立誌永遠保護他。她曾經對她的孩子們說過,巴菲特有很多方麵是他們所不了解的,唯有蘇珊自己才能明白。

  他們兩個性格十分般配。巴菲特是一個內向謹慎的人,蘇珊則十分願意和別人交往,她身邊總是會有大批的密友從她那裏尋求心靈慰藉,例如那些正在鬧離婚的朋友,或是與親戚鬧矛盾的鄰居,等等。在奧馬哈城裏,好像每個遇到麻煩的人都曾經和蘇珊傾心交談。然而巴菲特始終堅持固守著自己最珍惜的東西:同樣簡單的城市、同樣平凡的食品、同樣執著的追求。他總是無法忘卻。

  然而巴菲特和蘇珊的興趣差別卻是如此之大,有時候當孩子們都有事不能在家裏,蘇珊總是會倍感失落。他家的常客、他們的畫家朋友肯特· 貝洛斯覺得他們兩個的婚姻是一段“美妙的姻緣”,兩個人是標準的異性相吸。大多數時候,巴菲特總是把自己關起來,專心地研究《標準普爾股票手冊》或者忘我地思考關於投資的問題。如果從情感的角度來講,他和蘇珊絕對是兩個極端,蘇珊曾經和貝洛斯說:“巴菲特隻要有一本書和一個60 瓦的燈泡就足夠了。

  而蘇珊希望的肯定不是這樣。她很外向,感情十分豐富。她願意體貼別人,總是為他人著想,這一點巴菲特的體會最深。她的女兒小蘇珊說過:“正是因為有了媽媽這個賢內助,爸爸才能有那麽多時間專注幹自己的事。爸爸做事總是很用心、全情投入。”小兒子彼得則更加明了:“媽媽是為別人而活著。”可能到了深夜,蘇珊才能擁有一點時間一個人靜下心來聽聽音樂。

  在那個時候巴菲特時常乘飛機往來於紐約、華盛頓和布法羅之間,他和蘇珊能夠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這時候蘇珊對於自己的演唱事業非常上心。尼爾· 希達卡在奧馬哈聽過她的演唱以後,勸她去做一個專業歌手,她很受激勵。巴菲特讓他投資界的朋友比爾· 魯安專門安排她在曼哈頓的幾家夜總會表演,這其中包括特蘭普斯夜總會和舞廳夜總會。巴菲特在紐約的朋友們覺得蘇珊唱得很好。羅克珊妮· 布蘭特曾經也是一位歌手,她說道:“如果蘇珊走在大街上,你根本看不出她是個富家太太。

  蘇珊自己極少接受媒體的訪問。有一回《奧馬哈世界先驅報》在詢問她的演出事業時,蘇珊說她十分感謝巴菲特對她演唱事業的支持。這篇稿子在他們結婚25 周年紀念日前兩天時登出,但是裏麵蘇珊對巴菲特的描述被刪掉了。回憶起他們的戀愛史時,蘇珊形容她當時“正瘋狂地愛著另一個人”,不過最終還是順從了父親的建議,發覺巴菲特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然而蘇珊從來沒有說為巴菲特而癡迷過,也從來沒說過她是不是會經常想起曾經與米爾頓· 布朗的那段浪漫史。20 多年過去了,她還時常說起假如當初嫁給布朗而不是巴菲特的話,生活將會是什麽樣子。

  奇怪的三角關係在1977 年9 月的一個晚上,蘇珊在奧菲厄姆演出了。那是在奧馬哈城一家富麗堂皇的綜合劇場裏麵。在那個特殊的晚上,當著所有家鄉的親朋,蘇珊將自己溫柔婉約的音樂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她那天還演唱了一首傷感的歌曲:《讓我覺得我們還在相愛,好嗎?》。

  幾天之後,45 歲的蘇珊拋下丈夫,搬離了巴菲特在法納姆大街的房子,到舊金山租了一套公寓。但是蘇珊告訴自己的孩子們,不管是從法律意義上或者從別的方麵來說,她都沒有和巴菲特離婚,隻不過就是想要自食其力而已。這對巴菲特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他覺得驚愕、絕望和無助。以前他有一方恬靜的港灣,不管在大海上遇見了什麽樣的大風大浪,最後也能回到港灣中休息,使得他能夠專心工作,但是現在他的港灣已經消失了,他的家庭溫暖與幸福已經消失了,蘇珊對他心靈的體貼慰藉也已經消失了,不會有人可以取代她的位置。巴菲特和姐姐說:“25 年來,蘇珊一直是我心中的陽光和雨露。

  後來巴菲特的女兒回來陪伴了他幾個星期,小蘇珊受到了父親的嗬護和關心,她也很愛自己父親。巧合的是,小蘇珊短暫的婚姻也正處在分崩離析的邊緣。小蘇珊的回來使得死氣沉沉的房子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她幫助父親收拾家務,省得巴菲特一天到晚就隻會吃爆米花,髒衣服也沒人洗。巴菲特對小女兒十分疼愛,對於她可以在一下午洗完一大堆衣服讚不絕口。小蘇珊說:“爸爸並不願意多談起媽媽。

  可能那個時候他難以表達自己的感覺。我記得他在椅子上看書,偶爾和我說說洗衣服的事。我對她說:“假如你錄一盤磁帶,裏麵有媽媽回來時開門、關門和‘我回來了’的聲音,其實一切像是沒有變化,你會感覺她依然在家裏。

  很多一直稱讚巴菲特夫婦是模範夫妻的好朋友對此也感到非常的震驚和難過。然而,大多數人都認為,巴菲特夫婦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離婚。盡管蘇珊身在加州,不過他們幾乎每天都通電話。每當聖誕節,他們就和孩子們去拉古納的海邊別墅團聚。

  而春天來臨的時候,巴菲特和蘇珊還可以像往常一樣去紐約度假。

  當巴菲特發覺妻子並不是變化很大時,心情有所改觀。在心底裏,他最恐懼的就是改變。巴菲特曾經打算要搬去加州南部生活,那樣就能夠離他大多數家人近一些,不過最終沒有搬,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隨他多年、對他忠心不二的秘書戈拉德· 凱瑟。還有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由於他討厭改變,不想扔下熟悉的一切去重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

  和他相反,蘇珊住在一套像學生公寓一樣窄小的公寓裏,屋子裏的裝飾使人覺得像是個小姑娘的房間,例如房間裏安裝的米老鼠造型的電話。她對於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的滿足,特別是她人到中年才獲得了這份來之不易的自由。蘇珊在一些私生活上對巴菲特有所保留,巴菲特也不會勉強她告訴自己所有的事,家裏人也都明白蘇珊有自己的追求。全家人還是像往常一樣保護著巴菲特,期望讓他能夠幹好自己的事業。他的妹妹羅伯塔說:“我們都很想保護巴菲特,我不知道一切到底是怎麽發生的,不過應該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事實上蘇珊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嗬護巴菲特,她仍然一直在注視著他、關心著他。

  蘇珊建立人際關係網的才幹絕對不會比巴菲特差。她甚至請認識的奧馬哈城的幾個女人請巴菲特看電影,或者為他做晚飯,她們當中有一位叫艾絲翠· 孟克斯,是一個在法國咖啡屋工作的31 歲的金發女招待。艾絲翠曾經給巴菲特做過幾次湯,並且她經常去看望巴菲特。蘇珊也對她十分支持。

  艾絲翠看起來好像認識奧馬哈城裏所有風流不羈的人。艾絲翠樂於為別人帶去幫助和溫暖,不過卻不愛出風頭。以前蘇珊在法國咖啡屋表演的時候,她總是在演出空閑時為蘇珊端茶倒水。她有種本能就是總是對人嗬護有加、謙遜善良。

  就在蘇珊離開巴菲特家一年後,艾絲翠搬了進去。巴菲特的這個做法讓兒子霍華德感到難過,也使其他很多人迷惑不解。畫家肯特· 貝洛斯知道艾絲翠是舊貨店的老主顧,所以對她找到全市有錢的男人感到非常意外,他曾問艾絲翠:“你和巴菲特到底是怎麽回事?”

  很多人說巴菲特隻是找了個廚子罷了,但實際上他們的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艾絲翠和巴菲特性格相投,他們在一起也可以相處得十分融洽。巴菲特總在不停地尋找廉價股票,艾絲翠則老是去舊貨店或者超市給這位億萬富翁買回許多打折的百事可樂。

  巴菲特待在書房裏時,艾絲翠就會待在花園裏。艾絲翠樂意待在家裏,這樣,巴菲特就可以不必為生活中的小事而分心了。假如彼得乘夜間火車回家,艾絲翠總是去火車站接他。

  可能艾絲翠以前的生活太孤單了,所以她在生活中總是能夠迎合巴菲特,並且一點也不覺得丟臉或者沒麵子。當然她或許也會反對巴菲特,但那種反對完全是輕描淡寫的,兩個人之間的這種特別的關係看似有些奇特。艾絲翠擁有了一個夥伴和一些安全感,而巴菲特是則多了一位家人和一個一起吃牛排的人。然而,打從艾絲翠住進巴菲特家時就明白,他可能沒有再婚的打算,因為他在心裏還眷戀著蘇珊。但是,艾絲翠給了巴菲特一個幸福溫暖的家,並且總是把他的襯衫熨得筆挺,使他總能穿著體麵地去見蘇珊。

  開始,艾絲翠寧可離開奧馬哈城也不想一個人待在空蕩蕩的家裏。不過,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她就適應了巴菲特的忙忙碌碌,並且和巴菲特的家人也變得熟絡起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艾絲翠和蘇珊的關係非常親密。每當蘇珊來奧馬哈時,她們就會一起做飯,雖然蘇珊並不住在法納姆大街。曾有一次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一次年會上,這兩個女人親密地坐在一起絮絮而談,她們共同的男人巴菲特則是在台上主持儀式。

  這個讓人不可理解的三人組合形成了一種莫可名狀的和諧。艾絲翠每日照顧巴菲特的飲食起居,當巴菲特離開奧馬哈後則改由蘇珊照顧他。他們偶爾會一起去紐約或者加州探訪老朋友。在所有正式場合中,例如每半年一次的本傑明· 格雷厄姆門徒聚會時,巴菲特一定會帶上他的妻子。

  表麵看來,巴菲特和蘇珊的性格都沒有改變。艾奧瓦州的零售商喬· 羅森菲爾德時常與巴菲特夫婦在加州會麵,他形容說:“他倆和別的夫婦看起來沒有什麽區別。”小蘇珊說她父母之間的關係大致上沒有變。兒子彼得覺得這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關係,他們倆住的相隔1500 英裏,但似乎什麽都沒有變化一樣。霍華德· 紐曼甚至戲稱巴菲特同時擁有了兩個女人。但是,巴菲特可不是那種玩笑所說的花花太歲。他接受這兩個女人時頭腦中提前是有準備的,看待兩人的角度也不一樣,就像事先寫好的劇本一樣。實際上,蘇珊和艾絲翠是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她們不像演員一樣能夠互換。這也使得巴菲特的朋友們覺得有些難以適從。雖然他們後來適應了這種三角關係,不過依然覺得不可想象。

  很多人想了解巴菲特對婚姻有過多少考慮,或者說他重新找一個賢內助所為的隻是讓自己繼續好好工作罷了。然而,不管朋友心中有多少懷疑,巴菲特還是找到了或者說發現了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解決方式。與蘇珊保持關係,盡管相隔甚遠,卻能夠給他一種盼望多年的持續感,這也是當年他急不可耐地回到奧馬哈希望尋找的感覺。這還能夠令他避免離婚的創傷,也不用費盡心力地去重新安排離婚後的生活情況。這種慎重考慮的確是巴菲特的一大特點。“我喜歡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了生活,我就可以安心做我想做的事了。”曾有一回他對記者這樣說。巴菲特依然不修邊幅,對那些社會的清規戒律也不屑一顧。關於這種奇妙的兩女一男的特殊關係他不想多做評論,在一次在公開發表的講話中,他簡潔地評價說,這種關係使得三個當事人都能從中受益:“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了解,你就會理解這種關係了。

  但是,巴菲特曾在和朋友們的談話中說起過艾絲翠是托了蘇珊的福。艾絲翠搬進巴菲特家以後,曾經與巴菲特一起經營過彈子球生意的唐納德· 丹利來奧馬哈看望過她,他自然希望了解艾絲翠的狀況。唐納德· 丹利看見他倆晚上睡在一起,巴菲特對他說那兩個女人都是他的好朋友。唐納德· 丹利說:“我想這對他很重要,他的意思是跟我表明他不會幹什麽偷偷摸摸的事。

  兒子彼得認為,母親離家出走後的剛開始幾年裏,巴菲特生活得十分淒涼。彼得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都很傷心,也很空虛。”巴菲特的一位好友也形容他“內心十分焦慮孤獨”,不過這位朋友感興趣的是他是怎樣應對這種狀況的。隻有和巴菲特十分親密的少數好友才了解他的悲痛欲絕。他的兒子曾經回憶說,有時父親會嚐試忘掉不快,一心工作。他就好像是一匹“戴上眼罩的馬一樣”,謹小慎微地安排著自己新的生活。

  2004 年7 月29 日,72 歲的蘇珊因心髒病突發去世。2006 年,巴菲特與艾絲翠結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