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隆中對策

  古人有詩道:“豫州當日歎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隆中對”不過短短數言,卻是諸葛亮韜光養晦隱居十年之功。“隆中對”的戰略在三國曆史中十分重要。可以說,三國鼎立的形成,就是根據“隆中對”戰略的實施造成的。蜀國戰略基本是依靠諸葛亮的把握,而諸葛亮是按照“隆中對”的戰略來規劃的。所以說“隆中對”的戰略得失決定了三國的曆史。

  諸葛亮在隆中的那幾年,正是東漢末年政治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當時,在中原一帶割據稱霸的軍閥,經過多次激烈混戰,勝負已見分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行屯田,招募人才,吞並了一些勢力較弱的對手,如呂布、袁術等人。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今河南中牟縣城東北)一戰中,曹操以少勝多,戰勝黃河以北最有勢力的大軍閥袁紹,基本統一了北方。同時,占據江東(今安徽蕪湖、江蘇南京以下的長江南岸廣大地區)一帶的孫權,在繼承其父孫堅、兄長孫策家業的基礎上,利用長江天塹,整頓內務,勢力也不斷擴展,統治比較穩定。占據荊州(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南部)的劉表和龜縮益州(今四川、重慶大部分地區)的劉璋,雖然控製著廣大的地方,但胸無大誌,無所作為,內部也不穩定,沒什麽大的發展前途。

  結廬隆中,靜觀天下大勢的諸葛亮,經過隱居隆中10年的學習交遊,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有著十分透徹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就在這時,劉備“三顧茅廬”,向他請教“天下計”來了。

  劉備作為漢王室的遠親支係(其先祖是350年前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從24歲黃巾起義爆發時起,遊走了二十多年,東奔西跑,屢遭失敗,先後依附於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始終沒有積聚發展起自己的力量,更談不上實現”興複漢室”的大業。

  當時,劉備投奔劉表已經5年,劉表表麵上熱情款待,實際上心存猜忌,對劉備不予重用,隻給他少量人馬屯駐新野(今河南新野),駐守荊州北大門,抵禦曹操南下。雖寄人籬下,但劉備沒有放棄“興複漢室”的誌向,他四處尋訪請教,尋找智能之士輔佐自己。後來,經過與諸葛亮交遊的名士司馬徽和徐庶推薦,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47歲的劉備親自到隆中求見諸葛亮。他帶著關羽和張飛,冒著風雨,前往隆中諸葛亮的草廬拜訪。《三國演義》在描寫這段曆史時,說諸葛亮為了試探劉備的誠意,一再回避,前兩次劉備都沒有見到諸葛亮,第三次諸葛亮才接待了劉備。這件事被後人稱為“三顧茅廬”,成為頌揚求賢若渴的曆史典故。

  麵對比他年輕二十歲的後生小輩,劉備非常自然而誠摯地提出了自己所麵臨的難題:

  漢皇室傾危不振,奸臣竊取皇權,皇上蒙塵,情勢非常危急。因此我不自量力,也不避諱自己不足的聲望,拚著命努力,為的是想彰顯天下正義。隻是不幸自己智術短淺,到今天仍一事無成。雖然挫折連連,我還是想盡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初願,希望先生能夠給我出些主意……

  劉備謙恭的態度打動了諸葛亮,他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首先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

  自董卓之亂以來,天下豪傑並起,割據州郡自立者不計其數。曹操和袁紹相比,聲望不如,兵力更是少得可憐,但最後曹操仍能擊潰袁紹。以弱勝強者,不隻是要抓對時機,更重要的是需要長期的規劃。

  如今曹操已擁有百萬雄師,而且又挾持天子以令諸侯。因此,絕不可以硬碰硬。東南方的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代,政權相當穩固,地勢上更有長江天險可守,人民生活富足,軍隊糧食充裕,屬下賢明能幹的人才頗多。像這樣的勢力,隻可以結交為盟友,不能攻伐。

  荊州北據漢江和沔水的地險,南方又擁有南海的財利,東連吳國,西通巴蜀,是兵家必爭之地。從目前的形勢看來,荊州現有的主人可能無力保住這塊地盤,這不正是上天有意安排給將軍您的嗎?但主要還是西方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裏,是天府之國。當年漢高祖便是在這裏建立基業,進而統一天下的。現任的益州牧劉璋為人糊塗懦弱,經常受到北方張魯的威脅。雖然人民勤勞,物產富足,但領導者卻不知愛惜這些有利條件。因此國內充滿不安的氣氛,智能之士極希望能有明主前來統治。

  接著,諸葛亮從分析當時政治形勢的特點出發,統籌全局,給劉備策劃了奪取荊州、益州,實現統一的戰略計劃。

  諸葛亮說:“將軍即是漢室宗親、帝王後裔,信義著於四海,深得各方英雄崇敬。如今又有虛心接受他人的雅量,求才若渴,充分表示您有著不同常人的雄心大誌。因此,依我的建議,應先取得荊、益兩州,守住其天險,西和戎人,南撫夷越。外交上要和孫權建立同盟關係,內政上更要勵精圖治,增強國力,以等待統一中國的最佳時機。”

  “一旦天下大勢有變,便可以派遣一名上將率領荊州兵馬北上,直接攻打洛陽,將軍再親領益州軍團,由秦川進攻,還怕百姓不簞食壺漿迎接將軍嗎?如果真能依照此計劃而行,則將軍之霸業可成,漢室也一定可以中興。”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隆中對”(也稱“草廬對”“隆中對策”)。

  “隆中對”是青年政治家諸葛亮的傑作。它根據各種割據勢力之間的力量對比和發展趨勢,給劉備製定了一環扣一環的方針、任務和戰略,是統籌了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麵的全盤計劃。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麵:(1)利用劉備“帝室之胄”的有利身份,在政治上張揚“興複漢室”的“正統”旗幟。(2)占據荊州、益州兩地,建立穩定的根據地。(3)實行聯孫扼曹的對外政策及改善政治、和撫少數民族的對內政策。(4)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奪取中原,統一全國。

  諸葛亮對整個戰略形勢有很強的洞察力。他未出茅廬,已預知三分天下之勢,提出了奪取西川,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的戰略思想。他把當時中國的整個局勢分析得明白透徹,也把劉備所應該采取的步驟,設計得有條不紊。

  隆中對策之所以對天下大事分析得精辟而中肯,其中凝結了諸葛亮巨大而長期的勞動。胸懷大誌而暫隱山林的諸葛亮,注意以各種方式,從各個方麵搜集信息,了解社會、政治、軍事的種種動向。他平時刻苦讀書,而且讀書方法是“獨觀其大略”,因而涉獵較廣,領悟較深。

  諸葛亮在進行策略規劃之前,要考慮三件事:環境、條件和目標。

  環境大致可粗分為總體環境和競爭條件。總體環境大家心知肚明,劉備和諸葛亮也很清楚。劉備談話之初說:“漢室傾頹,奸臣竊持國柄,皇上蒙受欺淩。”諸葛亮對答之初說:“董卓入京以來,豪傑並起,掠州奪郡者不可勝數。”已明確描繪出當時的局勢。

  所有競爭者都麵臨同樣的總體環境,因此,更重要的環境評估是競爭環境。當時的政治形勢是,曹操擊潰了呂布、袁術、袁紹等強勁對手,全麵掌控北方;而占據江東的孫權,勢力也不斷發展,實力日益強大;至於占有荊州的劉表和領有益州的劉璋,雖然地盤穩固,但沒什麽作為,前途不被看好。

  諸葛亮首先分析曹操和孫權兩名最強勁的對手:“曹操擁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他爭鋒。而孫權據有江東,已經三代(孫堅、孫策、孫權),地勢險要,人民歸附,賢才為他盡力。隻可與他結盟,不可謀齲”曹操、孫權穩穩地雄踞北方和江東,剩下來的荊州和益州,也是好地方。諸葛亮分析道:“荊州地區,北麵以漢水、沔水為屏障,南方直達南海郡,東南連接吳郡、會稽郡,西邊通巴郡、蜀郡,是用武要地。但劉表沒有能力守住,這是上天所賜的機會。”

  再說到益州。諸葛亮說:“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裏,號稱天府之國,當年漢高祖便是在此成就霸業。而益州牧劉璋昏庸無能,北受漢中張魯威脅,雖然百姓富庶,資源豐饒,卻不知珍惜善用這有利條件,智士賢才無不希望有個聖明的領導者。”

  經由以上分析,很清楚,競爭對手分為可擊與不可擊兩組。曹操、孫權屬於兵法“避實擊虛”的實,應當回避,不可攻擊;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則屬於“避實擊虛”的虛,應當進取擊滅。

  先成鼎足之勢,然後再圖中原,是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製定的兩個階段戰略目標,前者是近期的、低層的,後者是長期的、最高的。兩者之間層次清晰,結構合理。這兩個目標的提出,是建立在恰當地分析了曹操不可爭、孫權不可圖、劉表不能守、劉璋很懦弱的天下大勢,以及劉備“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的自身條件等基礎上的。興漢室、圖中原是隆中對策的最高目標,提出這個目標,充分表現了諸葛亮高瞻遠矚的目光,不畏天命的膽略,披荊斬棘的進取精神。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他的幾個好朋友都明確指出,諸葛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要“斡旋天地,補掇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高明之至的諸葛亮,不會看不到這種形勢。但是,為了實現光複漢室的大目標,他還是知難而進地出山了。

  正確的戰略決策,必須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決策程序的第一步,是通過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而認識現在和預測未來。古語有雲:“處事識為先,斷次之。”(《薛文清公從政錄》)這是指認識客觀是一切正確決策的基礎和出發點。

  孔明的隆中對策,有力地揭示了戰略對於一個政治、軍事集團,既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又是舉足輕重的大事。它可以轉危為安,易強弱、變多少、化喜悲,為成功者高唱凱歌,為失誤者奏起嗚咽的哀樂。這些猶如晨鍾暮鼓,永遠值得後人警醒。

  目標是行動的永恒主題。無目標,就無所謂決策,無所謂行動。決策就是在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和行動目標之間求得動態的平衡,行動就是為了達到目標而做出的主觀努力。唯有對期望目標有所貢獻的決策和行動才具有價值。目標是指揮曲,可以從方向上引導一個係統的行為,在實際中指導一個係統的行為;目標是協調曲,可以溝通係統內部各部門、各環節的關係,保證內部各種力量的良好配合,達到上下左右的和諧平衡,實現係統的整體優化;目標是進行曲,可以鼓舞組織成員的士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在各種狀態下為實現共同的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和活動。因此,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戰略決策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奇貨可居”的呂不韋

  秦始皇嬴政的父親叫子楚,是秦國派到趙國的人質。而他的身份也隻是秦昭王一個庶出的孫子而已。所謂人質,不過是諸侯國之間為了達成暫時的政治協議而采用的小小把戲而已,彼此交換王室的子弟取得信用,就像一件暫時的抵押品,如果有一方失約,另一方就可以隨意處置。

  子楚是秦昭王某一個妃子兒子的兒子,因此,他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成為秦國的王儲,而他的“王室血統”除了使他整天為自己的生命安全提心吊膽以外,根本沒有為他帶來任何益處。而他祖父正起勁地發動對趙國的不斷攻擊,根本不管這個孫子的死活。趙國是秦國的鄰居,是秦國經常攻擊的對象之一。他祖父喜愛占據的土地程度遠遠超過他的一個多餘的孫子,他有二十多個孫子,這個隻用來交易的孫子恐怕連麵也沒見過幾次。因此,子楚在趙國的待遇是可想而知的。他曾數次因為秦國的背信棄義而生命受到威脅。

  這時候,一個成功的大投機商呂不韋出現了,他從韓國來到了趙國,本打算做別的買賣,但與子楚的偶遇使他改變了想法。正是他,魔術一樣地改變了子楚的命運。他慧眼獨具,認為子楚“奇貨可居”,是一件可以儲備起來並潛力無限的大寶貝。通過他重金投資和有效交際,竟然奇跡般地買通了當時秦太子的愛姬華陽夫人(她自己恰好沒有兒子)。後來,他的一番花言巧語奏效了,子楚被立為孝文王的後備太子。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出生在趙國的首都邯鄲,因為是正月出生,所以取名叫政。他的父親子楚靠著呂不韋的賄賂,在嬴政3歲的那一年先逃回了秦國,而且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繼位的孝文王的太子。原來,呂不韋的鋪墊工作做得很到位,孝文王十分喜歡他的愛姬華陽夫人,以至於在子楚回國之前,已經私下交給她立子楚為太子的憑證——一枚由他受命的玉符,而新國君根本不是子楚的親生父親,沒有兒子的華陽夫人自然也把他作為自己未來的依靠。

  這場交易最終證明呂不韋的確是一個善於經營的大商人,他為秦國製造了一個新的接班人。子楚在孝文王死後,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莊襄王。作為報答,他把自己的恩人封為宰相,還賞賜了他大量的田地。不過子楚相當命短,他在位僅僅3年。隨後,嬴政以太子的身份順利地被立為了秦王,呂不韋繼續得到至高無上的榮耀,以商人的投資角度來看,他得到了最大的回報,並實現了他的政治投機,連任了秦相。

  範仲淹以旅遊賑災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60歲的範仲淹已在杭州做了一年多的知州。第二年,吳中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但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警的範仲淹,卻“不恤荒政,遊晏興作”,為什麽呢?原來,這是範仲淹設下的一“計”。

  杭州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裏湖山景色秀麗,古廟名寺眾多。為了賑濟災民,範仲淹號召各方官民出遊,在西湖舉辦劃船比賽,自己也帶頭去遊覽。另一方麵,他又命各廟主事修葺廟宇,小工由饑民參與,工價很低,但有飯食充饑。有些建築竟有千餘人參加施工,可見修葺也受到饑民們的歡迎。同時,修複的廟宇、寺院又能接待大批遊客。一時間,杭州城竟然在大饑之年出現“空巷出遊”的奇景。範仲淹這一招非常靈驗,自春至夏,活動持續了數月之久,官府從中收入了一大筆錢,從而有了充足的財力救濟災民。

  王永慶的獨到眼光

  在全球華人富豪當中,台塑集團董事長、人稱“塑膠大王”的王永慶是憑個人奮鬥走向商業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出名不僅因為他擁有巨額財富,還因為他在商業經營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獨特人格魅力。

  王永慶認為,主動迎接挑戰,接受一定的壓力,更能充分表現一個人的生命力,對個人和企業的成長,不但無害,而且有利。

  1973年首次世界石油危機以後,商業嗅覺靈敏的王永慶製定了“在美國投資設廠——掌握原料來源——適時回供台灣”這個“三步走”的戰略構想。當時,適逢世界經濟不景氣,業內人士多存觀望態度,鮮有投資之心。王永慶獨具慧眼,力排眾議,毅然下決心向海外投資,乘虛而入。美國擁有豐富的原油、電力及天然瓦斯,而且投資的軟環境優越。1978年,王永慶在洽購路易斯安那州一家化工廠受挫後,立即決定在得克薩斯州自行建廠,年產化工原料EDC20萬噸,VCM及RVC各24萬噸。隨後,又在美國投下巨資,先後買下分別生產RVC樹脂和一些製造RVC的化學原料的10家工廠,交易總額達5000萬美元。日後證明,正是這些獨具慧眼、先人一步的措施,使他一舉奠定了島內龍頭老大的地位。

  偉大的Sophia

  有一個名叫Sophia的女人很有智慧,她不是用眼睛去尋找表麵的真實,而是用思考去判斷。

  Sophia的丈夫Nate在海關任職時,經常受到上司的斥責。有一天,上司咆哮著說:“你是個百無一用的廢物!明天不用來上班了。”Nate沮喪極了,對自己失望透頂。他在江邊徘徊了一天,也走不出絕望的心境,正要跳河自殺時,夫人Sophia找到了他。出人意料的是,Sophia高興地說:“你的失業是我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現在你可以排除一切幹擾,專心從事你所喜愛的寫作了。”

  Nate憂心忡忡地說:“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我們靠什麽生活呢?”

  Sophia把丈夫拉回家,打開一個抽屜,拿出一個盒子,裏麵裝的都是錢。Sophia說:“我早就知道你是當作家的料,隻是沒有時間和機會。隻要給你時間專心創作,你遲早會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文學家。因為我憑直覺知道你需要時間進行寫作,就從你每周給我維持家用的生活費裏省下一半存了起來。現在,我們還有足夠開銷一年的金錢,你就安心地寫吧!”

  這是多麽令人溫暖的話語!多麽振奮人心的鼓勵!多麽偉大而可人的妻子!這位失業的丈夫,這位上司眼中的窩囊廢男人,從此潛心耕耘文字,終於登上了文壇的高峰,寫出了舉世聞名的名著《紅字》。而Sophia的成就則更加輝煌燦爛。是她把窮困潦倒的丈夫Nate引向文學之路,把他扶持成為世人敬仰、萬眾矚目的文學大師霍桑。

  沒有Sophia的獨具慧眼,沒有她那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眼光,全世界的文學寶庫中就會缺少一本文學巨著,人類也將錯過一位文學巨匠。

  從淘金者到大富翁

  19世紀中葉,美國西部的加州出現了一股淘金熱,浩浩蕩蕩的淘金大軍湧向了這片不毛之地。17歲的青年亞默爾,原是美國的一個貧窮的農夫。一天,他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則“加州發現了大金礦”的百字新聞。於是,頭腦發熱的亞默爾也被卷入了這股發財致富的熱潮。窮得連船票也買不起的他,卻不怕辛勞,跟著大篷車風餐露宿奔向加州。

  當亞默爾來到那兒時,本為荒山野穀的加州已經遍地都是淘金者,僧多粥少,金子自然越來越難淘。不但金子難淘,而且生活也越來越艱苦。當地氣候幹燥,水源奇缺,許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沒有圓致富夢,反而喪身此處。亞默爾和大多數人一樣,不僅沒有發現黃金,反而被饑渴折磨得半死。

  一天,望著水袋中一點點舍不得喝的水,聽著周圍人對缺水的抱怨,亞默爾突發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還不如賣水呢。於是,亞默爾毅然放棄找金礦的努力,轉而投身到他新發現的致富之路上去。他將遠方河水引入水池後過濾,成為清涼可口的飲用水。然後將水挑到山穀一壺一壺地賣給找金礦的人。

  當時有人嘲笑亞默爾,說他胸無大誌:“千辛萬苦地趕來加州,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起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裏來呢?”

  亞默爾毫不在意,不為所動,繼續賣他的水。哪裏有這樣的好買賣,把幾乎不用成本的水賣出去,哪裏又有這樣好的市場啊!結果,狂熱逐漸趨於平靜,大多數淘金者都空手而歸,他們中有些人因為盲從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亞默爾卻在很短的時間靠賣水賺到6000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靠著這6000美元的原始資金,經過幾年的經營,亞默爾成了美國屈指可數的大富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