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羅馬式美術

  經過5—10世紀間的社會動蕩,歐洲,特別是西南歐,到11世紀初年,終於漸趨穩定。這片土地,像越過嚴冬而經受到春風的撫慰,綻開了新的藝術花朵。正如一位名叫格留尼的法國教士所說:“從公元1000年以後之第三年,不少地方,尤其是法國和意大利,發生了一種變化。那便是:人們都很關心教堂的建造。篤誠的善男信女們紛紛為修建大規模的新教堂捐款,從僧院裏的禮拜堂到窮鄉僻壤裏的小教堂,都被修葺一新。世界脫下了古老的衣衫,穿上了用新教堂構成的白色袈裟……”

  出現這種新氣象的社會基礎,是歐洲封建社會政治和經濟形勢的穩定。這便是:匈奴人的入侵最後被擊退,日耳曼人的領地逐漸恢複,農業穩定,交通與商業的繁榮給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封建秩序已經牢固地樹立起來,宗教的狂熱一步步上升,許多威名遠揚的教會和主教大人,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發揮著很大的影響,其中不乏深諳建築、雕刻和繪畫的有才能的藝術家。

  在這樣的形勢下,社會思想潮流要求有一種突破狹小的地域局限的新的價值觀念與時代精神,所謂“羅馬式的藝術”便應運而生。

  “羅馬式”(Romanesque)一詞,是19世紀初由法國曆史學家德熱維爾開始使用的,他當時主要從語言的意義上使用這個名詞。該詞從“羅曼的”(Romance)一詞發展而來,指的是使用羅馬語(即拉丁語)係的各個國家,當時包括使用法蘭西語、西班牙語、普羅旺斯語的西南歐各國。

  就其作為一種藝術風格而言,有如下幾點值得注意:第一,它首先在法國和倫巴第出現,然後普及到全歐,幾乎遍及所有不曾受到拜占庭藝術影響的國家。而最典型的樣式存在於法國、西班牙和英國。第二,它雖然具有共同的傾向和特征,但並沒有什麽固定的規範、理論或程式,它是各個地區、各個作品的共同的傳統精神的結合;第三,它主要以教堂建築為中心,在教堂中集合著雕刻、繪畫和工藝美術的成績,服從於把宗教的力量化為形象,以便對缺少文化的信徒們宣講教義的目的。

  建築

  如前所述,在羅馬式藝術中,建築,尤其是教堂建築,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這一點是其他藝術樣式所無可匹敵的。公元1000年之前,社會動蕩不安,教會散布上帝將在第1000年令世界毀滅的荒謬論調以欺騙群眾,到了公元1000年,世界毀滅的事並未發生,教會又宣揚說這是上帝的恩賜。為了感謝主的恩典,教會到處征稅募捐,大興土木,建造宏大的教堂。

  羅馬式建築主要追求均衡安定的效果,它以飽滿的力度、疏密均勻的節奏和宏大的體積感而備受讚揚。從表麵上看,羅馬式教堂似乎回歸到初期基督教的巴雪利卡式構造,但本質上,它們並不相同。它基於完整的規劃,將各種建築置於統一的結構與配置之中,它利用磚砌的交叉拱頂,在回廊的中央互相銜接,使教堂的容積得以大大擴大。

  為了防止火災和體現牢固的觀念,這時的教堂差不多通體以石材建成。為了對付中世紀到處橫行的強盜,教堂和堡壘結合在一起,一般均築有高大的圍牆、堅固厚實的大門和碉堡式的塔樓。

  從教堂的內部來看,由於大量使用立柱和拱券(最初是古羅馬的半圓形拱券,後來有樽形拱券、馬蹄形拱券和伊斯蘭式的尖頂拱券,直到交叉的或重疊的組合式拱券),使室內光線黯淡朦朧,處於一種神秘、幽暗的氣氛之中,增強了宗教宣傳的心理效果。

  法國羅馬式教堂的主要代表是圖魯茲的聖沙寧教堂(建於1080—1120年)和安古拉姆的大教堂(建於1105—1128年);英國的達拉姆大教堂,是12世紀上半葉羅馬式建築的精華;意大利羅馬式建築最傑出的代表是比薩大教堂(建於1063—1174年),它由圓頂的洗禮堂、宏大的十字形正堂和著名的斜塔所組成。正堂的設計者是希臘籍的建築家鮑斯桑達斯,洗禮堂的設計者是蒂奧狄弗,而斜塔的設計者是布蘭諾。這座斜塔由於地基的計算錯誤,蓋成後不久便開始傾斜,至今已偏離中心4.4米,1590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經在這座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試驗。此外,在德國,著名的羅馬式建築還有沃爾姆斯大教堂、美因斯大教堂和萊茵河中遊的阿特爾拉赫的聖母修道院(1093年興建,13世紀完成)。

  雕刻

  雖然在羅馬式藝術中,雕刻和繪畫都是從屬於建築的,但是,在公元11至12世紀間,教堂的宗教雕刻也顯示出巨大的進步。它的主要任務雖然不能不是把人們心目中的神化為具體的可視形象,但同時也借助於大門上、柱楣上大大小小的雕刻,向沒有文化知識的信徒們傳授了農業節氣、天文、氣象、商業和紡織等等方麵的知識,恰如是一本給窮人看的插圖本百科全書。這種樸素的自然科學的普及教育,簡直像是在漆黑的禁錮世界中飛來一線造化的光明。

  以上各種題材的雕刻,一般均由民間匠師來完成,因而具有強烈的民間藝術的傳統特色,如豐富的想象,稚拙的造型、裝飾性的扁平結構和巧妙的構圖等等。教堂的門券、額板便是羅馬式雕刻藝術的主要作品。例如,差不多所有羅馬式教堂的大門上都要有的半圓形額板浮雕(tympanum)、柱頭和柱礎雕刻、圓雕柱身及聖壇或座椅上的裝飾雕刻等等。

  額板浮雕,正門中央通常取聖經中“最後的審判”為題材,表現各種靈魂在上帝麵前接受上帝的裁判,明辨善惡,或升天堂,或入地獄。法國奧頓教堂的額板浮雕《最後的審判》,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它的整個構圖富有明確的區間劃分:中央是立於蚌形光環中的上帝,他右手指著天堂,那裏是整日跳舞唱歌、禮拜神明的幸福生活;左手指向地獄,魔鬼正依照罪孽的輕重,給惡人以種種嚴厲的懲處。這塊浮雕在藝術手法上最出色的地方是它的人物造型,上帝和天使那細長而扭曲著的身體,采取了大膽的誇張手法,有的甚至達到十一個頭長的、蚯蚓一般的身材,充分顯示了作者巧妙的構思和大膽的想象。這塊浮雕的下方是橫貫門頂的水平浮雕飾帶,由各種各樣善善惡惡的靈魂所組成,起到了穩定畫麵的重要作用。在著名的沙特爾教堂,雖然已經是哥特式與羅馬式互相混合在一起,但建於1145至1155年間的西側正門——“王者之門”,可算是法國中部羅馬式雕刻藝術中最洗練的作品。中間的莊嚴基督支配著整個畫麵的構圖,周圍環繞著傳道者的寓意性形象。

  柱身圓雕大多以人像為主,它拋棄了拜占庭藝術的纖弱形式,出現了有一定力度的飽滿的造型;雖然,同希臘古典藝術中的人像柱相比較,它主要是通過線條而不是通過體塊來達到這種力度的。例如,法國利姆沙恩舊修道院教堂門廊內,兩邊各有三列這樣的人像柱支撐著拱門,人物以雙手努力托起楣石,渾身攢聚著即將爆發的力量。

  柱頭和柱礎雕刻,除少數模仿拜占庭樣式用植物紋樣來裝飾之外,大多數也是以宗教人物和聖經故事為題材。民間匠師們沒有放過機會,在這樣的作品中表達他們對統治者的憎恨,如法國亞眠教堂的柱礎上,就雕了一個戴王冠的王公貴族,被壓在柱子下麵,同妖魔鬼怪一樣永遠不得翻身。

  其他裝飾雕刻亦不乏精彩之作。如聖尼古拉斯朝聖者教堂中著名的《巴利的寶座》,作於1098年左右,通體以大理石雕成,座椅的4條腿是4個奴隸(或罪惡的靈魂)的雕像,技巧相當高明。這所教堂的洗禮堂還有一座大理石聖水盤,也雕刻得非常精致。

  繪畫

  繪畫在羅馬式藝術中遠不如建築和雕刻那樣受到重視。這大約是因為它遠不如建築和雕刻那樣具有堅牢的體積和逼人的力量,對於欣賞水平極其平庸的信徒們來說,一個實體要比一片平麵的“符號”生動得多。

  羅馬式藝術中的繪畫,主要是教堂內有限的濕壁畫和大量的手抄本書籍的細密畫插圖,這兩者都不是這個時期的發明,但都在此期間獲得較大的發展。

  教堂內的宗教畫,此時一般較少使用拜占庭時期的鑲嵌技法,而運用濕壁畫來畫。由於材料的限製,保存完好者極少,有許多是後代修補或重繪的。例如意大利加泰隆尼亞地區所發現的便是。勃艮第境內的貝爾則拉維爾聖雨果禮拜堂壁畫,尚可見到一部分12世紀時的真跡,其色彩已經十分黯淡了。羅馬式壁畫的風格大約在12世紀才擺脫拜占庭的影響,形成強有力的獨立風格,它特別強調感情的表達,不惜采取扭曲而誇張的形式。較常見的是畫在教堂兩翼鑲板上的一個接一個的受難場麵。如1138年所作的查爾薩拉大教堂的磔刑圖、1228年所作的布拉維杜教堂的磔刑圖、1235年所作的佛朗西斯卡生平圖等等。

  手抄本聖經插圖的製作中心,仍然在繼承蠻族藝術傳統的中歐地區,尤其是英國。12世紀英國工匠製作的《朗貝斯聖經》和《布利聖經》,采用了裝飾性的、圖案式的方法來表現衣紋,人物造型優美,具有完整的體積感,色彩鮮明豐富。和雕刻中一樣,繪畫中的人物也被畫得把衣紋緊緊地貼在身上,如同從水中走出來一般,被稱做“濕衣褶風格”(Damp-fold Style)。

  工藝美術

  這一時期,手工藝匠的許多寶貴創造,也大多為教堂服務。現今不少教堂裏珍藏著價值連城的手工藝品,例如英國肯特郡巴遊教堂所藏的“巴遊織錦”,全長約10米,以彩色毛線繡在亞麻布上,內容描述諾曼底的威廉公爵1086年入侵英國的一次戰爭,周圍裝飾著一圈動物圖案組成的花邊。

  教堂窗戶上的彩色玻璃嵌畫,最初是從加羅林朝開始的,隻是在羅馬式教堂中才開始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真正屬於12世紀以前的作品已不多見。夏特勒教堂比較完整地保存著12—13世紀的彩色玻璃嵌畫,成為至今眾多旅遊者向往的地方。此外在巴黎的聖麥佩爾教堂、聖丹尼教堂、德國的奧格斯堡和萊曼等處教堂中,還部分地保存下來一些精彩的作品。

  其他小工藝如象牙雕刻、金銀細工、琺王郎彩器皿,以及用精巧的雕刻技巧做成的聖物箱、十字架、牧杖、聖餐盤等等,都空前發達。如倫敦阿伯特美術館所藏的格羅斯塔的燭台、柏林美術館所藏的維斯多尼亞的鍍金十字架、科隆大教堂所藏的刻有“馬其的禮拜”浮雕畫麵的著名聖物箱等等。

  羅馬式美術在歐洲中世紀美術史中的意義和地位,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麵來看:

  1.羅馬式美術產生於歐洲封建社會進入成熟階段的時期,它從規模上、風格上,體現了歐洲封建社會前階段的文化成就。就基督教美術的發展而言,有人依照初期——盛期——晚期的公式,把早期基督教藝術作為初期的代表,把哥特式美術作為晚期矯飾風格的典型,而羅馬式藝術,則被作為盛期的樣板而具有重要的價值,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意義的。

  2.羅馬式美術反映了封建經濟穩定時期的宗教藝術風格,它既是宗教的,又具有一定的廣泛意義,因為它主要麵對廣大缺少文化的信徒,而且其作者也大多是民間匠師,因此,也必然具有相當成分的人民性。

  3.羅馬式美術同拜占庭美術之間,不但在時間上有一定承繼關係,在觀念上也比較相近。它同其後的哥特式藝術之間,也具有銜接的關係,從這一意義上說,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中世紀美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